鄧 成,陳 昂,顧莉萍,何淑華,高建慧
(中山市博愛醫(yī)院,廣東 中山 528403)
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類兒童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疾病(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1]。近年來,ASD作為嚴重疾病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健康問題[2]。各地的ASD患病率調(diào)查結果也各不相同[3-5]。12年前,中山市博愛醫(yī)院作為地級市婦幼保健院,在建立兒童心理行為??频某跗冢珹SD已是在門診患者中較為常見的疾患[6],但至今尚缺乏本地區(qū)ASD患病率的資料。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ASD的篩查陽性率及其影響因素,為臨床工作提供參考,亦為進一步調(diào)查研究提供借鑒。
于2010年10月按照行政區(qū)域、經(jīng)濟水平和幼兒園等級分層整群抽取中山市11個鎮(zhèn)區(qū)的66所幼兒園,調(diào)查所有3~6歲學齡前兒童,共10 399名。
由中山市博愛醫(yī)院兒童心理醫(yī)師統(tǒng)一培訓幼兒園老師及園醫(yī)后組成調(diào)查組,召開家長會并統(tǒng)一向家長發(fā)送問卷,家長填寫完畢統(tǒng)一回收。
1.3.1克氏孤獨癥行為量表
克氏孤獨癥行為量表(CABRS)[7]包括14個項目,按“從不”、“偶爾”和“經(jīng)?!狈謩e計以0、1、2分,總分≥14分為初步篩選孤獨癥的標準;總分≥14分,“從不”項目<3和“經(jīng)常”項目≥6三種標準合并可為診斷孤獨癥的依據(jù)。
1.3.2自編人口學資料問卷
人口學資料問卷包括兒童性別、年齡、戶籍、住址、是否獨生子女、父親年齡、母親年齡、父親職業(yè)、母親職業(yè)、父親文化程度、母親文化程度、主要管教者及其情緒(分為<1歲、1~3歲、>3歲三個階段)、家庭結構、家庭主要管教方式、父母關系、父親與孩子相處時間、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家庭月收入、家居面積、家居總人數(shù)、母親孕期情緒、母親孕期營養(yǎng)、母親孕期疾患、是否有新生兒疾病、是否單胎、是否出生窒息、是否有搶救史等。
1.3.3家庭環(huán)境量表
家庭環(huán)境量表(FES)由Moss1981年編制,家庭環(huán)境量表中文版(FES-CV)由沈其杰等1991年修訂。其分為10個分量表,分別評價10種家庭社會和環(huán)境特征;共設90條是非題,按“是”和“否”分別計以1或2分,然后按算式計算分量表得分。該量表的重測信度為0.55~0.92,克朗巴赫α系數(shù)為0.24~0.75[8]。
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對數(shù)據(jù)錄入員進行培訓,在錄入過程中實施定期的質(zhì)量檢查。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在統(tǒng)計階段,若有邏輯錯誤及明顯的高值或低值,則與原始量表核對并更正。按CABRS結果將調(diào)查對象分為正常組和異常組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通過χ2檢驗比較影響因素在兩組間異常率的差異,通過t檢驗比較兩組間FES-CV各維度得分的差異;以正常或異常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通過Forward LR法,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
本次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10 399份,收回有效問卷10 087份,問卷有效率為97.0%。
本資料中男5 534人(54.9%),女4 553人(45.1%);平均年齡為(56.74±10.54)個月;漢族9 910人(98.2%);父親平均年齡(34.14±4.59)歲,母親平均年齡(31.70±4.22)歲;城區(qū)1 935人(19.2%),鎮(zhèn)區(qū)4 101人(40.7%),農(nóng)村4 051人(40.2%);本市戶籍5 619人(55.7%),非本市戶籍4 468(44.3%)。
CABS的篩查陽性103人,陽性率為10.2‰;其中,男孩81人,女孩22人,男:女=3.7:1。
性別、住址、母親生育年齡、父親文化、母親文化、<1歲主要管教者情緒、1~3歲主要管教者情緒、>3歲主要管教者情緒、管教方式、父母關系、家庭月收入、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母親孕期情緒、母親孕期營養(yǎng)、母親孕期疾患15個因素與ASD有關系(均P<0.05);民族、月齡、戶籍、獨生子女、父親生育年齡、父親職業(yè)、母親職業(yè)、<1歲主要管教者、1~3歲主要管教者、<3歲主要管教者、家庭結構、父親相處時間、母親相處時間、家居面積、家居人數(shù)、單多胎、妊娠孕周、出生體重、出生窒息、出生搶救史、新生兒期疾病21個因素與ASD無關系(均P>0.05),見表1。
表1 學齡前兒童ASD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轉下表)
(續(xù)上表)
影響因素內(nèi)容 CABRS異常 CABRS正常 例數(shù)(n)百分率(%)例數(shù)(n)百分率(%)χ2P母親生育年齡(歲)<2054.91962.010.7140.03020~242423.3280228.125~293937.9436343.730~342524.3212021.2≥35109.75035.0父親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54.98538.517.3620.002大專109.7144814.5高中、中專3534.0390739.1初中4139.8343034.4小學及以下1211.73463.5母親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32.95075.115.0400.005大專87.8127912.8高中、中專2928.2377137.8初中5149.5386538.7小學及以下1211.75625.6管教者情緒(<1歲)心情好的時候多5351.5681568.317.3080.000心情差的時候多98.72572.6心情好壞的時候差不多4139.8291229.2管教者情緒(1~3歲)心情好的時候多5048.5674367.515.6610.000心情差的時候多54.92852.9心情好壞的時候差不多4846.6295629.6管教者情緒(>3歲)心情好的時候多4745.6663866.518.8200.000心情差的時候多65.82973.0心情好壞的時候差不多5048.5304930.5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溺愛型1615.55355.418.1230.000專制型76.84494.5放任型11.0500.5混合型4139.8396139.7民主型3836.9498950.0父母關系很好4038.8568256.919.6300.001好4240.8338433.9一般1817.57457.5差11.0270.3很差11.0360.4離異11.01101.1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每周>7小時8683.5923192.412.0570.002每周4~7小時98.75515.5每周<4小時87.82022.0家庭月收入(元)≥50003029.1385038.612.8180.0124000~49991514.6139514.03000~39992120.4194219.52000~29991615.5177317.8<20002120.4102410.3孕期情緒良好6361.2738474.011.1910.004一般3534.0246824.7不良54.91321.3孕期營養(yǎng)良好6159.2725872.718.5820.000一般3635.0264826.5不良65.8780.8孕期疾患≥3次98.74754.811.7870.0082次1413.66726.71次1817.5142214.20次6260.2741574.3
CABRS正常與異常組之間FES-CV的親密度、情感表達、矛盾性、知識性、娛樂性、道德宗教觀、組織性7個分量表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獨立性、成功性、控制性3個分量表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人口學資料問卷中的性別、父親文化程度、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1歲管教者情緒、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母親孕期營養(yǎng)6個因素,以及FES-CV中的親密度和娛樂性2個分量表進入回歸模型。性別(男)、父親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每周少于4小時)、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溺愛型)、母親孕期營養(yǎng)(營養(yǎng)不良)是兒童患ASD的危險因素;性別(女)、父親文化程度(高文化程度)、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每周多于7小時)、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民主型)、母親孕期營養(yǎng)(營養(yǎng)好)、家庭高親密度、家庭高娛樂性是兒童患ASD的保護因素,見表3。
表2 CABRS正常與異常組間FES-CV各分量表得分比較結果(χ±S)
Table 2 Comparison of FES-CV sub-scales between CABRS normal and abnormal groups(χ±S)
維度CABRS異常組CABRS正常組tP親密度2.189±0.2166.84±1.608-5.1730.000情感表達4.83±1.8425.44±1.662-3.6770.000矛盾性3.20±2.1162.31±1.870 4.2650.000獨立性5.72±1.4915.46±1.427 1.8530.064成功性5.89±1.7376.21±1.699-1.8800.060知識性3.55±1.8084.26±1.850-3.8570.000娛樂性2.98±2.1424.00±2.225-4.6290.000道德宗教觀4.84±1.5515.42±1.555-3.7500.000組織性5.31±1.6215.86±1.579-3.4840.000控制性3.70±1.7763.74±1.913-0.2050.837
表3 學齡前兒童ASD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本地區(qū)學齡前ASD的篩查陽性率為10.2‰。鄧琪瑋等[4]使用CABRS調(diào)查衡陽市學齡前兒童顯示ASD篩查陽性率為74.3‰,患病率為6.3‰。以此可見CABRS陽性率較ASD患病率高出十余倍,據(jù)此推測本地區(qū)ASD患病率可能為8/10 000~30/10 000。以萬玉美等[3]的系統(tǒng)綜述結果為參照,該推測結果與中國大陸文獻的合并后患病率24.5/10 000接近。但具體患病率尚有待進一步調(diào)查研究。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ASD篩查異常共受到15個因素的影響,其中性別、母親生育年齡、母親孕期營養(yǎng)、母親孕期疾患4個因素可歸類為生物性因素,其余11個因素歸類為心理社會性因素,包括住址、父親文化、母親文化、<1歲主要管教者情緒、1~3歲主要管教者情緒、>3歲主要管教者情緒、管教方式、父母關系、家庭月收入、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和母親孕期情緒,提示在ASD的診療工作中,要全面考慮生物性因素和心理社會性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情緒”是一個突顯的影響因素,妊娠期間母親的情緒及孩子出生后頭3年主要管教者的情緒,與孩子可能罹患ASD或者加重ASD癥狀有關,鄧琪瑋等[4]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在開展ASD防治工作中,需關注父母和養(yǎng)育者的情緒狀況。
本研究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因素進入回歸模型,OR=0.322(95%CI:0.200~0.520),與目前醫(yī)學界的ASD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的共識[1]相符。父親文化程度越高,ASD篩查陽性的幾率越小,與其它研究提示的高學歷比低學歷風險更高不一致[4]。進入回歸模型的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1歲管教者情緒、家庭主要管教方式、家庭親密度、家庭娛樂性均是孩子出生后的環(huán)境因素,其中具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意義的是: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多和民主型管教方式是保護因素,相對而言,母親與孩子相處時間少和溺愛型的管教方式是危險因素。
FES-CV評測10個家庭社會和環(huán)境特征,其中家庭親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承諾、幫助和支持的程度,娛樂性(active-recreational orientation)即家庭參與社交和娛樂活動的程度。本研究顯示,家庭高親密度和高娛樂性是ASD的保護因素,究其原因應該是這兩種家庭特征有利于改善ASD的核心癥狀:社交缺陷。另一方面,孕期營養(yǎng)“不良”比營養(yǎng)“良好”和“一般”具有很高的風險,差別有4~6倍,推測是孕期營養(yǎng)狀態(tài)影響到胎兒的發(fā)育,導致胎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發(fā)育受到影響,該種情況下發(fā)生ASD的幾率升高。
綜上所述,本地區(qū)學齡前兒童ASD篩查陽性率為國內(nèi)低限值;防治ASD需要注重保障母親妊娠期間營養(yǎng)、增多母親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家庭采取民主型管教方式、增強家庭的親密度和娛樂性。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M].5th ed.Washington: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
[2]余強,孫曉勉.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社區(qū)監(jiān)測模式效果評價[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9):1069-1070.
[3]萬玉美,胡強,李婷,等.中國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患病率的系統(tǒng)綜述[J].上海精神醫(yī)學,2013,25(2):70-80.
[4]鄧琪瑋,陳亞光,黃秋雙,等.衡陽市學齡前兒童孤獨癥譜系患病情況調(diào)查[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4,28(3):92-94.
[5]Raina S K, Kashyap V, Bhardwaj A K,etal.Prevalence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mong children (1-10 years of age) findings of a mid-term report from Northwest India[J].J Postgrad Med, 2015,61(4):243-246.
[6]鄧成,顧莉萍,何淑華,等.市級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行為??瞥踅ㄙY料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3,24(1):40-42.
[7]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編輯委員會,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475-476.
[8]鄧成,顧莉萍,何婉懿,等.中山市2~3歲兒童的家庭養(yǎng)育環(huán)境與其氣質(zhì)相關性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2,20(7):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