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嶺東日報》中所見丘逢甲佚文佚詩輯存

      2018-02-01 09:33:11孔令彬
      關鍵詞:學堂日報

      孔令彬

      (韓山師范學院文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自2001年《丘逢甲集》出版以來,人們仍在不斷零星發(fā)現一些丘逢甲的佚詩佚文等。筆者最近在翻閱《嶺東日報》時發(fā)現其中竟然刊登有數十首(篇)丘逢甲的詩文作品,形式上既有詩文,也有對聯、公牘、告白等。這些作品大部分既不為《丘逢甲集》所載,也未曾經他人之介紹,堪稱是丘逢甲佚失作品的重大發(fā)現。

      《嶺東日報》是廣東省較早創(chuàng)刊的一份地方報紙。它是在澄海人吳子壽等興辦的“嶺東閱報所”基礎上,由客家人楊沅、何士果、陳云秋、溫廷敬等于1902年5月創(chuàng)辦,至宣統(tǒng)元年(1909)????!稁X東日報》共有八版,一版是廣告,其它各版辟有專欄,如“論說”“上諭”“專件”“文苑”“雜俎”等,新聞方面辟有“時事要聞”“潮嘉新聞”“本省新聞”“京省新聞”“外國新聞”等。丘逢甲的作品即分布在論說、潮嘉新聞、文苑、告白等欄目中。限于篇幅,本文只對文本作一些簡單的整理和說明,不對作品的文獻或文學價值做進一步的評介。

      一、佚 詩

      作品七題十七首,六題十四首收在《潮嘉新聞》欄目,一題三首收在附錄《文苑》欄目。其中《丘逢甲集》已收三題七首,未收的為四題十首。因為已收作品與《嶺東日報》上所載略有異文,故一并采錄之,并略加案語。

      (一)畫冊新詠

      有友在上海購《百美圖》一冊,乞南武山人為題絕句兩首,特登錄:“外交政策惟工媚,如此人才合是官。十載升沉多少事,可憐花在鏡中看(此冊皆十年內外申江名妓也,名妓稱官人,宜其善媚)?!薄皫兹苏?zhèn)€為魂銷,解語花枝各自嬌。誰料閑情此□冊,竟教大陸起風潮(大陸報因此冊攻訐梁任公)?!?/p>

      案:此二詩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閏五月初二日《潮嘉新聞》欄目,“南武山人”為丘逢甲名號之一?!栋倜缊D》,未知為何人所畫,作者詩中小注說“《大陸》報因此攻訐梁任公”,查《大陸》報創(chuàng)刊于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由上海四馬路作新社出版發(fā)行。筆者未能查到其因《百美圖》而攻擊梁啟超的報道。

      據筆者所見,《嶺東日報》共刊登丘逢甲詩歌

      (二)次韻答彭少穎同年龍川七絕(律)二首

      (其一)

      隔斷中原嶺勢雄,越臺憑眺夕陽紅。

      青山何處尋秦戍,黃屋當年比沛公。

      詩吊趙佗聊自遣,事憐劉龑復相同。

      君看滾滾龍川水,猶會牂牁日夜東。

      (其二)

      相馬人猶守舊經,屠牛誰信發(fā)新硎。

      大槐入夢無王國,老柏供諧有鬼廷。

      芻狗豈能仁萬物,蓍龜空與卜三靈。

      且欣域外奇觀在,一卷皇輿遍八溟。

      案:此二詩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潮嘉新聞》欄目,已先見于郭真義《丘逢甲佚文佚詩摭述》(《嘉應學院學報》2015年5期)一文,筆者不敢掠美。但郭文識讀不很認真,如第一首第三聯第二句的“復”字其未識讀出來,第二首的最后一句“遍”其誤讀為“入”字。特此指出。

      (三)畫圖新詠:邱仙根水部寄題獨立山人香海填詞圖

      真成無地泛鴟夷,目斷黃龍上大旗。

      六十年間多少事,東風吹淚寫新詞。

      南宋國衰詞自盛,各拋心力斗清心。

      零丁洋畔行吟地,又見江山坐付人。

      太息東南紛割地,年來見慣已相忘。

      重吟整頓河山句,誰更雄心似鄂王?

      案:此三首詩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潮嘉新聞》欄目?!蔼毩⑸饺恕睘榉孙w聲別號,丘逢甲與之開始交往于1898年,潘飛聲時任《華字日報》編輯。在《丘逢甲集》中,約有五十多首寫給潘飛聲的詩作,而潘飛聲的集中也有幾十首寫給丘逢甲的詩作,由此可見二人交往之多,關系之親密。此三首題畫詩,不知何故被丘逢甲遺忘,未能編入《嶺云海日樓詩鈔》中。

      (四)送溫君靖侯、梁君少慎、謝君良牧、饒君一梅游學日本

      到日櫻花極海紅,蜻蛉河畔正春風。

      家山自好休回首,一發(fā)中原夕照中。

      頗聞徐福童男女,擐甲方為武士裝。

      剩有秦時明月在,海天來照讀書床。

      新文明接舊文明,浮海東游壯此行。翻盡維新豪杰傳,匡時畢竟仗書生。

      案:此三首詩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三十年三月初二日的附頁《文苑》一欄,作者署名為“南武山人”,文中還附有《嶺東日報》記者的附識:“嘉應松口派師范生往日本學速成師范,曾紀本報。茲溫、梁、謝、饒四君既來汕,同人送詩,爰登報以壯其行?!贝巳自姷陌l(fā)現者為《梅州日報》記者劉奕宏,其在《三首丘逢甲佚詩》(《梅州日報》2013年12月10日)一文中講述了他從梅州市鑒賞收藏協(xié)會會長羅雄處看到這張報紙的經過,并對三首詩的背景做了簡單的考證。筆者不敢掠美,特 于此。

      (五)印譜新詠

      銘雀硯齋新印譜,七年前見景韓樓。

      蕭蕭風雨鮀江上,夜半題詩四壁秋。

      五洲莽莽起風云,待掃亡秦舊篆文。

      留與他年添印譜,九頭獅紐大將軍。

      (國朝大將軍印,年大將軍后,久無用者矣)。

      案:此二首詩刊登在《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七月廿六日《潮嘉新聞》欄目,詩前有文字介紹:“海陽黃笠香刻有銘雀硯齋印存,倉海君題以二絕句錄登?!薄肚鸱昙准分幸咽?,只是題目改為《題黃生印譜二首》,但沒有詩前小序以及詩中小注。

      (六)菊花新詠

      北痛逆胡南篡賊,淵明心事菊花知。

      看花不盡千秋感,殘照西風又一時。

      誰吟金甲戰(zhàn)秋風,黃敗朱成事不同。

      儻有閑情來吊古,合編花史記英雄。

      寧向枝頭死抱香,不曾吹墜北風涼。

      如何海上新花樣,化作東夷大寶章(裝)。

      也知晚節(jié)留香好,獨惜軍中少一韓。

      任是黃花比人瘦,西風還擬卷廉看。

      百尺澄臺對落暉,舊吟花處地都非。

      重尋十七年前夢,飄盡黃金淚滿衣。

      案:此五首詩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七月廿四日《潮嘉新聞》欄目,沒有落款,詩標題下為“匿名”二字,亦未有其他文字說明。查《丘逢甲集》中已收,其標題改為《題菊花詩卷五首》。文字基本相同,惟第三首末一字《嶺東日報》作“裝”字。另,因未有說明文字,不知丘逢甲所題《菊花詩卷》為誰所畫。

      (七)憑吊前賢

      前明揭陽翁襄敏公墓在大埔三河城北,山勢雄杰,閩粵名流道經此者,多生瞻仰。近日邱仙根水部艤舟往謁,見其巨碣巍然而地滿荊棘,墓道坊表半沒禾黍,俯仰興懷,不勝感慨系之,因吊以詩。并語友為之芟辟而復其舊觀焉。其詩曰:“落日青山虎氣沉,河流還嚙故城陰。地埋一代名臣骨,天鑒三邊守將心。人物嶺東前史在,關山直北戰(zhàn)塵深。英靈異世應相感,漠漠寒云鎖墓林?!?/p>

      案:此條內容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潮嘉新聞》欄目。其中所錄吊翁萬達詩《丘逢甲集》中有收,題目為《過三河吊翁襄敏公墓》。需要指出的是,集中所錄最后兩句與《嶺東日報》所錄文字上有些出入:“英靈異代應相感,一片寒云繞墓林。”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丘逢甲集》詩文大體按年編排,在集中,這三題已收錄的順序為《過三河吊翁襄敏公墓》《題菊花詩卷五首》《題黃生印譜二首》,皆在癸卯甲辰稿。由《嶺東日報》可知它們實際上都是癸卯年作品。而他們的先后順序應該是《題黃生印譜二首》《題菊花詩卷五首》《過三河吊翁襄敏公墓》,這是以后修訂《丘逢甲集》者所要注意的。

      二、佚 文

      《嶺東日報》上共刊登了丘逢甲的文章六篇,且均未被《丘逢甲集》收錄。其中兩篇刊登在頭版的《論說》部分,三篇刊登在《潮嘉新聞》欄目,另有一篇作為來函附在報紙《外國新聞》之后。

      (一)《劉學長小傳》

      同文學堂學長劉茂才節(jié)膺修文地下,已紀前報。茲得學堂監(jiān)督邱工部作一小傳復登之,傳云:

      劉君松齡,字冬友,號節(jié)膺,興寧人。少讀書即志為有用之學,內行惇篤,然在邑中有俠義稱,其學務為進取,尤務實行。丁酉、戊戌間,即與邑士之同志者創(chuàng)立書社報社,購買新書新報以開風氣。政變后方嚴報禁,內地瑟縮,君乃身任購報,一以輸入文明為主。庚子春,嶺東同文學堂已開,君方與同志將往日本游學,抵訓,謂此學堂將來為嶺東文明之中心點,即入學堂為學生。不數月,北直拳民起,粵省各會黨亦乘之而動。君即歸邑,倡辦團練以守御地方。時學生中歸而辦團練者,推嘉應之松口堡及君所辦為最有條理,亦著成效。時邑中風氣漸開,漸有興革事宜。如婦女改裝諸事,君皆為之倡和議定。新政復行,學堂亦謀擴充。辛丑冬,君復廣招邑士,壬寅春同來堂,缺于資者,設法助之。癸卯春,復遣其同學猶子雒□,與邑士二人游學日本,入成城學校。時君以親老,又學堂方公舉為學長,不得行。然其于科學已各有門徑,能自譯書以餉學者矣。夏得熱疾,小愈,以醫(yī)誤投藥,遂不起,年三十三。哀哉!君生三女,無子,以兄之子為嗣。

      案:此文刊登在《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初四日《潮嘉新聞》欄目。劉松齡為丘逢甲門生,后任嶺東同文學堂學長。1902年丘逢甲曾經寫過《紀興寧婦女改妝事與劉生松齡》七絕二首,稱贊他在家鄉(xiāng)所作移風易俗的努力,惜年不壽。

      (二)嘉應彭孝廉煒瑛《涉趣園詩鈔》序

      詩有唐音,此世所謂難能者也。同年彭少穎孝廉詩乃有之,可貴已(矣)。雖然,世界進化公理,每變愈上。今不如古,則必其不變而退化者也。詩界亦然。昔歲已丑,與黃公度京卿同出都,小住滬瀆,相與倡為詩界之變革。不十年而其說乃大行中國。少年之治詩者,群然起而鼓其風、潮其變,未知所屆。庚子復晤公度于梅州,世界之變方聽之天演,而無可如何!惟詩界則尚思以人治勝,大行斜陽老屋,倡予和爾,甚相慰也。于時始聞少穎能詩,且力追唐人,惜不得一見。今年乃承遠寄其《涉趣園詩》于潮,乞為之序。取而卒讀,淵淵乎,諷諷乎,則信乎其有唐音已(矣)!詩固不能以唐限,世界之變已極,有文字以來所未有,其影響之及于詩界者甚大。匪為唐,即上而漢魏六朝,下而宋元明,守而不變,皆在退化之列。少穎已為今之詩人,其詩且與世變俱進而未有已(矣)。涉趣園與人境廬吟聲相聞,他日過梅,固當有以證吾言者已(矣)。

      癸卯閏月邱逢甲序。

      案:此文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潮嘉新聞》欄目。郭真義《丘逢甲佚文佚詩摭述》(《嘉應學院學報》2015年5期)一文已先錄,筆者不敢掠美。惟郭先生粗疏,許多地方斷句不當,且有多處文字錯誤,現已據《嶺東日報》改正。彭煒英孝廉是黃遵憲的鄰居和朋友,因此也就和丘逢甲聯系上并有了這篇序文。其詩集《涉趣園詩鈔》今已不存,但《嶺東日報》中好幾期都有刊登他的詩作,他還曾為丘逢甲之父丘潛齋的七十一壽誕寫過壽聯,亦載在《嶺東日報》中。

      (三)董仲容明府之母楊太淑人《吟香室集》序

      今之策中國前途者,莫不曰興女學。興女學,蓋其良果為孕育文明。構造豪杰,而必先以女學造其因,女學顧不重乎哉!雖然,中國何嘗無女學。世之論者,顧以中國女學第能為詩歌而已,不足以盡女學。□不知歐美文明,濫觴希臘,希人教育,特重詩歌。蓋所以鼓尚武之精神,發(fā)愛國之思想者,莫詩歌若。西人至今,猶襲用之,不獨女學為然。中國女學,以成周為最發(fā)達時代。二南之詩,女子作者,居其大半。其時文化武功,以圣女為之資助。故上至宮闈,下逮草野,女子莫不知學,即莫不能詩。雖詠物賦情,而君國之思,常腃腃然。其詩用之朝廟,用之鄉(xiāng)國,風之所被,極之衰世。而漆女緯嫠,猶知愛國之義,詩雖亡,學未亡也。暴秦以降,二千年來之歷史,附傳烈女,代無幾何,女學亦稍替矣。然伏女傳經,曹母述史外,考稽別集,仍以詩歌著者為多。豈女子性情,固與詩歌為近耶?而婉孫之詞,柔曼之音,十且八九,求所謂詠物賦情,腃腃有君國之思者,常不可多得。詩教之衰,亦由女學不發(fā)達之故。世之言女學者,遂并其可風之詩歌而詬痍之,豈通論哉?

      吾閱董仲容明府之母夫人之詩,深于風者也。所體詠物賦情,腃腃有君國之思者也,其甲申庚子感事諸什,尤令人讀之且感且佩。正風之變,幾于小雅之念亂。舉當世所詬痍為婉孫之詞,柔曼之音者,一掃而空之。有詩如此,中國女學之前途,猶未可量也。今夫世界者,善變者也。甲申之后,變?yōu)榧孜?;甲午之后,變?yōu)楦?。其變益大,益奇益速。由是學界變,由是詩界亦變。有其不變者存,則詩人腃腃君國之思也,不以閨閫而異也。逢甲既以甲午之變,間關內渡,思湔國恥,亟謀興學,而猶以女學之興,猶有所為憾。今得明府母夫人詩,卒讀之,紬其大旨,明告當世。因為女學之前途祝,且為中國之前途祝。

      案:此文刊登在《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廿八日的頭版《論說》欄目,作者署名為“蟄仙”。董仲容,字季友,名元亮,號仲容,福建閩縣人,時為澄海令。丘逢甲等人在汕頭開辦的嶺東同文學堂即屬其管轄,且多得他的支持。還有當時的丘逢甲仍兼澄??h屬書院景韓書院的掌教,因此二人交流頗多,這在《嶺東日報》也多有記載。可惜《丘逢甲集》中并未發(fā)現二人間交往的詩歌作品。

      (四)《郭公遺集序》

      故明之亡,潮人之以忠節(jié)著者,當以揭陽郭公之奇為最。逢甲初至潮,曾于耆舊集得讀其遺作而欽之,顧以未得見其全為憾。已開嶺東同文學堂之三年壬寅,有揭郭生來學,蓋公裔也。詢公遺書,則家祠所藏,亦缺而不全矣。癸卯,郭生與族老謀刻公書,謁逢甲為序,因得見所著稽古篇。自序謂:“取《漢書》古今人表,正以春秋,訂以《左邱》《公》《轂》《國語》《國策》《史記》《通鑒》,求其至當。其凡例,初一為八統(tǒng),次二為二十紀,次三為列傳百、外傳四,次四為總傳三十,次五為六訓,都五十五卷?!惫怪局^百卷者誤。自序作于永歷戊戍十一月??脊匀沙酱好恫冯剂?,其秋有督師之命。甲午春,改督為視。己亥,滇南失守,避居南交。辛丑為交夷執(zhí)獻。壬寅八月,成仁于粵西行在。陽秋有公絕命詞二首,然其仕卒年月亦多誤。此書之成,墓志以為在居夷時,據自序則在居夷之前一年也。自序謂述而不作,后人刻公書者,取篇中撰著各文,別為三卷,并刻已傳,卷末則僉都御史羅公萬杰所作。墓志在焉,羅亦遺老,公里人也。此書板已不存,而刻本猶有全者,至所謂《宛在堂集》,乃僅有抄本。其文則存□表策問一卷,計表三首,策十二首,為公天啟丁卯鄉(xiāng)試崇禎戊辰會試及丙子典試河南所作。其□時事,皆甚切直。《與客紀言》一卷,有呈祥三十五,有文移三十七,有禁諭二十三則。崇禎癸酉,公以庶常改官禮部主客司主事,甲戍轉員外郎,丙子轉郎中提督會同館。時公牘文字,可藉見當時體制。奏疏一卷,自永歷庚寅至戊戌,為疏者十卷。首有敕令,書后有奉旨年月,均甚詳,足備言明季事者之考證。其阻孫可望對秦王一疏,猶懔懔有生氣焉。其詩則存《閩辭集》一卷,計古今體詩一百首。崇禎辛巳,公以右參議督閩學,至甲申擢為太仆寺少卿時作。卷端有黃石齋、蔣八公、黃可遠、夏彝仲評語?!逗I霞芬痪?,計古今體詩一百七十八首,則自永歷己丑,公由宮詹轉禮部左侍郎召赴行在轉尚書兼兵部,至壬辰授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時作。卷端有朱震青評語,考墓志不詳若干卷,詩則云有前后十九卷。今《閩辭》為九集,《海上》為十二卷,知所亡者多矣。

      公以少保武英殿大學士視師時,有上丹扆四箴,又有上古今詩史疏。今《稽古篇》每稱臣曰,知亦擬以進呈之作。雖孤舟窮海,九死一生,憂拳拳不忘引君當道之誼,雖古大臣何以加之?其平日所交,如石齋、彝仲諸公,皆忠烈之士,評公之詩,推許尤至。當公在閩,甲申之變,不待哀詔,遽率諸生哭臨,為當道所忌,見《閩辭集》中。其拒鄭芝龍私托,不取其子森優(yōu)等,則公門下士寧化李世熊《寒支子集》詳記之。森即成功初名,疑公為失人,今考公疏,則公與成功,其后因兩賢相合,其封延平郡王勅印,實由公轉受。先封漳國公,亦藉公疏知之。所存詩文,其可以見當時情事甚多,詳為考證,固不僅此已也。逢甲讀畢,作而嘆曰:“國家之亡,其人心先亡也”。南宋之季,文信國提挈忠義,號召南士。其至潮也,潮人從義者翕集。然尚有同年生呼之不應,而甘受元人末秩以自榮,志乘且載之贊之,以為知時者。五坡嶺之執(zhí),亦潮人陳懿實引元兵為之。當郭公以視師之命,奔走交越間。其云合景從之士,已不如信國之盛。而一聞烽警,諸營輒竊竊謀通敵,則所遭比信國尤難。其朝士雖在播遷,而門戶掊擊之私,仍各不能相下。卒之君臣乖隔,遜居夷落。帝后已為緬人誘獻,相臣亦為交人縶俘。蓋是時人心之改向新朝,不獨海內為然。雖在裔夷,亦欣欣愿從順民之后,執(zhí)戮忠義,以為筐篚之先焉。吁可慨已!信國見執(zhí),赴燕不屈,囚之七年,乃有柴市之事。公之見執(zhí),囚于桂林,越歲死之,蓋永歷時尚在緬。成功仍據金廈,屢窺粵,沿海為之遷界而墻之。公不屈,宜死之速也。夫以故國之臣不能見容于新朝也,懼其復出而號召也。不知亡國之人心,雖有剖心泣血之士,無能作其忠義,以成功之孤忠亮節(jié)。當時海內人士,且皆以海賊目之,蓋人心之死也久矣!公即不死,夫何能為?然忠臣義士,一日不死,即不肯以不能為自謝自諉。取人天下者,已并取其不臣服我者而誅之鋤之,以為今而后乃毋我毒也。旋則褒以空文,以為臣服我者勸。元于信國,其已事矣。公之死,初乃寂然。乃貳臣之傳已頒,公之忠節(jié)之謚乃見。世之所謂論定者,已在百年以后矣,又百年而成功亦賜謚建祠于海外。蓋鼓舞天下人心者,其道故應如是也。今則言成功者崇為英雄,推為愛國,圖其遺像,搜其剩墨。人心善變,其死其生,有莫之為而為者。然則公之遺集,彌可貴已。

      案:此文刊登在《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七月十一日、十二日的頭版《論說》欄目,分兩期載完,作者署名為“逢甲”。郭之奇,字仲常,一字菽子,號正夫,別號若菽、玉溪子,自號三士道人,廣東揭陽人。崇禎元年進士,歷任福建提學參議,詹事府詹事,南明時追隨桂王及永歷跋涉于粵桂南交一帶,抵抗清廷,累官至禮、兵二部尚書,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滴踉暄畴y,清乾隆時賜謚忠節(jié)。作為同鄉(xiāng),丘逢甲十分佩服郭之奇的氣節(jié),因此才有了這篇難得的序文,也是研究丘逢甲思想重要的材料。

      (五)《楊太淑人壽序》

      昨廿四日,澄邑侯董仲容明府之老太太八秩開二壽辰。躋堂而祝者,衣冠頗盛。訪得壽序一篇,□邱工部所作,爰登報以公覽焉。序曰:

      以文壽人非古也,若夫孝子慈孫竭力養(yǎng)志,籍稱觴上壽之日,多方致文人楮墨,以博其親一日之歡。其親亦高操懿行,卓然有可傳之實,而為之執(zhí)筆者,復不徒以稱美為能事,更進以遠大之途。則所謂壽文者,正和于天保閟宮之遺意,有道君子所不費焉。如澄海董侯仲容司馬母楊太淑人,固所謂高操懿行,卓然有可傳之實者也,而侯又所謂孝子之竭力養(yǎng)志者也。今年秋七月二十四日為太淑人八旬開二壽辰,僚友士民等咸稱觴致祝,以逢甲曾序太淑人詩集,深知其梗概,屬為壽文,以達悃忱。逢甲嘗讀太淑人六十時謝陳諸公所構序文及秀水陶秦肅公所構之七十壽序。其于太淑人之才德家世,已備詳之矣,然則逢甲將舉何詞以壽太淑人哉。盡人之境遇造就有限者也,而志愿想望則無窮者也。環(huán)地球無論男女,稱為豪杰者皆然,而于中國女子為尤甚。何則中國女子囿于積久相傳之成習,以不出閨門無非無議為盛德。雖有豪杰之才與志,俱無所用,極其造就不過相夫教子已耳,極其境遇不過夫榮子貴已耳。以太淑人之長名門,得諧嘉耦,有子成人,承歡養(yǎng)志,而履險如夷,處貴彌約。其余事復溢為吟詠繪畫,此固我中國所稱為福慧雙修,才德并邁者也。以尋常女子處之,當必有自鳴得意者,而太淑人顧歉然不自足。讀其詩所云:“冀長衾之覆九州,祝天心之消浩劫?!逼湓竿麨楹巍跻?,可以覘其志矣。夫既蓄此愿望,必有所以達此愿望之處。能達太淑人之愿望者誰歟,則我董侯是也。侯承太淑人之教,而又任親民之職,凡所為治事興學以開民智、培民德、養(yǎng)民力者,當必有以效長被之遍覆,消浩劫于將來。由一邑以推九州,盡人事以同天心,吾愿侯之有以善體親志也,豈特斑衣獻祝已哉!是為序。

      案:此文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七月廿六日《潮嘉新聞》欄目。因丘逢甲前已寫有楊太淑人《吟香室集序》,并對楊太淑人之子董仲容略有介紹,茲不贅述。

      (六)《答林梓堅書》

      梓堅足下:學堂沖突,足下實陰為主動,曾、陳、蔡等不過足下之傀儡。來書謂閱報始知,一若置身事外,然何其巧也?潮州學生之鼓動其中,實有使之者也。使仆以橫施無禮之舉壓制學生而使學生之解散,則誠仆之罪也。若必助外人以抗總理之聘教習,反起內訌,則仆誠不知其命意之為何矣。然潮州學生亦多有識不受□人愚惑者,仆故保其必不至全體解散也。

      名譽當以實求,不可以倖致。茍犧牲名譽而能達其辦事之目的,亦仆所不辭也。足下等之始事共勞,仆何嘗不念之。然此二年來,播散謠言、暗施阻力者,誰耶?天下無棄舍義務之權利,尤無破壞義務之權利。足下欲享權利而先壞義務,當自咎,毋咎仆也。足下之意,豈以送考之事未滿足下之愿而為此舉動耶?借題發(fā)揮,正足下之道耳!然足下猶子之藉送考得以入學者,未始非學堂破格以酬足下之勞也。若盡如足下之愿,則真所謂不顧學堂之名譽矣!

      足下動云權利,夫權利自有界限,試問延請教習為總理之權乎?為司事之權乎?且足下負學堂司事之名,一年來所負之義務安在?不過借創(chuàng)辦學堂以為包攬詞訟、嚇詐鄉(xiāng)里之舉,是足下尚不足以當堂中司事之任,而猥欲侵總理之權乎?鄭君學問未嘗不佳,然堅于自是,恐與同是諸人齟齬,此無容深為諱者也。泰西政黨登朝,必引其意見相同以為組織,乃能聯絡一氣,此固文明各國之公例也。王、鄭二君,皆庠序知名之士,必欲抑王而申鄭,果公論耶,抑私見耶?有識者必不為所欺也。使王于就聘之后果曠廢功課,放棄責任,足下等責仆之延聘失人,未為晚也。今乃橫存意見、摭拾蜚語,以足下一二人之故,不惜損他人之名譽、侵總理之權限、鼓動紳商破壞全局,是足下之意,不在王鄭二人之聘否,而在仆之去留矣。

      仆非戀于此總理一席,然使仆去而如足下所愿,任足下獨攬全權,學堂能期于進步或不至于敗壞,則成功之在人與己。仆亦何容心之有?然以足下之才品心術,仆料其必至大相背謬也。然則欲以仆數年來所苦心瘏口、上下旁皇,僅得營此之學堂,任足下等之敗壞,負從前之苦心,拋個人之義務,必不然矣。學堂撥款出自道憲者十之八九,且地方官有司教育之責,詳報之例,見于欽定章程,學務章程彰彰可考。而必欲其無與此事,不可得也。

      東三省之危已急,廣西之亂未平,然吾輩辦事一日,則任一日之責,斷不容以時局方艱,遂舍諸事而不辦。足下為此大言以壓人,豈欲仆見東省之危廣西之亂,舍此學堂應盡之義務而從事于東省廣西所力不能為之事!抑足下之嘵嘵遂能令東省危而后安、廣西亂而后治耶?報館例載風聞事,久自有定論。足下雖能布惑于一時,然仆意報館終不能受足下欺也。笑話之傳,足下自為之而自受之已耳!于仆乎何有?足下縮首而嗾他人以使前;足下卷舌而鼓他人以共噪,足下之計則巧矣。然汕中紳商豈盡受足下之愚耶?

      專制政體固非善制,然以中國之民品則正未能遽舍專制而語維新。此固非近日空言,志士所能識也。況各國即云共和,未嘗無權限。學堂規(guī)則尤非局外所能與知。仆為總理而聘教習,正守仆之權限耳,何得為專制哉!眼前事甚小,然足下實張而大之,足下但融足下之意氣足矣,若仆則無所謂意氣,亦無可融也。足下陽置事外,陰為布設,乃猥托于事師無隱無犯之訓以巧售其術,仆于足下雖有一日之知,然似足下所為,仆正不敢屈諸門墻內也。聊布數言,以覆善意。其聽之惟足下,其拒之亦惟足下。

      案:此書信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外國新聞》欄后附件《來函》,署名邱仙根。報紙在來函下專門聲明:“書中詞旨本館不任其責。”1903年十一月,嶺東同文學堂發(fā)生風潮,由表面的聘任教習之爭演變?yōu)椤巴量椭疇帯?,丘逢甲被迫辭去監(jiān)督職務。①參見鐘佳華《黨怵眾咋的日子:同文學堂風潮與丘逢甲的前途》,《客家研究輯刊》2002年,第1期?!稁X東日報》對這一重要事件進行了系列追蹤報道。

      三、對聯、公牘、告白

      《嶺東日報》在不同欄目還刊登了十余篇丘逢甲先生的對聯、公牘乃至告白等不同文體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除了一些對聯,其他均未被《丘逢甲集》收錄。

      (一)對聯

      1.挽唐中丞。桂林唐維卿中丞在省垣作古已見各報,嶺東同文學堂監(jiān)督丘蟄仙水部,其門下士也。已為位以哭,復寄聯挽之云:“在中國是大冒險家,任成敗論英雄,公自千秋冠新史;念生平有真知己感,竟死生成契闊,我從三月哭春風。”蓋水部于中丞十余年師弟且同患難,內渡后尚時以書商國事,宜其言之沉慟也。

      案:此聯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九日。《丘逢甲集》未收,但丘鑄昌《丘逢甲交往錄》中已提到,只是他引文的出處是香港《華字日報》1903年5月8日,比《嶺東日報》要晚上將近一個月。②參見丘鑄昌《丘逢甲交往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96頁。

      2.挽劉松齡。學長靈魂:劉茂才節(jié)膺……遂于廿二日逝世。學中人同聲一哭,爰于廿三日公致祭之。溫教習為之作祭文,語多沉痛。丘監(jiān)督為之作挽聯一章,聯云:“鐵血定難消,算此生未了軍國民志愿,靈魂原不死,祝來世再為新學界英雄?!?/p>

      案:此聯刊登于《嶺東日報》閏五月廿六日《潮嘉新聞》欄目,《丘逢甲集》未收。劉茂才松齡在前文《劉學長傳》中已經介紹,茲不贅述。

      3.挽嘉應梁直刺輯五。丘仙根工部挽以聯云:“韓江話雨,曾井評泉,舊約尚重尋,雙鯉迢迢何意尺書成絕筆,桂水傳烽,遼河聞警,故人誰共舞,荒雞喔喔空揮雄淚滿征衣。”

      案:此聯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三十年二月十三日《潮嘉新聞》欄目,《丘逢甲集》未收。梁直刺輯五,名國瑞,嘉應州城西鄉(xiāng)人。光緒己丑科舉人,候補光祿寺署正,曾倡議修《光緒嘉應州志》。他是黃遵憲的親家,與丘逢甲亦是好友?!肚鸱昙准分?896年即有《梅州喜晤梁輯五光祿(國瑞)話舊八首》,1900年又有《重晤梁輯五光祿話舊二首》。③此處亦參考丘鑄昌《丘逢甲交往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87頁。《嶺東日報》亦多處記載其與丘逢甲的交往。

      4.金山玻璃廳對聯。金山攬勝:潮州府城金山,高踞城北,書院即在山上。其最占勝概者為藏書樓,玻璃廳次之。即鎮(zhèn)平鐘子華封翁所題驂鸞館者也。每逢九日,游客云闐,真勝景也。是日,郡中大夫登高能賦為。憶戊戌政變時,有痛哭生以炭書痛哭詞于壁,今已不存?;驍M一聯云:“憑欄望韓夫子祠,如此江山,已讓前賢留姓氏;把酒吊馬將軍廟,奈何天地,竟將殘局付英雄?!鄙w韓山韓江韓祠望中可見,廳之右即南宋末馬將軍墓也。語頗切實,惜未書而懸之楹間。

      案:此條內容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八年九月九日的《潮嘉新聞》欄,對聯《丘逢甲集》有收,題為《潮州金山書院酒樓聯》,不確。此條內容寫于1902年,距丘逢甲撰寫此聯僅過四年,且其將撰寫此聯的過程描述得非常清楚,應該屬實。因此,這是題寫金山玻璃廳的對聯,而非酒樓對聯,且其內容也與酒樓對聯風格不符。又,金山書院里何來酒樓?潮州金山上確有一處酒樓——韓江樓,在金山東部半山腰間,是文人常去之處?;蛘咔鸱昙着c友人也是在此喝酒之后,登上高處,乘著酒性抒發(fā)了自己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后心中的家國之痛。

      5.挽黃京卿聯。嘉應黃公度京卿逝世,邱仙根工部挽以聯云:“論文章經濟,俱足千秋,從今憑吊孤城,落日登樓,豈第騎箕哀鐵漢;合公義私情,來申一慟,剩我眷懷祖國,春風釃酒,更同鉤黨哭林宗?!?/p>

      案:此聯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三日,《丘逢甲集》中已收。但集中所收與此聯文字上稍有區(qū)別:“論文章經濟,俱足千秋,從今憑吊孤城,落日登樓,詎竟騎鯨哀鐵漢;合公義私情,來申一慟,剩我眷懷祖國,臨風釃酒,更同鉤黨哭林宗。”

      (二)公牘

      1.申送學生。嶺東同文學堂學生照章送考,迭紀前報,茲訪得監(jiān)督邱申文一件,照登于下:“為照章申送事,案奉管學大臣張奏頒各省學堂通行章程內開第四章,學生出身第六節(jié),凡各省府廳州所有學堂肄業(yè)之文童遇歲科試,應準其逕送院試等。因奉此,竊查汕頭創(chuàng)設嶺東同文學堂已經四載,于光緒二十八年五月間,蒙前兩廣總督部堂陶前廣東巡撫部院德會銜,奏咨立案,各文童肄業(yè)有年,頗著成效。今值院試之期,志且觀光,未便聽其向隅。理合照章,造具各文童姓名籍貫,三代年貌清冊并點名冊,經古正場試卷連同文學堂課卷,匯齊備文申送。為此申乞憲臺察核,俯賜收考照驗施行云。”

      案:此申文刊登于《嶺東日報》二十九年二月廿九日《潮嘉新聞》欄目,是丘逢甲向廣東學政朱祖謀按考潮州府時所送的申文。因為當時科舉畢竟沒有取消,作為民辦學校,嶺東同文學堂的學生依然要參加省里的考核。

      2.學堂照會。前報紀汕頭同文學堂照會汪監(jiān)督咨送學堂學生劉饒何三君,訪得學堂監(jiān)督邱仙根工部照會一件,照登于下:“為照會事,照得本學堂學生劉維巖、饒景華、何天炯等,在學二年,有志遠赴日本東京學校游學,各自備資,前來請給照會。投赴貴監(jiān)督大臣衙門,到日請代為料理護送入學,肄業(yè)劉饒二生愿入日本成城學校,何生愿入清華學校。等由準此,合需照會,為此照會貴監(jiān)督大臣,請煩查照,分別報送。云云?!甭剟埡稳涨耙杨I得文憑,由汕至滬,由滬再至日本候送入校云。

      案:此照會刊登于《嶺東日報》二十九年二月三十日《潮嘉新聞》欄目,這是丘逢甲向清政府分管出國留學機構推薦三名嶺東同學堂學生去日本留學所寫的照會。嶺東同文學堂開啟了近代嶺東學子留學日本的先河,其學生先后有數十人留學日本,產生了較大社會影響。

      3.同文學堂咨文。汕頭同文學堂監(jiān)督丘近咨道憲,云為咨呈事:“竊照敝學堂向例于冬至節(jié)后,訂定明年教習,故于本月初十日曾將聘定明年甲辰諸教習咨呈貴道憲并請轉咨學務處,現敝總理同總教習何令壽朋等商議,意以敝學堂開辦數年,雖頗有成效,而組織尚未完善。其病由于學堂中分客土二族,語音不通,各聘教習,以致課程不一,畛域難融。且本地教習學問雖長,然于近日專門科學師范教育之方,實未深悉,故教科亦未完備。擬將所咨呈聘定之教習,除東文算學外,悉行停罷,改延外省卒業(yè)留學生二三人,一律用官話,分科教授。如此則已,可以消客土之界限,亦可望學堂之進步?,F總教習何令壽朋、分教習溫生廷敬業(yè)已自行告退,并致書上海,托聘卒業(yè)留學生之品性純正學問優(yōu)長者,俟聘定后再將名字咨呈。茲將整頓學堂改聘教習情形,先行咨呈貴道憲,以憑察核,須至咨者。”

      案:此咨文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潮嘉新聞》欄目。本年度因為聘任教習事,嶺東同文學堂爆發(fā)了“土客之爭”的風潮,是事為導火索。丘逢甲為此事多次行文惠潮嘉道,以下兩則咨文內容亦如是。

      4.學堂咨文。咨呈內開:茲將光緒二十九年嶺東同文學堂官撥常年經費,及紳商捐拓充學舍進支各款,照原薄核實,造具四柱清冊兩本,呈送貴道憲察核。至二十八年以前,所有紳商捐款、學生學費開銷一切,均非總理經手。二十六年系楊魯、林樑任管理,二十七年林樑任一人管理,二十八年行商黃壽山等諸人管理。并未造冊具報。應請飭歷年經手各人趕緊具報備案,實為公便。另□清冊呈咨兩廣學務處外,相應備文咨呈察核備案。

      5.學堂咨文。咨呈內開:竊去冬十一月曾將嶺東同文學堂請歸官辦,緣由備。又咨呈貴道憲面辭總理一席,茲因要公,不能更留,所有嶺東同文學堂總理一席應請貴道憲速選賢能接辦。除將賬房陳文瀾經手賬簿六本,并核節(jié)賬目薄一本繳案察核備查外,相應咨呈,計送呈賬房戶陳文瀾經手賬簿六本,又核算賬目薄一本,各等由準此。

      案:以上兩則學堂咨文皆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八日《潮嘉新聞》欄目。本年初,丘逢甲辭去了嶺東同文學堂監(jiān)督一職,同時向惠潮嘉道匯報學堂經費開支等事。此兩則咨文即附在惠潮嘉道發(fā)給嶺東同文學堂的公函中。

      (三)告白

      《平遠山人潤筆》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解元詩云:“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辟u畫固古人所不自諱也。吾友平遠韓君實根貳尹,能詩能書,而尤能畫,不專一家,不拘一格。當其興酣筆落,則雕鑱造化,驅遣煙云,畫山山活,畫水水活,畫人物人物活,洵不可多得之作也。然此筆不潤則干,干則不活,如何不干?計惟有潤之以金氣,則筆□寶光乃爛然耳。實根天懷爛漫,不拘拘賣畫然。世人賞鑒有真者,斷不忍聽其筆干。巨金朝來,名畫夕出,以其所有,易其所無,何快如之于?同人酌為潤格并書短引,普告四方,此筆不干,庶世界中多無限活山、活水、活人物也。

      潤格另印

      癸卯年四月二十日

      南山丘逢甲啟

      案:此則告白曾連續(xù)刊登于《嶺東日報》光緒二十九年四月二十日至四月三十日的頭版《論說》前面,是丘逢甲為一位可能比較落魄但十分有才氣的畫家朋友所寫的廣告詞?!捌竭h山人”韓實根,名國松,號友梅,廣東平遠八尺 竹村人。1900年丘逢甲的南洋之行就已經結識了他,與丘逢甲一起同行的王曉滄《道南書樓再記》曾提到他當時也在現場,并書寫了匾額。①參見丘鑄昌《丘逢甲交往錄》,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91頁。丘逢甲的《丙午日記》也寫到“午后,韓實根送所做畫四幅。”張日光《畫家韓實根》一文說:“韓實根與詩人丘逢甲交往甚密,丘逢甲喜歡在韓實根的名畫上題字或配詩?!雹趶埲展狻懂嫾翼n實根》,《源流》2013年第5期。但筆者找遍整個《丘逢甲集》中,未發(fā)現一首題畫詩與其相關,不知張先生何出此言!或許這又是發(fā)現丘逢甲佚詩的一條重要線索。

      四、結 語

      翻閱過《丘逢甲集》的人恐怕都有個困惑,那就是集中的癸卯甲辰年,不論是詩還是文都收錄得尤其少。如詩這兩年共得十五題三十首,文更是僅得五篇,其中癸卯年僅一篇。人們普遍會問是作者創(chuàng)作衰減,還是因為忙碌沒有時間,抑或是其他原因造成?對于這一問題,不知當年《丘逢甲集》的編輯者們作何想?而當筆者閱讀完自己能找到的《嶺東日報》(殘缺一部分),并把其中丘逢甲發(fā)表的作品錄入完之后,筆者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丘逢甲尚有許多佚失的作品尚未被人們發(fā)現。

      無疑《嶺東日報》是除了日本《清議報》、澳門《新知報》、新加坡《天南新報》外,發(fā)表丘逢甲作品數量最多的報紙之一。由于嶺東同文學堂與《嶺東日報》有著特殊的關系,如其創(chuàng)辦人主要為客家人,其主要股東何士果又是同文學堂總教習,其主筆溫廷敬也是學堂的教習等。丘逢甲與《嶺東日報》之關系可知,而其作品首選《嶺東日報》也就順理成章了(《嶺東日報》報道嶺東同文學堂的消息亦尤其多)。

      統(tǒng)計丘逢甲發(fā)表在《嶺東日報》上的詩文,不難發(fā)現其大多集中在1903癸卯年。1902年“金山攬勝”條為記者采集,1905年挽黃遵憲聯亦像是記者所報,1904年三月初二日的三首送行詩也是本年唯一的一次(公牘除外),又本年丘逢甲因為溫仲和逝世曾寫有三篇墓志、像贊、誄文文字,但日報均未登載。據筆者猜測,當與1904年初丘逢甲黯然離開自己嘔心瀝血所創(chuàng)設并寄予很大希望的嶺東同文學堂有關,汕頭是他人生又一次的傷心之地。考慮到1902年《嶺東日報》初創(chuàng),刊登詩文尚不太多,因此,1903年也就成了丘逢甲詩文發(fā)表的重要陣地。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嶺東日報》保存并不齊備,尤其是附錄的《文苑》部分,筆者多未見到,致使集佚工作不能完善。因此,筆者也希望有心人能共同努力,力爭讓丘逢甲佚失的作品早日重現世人面前是所望于諸公。

      猜你喜歡
      學堂日報
      古稀之年上學堂
      熱烈祝賀《平頂山日報》復刊40周年(1982-2022)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三峽日報 七十正風華
      靈感日報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靈感日報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森林學堂
      寶寶國學堂
      娃娃畫報(2015年6期)2015-07-30 04:48:07
      對《朝鮮日報》涉藏報道的思考
      新聞傳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
      寶寶國學堂
      娃娃畫報(2014年9期)2014-10-15 16:40:36
      扬州市| 新昌县| 深圳市| 临西县| 兰考县| 磴口县| 炉霍县| 灵丘县| 宁乡县| 武强县| 双鸭山市| 高安市| 孟津县| 逊克县| 金华市| 盐山县| 汉寿县| 根河市| 苏尼特右旗| 新邵县| 琼海市| 民县| 泉州市| 衡山县| 思南县| 襄城县| 胶南市| 靖州| 福清市| 巨鹿县| 双流县| 石泉县| 昌平区| 广饶县| 蒙山县| 牙克石市| 瓦房店市| 永康市| 山西省| 温泉县|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