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楠
書房里,木質書架的最里側始終放著那本我最愛的書,每每取出來小心擦拭,那厚實紙張中緩緩流瀉出的黑夜與白晝,永遠比窗外那方天空明媚得多。
很多人向往張愛玲筆下熱烈凄慘的愛情,也有人醉心于瓊瑤阿姨字里行間的夢與天涯。而我也曾以為“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就是愛,“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就是愛,以為那些詩人筆下的愛情、親情神圣而偉大。
直到后來,拜讀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我才改變了這種認識。翻開詩集,撲鼻而來的墨香使我恍然,那簡簡單單的方塊字蘊含著泰戈爾對世界的深情謳歌。與其他作家不同,泰戈爾的心仿佛囊括了整個天空與大地。
他的義字樸素無華卻凝練雋永,將這世間難以言喻的感情一一道明,令我感到深深的震撼。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边@是整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詩。或許世界上有太多憎惡生活的人,他們埋怨命運的不公,指責生活的平淡,卻極力貪視著云端,追逐名利,直到筋疲力盡。一轉身,又在黑夜里期待黎明。
我聽說過很多這樣的人,比如徘徊在路口的流浪歌手、默默無聞的職場人,甚至包括我自己。在經歷失敗時,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命運的棄兒,仿佛它溫柔地對待了所有人,唯獨自己在它的眷顧范圍之外。
而漸漸地,我明白了,只有不愿、不敢面對現實的人,才會把一切罪責歸咎于命運。上蒼給了我們生命,我們不趁著年輕努力拼搏,卻反過來抱怨命運,實在很可笑。
我的這種轉變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泰戈爾作品的啟示。我想,泰戈爾大概就是一只遷徙于世界的孤雁吧。與群飛的椋鳥不同,他獨自翱翔到遠方以南,沿途看盡世間的歲月枯榮,然后淡淡地將這一切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哪怕世界以猙獰利爪將自己傷得鮮血淋漓,哪怕熱帶雨林里布滿了荊棘藤條,哪怕聽到深海盡頭塞壬的歌聲,我想泰戈爾也會安之若素。他會驅逐黑暗與苦難,帶著對世界深沉的愛,毫不猶豫地撲進自然的懷抱,取出晝夜交替間那縷最明媚的曙光,獻給世間所有忠于自我的信徒。
泰戈爾就是有這種力量,對生活的熱愛使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這種豁達而又真摯的愛,或許正是無數讀者所迷戀的吧。
而更讓我敬佩的是,《飛鳥集》在歌頌自然的同時,也勾勒出了男女之間最純潔的愛——一種干凈如玉毫無瑕疵的愛。撰寫愛情故事的作家不在少數,他們無一不描寫著愛情的厚重或輕薄,或是尋愛路上的坎坷與苦難。而泰戈爾卻執(zhí)著于愛情的本質,聚焦于“愛”這個字本身的美好善良。他這種簡單犀利的筆法,更直接地體現在那些描寫溪流與海洋、母親與稚子、白由與背叛的詩歌之中,整本詩集宛若一方浩瀚的星空。
我想要探索其巾的真理與奧秘,在微雨的黃昏,靜靜翻開那本《飛鳥集》,一切孤寂與喧囂都離我而去,內心所有的波浪都被一一撫平。我仿佛化作了一只飛鳥,每一聲啼鳴都在天地之間回蕩。我愿和泰戈爾一樣,讓白己的靈魂歸于白然,歸于最初的自己,在風華正茂時用力親吻天際,在垂垂暮老時安然回抱土地。
飛鳥與人類,不論生或死,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他們都在最美的年華里點綴過自然,與這個世界生死相依。
仿佛正是應了那一句:
“Let life be h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佳作點評
這是一篇文筆恣肆、情感充沛的讀后感。《飛鳥集》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代表作,以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小作者沉浸其中,深受其影響,并不吝筆墨,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表達了對詩人的贊美和對作品的喜愛。小作者結合自身的感受來闡明作品的要義,夾敘夾議,情理交融,使讀者也仿佛經受了一場精神的洗禮,令人贊嘆。
(寒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