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鎖進猛 滕美 汪宬 金鞏健 葉亞娟 樂薇
摘要:為了開發(fā)一種含有天然抗氧化作用成分的新型面膜產(chǎn)品,以成膜特性和保濕效果為指標,通過對成膜劑含量、保濕劑含量、成膜劑與保濕劑配比3個因素進行正交試驗對傳統(tǒng)面膜配方進行優(yōu)化,以面膜抗氧化性與抗酪氨酸酶活性為考察指標,確定了箬葉黃酮的添加量。結果表明:面膜最優(yōu)配方組成為箬葉黃酮10.0%,羧甲基纖維素鈉2.5%,明膠2.5%,低聚殼聚糖0.67%,檸檬酸1.33%,余量為水。此面膜具有一定的美白、保濕與抗衰老功效。
關鍵詞:箬葉;黃酮;面膜;殼聚糖
中圖分類號:TQ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2-0162-04
1 引言
箬葉為禾本科(Graminales)箬竹屬(Indocalamus)植物葉的總稱,箬葉中含黃酮和大量微量元素[1,2],可廣泛應用于食品、醫(yī)藥及日化用品等,黃酮可用于清潔皮膚,幫助抗老化,可作為新型護膚因子[3],添加至美白、祛斑、抗皺等高端護膚品[4,5]中,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6]。箬葉普遍見于南方地區(qū),其中以湖北為主產(chǎn)地,資源豐富,攝取方便[7]。但目前加工科技含量差,產(chǎn)業(yè)鏈條短,附加值低,利用率低[8-12]。大量的研究顯示,實驗證明總黃酮具有直接清除超氧陰離子[02]及自由基[-OH]的作用,可間接抑制人體酪氨酸酶活性即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使皮膚白皙。
殼聚糖化學名稱是β-(1,4)-2-氨基-2-脫氧-D-葡萄糖,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真菌、植物等的細胞壁中。殼聚糖具有良好的美白性、保濕性、易成膜性,能夠增加增強皮膚對化妝品中有效成分的吸收,修復紫外線和激光對皮膚的損傷,減輕皮膚干燥癥狀[13]。有研究表明,低分子量殼聚糖保濕性能與透明質(zhì)酸比較接近,并且原料來源廣泛,生產(chǎn)成本遠遠低于透明質(zhì)酸,且殼聚糖具有抑菌活性[14]。其優(yōu)異的保濕性能、低刺激性及優(yōu)良的配伍性將使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因此,本文以CMC-Na和明膠為面膜基質(zhì),以低聚殼聚糖和檸檬酸為保濕劑,以箬葉黃酮為主要生物添加劑研發(fā)出一款具美白、保濕、修復與抗衰老的新型面膜產(chǎn)品。既可以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又可以提高箬葉的產(chǎn)業(yè)價值,造福人類。并希望經(jīng)過對黃酮類化合物的積極研究,為食品、醫(yī)藥等方面中的應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更完善的理論依據(jù),日后能生產(chǎn)出更多具有低毒、高效的藥品和天然保健品,加快天然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利用。
2 材料與儀器
材料:箬葉(5月份于湖北仙桃采摘)、殼寡糖粉(山東海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試劑,其余均為分析純。儀器:AUY120型萬分之一天平(日本島津公司)、SP75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器(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
3 實驗方法
3.1 箬葉黃酮的制備
取10. 00 g箬葉置于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30~60℃)提取4h后,將粗提液減壓濃縮。將濃縮液以濕法上樣,裝入內(nèi)徑為1.5 cm的層析柱,柱高12 cm,柱體積21 cm3,徑高比1:8,以聚酰胺樹脂為固定相,洗脫劑為80%乙醇,洗脫劑用量150 mL,洗脫流速0.5 mL/min,收集洗脫液并減壓濃縮除去乙醇溶劑,經(jīng)冷凍干燥得箬葉黃酮凍干粉。按文獻[15]測定黃酮含量。
3.2 箬葉黃酮低聚殼聚糖面膜的制備
3.2.1 面膜的制備
殼聚糖中藥面膜配方[16-23],將保濕劑溶膠和成膜劑溶膠以3:2體積比混合,加熱至70℃,攪拌1.5 h,靜置過夜,再按照總?cè)苣z和提取液體積比25:2加入10%提取液,同時以每100 mL總?cè)苣z0.6 g加入珍珠粉,并在70℃下加熱攪拌0.5 h,使其混合均勻。靜置過夜即形成初步的面膜。
3.2.2 正交試驗設計
對成膜劑含量(A)、保濕劑含量(B)與成膜劑與保濕劑配比(C)三個因素進行L9 (34)正交試驗設計優(yōu)化,通過SPSS-18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
3.3 面膜抗氧化與美白效果評價
3.3.1 清除羥基自由基能力
向試管中依次加入1.8 mmol/L FeS04溶液2 mL,分別取箬葉黃酮殼聚糖面膜與無箬葉黃酮面膜各2mL,0.3%H2 O2溶液2 mL搖至混勻,室溫下靜置避光反應10 min,再加入1.5 mL的水楊酸一乙醇溶液,充分搖勻,靜置避光30 min,在510 nm處測得不同濃度的試液的吸光度A樣,用水代替水楊酸一乙醇時測得某試樣的吸光度A參比,用水代替抗氧化劑時測得對應試樣的實驗樣品空白對照吸光度A空白。按下式計算羥基自由基清除率。以Vc和蘆丁為對照品。將實驗重復三次,求得清除率的平均值[25,26]。
清除率(%)=[1一(A樣-A參比)/A空白)]×100%
3.3.2 酪氨酸酶活力抑制作用
運用生化酶學法檢測化妝品或化妝品原料的美白效果[27],比較箬葉黃酮殼聚糖面膜樣品與無箬葉黃酮面膜樣品對酪氨酸酶抑制率的大小。
4 結果與討論
4.1 面膜配方的確定
4.1.1 成膜劑配比及含量的確定
不同成膜劑配比及含量對面膜成膜情況的影響如表1和表2所示。
由表1和表2可知,當成膜劑配比中CMC - Na:明膠的比例為1:1時,成膜均勻效果最好;當成膜劑含量為4%時,成膜均勻效果最好。
4.1.2 保濕劑配比及含量的確定
不同保濕劑配比及含量對面膜成膜情況的影響,如圖1和圖2所示。
由圖1和圖2可知,當保濕劑低聚殼聚糖和檸檬酸的配比為1:2時,保濕劑的保濕率最佳。在相對濕度為60%時4h后能達到75.46%,在8h后仍能達到69.04%。在相對濕度為82%時4h后能達到95.13%,在8h后仍能達到86.78%。當保濕劑中低聚殼聚糖和檸檬酸的總添加量(質(zhì)量比為1:2)為3%時保濕劑的保濕率最佳。在相對濕度為60%時4h后能達到90.11%,在8h后仍能達到82.63%。在相對濕度為82%時4h后能達到93.23%,在8h后仍能達到84.67%。
4.1.3 成膜劑與保濕劑配比的確定
不同成膜劑與保濕劑對面膜成膜情況的影響,如圖3所示。
由圖1~3可知,當成膜劑與保濕劑的配比為3:2時,面膜的保濕率最佳。在相對濕度為60%時4 h后能達到74.96%,在8h后仍能達到68.87%。在相對濕度為82%時4h后能達到93.07%,在8h后仍能達到87.71%。
綜上所得,當成膜劑CMC- Na與明膠配比為1:1,含量為4%;保濕劑低聚殼聚糖和檸檬酸配比為1:2,含量為3%時面膜呈現(xiàn)最佳成膜效果和最佳保濕率。
4.1.4 正交試驗對面膜基質(zhì)和配比的優(yōu)化
本實驗采用Lg (34)正交試驗,以面膜保濕率為考察指標進行正交優(yōu)化實驗,實驗方案及結果如表3所示,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由正交試驗結果得出:最佳試驗組為A3BIC3,即成膜劑含量為5%,保濕劑的含量為2%,成膜劑與保濕劑的配比為2:1時,面膜具有最佳成膜特性和保濕效果。
4.1.5 箬葉黃酮添加量的確定
箬葉黃酮添加量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隨著箬葉黃酮加入量不斷增加,面膜的羥基自由基清除率不斷上升,而酪氨酸酶活力抑制率同比上升幅度不大,且當箬葉黃酮加入量為10.0%時酪氨酸酶活力抑制率不在上升,綜合考慮箬葉黃酮添加量增大,面膜色澤過深,故確定箬葉黃酮添加量為10.O%。
4.2 面膜抗氧化與美白效果評價
4.2.1 面膜清除羥基自由基的能力
按上述方法(3.3.1)測得添加黃酮、Vc、蘆丁添加劑的清除率分別為:18.03%、16.75%、15.26%,由此可見添加了箬葉黃酮的低聚殼聚糖面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衰老的功效。
4.2.2 面膜對酪氨酸酶活力抑制作用
按上述方法(3.3.2)測得添加黃酮、Vc、蘆丁添加劑對酪氨酸酶活力抑制率分別為:21.25%、17.08%、18.60%,抑制率越高黑色素細胞產(chǎn)生的黑色素越少,即美白效果越好,所以添加了箬葉黃酮的低聚殼聚糖面膜具有較好的美白的功效。
4.3 面膜理化指標及感官評價
查閱相關規(guī)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yè)標準》QB/T 2872-2007規(guī)定檢測感官指標:外觀和香氣,理化指標:pH值、耐熱和耐寒,衛(wèi)生指標:鉛、汞、砷等,結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面膜呈透明凝膠狀,有竹葉清新香味,在常溫下pH值為5.83,黏度適中,細膩順滑,易于攤開抹平,薄膜均勻,不會形成小孔;在4/40℃下持續(xù)32 h,恢復至室溫與實驗前無明顯差異;糞大腸桿菌群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未檢出,重金屬離子鉛、汞、砷等也均未檢出。制備的箬葉黃酮面膜符合面膜十二項相關QB/T2872-2007標準之規(guī)定。
5 結論與展望
本文利用箬葉黃酮具有抗氧化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特征,引入低聚殼聚糖成分,優(yōu)化傳統(tǒng)面膜配方,開發(fā)具美白,保濕,修復與抗衰老的新型面膜產(chǎn)品。優(yōu)選配方為:箬葉黃酮:10.O%、羧甲基纖維素鈉2.5%、明膠2.5%、殼聚糖0.67%、檸檬酸1.33%余量為水。此面膜為半透明到透明的睹喱面膜,對面膜的抗氧化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檢測,顯示有明顯的美白,抗衰老功效,富含低聚殼聚糖成分面膜在保濕的同時兼具修復肌膚的功效。
隨著人們物質(zhì)生活的富足和科研的進步,對白皙亮麗肌膚的追求日益強烈,對美白祛斑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汞一類的有毒的化學美白劑已淡出人們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是純天然無副作用的植物美白產(chǎn)品。然而現(xiàn)在市場上相關產(chǎn)品還不是很多,箬葉黃酮的高效、純天然、低成本等優(yōu)點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研發(fā)者將其應用于化妝品行業(yè)。
參考文獻:
[1]喻謹.箬竹屬竹葉化學成分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
[2]陳召桂,朱理,盧艷花,等,不同地區(qū)箬葉中18種微量元素快速檢測及分析[J].食品科技,2014(10):323~326.
[3]焦晶晶,張英,植物類黃酮作為護膚因子在化妝品領域的研究進展[J].精細化工,2001(21):98~102.
[4] Van Acker FAA, Schouten0, Haenen G RM M,etal. Flavonoidscan replace α - tocopherol as an antioxidant[J]. FEBS Letters,2000,473(2):145~148.
[5]張英,吳曉琴,陸柏益,竹葉總黃酮作為抗衰老護膚因子在化妝品中的應用[P].CN:03115 653.3,2003 - 08 - 20.
[6]王清霖,張耀謀,李果霖,等.含竹葉黃酮化妝品的研制[J].廣東化工,2010,8(38):27~28.
[7]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676~691.
[8]余愛農(nóng),王發(fā)松,楊春海,等.箬葉香氣成分的研究[J].精細化工,2002,19(4):201~204.
[9]李鳳林,李青旺,馮彩寧,等.天然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8(5):60—64.
[10]延璽,劉會青,鄒永青,等.黃酮類化合物生理活性及合成研究進展[J].有機化學,2008,28(9):1534~1544.
[11]鄭裕國,王遠山,薛亞平,等.抗氧化劑的生產(chǎn)和運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12]劉慎,鄧煜,魯雙,等.核桃葉黃酮微波輔助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9,30(6):162~166.
[13] DimierF, VergnesB, VincentM.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sticationconditions and theological behavior of a natural rubber[J]. RheolActa,2004,43(2):196.
[14]南偉,孫愛蘭.殼聚糖及低聚殼聚糖在日用化妝品中的應用[J].化工進展,2003,22(12):1304~1307.
[15]樂薇,楊文婷,吳格格,等,箬葉總黃酮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比較[J].北方園藝,2015 (16):131~134.
[16]劉麗仙,蔣麗剛,申奉受,等,面膜配方技術和面膜布材質(zhì)概述[J].日用化妝品科學,2015,38(6):6~9,44
[17]岳小華,沈新月.可食性殼聚糖膜性能的研究[J].上海水產(chǎn)大學食品學院院報,2006,9(11):54~56.
[18]莊金娟,王香梅.改性殼聚糖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前景[J].天津化工,2011,25(3):7~9.
[19]邵志會,王愛勤.甲殼素殼聚糖及其衍生物保濕性研究進展[J].日用化工,2001(1):43~45.
[20]常志英,肖立芳,低聚殼聚糖的保濕特性及其在化妝品中的應用[J].香料香精化妝品,2011(6):13~16.
[21]于海峰.甲殼素/殼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yè)大學,2000.
[22]李銘,葛英勇,王婷婷,改性殼聚糖在化妝品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化工,2004,7(1):1~3.
[23]徐晶,管春梅,王婷,殼聚糖中藥面膜的研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4(20):664~666.
[24]吳映梅.薏苡仁飲料及面膜的研究與開發(fā)[D].貴陽:貴州大學,2015.
[25]樂薇,張思思.箬葉總黃酮體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5,40(11):204~209.
[26]顏軍,茍小軍,鄒全付,等.分光光度法測定Fenton反應產(chǎn)生的羥基自由基[J].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2):9l~93 ,103.
[27]孫文凱,高翠平,袁懷波,等.沙棘黃酮對酪氨酸酶活力抑制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2,37(5):190~193,198.(上接第156頁)
4.2 生態(tài)夯底,保持環(huán)境競爭優(yōu)勢
將清溪河與河岸打造為景觀休閑漫步帶,依托水岸沿線組團式布置以度假旅居為特色的功能區(qū)域,并將周邊的山林景觀融人到鎮(zhèn)區(qū)用地布局中,形成組團間的天然隔離。
4.3 標志造勢,提升城鎮(zhèn)形象風貌
以“城市設計”的理念和手法全方位塑造小鎮(zhèn)的形象和風貌;依托華鄰路景觀大道,沿線形成具有節(jié)湊感和韻律感的標志建構筑物和節(jié)點區(qū)域,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以點成線,以線帶面,整體提升甘壩鄉(xiāng)作為旅游小鎮(zhèn)的形象風貌。
4.4 景鎮(zhèn)一體,實現(xiàn)城鎮(zhèn)全面升級
通過“穿衣戴帽”、景觀節(jié)點梳理等方式提升鎮(zhèn)區(qū)現(xiàn)狀建成區(qū)風貌,融入新區(qū)發(fā)展中,實現(xiàn)城鎮(zhèn)全面升級,最終實現(xiàn)景鎮(zhèn)一體,城鎮(zhèn)是景區(qū),景區(qū)是城鎮(zhèn)。
5 結語
我國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需要得到重視,也需要對其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以旅游產(chǎn)業(yè)為支撐的甘壩鄉(xiāng)為例,對我國鄉(xiāng)鎮(zhèn)從發(fā)展現(xiàn)狀、規(guī)劃實踐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依托旅游產(chǎn)業(yè)的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及規(guī)劃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吳春鋒,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中常見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科技資訊,2014(5):192.
[2]盧應傳,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中華民居,2013(9).
[3]劉克海,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2,1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