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柳亞子人格的文化生成*

      2018-01-31 06:47:01陳友喬秦曉慧
      關鍵詞:南社柳亞子名士

      陳友喬,秦曉慧

      (1.惠州學院 國學與傳播研究中心,廣東 惠州 516007;2.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 公共基礎部,山東 濰坊 261041)

      柳亞子(1887—1958),江蘇吳江人,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革命文學團體——南社的領袖,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就人格而言,柳亞子身上帶有濃郁的名士氣質(zhì):一方面,具有狂狷、率真、風雅等傳統(tǒng)文人之性;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出以道自任、崇尚名節(jié)等士大夫氣質(zhì)。人格與文化有著不可割裂的內(nèi)在關聯(lián):一方面,文化是人格生成的土壤;另一方面,人格是文化的投射。一般說來,對個體人格的生成、發(fā)展發(fā)生作用和影響的因素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是客觀的文化情境,二是主觀的自我選擇。而文化情境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又可以細分為社會家庭、文化心理等單元。就柳亞子而言,由于地域文化傳統(tǒng)、家庭環(huán)境、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等文化單元的機緣湊泊,加上強烈的主體選擇,形成了他特有的人格特質(zhì)。

      一、地域文化傳統(tǒng):柳亞子人格生成的摹本

      地理是歷史展開的舞臺,是知人論世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暗乩硎菤v史的舞臺,歷史即地理的骨相,讀歷史如忽略地理,便失去其許多精彩的真實意義?!?參見王恢:《中國歷史地理·編著大意》,轉(zhuǎn)引自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頁??疾斓赜蛭幕瘋鹘y(tǒng)對柳亞子人格生成的影響,其胞衣之地的吳江,乃至蘇州、江南都應納入研究視野。

      自三國孫吳以降,經(jīng)過長期的開發(fā),南方經(jīng)濟后來居上,到唐末、北宋末分別完成經(jīng)濟中心、文化中心的南移,中經(jīng)南宋、元朝而至于明清,江南經(jīng)濟、文化的優(yōu)勢得到進一步加強。李伯重指出:

      江南是明清中國科舉應試教育最發(fā)達的地區(qū),科舉功名之盛,甲于天下;但同時也是中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和出科技人才最多的地區(qū)。[1]

      明清江南是全國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而蘇州則是江南的中心。在蘇州府各邑中,吳江經(jīng)濟遙遙領先。以吳江盛澤鎮(zhèn)為例,其以絲綢業(yè)聞名:

      凡邑中所產(chǎn),皆聚于盛澤鎮(zhèn),天下衣被皆賴之,富商大賈數(shù)千里輦萬金來買者,摩肩連袂,如一都會焉。[2]

      吳江發(fā)達的經(jīng)濟、文化催生了繁榮的聲伎業(yè),晚明名士、名妓聯(lián)袂演繹了一幕幕江左風流的活劇。陳寅恪亦論及于此:

      吳江盛澤諸名姬,所以可比美于金陵秦淮者,殆由地方絲織品之經(jīng)濟性,亦更因當日黨社名流之政治性,兩者有以相互助成之歟?[3]

      吳江向為出產(chǎn)名士的風雅之地,有“見秋風起而思莼鱸”的魏晉名士張翰、挾伎泛舟分湖(今稱汾湖)的元代名士陸行直、滿門風雅的吳江葉氏文學家族的領軍人物葉紹袁等。值得一提的是,吳江是幾社、復社活動的中心區(qū)域,復社的第一次大會就在吳江尹山舉行,孫孟樸、吳扶九等吳江名士均為復社眉目。江南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無疑是可以沾溉后世的。陳平原談及晚明陳繼儒一類名士時認為,由于清廷的文化專制,加之顧炎武等人基于亡國之痛而進行嚴厲抨擊,以致風雅中輟,在晚清再度“復活”,“中間一隔就是兩百多年,到了晚清以后,又是這一塊地方,又是這一批文人起來了”[4]。

      地域文化傳統(tǒng)使柳亞子的名士特質(zhì)浹髓淪肌,尤其是幾復名士的流風余韻,更是他心摹手追的對象。柳亞子曾與陳去病、高旭等人在清季黨禁松動和社團活動空前活躍的背景下,以民族革命為旗幟,追蹤幾復風流,發(fā)起革命文學團體——南社。在成立南社之前,陳去病進行了預演,發(fā)起了“隱然是南社的楔子”[5]6的神交社。在《神交社例言》中,陳去病毫不掩飾地指出,神交社發(fā)起的時會地域乃至組織規(guī)程,均是以幾復為型模,“考復社虎阜往例,來賓咸挾一小冊,書是日與會者姓名而去。慎交社例同,今即仿之”[6]。柳亞子雖未預神交社雅集,但他對于幾復風流的向慕之情溢于言表:

      降及勝國末年,復社勝流,風靡全國,其意氣不可一世。迨乎兩京淪喪,閩粵繼覆,其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者,皆壇坫之雄也。[7]193

      1908年1月,柳亞子、高旭、陳去病等在上海酒樓聚會,通過了陳去病提出的繼續(xù)晚明云間幾社結社事業(yè),并定名為“南社”。此后南社正式進入醞釀階段。在南社的籌備階段,柳亞子反復強調(diào)南社與幾復風流的歷史傳承?!皬蜕缣用烁鹘?,百年壇坫屬吾曹?!盵8]1011908年3月,柳亞子赴滬,有見于結社諸人星散,不能有所作為。面對上海酒樓聚會合影,柳亞子感慨賦詩:“雞鳴風雨故人稀,幾復風流事已非。”[8]61南社尚未成立,柳亞子就得到上海酒樓結社中的劉師培夫婦降清的消息,刺之以詩,發(fā)抒荃蕙化茅之痛:“千秋誰信舒章李,幾社中間著此賢?!盵8]99這期間,柳亞子積極推進南社成立的進程,并擔負著很多實際的工作。如其所謂:

      我是以梁山泊上小旋風柴進自命的,在復社是自比于吳扶九、孫孟樸,自然是要盡奔走先后的職務了。[5]10-11

      1909年11月13日,仿復社舊例,南社在虎丘正式成立。柳亞子詩以紀之,詩題中有云:“蓋社事零替以來,三百年無此樂矣!”[8]115南社之后,柳亞子還先后發(fā)起新南社和南社紀念會。

      聯(lián)盟結社、詩酒風流的名士風雅,已經(jīng)淀入柳亞子的骨髓。南社成立后,仿晚明名士結社舊例,定期舉行雅集,狂歌痛飲,事后印行詩文。1915年5月9日的第12次南社雅集之后,柳亞子偕高燮、姚石子同游杭州,在西泠印社舉行南社臨時雅集,在馮小青墓畔為馮春航題名勒碑紀念,一共流連了二十多天,三人所作詩結成《三子游草》印行。其中,柳亞子有詩二十余首。柳亞子自謂:“勝概豪情,自命不可一世?!盵5]731915年中秋,柳亞子還與里中友人顧悼秋、沈劍雙、凌莘子等人發(fā)起酒社;此后直到1920年,每年中秋前后都在金鏡湖上狂歌痛飲,抒發(fā)牢愁。“以中秋水嬉之夕,大會于秋禊湖上,畫舫清尊,窮日夜忘返?!盵7]567其中以1919年為最盛,與會十三人,撰詩五十余首。柳亞子仿乾嘉《詩壇點將錄》作《酒社點將錄》,并撰敘;他還裒集酒社歷年唱和之作——《酒社中秋唱和集》并撰敘。最見其名士意態(tài)之狂的是,柳亞子效仿名士楊維楨(號鐵崖)攜妓游分湖的故事。*至正元年(1341)春,楊維楨應隱居武陵溪的詩人顧遜之邀,結客七子(會稽楊維楨、甫里陸宣、大梁程翼、金陵孫煥、云間王佐、吳郡陸恒、汝南殷奎),乘坐釣雪舫大游分湖。在“雨甚急”的情況下,乘坐“曉風殘月之舫”,“決游分湖”;同游八人,“蓋較武陵溪主人(指顧遜——引者注)增一客、減二妓焉”[7]604。

      計斯游自啟程至返棹,為日浹旬,得詩百數(shù)十首,而朋儔唱和之作尚不與,信乎山川寥落后之豪舉矣。以視鐵崖當日,草草撙罍,寥寥篇什,徒以伎人行酒,夸耀俗流者,又遑敢謂方今之不如古昔也。[7]607

      這種自覺的模仿還在于,楊維楨作《游分湖記》《游分湖詩》,柳亞子亦作《游分湖記》,他還將狂游期間友朋賡酬唱和之作裒輯成冊,名曰《吳根越角集》。柳亞子的狂游分湖,除了沒有攜妓之外,出游規(guī)模、詩詞數(shù)量等方面遠邁前人,可謂狂態(tài)豪興畢現(xiàn)!柳詩云:“越角吳根一棹秋,鐵崖去后我來游。”[8]323幾復名士之性,是柳亞子揮之不去的“意結”。20世紀30年代,柳亞子在落寞之余致信次女無垢,感嘆昔日文酒風流不再:

      你們吃酒賞月倒寫意。我們是沒有什么酒吃,照常地老早就睡覺了?!肫饛那霸诶枥雉[酒社,鬧得真高興,卻不勝其今昔之感了![9]

      作為南社領袖,柳亞子念念不忘再作馮婦,重操南社舊業(yè)。抵達北平后,他把南社雅集的大本營從上海搬到北平,把昔日狂歌痛飲的樂土從分湖移到昆明湖。在這里,柳亞子與舊雨新知宴飲賦詩,斗酒斗詩,談詩論政,優(yōu)游竟日。柳亞子發(fā)起規(guī)模大、規(guī)格高的南社、新南社聯(lián)合臨時雅集, 他甚至希望繼承南社遺風,建立北社,“應開北社承南社,更廢南都建北都”[8]1565。

      二、家庭環(huán)境:柳亞子人格生成的深層反應堆

      家庭環(huán)境是文化對個體人格模塑的一個中間驛站,個體通過家庭與社會的接觸,最主要的是通過家庭成員施加的影響來完成社會化的??餐兄赋觯?/p>

      某個家庭里的成員同時也是更大范圍群體的成員,他們在家中所保持的常規(guī)與更大團體的常規(guī)相同,他們所作出的各種反應刺激了家里的年幼的成員,使之具有更大范圍群體的文化素質(zhì)的特征。[10]255

      弗洛姆強調(diào):

      兒童的性格模式是在其父母的影響下形成并發(fā)展的。父母和他們培養(yǎng)孩子的方式又是由他們所處的文化的社會結構決定的。一般的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培養(yǎng)處”,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兒童養(yǎng)成了性格,在日后的社會生活中,這種性格能使他適應他所必須完成的工作。[11]

      柳亞子的家庭環(huán)境對其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柳氏原籍浙東慈溪,南明時遷至吳江東村,北厙大勝柳氏是其中的一支。柳樹芳是柳亞子的高祖,他是大勝柳氏在文壇的開山祖,完成了柳氏從自耕農(nóng)向文學世家的過渡。柳兆薰是柳亞子的曾祖,中過舉人,擔任過教官,希望子孫沿著祖先規(guī)劃的方向走科舉仕進的道路。此后,每一代都有獲秀才及以上功名者。對此,柳亞子不無自豪地聲稱:

      我的家庭,真是一個美滿的家庭。所謂書香門第,耕讀世家,在我是當之無愧的。[12]44

      柳亞子的名士基因得益于這個大家族的濡染。在這個大家族里,親友中多名士。父親柳念曾是本地的鄉(xiāng)紳兼名士,通經(jīng)書、文辭、書法、圍棋,喜品茶、聽評彈。母親費氏師從吳江名士徐山民的女兒徐丸如,而徐山民、吳珊珊夫婦則是袁枚的弟子。因此,就師承淵源而言,柳亞子可以算得上袁枚的“四傳弟子”。此外,柳亞子還深受舅祖父凌退修的影響。凌退修是一個“愛國病”患者,因為甲午中日之役的敗局而憂憤不起。柳亞子對他歆慕不已:

      礪二爺是名士,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目光如電,心光如輪,是情愿犧牲小己,完成國家大業(yè)底第一流、了不起的人物。[12]64

      柳亞子還煮酒論英雄:

      要是退修先生不死,一旦蛟龍得云雨,還怕不是老康一流人物?……但他的抱負,他的主張,今天還得由我記錄下來,傳之于天下后世。那末,據(jù)我的估計,吳江的政治家,在過去只有退修先生,在現(xiàn)代只有我柳亞子。[12]66-67

      柳亞子的士大夫氣質(zhì)是從童年時被灌注的。正是基于慎終追遠的文化心理,祖先的榮耀成了他無形的道德資源和奮斗動力。柳亞子回憶兒時情形:

      就是曾祖父在時,他自己覺得年紀太大了,精神漸漸不濟,而對我又是抱著非常期望的。他常常說道:“我老了!也不指望看見小和尚發(fā)科發(fā)甲,我只要能夠看見他上學的一天,也就心滿意足了!”[12]56

      曾祖去世時,柳亞子只有四歲。五十多年后,在抗戰(zhàn)時期的桂林,柳亞子對曾祖的恩德仍念念不忘:

      照我個人那時候小小心坎上的想頭,對于我曾祖父真是希望他長生不死哩!因為他對于我的恩德,實在太大,而對于我的印象,也實在太好了。[12]53

      他向以士大夫自許:

      我雖然沒有發(fā)科發(fā)甲,但現(xiàn)在活到五十七歲,還未曾脫掉讀書人的本色。我常常自命為典型的中國士大夫,始終抱持著天地正氣,不為威屈,不為利誘,雖然太太罵我為神經(jīng)病而不悔。[12]56

      柳亞子應邀參加政協(xié)會議,抵達北平后徑直向毛澤東提出任職江南的要求,“欲借頭銜榮父老”[13]1616;并以“吳江一品大臣”[14]229自居;在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兼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之后,他馬上衣錦還鄉(xiāng),擬看望蘇滬一帶的親朋故舊:

      我這次南巡,共來還三個禮拜。到了上海、無錫和南京。蘇州和黎里都沒有去,因為陳毅將軍不許我去也。[15]399

      遷居北長街八十九號后,柳亞子在志得意滿之余坦露心曲,“王侯第宅皆新主,居然朱門華桷矣”[12]380。對此,所謂“貪心不足”“要這要那”“私心發(fā)作”一類評價*關于柳亞子的“牢騷”詩,在“文化大革命”的語境下遭到批判,相關的研究論及此點。參見應靖國:《這也屬不實之詞——對柳亞子〈感事呈毛主席〉一詩解釋的質(zhì)疑》,《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4期,第61-63頁;黃波:《寂寞一詩翁——重說柳亞子》,《書屋》2007年第3期,第42頁。,均未能著其痛癢處;唯有用士人光耀門楣的心理來照察,他的這種行為方式才能獲得更為圓通的解釋,才更加順理成章。

      三、學校教育:柳亞子人格基色的奠定

      學校較之家庭,是一個目的更為直接、計劃更為系統(tǒng)的文化場所。弗洛姆認為,教育方式是形成人格的一種機制,對于個體人格的塑造,雖非決定性的,但起著重要作用。

      教育的社會功能是促使個人具有將來在社會中起作用的功能,即是使個人的性格向社會性格方向靠攏,使個人的欲求符合他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需要?!m然教育方式并不是某種特定的社會性格的致因,但是,它們都是促使性格形成的一種機制。[16]

      坎托也強調(diào),學校教育對個體人格的影響在于,它使兒童人格趨同。

      在這種文化化背景之下,兒童主要獲得了各種知識反應,也就是說,他具備了在某一特定的學校上學的所有人共同的種種理性見解。[10]256

      柳亞子也接受了各種教育元素,并對其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柳亞子接受的教育新舊雜陳。他前段接受的是系統(tǒng)而規(guī)范的舊式科舉教育,并且趕上了科舉制度的末班車,取得了最低等級的秀才功名。柳亞子從兩三歲開始,就在母親的指導下接受啟蒙教育,五歲正式上私塾。私塾是他學校教育的起點,在這里,逐步形成其名士氣質(zhì)。這些塾師基本上是一些聲名等級有差的名士,其名士做派對柳亞子起了很大的熏染作用,他們甚至還手把手地教他做名士。*柳亞子談及塾師馬逸凡老師教他效名士與人訂交,交換“蘭譜”, 王云孫王老師教他下棋、喝酒。參見柳無忌、柳無非:《自傳·年譜·日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83頁。因此,在十歲左右,柳亞子就有著與兩位塾師“把酒看花,賞玩秋光”經(jīng)歷,并暗生才子佳人的情愫:

      大概我的名士脾氣,就是在這十歲的時候開始養(yǎng)成的吧。黃老師又喜歡看小說,他肚子里的東西很多,口才也不差,能夠繪聲繪色的演講出來?!谇楦]初開的我,聽起來自然津津有味,想做起佳人才子的勾當來了。[12]82

      十三四歲時,柳亞子開始在報上發(fā)表香奩詩,玩起了美人香草的一套,并一發(fā)不可收拾。

      但從此以后,我做開了頭。便常常做起無題詩和香奩詩來,從李玉溪、韓致光一直做到王次回、黃仲則。[12]119

      十五歲時,柳亞子與同賃黎里鎮(zhèn)壽恩堂的另外兩家所聘的塾師往還,指天畫地,聲震屋瓦。[12]124-125

      柳亞子后段主要在上海愛國學社和同里自治學社接受新式學堂教育,既不系統(tǒng),為時也很短,總共不到三年的時間。愛國學社、自治學社的自由學風,正與其率性任情、遇事輒發(fā)的名士之性相契。在愛國學社時,柳亞子經(jīng)常與章太炎、鄒容、金一(天放)等人一起下館子、題詩。在同里自治學社時,柳亞子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為了參加朋友馮沼清的“蘇蘇女?!睉c典,在社長委托人不批準的情況下,柳亞子斬關奪將,公然違反社規(guī),甚至連社長金一都不放在眼里。[12]192-193

      這一時期,章太炎對柳亞子人格生成的影響不容忽視。在清末民初,發(fā)生了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回潮現(xiàn)象,士人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認同,出現(xiàn)了一批“隔代”名士。大致有兩種類型:一是體現(xiàn)魏晉回響?!拔簳x時期的思潮,正是由務實轉(zhuǎn)向崇虛,由客體轉(zhuǎn)向主體,由群體轉(zhuǎn)向個體,與民元之初的思潮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有一些可資借鑒的有益之論?!盵17]“倘以文人心態(tài)論,晚清與魏晉確有不少相似之處。”[18]這類名士以章太炎及章門弟子如黃侃、魯迅等為典型。二是幾復名士的地域復活。在黨禁松弛以及社團活動空前活躍的背景下,催生了追蹤幾復的名士團體——南社。有人指出:

      清末民初文人結社之風的復興,上法晚明、回首前塵,可謂已經(jīng)成為其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和無法繞開的“心病”。[19]

      就柳亞子而言,由于地域文化傳統(tǒng),其人格得幾復名士為多;但同時受章太炎的影響而帶有魏晉名士的氣質(zhì)。柳亞子自中年后就患有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癥,“常常鬧著神經(jīng)興奮和神經(jīng)衰弱的把戲。興奮時其熱如火,衰弱時其冷如冰,終于沒有和平中正的一天”,柳夫人呼之為“柳癡子”, 稱其受“章癡子的道統(tǒng)心傳”。[12]79柳亞子也有一股“瘋態(tài)”,從中可以見到章太炎的影子:亡命日本期間,他杖逐好為人師的不良老人[20];三十年代,他還因“細故”棒逐詩友林庚白[21-22];抵達北平后,他在頤和園樂善堂“一怒沖鋒”[12]360,在景福閣罵哨兵[12]367,在華北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以墨水瓶擲衛(wèi)兵[23]。此外,受章太炎影響,柳亞子也以善罵聞名。南北議和時,柳亞子“天天罵南京政府,罵臨時參議院”,“把袁世凱罵得狗血噴頭”[5]39-40。在南社詩論啟釁中,柳亞子以街巷謾罵之語施之于南社內(nèi)的反對派朱鴛雛,甚至襲用了章氏的“名罵”*民元前,章太炎與吳稚暉因《蘇報》案發(fā)生齟齬而互詈。章氏罵吳氏,至有“善箝而口,勿令舐癰,善補而褲,勿令后穿,斯已矣”等粗鄙之語。后柳亞子罵朱鴛雛,“嗟嗟,楊錫章門下之弄兒,周維新幕中之契弟,下流所歸,君子不齒,善箝而口,勿令舐癰,善補而褲,勿令后穿,斯已矣,何狺狺狂吠為”。參見柳亞子:《磨劍室文錄》上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6頁。。旅桂期間,因不許舉辦魯迅先生六周年祭,柳亞子像“長橋上罵知縣”一樣,把“省當局大罵一頓”[24]1463。友人評價他的使酒罵座:

      柳先生喜做詩,也愛喝酒?!攘司疲袝r也會罵,我曾親見過幾次,因此我想當年復社諸君子痛罵那《燕子箋》作者阮大鉞(鋮)的情景,大概也是這樣。[14]48

      柳亞子對章太炎的敬慕之情老而彌篤。他在頤和園接待俞平伯夫婦時賦詩感懷:

      余杭門下負傳薪,敢與周吳競德鄰。賤子髫年慚受莂,本師晚節(jié)定完人。[13]1621

      因之,這段新式學堂的教育經(jīng)歷,固然為柳亞子的知識結構增添了新質(zhì),使其傳統(tǒng)價值觀念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就根本而言,非但不能對其名士氣質(zhì)進行脫胎換骨地改造,反而起了助長作用。

      四、社會實踐:柳亞子人格的存養(yǎng)

      社會實踐也是影響個體人格形成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說來,個體的人格狀況總是通過人的道德實踐深刻而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王曉明強調(diào)人文精神的實踐品格:

      如果把終極關懷理解為對終極價值的內(nèi)心需要,以及由此去把握終極價值的不懈的努力,那么我們講的人文精神,就正是同這關懷所體現(xiàn),和實踐不可分割,甚至可以說,它就是這種實踐的自覺性。[25]

      對柳亞子而言,早年的教育經(jīng)歷奠定了他人格的基色;在此后的社會實踐中,他的名士特質(zhì)基本未受干擾地以近乎原生態(tài)的形式被保存。

      柳亞子有著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他先后就職于新式文化機構,充當過學堂教師、報紙主筆、南社領袖等社會角色;他還積極投身政治,先后加入同盟會、光復會、國民黨,擔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執(zhí)委、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民革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務。深有意味的是,這些社會角色竟然與其名士之性兼容無間。

      民元之前,作為“雙料的革命黨人”*1906年,柳亞子由于高旭、朱少屏“兩人介紹,加入了‘同盟會’。一方面又由蔡孑民先生主盟,參加了‘光復會’,算是雙料的革命黨人”。參見《自傳·年譜·日記》第199頁。,柳亞子總是以一副名士面目示人。在上?!敖⌒泄珜W”時,革命者、教師、報人、名士等諸多身份竟然能在他身上和諧共處。

      這樣,丙午的上半年,算在“健行”住下,一面教書,一面編《復報》,還要喝酒賦詩,常常和天梅相酬唱,詩興也越來越濃了。[12]200

      民國初年,柳亞子先后供職于《天鐸》《民聲》《太平洋》等報館,因灰心國事,一度熱衷于捧角,“大喝花酒”,儼然一副“婦人醇酒”的做派,動輒“浩然有歸志”[24]1176-1177。并且,他在革命活動中追求那種“千里搭帳篷”的熱鬧場面:

      《太平洋》的局面是熱鬧的。大家都是熟人,并且差不多都是南社的社友。不是的,也都拉進來了。那時候,可稱為南社的全盛時代。[5]42

      這種請客吃飯式的革命,帶有濃厚的名士雅集意味。

      南社時期是柳亞子名士性格最為張揚的時期。對柳亞子而言,南社是一個重要的亞環(huán)境。在這里,他身上的名士基因被激活,且大放異彩。南社是柳亞子終身以之的事業(yè),南社之后有新南社、南社紀念會,甚至抵達北平后,他還組織了南社、新南社臨時雅集。柳亞子孜孜于南社事業(yè),固然是由于他與南社近乎二位一體的關系:一方面,南社成就了柳亞子在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柳亞子對南社傾注了滿腔心血,貢獻頗巨。但是,更為根本的原因在于,作為名士團體的南社,“與柳亞子的革命傾向、名士習氣、詩人激情極為契合”[26]。柳亞子與社友流連山水,詩酒酬唱,其名士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揮灑??梢詳嘌?,如果沒有南社,柳亞子就不成其為柳亞子,其名士之性至少要大打折扣,更不用說“最后的名士”了。南社是柳亞子開展文化生產(chǎn)、社會交往、公共影響的重要平臺。南社的實際創(chuàng)始人陳去病、高旭把他引上革命之路,并先后加入同盟會、光復會、國民黨。南社中很多人是同盟會、國民黨的重要成員,如汪精衛(wèi)、廖仲愷、葉楚傖、戴季陶、于右任、馬君武等。柳亞子借此廣泛地獲取政治資源,并進一步拓展,結識了大批國共要人,使得他無論在國民黨內(nèi)還是在共產(chǎn)黨內(nèi)都有一層保護網(wǎng)。在新中國成立后的知識分子改造運動中,由于他律與自律的雙重作用,被改造者的風雅基因被人為地刪除了,柳亞子則獲得了一定的豁免, 在名士謝幕之際,他還奏了一曲《廣陵散》。因此,柳亞子擁有的在中共高層的保護網(wǎng),是其榮膺“最后的名士”的至關重要的一點。

      縱觀柳亞子的一生,他基本上沒有受到體制的規(guī)約,這是其未被扁平化而保持名士之性的重要因素。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之初,柳亞子當過三天大總統(tǒng)府秘書后就“勝利大逃亡”了:

      天天游山玩水,喝酒做詩。這樣攪了三天,我的身子吃不消,忽然發(fā)起寒熱來,只好對不住鐵崖,卷鋪蓋而出總統(tǒng)府,還到上海來當流氓了。[5]39

      “獻身黨國”[12]21之后,柳亞子“睹黨中諸領袖態(tài)度,知天下事未可為,始浩然有退志。既返里,蟄居弗出者數(shù)月”[24]1068。20世紀30年代,柳亞子擔任上海通志館館長期間,極力經(jīng)營自己的獨立王國:對作為上級機關的上海市政府,我行我素,決不肯輕易遷就;對內(nèi)而言,垂拱而治,堅臥不起。柳亞子絕不接受組織或黨魁的約束。對于民盟,他的態(tài)度是合則留,不合則去。在民革內(nèi),一遇人事方面的糾葛,柳亞子往往“頓足拍案”,甚至索性撒手不管;他對民革中央主席李濟深始終不服,并一直與其斗法。對于中共,柳亞子極力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在中共尚未取得政權之前,他反對“尾巴主義”:

      對于中共呢?做他的朋友,我舉雙手贊成,但要我做他的尾巴,我是不來的。[24]1542

      中共取得政權之后也是如此。抵達北平后,對于中共的“怠慢”之舉,柳亞子隨即向毛澤東寫呈了那首著名的“牢騷詩”,擺出一副“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姿態(tài)。

      五、主體選擇:柳亞子人格生成的自我角色意識

      人格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除了客觀的文化情境之外,還有主觀的主體選擇。弗洛姆指出,由于社會性格的不同以及每個個體體質(zhì)氣質(zhì)的不同,不僅不同文化模式中的個體人格特征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文化模式中的個體其人格特征也是不同的。[11]這種個體人格的差異性,包含著主體的自由選擇,即社會品格通過個人自身的體質(zhì)、氣質(zhì)、理想、信念,并通過個人的選擇而轉(zhuǎn)化為個體的品格和人格,這就使得個體人格呈現(xiàn)紛繁復雜的面貌。柳亞子有明確而自覺的角色意識,以維護名士之性,表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排異性。一旦置身于異質(zhì)的文化情境,他或選擇退縮,或同壓迫人格的異己力量相抗爭。

      柳亞子擔任過三天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tǒng)府秘書。關于他辭職的諸多說辭,如對臨時政府和議空氣失望一類的皮相之見*參見李海珉:《柳亞子》,《江蘇文史資料》第122輯,1999年,第36頁;《論柳亞子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是難得其實的。合理的解釋應該是他的名士之性使然:總統(tǒng)府秘書作為公職人員,要循著規(guī)制按部就班,從事瑣屑的案牘工作,這與名士的風雅之性相左。為此,柳亞子在“過不慣這種紊亂的生活”的情況下,“逃回上?!盵12]3,恢復被破壞的文化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革命活動中,柳亞子表現(xiàn)出志行薄弱。*柳亞子多次談及此點:“余根器淺薄,一摧挫即頹然自廢。”(《磨劍室文錄》上冊第204頁)“終以志行薄弱,拂衣歸隱?!?《磨劍室文錄》下冊第1186頁)其實,從另一角度而言,他缺乏革命者的勇猛精進,正是由于名士之性過于強烈。長期從事艱苦、瑣屑的革命工作,是其名士之性所不堪忍受的。在大革命時期,柳亞子雖然“一身兼領中央暨省部諸要職”,但不過“坐嘯畫諾”,“拱手受成而已”[24]1068。作為名士型的革命者,柳亞子深感角色的錯位:

      我是不懂理論的人,叫我做左派理論,真真笑話!

      我在省部的好處,不過你和應春、冰鑒可以熱鬧一點,或是請你們看看影戲而已。至于工作方面,實在是等于零,這也并不是我的不肯做,實在做不來,也是無可如何的。[15]80-81

      至于“每天做文章和對外接洽”的瑣屑理論或?qū)嶋H工作,令柳亞子“看了就頭痛”,且是“絕對不能勝任的”[15]96。為此,他選擇回歸名士本位。

      柳亞子自覺地以“道統(tǒng)”人物自居,并要求“政統(tǒng)”人物以賓師之禮待之。因此,他對于大小“地主”們的禮遇居之不疑?!百e師款我禮無妨”[13]1251,極其鮮明體現(xiàn)了他出于主體選擇的角色意識。

      旅桂期間,柳亞子結識了一批大小“地主”,為其生活提供了很多的方便,其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主任李濟深是最大的“地主”。盡管李濟深給了他很多的幫助,但他還不滿意,甚至抱怨,“他(李濟深——引者注)半年中只送了我兩千元”[15]259。1944年6月底,長沙淪陷,衡陽被圍,受震動的桂林下達了強制疏散令。柳亞子擬經(jīng)平樂到八步,投奔及門弟子廖尚果、王青君夫婦。經(jīng)李濟深同意,柳亞子搭乘其眷屬的船到平樂。臨行之際,柳亞子未經(jīng)李的同意,捎帶上了老朋友林庚白的眷屬。李的部下不同意,要照單清倉。結果,雙方起了沖突。為此,柳亞子大光其火:“你們不配對我講話,叫你們的李主任自己來好了?!睘榱舜蚱平┚?,李濟深派人請柳亞子去商談。柳斷然拒絕:“我不去,叫他自己來吧。”不得已,李濟深只好親自“蹬在船頭上和我開談判”。李不迭地陪小心,柳根本不買賬,“他先叫了我?guī)茁暋畞喿酉壬?,我兀自不睬他”。繼而,柳指責李,“你要做西市盟主,能夠這樣不客氣的對天下賢士大夫嗎?”并抗言,“你是李主任李院長,我是手無寸鐵的書生,得罪了你,你把我槍斃好了”。這場沖突最終以李的卑辭讓步得以止息。[12]258-259柳亞子給人的這種“麻煩制造者”的形象,正是出于強烈的主體意識。

      面臨相同情境的不同反應,柳亞子與其他個體的差異更凸顯了人格形成過程中主體選擇的重要性。

      1949年2月底,柳亞子乘船離港北上參加新政協(xié)會議。3月初,抵煙臺登岸,途經(jīng)解放區(qū)。與柳亞子一同應邀北上的這群民主人士,大多數(shù)是抱著作客的心理,在被解放的欣喜之余,多少有些謹慎與不安:江山是共產(chǎn)黨打下來的,他們理所當然地是主人;而在中共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自己要么做了旁觀者,要么做了同情者。其中葉圣陶就比較典型。進入解放區(qū)之后,一向以艱苦自奉的中共對民主人士招待殷勤。對此,葉圣陶多次表示“不安”*抵煙臺時,“菜肴豐盛,佐以煙臺美酒,賓主盡歡”(參見徐鑄成:《徐鑄成回憶錄》,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8年版,第180頁)。葉表示,“明日行矣,以此為別,我人身感受之不安”。抵滄州時,天津方面派來專車,葉又表示了不安:“解放軍以刻苦為一大特點。而招待我人如此隆重,款以彼所從不享用之物品與設備,有心人反感其不安。”入住六國飯店之后,再次表示不安:“服用至舒服,為夙所未享。雖主人過分厚意,實覺居之不安?!鄙踔劣袆⒗牙堰M大觀園的感覺:“被褥太暖,進食太飽,未得美睡?!?參見葉圣陶:《旅途日記五種·北行日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版,第159-173頁)。而柳亞子則根本不作如是觀。在他看來,自己是大名士,共產(chǎn)黨理應禮賢下士。所以,每到一地,他都要在歡迎會上發(fā)表講話,儼然以主人自居。*在萊陽城附近,適逢三八婦女節(jié),“柳亞老自請講話,頗慷慨得體?!?參見宋云彬:《紅塵冷眼:一個文化名人筆下的中國三十年》,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頁)柳亞子主動請戰(zhàn),同行者也樂得順水推舟,抵達萊陽后,柳亞子擬參加三月八日的婦女大會,結果因為風大被勸阻,柳在當天的日記中記:“今日為三八節(jié),欲赴婦女大會,因風烈為郭老(子化)所阻,不果去,甚怏怏也。”(參見《自傳·年譜·日記》第334頁)所以,柳亞子總說“余被推講話”。(參見《自傳·年譜·日記》第334頁)抵達華東局及華東軍區(qū)所在地青州,柳亞子“聞戰(zhàn)犯杜聿明解來大禮堂,即赴會鞫之,余與迥老發(fā)言最凌厲,該犯唯唯而已”。(參見《自傳·年譜·日記》第336頁)他絲毫不覺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覺得中共方面有所怠慢。在滄州,他就因接待不周發(fā)脾氣。*葉圣陶在日記中云:“昨夕在車站等候較久,亞老向招待人員發(fā)脾氣?!?參見葉圣陶:《旅途日記五種·北行日記》第100頁)柳亞子在《三月十六日夜,滄州火車站中有作呈葉圣翁。圣翁者,余對圣陶先生之尊稱也》之一云:“驅(qū)車夤夜入滄州,風露中宵動旅愁。蛇影杯弓疑過敏,如虹劍氣浩難收?!敝疲骸爸櫫R灌夫原失態(tài),數(shù)奇李廣不成名。水心兩字能箴我,‘克己’終憐負友生。”(參見柳亞子:《磨劍室詩詞集》下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7-1528頁)在北平,柳亞子與來自解放區(qū)及國統(tǒng)區(qū)的知識分子有明顯的差異。1949年7月,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來自解放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的知識分子在這里匯合。一次月夜泛舟北海,鄭振鐸對月感懷:“今夜的月色真美啊!”那位解放區(qū)的作家竟然表現(xiàn)木然,毫無反映。鄭似乎有些擔心:“我是不是談風花雪月,暴露了著急的小資尾巴?”[27]來自解放區(qū)的知識分子由于他律與自律,表現(xiàn)出一種體制人格,詩性基因被人為地刪除了;來自國統(tǒng)區(qū)的知識分子則猶抱琵琶半遮面,尾巴不自覺翹起來之后又趕緊夾住了。而柳亞子則不然。在頤和園里,他與舊雨新知斗酒斗詩,泛舟賞月,優(yōu)游竟日。這里雖僻處西郊,但柳亞子所居之益壽堂,完全是大名士孔融所追求的“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的境界。

      六、結 語

      個體人格的生成,不僅是特定文化對個體塑造的過程,而且是個體主動選擇的過程。一方面,社會文化作為一個超強的文化場規(guī)定了生活于其中的個體人格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個體接受社會文化的規(guī)范,形成自己價值原則、文化精神,并據(jù)此對具體的人格模式、途徑進行選擇。就柳亞子而言,由于特定的客觀環(huán)境,加上強烈的主體選擇,形成其特有的名士特質(zhì)。首先,地域文化傳統(tǒng)、家庭環(huán)境、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等文化單元的機緣湊泊,賦予他濃郁的名士氣質(zhì),這是柳亞子人格形成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其次,主體選擇是柳亞子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地域、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不過都是一些外緣性的客觀因素,個體人格的形成最終還須從主體選擇上得到說明。柳亞子有著強烈的角色意識,名士之性淀入了他的文化心理的深層,思慮營為,接事應物,就會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來。由于置身于劇烈變遷的近現(xiàn)代社會,柳亞子成了“兩截人”:一方面,他追隨時代潮流,趨新求變,唯恐被時代所拋棄;另一方面,由于在傳統(tǒng)文化情境中濡染既深且久,他對社會的變遷持一種排拒心理*如其在《〈吳根越角〉后序》中云:“嘗自憾不早生六十年,歐西文化未大入吾土,天下事猶簡單而易治,或足與洪天王輩上下議論功業(yè)?!?參見《磨劍室文錄》上冊第686頁)。如果不是劇烈的時代變遷,他與他的前輩毫無二致,做一個有錢的江南文人,美人香草,詩酒流連。因此,他的轉(zhuǎn)化很不徹底,不過是在傳統(tǒng)文化的底色上涂了一層現(xiàn)代新質(zhì)。如其所謂:

      小地主出身的我,封建意識當然濃重,還不能脫掉才人名士的習氣,事實如此,無可諱言。而思想方面,卻又像孫猴子一個斤斗云翻過十萬八千里,已到了太平大同的世界了。[24]1422

      猜你喜歡
      南社柳亞子名士
      《南社先賢交往錄》
      紅巖春秋(2023年12期)2024-01-14 01:49:51
      柳亞子書法
      《世說新語》里的三種名士
      茶山鎮(zhèn)南社古村一隅
      嶺南音樂(2021年4期)2021-12-10 15:59:09
      第四屆“柳亞子杯”全國詩歌大賽啟事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4
      《世說新語》:在奇聞軼事中感懷魏晉名士風骨
      學生天地(2020年3期)2020-08-25 09:04:10
      柳亞子故居
      團結(2019年4期)2019-09-16 09:45:56
      柳亞子:面責蔣介石
      名士雅趣——談王鏞硯銘藝術
      藝術品鑒(2017年9期)2017-09-08 02:23:08
      慷慨論交廿七年——論南社領袖陳去病與蘇曼殊的交往
      周宁县| 万全县| 博乐市| 永丰县| 西藏| 揭东县| 天峻县| 六盘水市| 太原市| 左贡县| 资兴市| 松阳县| 江门市| 霍邱县| 中山市| 四平市| 孟连| 衡阳市| 印江| 莱芜市| 永寿县| 桃江县| 怀柔区| 于都县| 大埔县| 且末县| 启东市| 宿迁市| 明光市| 镇江市| 苏尼特左旗| 天门市| 那曲县| 宁蒗| 武城县| 荔浦县| 瑞丽市| 壶关县| 鸡泽县| 长治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