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弢
便利店是一個小風口,而校園市場有著巨大的用戶存量,當便利店切入到校園市場,可以嘗到多少甜頭呢?
今年年初剛剛上線的幾何校園就是一家定位于校園便利店的O2O平臺,它在每棟寢室樓里招聘一到三位學生店長,為店長搭建平臺,然后完成備貨并送貨到學生手中的流程。這個相當于開在寢室樓里的便利店,售賣商品以零食、飲料等快銷品為主,確認訂單后三分鐘左右就會送達用戶手中,把便利放在第一位,既解決了在校學生夜間饑餓的痛點,更解決了最后五十米的零食送達問題。其實,早在幾何校園之前,就有類似59store、俺來也、宅米這樣的公司同樣在布局校園便利店這一市場,覆蓋千萬大學生群體,幾何校園現(xiàn)在進場還有機會嗎?
讓渡利潤抓住兩大核心痛點
幾何校園創(chuàng)始人張偉透露,其實,進入市場說遲也不遲,雖然俺來也、宅米這樣的公司早已布局市場,但大多都在南方,北方市場這一塊還是相對空白的。而且,同行競爭者的模式過重,需要大量地去建門店、建倉儲、建供應鏈,如果他們把市場鋪得太廣,也許會有掉轉不了船頭、擺不了尾的風險。
校園便利店市場存在兩大痛點
1.學生店長掙得少。一般的校園便利店平臺只給學生店長20%的利潤,而一般快銷品的整體毛利大概在40%左右,剩下的20%支出會被平臺用于完善自身的庫房、物流、市場運營等各個方面。
2.學生店長想賣的提供不了,不想賣的卻強制性提供。一般校園便利店平臺給學生店長的貨物都是打包固定的,讓其喪失了很多自主選擇性。這一點上這些平臺也是迫于無奈而為之,他們只能建立幾十種商品的供應鏈,如果超過這個數(shù)量會不堪重負。針對這兩大市場痛點,幾何校園在模式上做了明顯的突破。首先,幾何校園換了一種玩法,打破傳統(tǒng)平臺的盈利模式,不從貨里賺錢,把供應鏈交給戰(zhàn)略合作伙伴,也就是供貨商,充分做到互聯(lián)網(wǎng)化與透明化,讓學生店長獲得35%~45%的利潤,平均每位學生店長的收入是其他平臺店長收入的2倍,平臺只收取5%的平臺使用費,另一部分的利潤則來自供貨商的返點。為了解決第二個痛點,幾何校園大膽放權,學生店長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判斷來選擇進哪些貨物進行售賣,也可以自己根據(jù)市場形勢來做各種促銷活動。張偉說:“其實整個運作模式的核心在于學生店長,他們的體驗度是最重要的。我們就是要鼓勵有想法的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讓他們自己來把握,不固化思維。這不僅讓學生更賺錢,更能鍛煉(他們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也許是大學生群體更感興趣的東西。”
在輕模式下控制成本
幾何校園模式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個字——輕,沒有貨,沒有物流,沒有倉儲,相當于“空手套白狼”??瓷先ダ麧櫜桓撸珟缀涡@十分注重成本控制,省去了很多溝通成本。
張偉坦言,眼下的困難主要是市場開拓,現(xiàn)在正在積極尋求融資。在他看來,幾何校園的模式創(chuàng)新在同行業(yè)是獨一無二的,現(xiàn)在就足怎么樣讓還沒有鋪開的各大高校學生群體了解這種模式。據(jù)張偉介紹,截止到目前,幾何校園已招募了200余位店長,覆蓋北京30余所高校,4月訂貨額已經(jīng)達到50萬元。
未來他希望平臺可以切入更多方面,做校園信用體系。幾何校園希望在今年新學期拓展一到兩個城市,達到一定規(guī)模時,后期也許會取消抽傭。當用戶達到一定基數(shù)時,平臺還將延伸出駕校業(yè)務。張偉說,通過平臺可以切入更多產品、附加服務,但不做校園生態(tài),相當于做“校園的58同城”,會鼓勵學生利用平臺孵化任何他們想做的東西。而說到最終的愿景,幾何校園希望建立一個完備的校園金融網(wǎng)絡,跟蹤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還款情況,做消費分期乃至建立校園信用體系。(編輯/可敬)
鏈接
“送貨到床頭"的校園便利店 潘福達
大學校園成了孕育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巨頭的福地。近兩年。借著資本熱錢涌入,創(chuàng)業(yè)者紛紛從金融、社交、便利店、直播、外賣、單車等細分領域切入,各領域均斬獲了大批用戶,餓了么、ofo等脫胎于高校的明星企業(yè)頻出,只有校園便利店一直不溫不火。
今年便利店成為新零售風口,但基本都是布局社區(qū)和商圈。如果便利店切入到用戶存量巨大的校園市場,能嘗到多少甜頭?“國內有2000多所高校共3400萬大學生,市場能容納6萬家便利店,目前的便利店數(shù)量遠未飽和?!睅缀涡@創(chuàng)始人張偉表示,由于學校環(huán)境和條件的特殊性,互聯(lián)網(wǎng)大咖和便利店巨頭并沒有精力涉足校園,校園便利店目前還是藍海一片。
其實,近年來類似59store、俺來也、宅米、8天在線等O2O創(chuàng)業(yè)公司早已在校園便利店的棋盤上落子,業(yè)內也頻有融資消息傳來,但現(xiàn)在大部分平臺的日子并不好過。這些平臺多數(shù)將市場鋪設在南方,例如南京校園起家的8天在線做得有聲有色,而北京等北方城市的校園便利店市場依然被小雜貨店把持。
所有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校園便利店模式,都是利用“學生店長”在樓內銷售,把配送距離和時間壓縮到最短,學生店長會取得20%的利潤?!耙话憧煜返恼w毛利在40%左右,給了學生一半后,另一半企業(yè)用于自身庫房、物流等方面?!睆垈ネ嘎?,剛入局兩個多月的幾何校園采取“輕模式”——不從貨里賺錢,把供應鏈交給第三方供貨商,這樣學生店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貨,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性。
與大型商超經(jīng)營困難閉店頻頻相比,精品便利店雖然規(guī)模小商品少,但依托圍繞繁華商圈、寫字樓、高端居住區(qū)布局的購物便利性,成為眼下各路資本追捧的“香餑餑”。但相對而言,便利店商品的價格明顯高于普通商超,更多依靠高收入的白領消費群體生存。這也決定了連鎖便利店對校園市場的冷淡。
便利店巨頭尚未踏入校內.互聯(lián)網(wǎng)便利店最大的對手。其實還是長期扎根校園的校內商超。目前。幾何校園主要做晚9時至12時的夜間零食配送,每個寢室樓有兩位學生店長,每人覆蓋300名至500名學生,貨品可在6分鐘內送達。但盡管這種“送貨到床頭”的模式深得校園懶人們的青睞。但市場拓展依然遲緩。業(yè)內人士分析,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而這正是連鎖便利店未涉足校園的重要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