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飛
仲春時節(jié),去菜市場,到處都擺放著賣槐花的筐兒,看著淡黃或乳白的鮮嫩花兒安臥筐內(nèi),不由使人想起小時候在鄉(xiāng)下老家常吃不厭的炒麥飯來。
兒時鄉(xiāng)下,生活極其清苦,尤其是到了春上,陳糧已經(jīng)吃完,新糧還沒有下時,吃糧就成了人們心中的一個疙瘩。
在人們?yōu)槌缘姆赋顣r,槐花就在這當(dāng)兒悄悄地進(jìn)入了人們的視線。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它們就開在河邊,開在山崖,開在院落,開在田間,一樹樹的潔白,一樹樹的繁榮,裊裊娜娜,淡雅素美?;毕憔驮卩l(xiāng)下流淌著,飄逸著,散發(fā)著醉人的清氣。
這當(dāng)兒,正是槐花鮮嫩可口之時。人們就會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的去田頭、河邊,采摘槐花了。會上樹的,干脆腰別鐮刀,爬上槐樹,把開滿槐花的樹枝三下五除二地砍下,再下得樹來,細(xì)細(xì)采摘。這樣做,既省時又省力。當(dāng)然,不會上樹的人,這會兒也可以圍攏來,一同分享“勝利果實(shí)”。轉(zhuǎn)眼間,掛滿槐花的樹枝,就變成了光桿桿。采摘下來的鮮嫩槐花,不僅是鄉(xiāng)下人的稀罕之物,也成了人們的盤中美餐。在糧食緊缺的年月,有了槐花為食的幫襯,漫漫苦春也不覺得那么長了。
以槐花為原料制作的食物,當(dāng)數(shù)槐花麥飯最佳。要做出上好的槐花麥飯,選料是最為講究的。那些似開非開、含苞欲放的槐花,色鮮花嫩,是為上等之品。先將槐花洗干凈,在陽光下晾去水分,待不粘手時,盛入小盆中,拌入適量的干面粉、鹽和五香粉。再將拌好面的槐花上蒸屜開水蒸20分鐘后,放入事先燒煎晾溫的炒鍋內(nèi),與蒜末一同翻炒,至槐花炒散并略帶焦黃即可出鍋食用。這樣炒出的槐花麥飯,清香撲鼻,爽嫩可口。家境殷實(shí)的人家,還可在油鍋里加入肉丁,與槐花一并翻炒,味道就更上一層了。也有把洋芋擦成細(xì)絲,摻粉面后,與槐花在一起燒炒的,這樣做出的麥飯,由于滲進(jìn)了洋芋的粉質(zhì),沾了一點(diǎn)點(diǎn)的黏味,不是那么松散,但食用起來還蠻順口。
那時候生活清苦,有一頓可口的麥飯,簡直是宛若山珍。母親制作的麥飯,通常能讓我們打上好幾天的牙祭。如今,母親年事已高,身體也大不如前,但每到槐花上市的時候,她都要催促我買些槐花回來,做一頓槐花麥飯給我們吃。我想,母親之所以這樣做,不僅是想讓我們品嘗到新鮮的時蔬,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不要忘記那段艱苦的歲月,還有那深深的、濃濃的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