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中,古典詩詞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時刻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語文教材中所選的古典詩詞篇目都是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作品,有著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難以抗拒的藝術(shù)魅力。而且,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不但能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更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懷,值得我們教師在教學中發(fā)揮其作用。
關(guān)鍵詞:古典詩詞;中職語文;氣質(zhì)修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7-001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7.006
一、古典詩詞給人以美的享受,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語文作為一門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礎(chǔ)學科,它的課堂教學形式更加豐富靈活,方便利用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古典詩詞本身具備意境美、語言美、音樂美的特征,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生動凝練的文字再現(xiàn)了廣闊的歷史背景,凝聚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霸娭杏挟?,畫中有情”,詩人選取最有意義的場景和最典型的感受來抒情言志,我們仿佛坐上了時光機,進入他們生活的世界。
這樣的課堂相對于枯燥乏味的講解,氣氛更加活躍,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可配上凄婉的古典送別曲或相思曲范讀,使學生一開始就沉浸于憂傷哀婉的氛圍中,感受詩人的離愁別恨。又如,學習《琵琶行》描寫音樂一段“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時,教師可告訴學生詩人以聲喻聲,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然后,教師講述白居易的人生,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感受琵琶奏出的聲韻,作者的“謫居臥病”,體會并交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使學生從中受到音樂審美教育,陶冶情操,領(lǐng)略千古絕唱的藝術(shù)魅力。
二、學習古典詩詞可以提升學生的氣質(zhì)修養(yǎng),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
中國古典詩詞集結(jié)了大量美麗、高貴的文字,讓我們擺脫淺薄粗俗和低級趣味。飽覽詩書,擷其精華,后納于腹,會使得我們在自覺的思考中,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睿智的光芒和脫俗的氣質(zhì)。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昔公瑾意氣風發(fā),羽扇綸巾,運籌帷幄;憶武侯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們仿佛看到飄逸的李白,令貴妃研墨,力士脫靴,而后便仰天大笑出門去,夢游天姥,游歷九州,更遺千古名篇。無數(shù)的文人志士,在世俗的紛擾下,仍能保持心中的一方凈土,仍能展現(xiàn)出華麗的氣質(zhì),仍能散發(fā)出高雅的芳香。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很快就會面臨求職和工作的壓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現(xiàn)代化企業(yè)要求人才不僅要具有精深的專業(yè)技能,還要有良好的個人形象、高雅的氣質(zhì)修養(yǎng),才能在與人交往中舉止得體、充滿自信。因此,中職學生更需要在語文課堂中多讀詩文,傳誦經(jīng)典。那些優(yōu)雅綺麗的文字能讓生命進入更深刻的內(nèi)層,使心靈綻放奕奕神采。
三、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古典詩詞是中華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結(jié)晶,是古人靈魂的雕塑,是其人生信仰、價值觀的直接體現(xiàn),其中洋溢著生命的熱血,迸濺著激情的火花。我們在教學古詩文之前,應(yīng)鼓勵學生利用課外閱讀和網(wǎng)絡(luò),了解作者的性格為人及其生活背景,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學生了解了蘇軾的生平經(jīng)歷,才能深刻地體悟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如何從矛盾失望的寂寞悲苦中終于掙扎解脫出來,而達到了轉(zhuǎn)悲苦為欣愉、化矛盾為和諧的人生境界,也能感悟到詩人的曠達、樂觀。如此,學生不僅欣賞了詩作,還能從詩人的精神境界中找到共鳴或是重新審視自己以往的悲觀思想,從而達到陶冶品格的效果。
中職學生進入社會相對較早,稚嫩的臉龐需要面對各方面的困難和挑戰(zhàn),紛紛擾擾的心事,形形色色的誘惑,只有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頑強的心志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進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我們的語文課堂與人格教育有天然血緣關(guān)系,在促成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生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必定會在精神上落下民族文化的印記?!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感到屈原那顆熱愛祖國、上下求索的高潔之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使我們看到陶淵明那顆追求自由、向往田園的平凡之心;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誰不為范仲淹那寬容大度的情懷所感動?
口唯心誦,經(jīng)典詩文里蘊藏著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著夯實精神的力量,我們吟唱著悠揚動聽的詩句,感悟到人生真諦與宇宙哲理,從而提高對人生世相的洞察力與感悟力,使名利之心淡泊,使靈魂受到凈化。
四、誦讀經(jīng)典,縱橫古今,青少年應(yīng)緊跟文化潮流,與時俱進
我們中職的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喜歡追求時尚潮流的新鮮事物,而誦讀經(jīng)典正是當今文化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中央電視臺創(chuàng)辦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中華詩詞大會》,就是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lǐng)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節(jié)目自開播以來,獲得了大量關(guān)注和好評,無數(shù)人喊著“我也想背詩”。由此可見,古典詩詞從未離我們遠去,那些新鮮的思緒,微妙的感觸,悠遠的意境,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變得更加深刻、更加醇厚,與我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中國素有“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傳統(tǒng),我們的語文課堂便是向中學生傳承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平臺,更是引領(lǐng)青少年緊跟文化潮流的載體。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詩詞,幾乎遍涉古文經(jīng)典,從先秦諸子到唐宋散文;從《詩經(jīng)》《離騷》到唐詩宋詞元曲……雖只是文學海洋中的朵朵浪花,卻是中華文化的沉沉積淀,足以讓我們領(lǐng)略古詩文的妙處,感受到心靈的浸潤和熏陶。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在詩書中淺吟低唱,含英咀華,探尋意境,這些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知古詩文教學在課堂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需要我們對文本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開發(fā)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帶領(lǐng)學生共同走進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追尋古人那飄逸脫俗的氣質(zhì)和動人心魂的氣魄。
參考文獻:
[1] 王華強.談?wù)Z文課中的詩歌教學[J].西江教育論叢,2005(3).
[2] 潘蓓.經(jīng)典古詩詞教學與中職生道德情感教育初探[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2).
[3] 尹玉玲.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J].文教資料(下旬刊),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