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司重整中出資人權益的保護*
      ——以出資人委員會為視角

      2018-02-07 07:12:14
      政治與法律 2018年11期
      關鍵詞:出資人破產法重整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北京102249)

      一、我國公司重整中出資人權益保護的困境:以全部13起上市公司重整“強裁”案為例

      在我國,因涉及中小債權人、出資人或職工等弱勢群體的權益保護以及社會和諧穩(wěn)定等敏感因素,每一起上市公司重整案均成為資本市場的焦點,其中一旦卷入“強裁”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劇情往往為人津津樂道。 “強裁”,即強制批準重整計劃草案,是指重整程序中,在部分表決組未能通過重整計劃草案但又滿足一定條件時,由法院批準通過重整計劃草案,終止重整程序?!皬姴谩北砻骼嫦嚓P人之間的矛盾已然無法調和,而處于利益博弈風暴中心的恰為出資人。筆者于本文中試以截至2018年7月1日、占全部54起上市公司重整24%的“強裁”案件為范本,發(fā)現出資人在公司重整案件中面臨以下困境。

      第一,在與債權人的博弈中,出資人權益被過多調整。在11起企業(yè)所有者權益為負的“強裁”案中,有股東無償讓渡股份、股東有償轉讓股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與無償讓渡股份并存等權益調整方式,無論哪種方式均保留出資人的些許權益,致使92.3%上市公司重整“強裁”案存在普通債權人組反對重整計劃草案的情勢。從法教義學角度分析,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并未規(guī)定“絕對優(yōu)先原則”的適用空間,我國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中股東不完全劣后于債權人受償,“強裁”中保留出資人的些許權益并無法律上的障礙。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87條第5項的前半段要求“重整計劃草案公平對待同一表決組的成員”,這僅涉及到組內成員之間的關系問題。第87條后半段要求,重整計劃草案規(guī)定的債權應按照勞動債權、破產人欠繳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稅款、普通破產債權的清償順序清償,這僅針對無擔保債權內部的清償優(yōu)先順序的規(guī)定,并不涉及股東。第87條第4項要求的“重整計劃草案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公平、公正”也僅針對出資人組內,同樣并不涉及債權人與股東的關系。從法理角度分析,重整價值由清算價值與增量價值組成,前者為資產負債表價值,即公司若申請破產清算時賬面資產的零售價;后者則是公司在重整成功后因留存營業(yè)而創(chuàng)造的價值增量。申請重整的公司即使資不抵債,出資人權益也并未一定虛化,其理由乃源于重整中的公司仍保有運營價值。截至2017年9月底,我國實有企業(yè)總量2907.23萬戶,[注]國家工商總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企業(yè)發(fā)展分析》,《中國工商報》2017年10月26日,第2版。而同期滬深兩市僅有3399家上市公司,尚有576家公司在證監(jiān)會發(fā)審委待審,形成“IPO堰塞湖”。即使上市公司負債累累,仍會成為其他亟待上市公司追逐的“獵物”。這也是至今我國上市公司僅有破產重整而未出現一例破產清算案件的原因。因此,公司的運營價值除從靜態(tài)的資產負債表計算出的清算價值外,至少包括“殼”資源價值。在有完整數據披露的8家上市公司重整案中, S*ST光明、*ST宏盛及*ST新億的出資人在公司償付全部負債后,尚可保留些許股東權益。其中,S*ST光明、*ST宏盛的權益調整方案對出資人有偏頗,分別偏離出資人應享權益的25%和91.31%(見表1)。這是因為,一旦重整計劃草案受到債權人阻撓,大部分案件只能滑向破產清算的深淵,出資人將不得不面臨難獲分文的窘境,難免出現出資人割讓因納入“殼”資源價值而產生的出資人權益,退讓因重整必然成功而產生的重整溢價,以換取公司重整的順利進行。

      (說明:表1中用A至F分別代替“資產評估值”“負債情況”“重整受理時公司流通股市值”“重整受理時公司流通股數”“重整計劃草案對股東權益的調整方案”“公司股票重整前60日日均收盤價”。其中,A、B、D來自于各公司重整計劃草案,C、F來自萬得數據庫并經作者統(tǒng)計、計算。將“殼”資源價值計入公司資產,得出公司股東在重整受理時的實際權益:(A+C-B)/D。依據E、F得出股東依據重整計劃草案調整后獲得的收益。再比較兩組數據。*ST宏盛的負債中有美元,美元按照該案被法院受理當天人民幣匯率中間價6.3477折算成人民幣。)

      第二,在與重整投資人的博弈中,出資人權益被不公平讓渡。除清償債務人外,出資人調整的權益很大一部分將作為重整投資人拯救困境企業(yè)的對價,吸引重組方為公司提供償債資金。為使公司盡快脫離泥沼,在引進重整投資人時公司往往會飲鴆止渴,出現侵害出資人利益,偏向重整投資人的傾向。這在*ST新億破產重整案中表現得頗為明顯。自2015年12月7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以來,*ST新億股票已停牌400多個交易日,是我國兩個證券交易所停牌時間最長的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該案中,首當其沖的問題是重整投資人入股的價格。11家重整投資人投資14.47億元,獲取公司資本公積轉增的約10億股股份,入股價格約1.44元/股,較公司停牌時的價格7.4元/股大幅折價,而且11家重整投資人中包含公司控股股東,其價格公允性更加受到各方質疑??v使*ST新億的出資人極力反對,法院仍以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公平、公正,且投資人在資本公積金轉增股票分配上做出了有利于出資人的承諾”為由,[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qū)中級人民法院(2015)塔中民破字第1-11號民事裁定書。強制批準重整計劃草案。在*ST新億破產重整案中,重整計劃草案明確按照每10股轉增29.48股的比例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份,11名重整投資人分得了其中的26.48股,總共獲取約10億股的新增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7%。倘若在公司股票復牌后這些股份被悉數拋售,必然造成股價的大幅下挫,對出資人的巨大影響可見一斑。

      第三,在出資人之間的博弈中,中小股東處于弱勢地位。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非常明顯,比如截至2017年底,我國上市公司中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33.33%的數量分別為519家、1619家。大股東享有公司控制權,主導公司經營決策且可直接使用公司資源,對公司步入破產境地難逃干系,理應依據過錯原則,在重整計劃草案中直接規(guī)定大股東權益的特別調整,然而在出資人權益有調整的“強裁”案中,仍有36.4%案件的重整計劃草案未能對控股股東與非控股股東、持有不同比例的股東等規(guī)定不同的權益調整比例。其中,S*ST光明、*ST方向、*ST廣夏、*ST金城的重整計劃草案對控股股東和非控股股東規(guī)定了不同的權益調整比例; *ST滄化、*ST寶碩、S*ST光明、*ST廣夏的重整計劃草案對持有不同比例的股東規(guī)定了不同的權益調整比例;*ST方向的重整計劃草案對工會和其他股東持有的股份規(guī)定了不同的權益調整比例。再如*ST金城,原出資人權益調整方案是全體出資人按照24%的比例讓渡其持有的公司股票,該方案被出資人否決后,新方案才改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和其他股東分別按照30%、22%的不同比例讓渡持有的股份。在我國《公司法》持“同股同權”的基本原則、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并未區(qū)分不同出資人群體的情況下,位于同一層級、不同類別的出資人權益能否做有差異調整的問題難以依據現有法律法規(guī)給出答案。

      二、無“山”可倚:出資人權益代表的缺位

      在公司正常運營時,無論是法人說還是契約理論,股東均是掌控實權的重要主體。在法人說視角下,公司成為股東用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法律擬制主體,離開股東基于利潤目的之創(chuàng)設與追求,公司存在之價值或其必要性必然令人懷疑。[注]參見虞政平:《股東有限責任:現代公司法律之基石》,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頁。作為公司設立和運作基本規(guī)則的我國《公司法》便將股東會視為公司“最高”權力機關,強調股東會對公司的控制權。比如,股東會中心主義在我國《公司法》中表現為第36條、第98條規(guī)定的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第37條第1款、第99條規(guī)定的由股東會選舉和更換非由職工代表擔任的董事、監(jiān)事,審議批準董事會、監(jiān)事會或者監(jiān)事的報告,第46條規(guī)定的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契約理論諸流派就企業(yè)性質的各方面疑問給出解答。交易費用理論闡釋了企業(yè)存在的本質原因。“企業(yè)的特性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為某種物品或勞務的供給簽訂長期的契約是可以期望的。”[注][美]羅納德·哈里·科斯:《企業(yè)、市場與法律》,盛洪、陳郁譯,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39頁。正是因為同樣的交易通過企業(yè)內部運轉比在市場上的損耗要少,企業(yè)作為一個固定組織才變得有利可圖。關系契約理論解決了企業(yè)契約與市場契約的差別?!八^契約,不過是有關規(guī)劃將來交換的過程的當事人之間的各種關系?!盵注][美]麥克尼爾:《新社會契約論》,雷喜寧、潘勤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4頁。就企業(yè)而言,無非是由雇員和管理者提供勞動資本,股東提供股權資本,債權人提供債權資本,他們自愿結合起來共同受到一種復雜的契約關系鏈條的拘束。[注]參見施天濤:《公司法論》(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頁。產權理論論證了企業(yè)內部控制權的享有者。產權理論以企業(yè)契約的不完備性為前提,認為企業(yè)契約“不能完全、準確地描述與交易有關的所有未來可能出現的狀況以及每種狀況下契約各方的權利和責任”,[注]羅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頁。由此產生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前者是指對企業(yè)總收益扣除稅收、各種應繳費用以及企業(yè)契約上注明的原材料成本、工資、利息等固定支出余額的請求權。后者是指企業(yè)契約中難以通過事前約定的、對企業(yè)資產和經濟活動的指揮權。[注]參見張維迎:《理解公司:產權、激勵與治理》,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63頁。股東同時擁有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是公司的產權人。雇員、管理者和債權人的收入已由合同確定,不承擔公司經營風險,股東則因劣后受償,獲得的剩余報酬沒有保障。根據風險與收益相匹配原理,將剩余控制權賦予股東對公司最為有利,這將激勵股東作出最優(yōu)決策,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否則,如果掌握控制權的人無權參與剩余收益的分配,其就沒有動因運用控制權去實現剩余收益的最大化,還會毫不在意地花掉公司已有的收益,使有權獲得剩余收益的人無利可獲。[注]參見[美]亨利·漢斯曼:《企業(yè)所有權論》,于靜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頁。隨著企業(yè)規(guī)模急劇擴大、眾多較為富裕的投資人的出現以及投資財產的私人所有權作為社會準則被廣為接受,[注]參見[美]羅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則》,胡平等譯,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頁?,F代企業(yè)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趨勢漸顯,委托代理理論應運而生,其通過監(jiān)督措施與激勵措施雙管齊下,試圖解決管理層對所有者的代理成本問題。監(jiān)督措施是要求管理層對股東承擔信義義務,這是“對公司合同予以細致規(guī)定和進行額外監(jiān)督的替代解決方案,以阻嚇作用替代了事先監(jiān)督”;[注][美]弗蘭克·伊斯特布魯克、丹尼爾·費希爾:《公司法的經濟結構》(中譯本第二版),羅培新、張建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92頁。激勵措施是指“對董事提供豐富的報酬以鼓勵他們?yōu)楣咀龀龈蟮呢暙I”。[注]趙萬一主編:《公司治理的法律設計與制度創(chuàng)新》,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174頁。誠然,管理層的經營權乃基于股東之授權,委托代理理論的意旨仍在約束管理層,確保其有義務按照股東權益最大化的目標行事。

      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后,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旁落,難覓其利益發(fā)聲代表。我國《企業(yè)破產法》視債權人會議為公司破產的最高權力機關,“相當于公司未破產時的股東會”。[注]江平:《西方國家民商法概要》,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330頁。債權人的至高地位體現在其擁有以下方面的權利: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61條第1款第5項規(guī)定的為實現債務人資產池價值最大化或避免無謂消耗,決定繼續(xù)或停止企業(yè)的營業(yè);對各方“爭取企業(yè)復興的行動綱領”“重整制度的核心”的重整計劃草案,[注]王衛(wèi)國:《破產法精義》,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41頁。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61條第1款第6項、第84條、第88條規(guī)定的擁有完全表決權;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8條規(guī)定的有權申請終止重整程序,將其轉化為清算程序。相對而言,縱然立法者沒有否認股東依照公司法享有的權利,但這也不意味著其權利可恣意行使。比如,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7條規(guī)定的股東會及股東大會(以下統(tǒng)稱:股東會)對公司經營、債權債務的調整等職權已被重整計劃覆蓋;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81條規(guī)定的股東資產受益權被嚴格限制,不得請求投資收益分配。

      從契約理論角度分析,同樣可以得出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移至債權人的結論。重整的公司處于資不抵債,或者資產大于負債但即將出現清償能力喪失的情形。對于前者,股東無法再獲得任何剩余收益,依據優(yōu)先權順序對公司財產進行分配,第一個受到損害的階層即債權人享有剩余財產索取權。債權人的命運與公司重整成功與否緊密相系,若重整成功,債權人利益便得保全,否則便損失殆盡,將對重整公司的剩余控制權授予作為最大風險承擔者及利益受損概率最大者的債權人遂合乎情理。對于后者,公司凈資產難以為繼,股東權益岌岌可危,公司須通過債權人讓步始得步入重整程序,保留運營價值,股東才有獲得剩余價值的一線生機。在重整階段,令債權人享有公司正常經營時未能被各類契約所涵蓋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當無異議。何況,公司財務困境致使股東權益大幅減損,即使將股東和債權人對公司的“投入”折合成股權計算,并以此行使投票權,債權人依據資本多數決原則仍得掌控公司。[注]參見賀丹:《破產重整控制權的法律配置》,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194頁。

      作為重整企業(yè)的最終控制權者,債權人負責具體的財產和營業(yè)事務不切實際。債權人可分為有擔保債權人、勞動債權人、稅收債權人、普通債權人。有擔保債權人一般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實體與虛擬經濟相分離的分業(yè)經營原則,實業(yè)經營并非其業(yè)務范圍。即便銀行會剝離其不良資產給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也主要以管理、處置、保全資產,減少資產損失為己任。普通職工倒是有時間和動力管理企業(yè),無奈能力是其短板。稅務機關無論是其性質還是其職責均決定了其非適格負責重整企業(yè)具體財產和營業(yè)事務的主體。普通債權人要么是與公司有業(yè)務來往的其他公司,要么是企業(yè)債券的持有者。前者有其主營業(yè)務,無暇接手其他公司,也欠缺專業(yè)知識;后者希冀投資獲利離場,利潤固化下對企業(yè)經營前景漠不關心。重整中的運營控制有債務人自行管理、管理人負責管理兩種模式。在債務人自行管理模式下,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3條第2款、第74條,管理人應向債務人移交財產和營業(yè)事務,管理人的職權由債務人行使;在管理人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可聘任債務人的經營管理人員負責營業(yè)事務。債務人的管理層、經營管理人員或管理人應向誰承擔信義義務?破產經濟目標論認為,破產法應當盡可能地適應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并嵌入法律體系。[注]See Robert M. Lawless, Book Review of Failure and Forgiveness: Rebalancing the Bankruptcy System, 15 Bankr. Dev. J. 409, 410 (1999).破產法以追求破產財產價值的最大化為其根本目標,破產財產價值越大,債權人和股東獲益越多。破產財產不屬于公司,而是作為債權人和股東權益的信托財產。[注]這被稱為信托基金準則(trust fund doctrine)。See American Nat’l. Bank v. Mortgage America Corp., 714 F.2d 1266, 1269 (5th Cir. 1983).與其說管理層、經營管理人員或管理人是公司、債權人或股東權益的代表人,不如說他們是債務人全部財產所組成的財產團體,即破產財團的守護者。

      外在機制在維護出資人權益方面難有作為。公益訴訟的受案范圍局限于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使我國《證券法》(2015年4月修訂草案)第176條第2款確認國務院證券監(jiān)督管理機構認可的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作為股東的代表人,但該規(guī)定的適用范圍也局限于參加訴訟或者清算程序,不包括重整程序。政府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己任,必然對數量眾多的出資人傾斜照顧。比如,74%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中采取了由政府官員為主要成員的清算組模式,其中在7起重整案件中出資人的權益得到全部保留;僅由社會中介機構擔任管理人的案件中,全部出資人權益均被不同程度的調減?!扒逅憬M制度先天存在的諸多與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破產管理人制度的通行做法不符之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破產實踐的需求,顯現出明顯的制度設計缺陷和不適應性?!盵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yè)破產法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破產管理人制度·新舊破產法銜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頁。我國需要更多企業(yè)家式的“精益”管理人,以最小資源投入創(chuàng)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困境企業(yè)提供救治。[注]參見李曙光:《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管理人?——寫在“破產實務前沿”即將出版之際》,載陳夏紅、聞芳誼主編:《破產執(zhí)業(yè)者及行業(yè)自治》(第1輯),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序言。政府自然難堪此任。破產審判的市場化、法治化與常態(tài)化,亦要求厘清政府在破產程序中的作用。

      三、集體行動的邏輯:作為內設機構的出資人委員會

      面對權益受損的現實風險,希冀公司、債權人、管理層、管理人等成為出資人的保護人似水中月鏡中花,由此團結本階層成員、有效解決運作資金、稱職忠誠履行職責、擁有廣泛合法權限的出資人委員會浮出水面,成為實現出資人權益維護的最佳選擇。

      (一)出資人委員會的群向度

      具有重整意愿的出資人個體,能否自我依靠?*ST新億重整案中,中小出資人馬英、喻小玲等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問題,最高人民法院經研究,將中小股東遞交的材料轉交給受理該案的上級法院,并責成其立案核實和查明相關情況。[注]參見《新疆億路萬源實業(yè)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涉及事項的專項說明》,大華特字[2016]003975號。在中小出資人看來,該案是以一己之力對抗重整亂象的標志性事件。[注]參見桂小筍:《*ST 新億重整未能救成清波 股市大佬非法吸存被判刑》,《證券日報》2016年5月10日,第C 01版。不過,該嘗試不具可推廣性。*ST新億獲得有關部門關注是源于其中小股東曾在2016年“兩會”期間上訪,甚至出現鬧訪。[注]參見《新疆億路萬源實業(yè)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報告》。任由中小出資人進行非常態(tài)的維權活動,在損害司法權威的同時,也會對其他重整案件投資者產生錯誤的示范效應。經統(tǒng)計,我國上市公司重整期間平均耗時145天,重整計劃執(zhí)行時間平均為223天,[注]*ST新億、*ST天化的重整程序尚未完全完成,統(tǒng)計數據不包括這兩例重整案;*ST金化、*ST宏盛、*ST偏轉因重整計劃執(zhí)行時間超過兩年,與其他重整案件相差較大,計算重整期間及重整計劃執(zhí)行時間時未納入這三起重整案。這對于資金、能力、精力有限的中小出資人是巨大的挑戰(zhàn)。搭有市場影響力的大出資人充當重整企業(yè)管理人的“便車”或能解決上述問題,不過大出資人在實現自己獨立利益訴求時,往往會以中小出資人權益受損而告終。比如,大出資人可能以自身的雄厚資本為籌碼,要求債權人會議盡可能地減少其權益削減比例。此時中小出資人將無計可施,畢竟重整中的出資人并不互負信義義務。當今,中小出資人越來越依賴互聯網的馬太效應,通過股吧論壇交換信息、發(fā)表觀點、討論策略,自愿貢獻聰明才智。不過瀏覽相關發(fā)帖便可大體發(fā)現,虛擬社區(qū)的參與者之間缺乏互信,其間又有網絡“水軍”介入之情況,諸多資訊捕風捉影,易成為股民發(fā)泄消極情緒的渠道。

      破產法賦予出資人一定權利,因未能注意出資人的群體性維度而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在重整申請方面,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0條第2款,出資人僅享有后續(xù)申請權,即在法院受理債權人提出的破產申請后宣告?zhèn)鶆杖似飘a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10%以上的出資人可向法院申請重整。據此,出資人不能直接提出重整申請?,F代公司股權分散,10%的高門檻對中小股東的重整申請造成不小障礙。由于出資人與各方利益存在一定背離,在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的前提下出資人難以說服債務人進行重整轉換。在重整監(jiān)督方面,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8條、第93條,出資人可在重整期間和重整計劃的執(zhí)行期間,在發(fā)生法定事由的情況下,請求法院裁定終止重整程序或終止重整計劃的執(zhí)行,并宣告?zhèn)鶆杖似飘a。實踐中,該規(guī)定似難有用武之地,畢竟債務人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后,出資人將滑向更為悲慘的境地。出資人需要的是重整中的異議和糾偏權利,但鑒于重整中的股東會式微,有效整合分散的股東并進行強有力的監(jiān)督請求難以實現。在重整參與方面,僅有“出資人代表”能夠“列席”討論重整計劃草案的債權人會議。至于推舉出資人代表的形式、名額分配數量、如何充分體現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意志,法律一概未予明確。“列席”,是指“參見會議,有發(fā)言權而沒有表決權”,[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822頁。出資人的意見能否為債權人采納悉聽尊便。最為重要的是,僅有債務人或管理人享有重整計劃草案的申請權,即便出資人能夠提交重整計劃草案,對于股東數量眾多的股份公司如何操作、債務人或管理人不接受股東提案如何救濟等,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均語焉不詳,致使出資人提案權難以落地,在重整程序伊始出資人即欠缺發(fā)言權。出資人對程序進展、財務狀況、財產處置、重整計劃草案等信息獲取渠道不暢,藉此做出的相關決策難保周延。

      (二)出資人委員會的內生性

      出資人群體不乏實現自身權益的機制。集體訴訟在美國較為發(fā)達,它是指“由一個或多個成員作為集團全體成員的代表,代表全體當事人起訴或應訴的訴訟”。[注]薛波主編:《元照英美法詞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32頁。集體訴訟通過合并訴訟減少訴訟費用,允許成員“不勞而獲”地分享訴訟果實,原告可采取成功報酬制度聘請優(yōu)秀的律師提起訴訟,提高勝訴概率。[注]See Peter Cashman, Class Action Law and Practice 22 (Federation 2017); Deborah R. Hensler et al., Class Actions Diliemmas: Pursuing Public Goals for Private Gain 11-12 (Rand Institution 2000).不過,訴訟是事后追責手段,并不能及時發(fā)現權益受損情形并有效止損,我國目前也未采用亦未打算采用集體訴訟機制。現行證券法律法規(guī)僅允許股東采取單獨訴訟或人數確定的共同訴訟的方式,且上市公司股東的民事索賠限定在虛假陳述案件,要求受損股東以獲得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作為前置要件。我國《證券法》(2015年4月修訂草案)第176條第1款規(guī)定,“投資者提起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時,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可以依法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投資者的索賠范圍仍未涵蓋重整領域出資人權益可能受損之諸情形,亦無集體訴訟的規(guī)定。有學者認為,出于出資人在重整程序中的利益仍然需要法律的保護以及管理人追究高管人員責任的消極態(tài)度等原因,在重整程序中引入股東代表訴訟十分具有現實意義。[注]參見劉穎:《日本破產重整程序中的股東代表訴訟》,《政治與法律》2012年第2期。然而,管理人或管理層忠于破產財團價值的最大化,出資人切身利益受損并不等同于破產財團價值減損,利用代表訴訟渠道對出資人提供保護的意義有限。國外出現了出資人成立公司自救的案例。比如在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重整案中,一些出資人成立有限責任公司,為介入重整決策的努力接受捐助。[注]In re Washington Mut., Inc., No. 08-12229 (MFW) (Bankr. D. Del.).這樣的權宜性組織有利于將分散的成員團結起來,相對于單槍匹馬的出資人能更為深入地對重整施加影響。然而,類似的特設組織存在不能從破產財團獲得補償、對出資人群體不負法律義務的弊端。

      出資人委員會設立在公司內部,除對重整進程中偏離出資人利益的行為能夠隨時糾正外,還能夠有效解決維權費用和責任承擔兩方面的問題?!皬钠飘a費用的性質及作用看,它基本上是因與破產企業(yè)的財產有關的行為而為的成本性支出,大多因消極的維持行為發(fā)生。”[注]李永軍等:《破產法》(第二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92頁。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41條第2項、第43條,出資人委員會申請重整、與其他利害關系人圍繞重整計劃制定和批準的博弈、監(jiān)督重整程序和權利受損后的補救而生的諸費用,均屬于旨在促使重整程序的有序展開并實現破產財團的保值增值,可劃為“管理、變價和分配債務人財產的費用”的破產費用,由債務人財產隨時清償。與此相對,外部的出資人群體或公司是在內部協調機制失靈下的產物,獨立于重整公司,以維護出資人權益為唯一宗旨,與破產財團的利益抵牾,難以被認定為對破產財團做出“顯著貢獻”,[注]從時間、性質、范圍價值和成本分析,若一項服務對債務人財產產生“顯著貢獻”,則可認定為破產費用。參見《美國破產法》第503(b)(5)條。筆者于本文中引用的《美國破產法》法條,均來源于美國眾議院下設的“法律修改委員會辦公室”(Offic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官方網站http://uscode.house.gov/browse/prelim@tit/e11&edition=prelim, 2018年10月19日訪問。據此,法院基本上不認為外部組織的花費屬于破產費用。See In re Spansion Inc., 2014 WL 1928632 (Bankr. D. Del. 2014).外部組織的維權成本及其聘用的工作人員支出自然不被確認為破產費用。出資人委員會由出資人選任,自然要對出資人負責。出資人委員會的義務與董事和公司高管的信義義務不同:公司對資產具有相對獨立性,為保管公司財產及保護作為出資人的受益人利益,須令董事和公司高管對公司整體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出資人委員會還對選舉它的階層負責,其成員不能以犧牲其他出資人利益為代價獲得一己私利。與此相對,游離于公司外部的臨時群體對出資人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義務,若其行為偏離出資人利益保護的軌道,則難以從現行法推衍規(guī)制路徑,而僅能訴諸組織章程或當事人約定。

      (三)權利本源的法定性

      出資人委員會的權利基于法律規(guī)定,而非直接來源于出資人權益,這使得出資人委員會不同于股東會?!肮竟蓶|以集體的方式來行使對公司的管理性權利,這被稱為股東會?!盵注]鄧峰:《普通公司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416頁。股東會行使職權的前提是股東對公司享有所有權。破產法以出資人對公司的剩余索取權和剩余控制權易位于債權人為預設情境,這從我國《企業(yè)破產法》中僅出現9次“出資人”表述,而出現多達153次的“債權人”表述可見一斑。另外一個佐證是,立法者認為進入破產程序后,“債務人財產中出資人的利益已經趨于零,而且他的利益即體現于債務人及債務人財產中,故無需他們就重整方案提出表決意見,但為聽取他們的意見,爭取他們的支持”,遂于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87條規(guī)定出資人代表可列席債權人會議。[注]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起草組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釋義》,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5頁。因此,重整程序中的股東會難有充分代表出資人權益、行使職權的可能。

      “如果重整能使股東在重整企業(yè)中得到很小的股本利益,他們也會對重整極感興趣。因為重整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沒有任何損失的建議?!盵注][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下)》,蔣兆康譯,中國大百科出版社1997年版,第528頁。無論重整結果如何,出資人不可能比破產清算的處境更差,其必然是重整程序的擁護者。事實上,出資人在重整企業(yè)中也可能存在一定權益。除運營價值的因素外,我國采取“資產負債表支付不能”標準判斷公司的破產界限,[注]參見[德]弗雷克·斯特夫克:《歐洲各國公司破產界限的比較》,姜沅伯譯,載李曙光、鄭志斌主編:《公司重整法律評論》(第4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398-403頁。但重整中的公司并不一定喪失清償能力,申請重整的條件尚有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2條第2款規(guī)定的“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比如,*ST鈦白重整申請的理由便是“不能清償截止2010年12月31日的到期債務,且有明顯喪失償還能力的可能”。[注]《中核華原鈦白股份有限公司被法院受理破產重整的公告》,證券代碼:002145,公告編號:2011-72。在2011年11月30日法院受理重整申請前,*ST鈦白的凈資產為正。在“破產預防”理念下,[注]付翠英:《破產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2頁。甚至應當鼓勵公司在危機伊始盡早申請進入重整保護,避免其資源被無端浪費。一些國家的法律,如《英國破產法》第8(3)(a)條將“債務人有復興可能”納入重整程序啟動要件,正是源于值得拯救的公司尚有繼續(xù)經營的價值,公司財務困境不等同于經濟困境,不能因為資金鏈的一時斷裂而扼殺未來可能擁有廣闊前景的公司。重整公司資產的難于評估為股東仍得保有所有者權益提供了另外一個注解。比如債務人與債權人對美國國家石膏公司(National Gypsum)的評估價值相差五倍,對倉儲技術公司(Storage Technology)、埃克塞德技術公司(Exide Technologies)的估值相差近一倍。[注]參見[美]愛德華·I. 奧爾特曼、伊迪絲·霍奇基斯:《公司財務危機與破產——預測并規(guī)避破產,分析與投資危機債務》(第三版),羅菲譯,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頁。難怪有學者戲稱,準確得知債務人的運營價值就像“想知道一根火柴在劃過火柴盒時是否能被劃著一樣,只有用過了這根火柴我們才能知道”。[注][美]大衛(wèi)·G·愛潑斯坦等:《美國破產法》,韓長印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740頁。出資人委員會的地位、組成、職權由法律直接設定,權利基礎源于法律,能夠逕行代表出資人權益為特定行為,無須受到出資人權益是否存續(xù)、數值大小或能否行使等問題的困擾。

      出資人委員會不同于出資人組。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85條第2款的規(guī)定,出資人組只在重整計劃草案涉及出資人權益調整事項時方得設立,僅享有對該事項的表決權。出資人組的成立具有被動性,法律并未賦予其在重整程序各階段就危殆出資人權益的每起情勢采取積極舉措。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對出資人組的表決機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傾軋的預防、異議股東的退出與保障機制等的規(guī)定,出資人之間難以找到有效協調機制。更有甚者,出資人組或與出資人權益存在罅隙。比如在一起案件中,縱然我國《公司法》賦予股東查閱、復制股東會會議記錄、股東名冊的權利,法院卻認定在重整程序中,出資人無權查閱復制出資人組會議記錄以及投贊成票的股東名冊。[注]參見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閩民終 795 號民事判決書。

      四、自治與管制:出資人委員會的構造

      (一)出資人委員會的性質

      從關于債權人委員會的理念來看,對出資人委員會的性質的判斷主要可以有機關說、事實上的集合說、自治團體說等學說。機關說強調“就破產財團的管理、換價有利地進行”的出資人具有利害關系的一致性,全體成員形成了一個出資人團體,委員會是該團體的意思表示機關。[注]參見[日]石川明:《日本破產法》,何勤華、周桂秋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頁。機關說有主體地位模糊與概念不自洽兩個痼疾。委員會以機關自居,卻沒有獲得相匹配的權利能力,比如其不能在訴訟中取得主體地位。出資人的利益未必互通,存在差異甚至對立,出資人團體的概念不能成立。[注]參見[日]伊藤真:《破產法》(新版),劉榮軍、鮑榮振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頁。事實上的集合說反對機關說,認為“出資人尚不能形成權利主體或非法人之團體……僅能視為有必要時臨時由法院召集成立之集會而已”。[注]陳榮宗:《破產法》(再版),三民書局(臺北)1986年版,第170頁。該說以偏概全,靜止地刻畫委員會召開的片刻,忽視其在破產程序中維護出資人權益連續(xù)性,且該說與委員會形成的自我約束契約相悖。[注]參見湯維建:《破產程序與破產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頁。自治團體說認為,委員會是“參酌出資人之自助自治主義”,為出資人參與破產程序而設之私的組織。[注]參見李傳唐:《破產法論》(第五版),正中書局(臺北)1978年版,第167頁。自治團體說下,委員會應將其形成的意思有效付諸實施,但實際情況下其難以對破產管理人發(fā)號施令,又不能獨立執(zhí)行達成的決議。

      從內部觀察,出資人委員會是出資人的自治機構。出資人委員會僅在重整框架內與其他利害關系人產生作用力,無授予其法律主體地位的必要,但其決策能夠一定程度地影響重整程序的方向。“自由人經由自主自發(fā)的合作而創(chuàng)造的成就,往往要比他們個人的心智所能充分理解的東西更加偉大。”[注][英]F.A.馮·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中譯本),三聯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頁。出資人委員會協調和形成出資人的共同意思,借助出資人群體的力量,出資人委員會在面對債權人時維系傾斜欲墜的天平,與債權人平起平坐。從外部審視,須給予出資人委員會一定的管制。在設立與解散方面,并不是出資人做出意思表示,出資人委員會便逕行成立或解散。比如,有證據顯示出資人在重整企業(yè)中不再有利益,或重整企業(yè)出資人數量有限,再行設立出資人委員會就徒勞無益。在構成與運轉方面,若交由出資人自由協商委員會構成,成員難產是大概率事件。應事前規(guī)定選拔標準,適度縮小成員范圍,杜絕決議發(fā)生齟齬的可能。在權責方面,出資人委員會對出資人履行信義義務,其具體內容及違背出資人權益時應承擔的責任,難以由委員會本身予以明確,需要外部力量約束。

      (二)出資人委員會的準入與退出

      在“確保出資人獲得充分代表有確實的必要時”,出資人委員會始被準予成立。[注]11 U.S.C. §1102(a)(2).早期,源于只有在維護出資人權益“必要時”而非“有所裨益時”方得設立的思路,法院或管理人對設立出資人委員會的請求較為謹慎,法院甚至要求申請人證明委員會的設立是“絕對必要”“十分關鍵”或“不可或缺”的。[注]參見[美]查爾斯·J. 泰步:《美國破產法新論(下冊)》(第3版),韓長印、何歡、王之洲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1165頁。隨著大型公眾公司卷入破產程序的增加以及人們對出資人委員會功能的逐漸認可,出資人委員會在實踐中聲名鵲起。比如,在美國,從1986年到2000年間,在全部債務人資產超過5億美元的重整案中,僅有6起出現出資人委員會的身影,而2001年至2005年間,便有超過30起案件任命了出資人委員會。[注]See David M. Feldman, Matthew J. Williams, Appointing Equity Committees, New York Law Journal, Aug.9, 2004, at Col. 3; Neil B. Glassman, Jeffrey M. Schlerf, Christopher A. Ward, Equity Committees: A Consequence of the “Zone of Insolvency”, 24-Jan. Am. Bankr. Inst. J. 28, 51 (2006).至于何為“充分代表”出資人“有確實的必要時”,實踐中形成了應予考慮如下內容的共識。[注]See Thomas Henry Coleman, David E. Woodruff, Looking out for Shareholders: The Role of the Equity Committee in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 Cases of Large, Publicly Held Companies, 68 Am. Bankr. L. J. 295 (1994).其一,出資人的數量及股權分布情況。在出資人數量較多、股權分散的公司中,出資人無論自身或聘請專業(yè)人士參與重整程序均不切實際。即使出資人能夠躋身談判舞臺,其持有的稀薄股權也為主要“玩家”不屑一顧。在僅考慮該因素的情況下,多數上市公司因出資人數量較多,便獲得設立出資人委員會的資格。比如,在王牌實驗室(Wang Lab)案、鮑爾溫聯合公司(Baldwin-United)案、貝克爾工業(yè)(Beker Industry)案等重整案件中,鑒于出資人人數分別是50000人至70000人、15000人、2500人,法院準許設立出資人委員會;而在西城通用(Westgate General)案這一重整案件中,法院否決出資人委員會設立的理由是僅存在兩個出資人。[注]See In re Wang Lab, Inc., 149 B.R. at 2 (Bankr. D. Mass. 1992); In re Baldwin-United Corp., 45 B.R. at 376 (Bankr. S.D. Ohio 1983); In re Beker Indus., 55 B.R. 945, 948 (Bankr. S.D.N.Y. 1985); In re Westgate Gen. Partnership, 55 B.R. 560, 561 (Bankr. E.D. Pa. 1985).縱然多數股權集中于少數股東,數量眾多中小出資人的事實也是能夠支撐出資人委員會成立的理由。比如在一起重整案件中,4名出資人擁有公司51%的股權,其他1.5億股被中小出資人持有,法院仍允許設立出資人委員會。[注]In re Gen. Growth Props., No. 09-11077 (Bankr. S.D.N.Y. 2009).其二,案件的復雜程度。盤根錯節(jié)的案件中,重整計劃草案的擬定和通過絕非坦途,出資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概率陡增,出資人委員會即為和璧隋珠。一般認為,當出資人僅通過表決重整計劃草案尚不足以全面保障自身權益的案件屬復雜案件,也有觀點以債權人的股權結構或確認重整計劃草案的難度為衡量指標。[注]Albero v. Johns-Manville Corp., 68 B.R. 159 (S.D.N.Y. 1986); Victor v. Edison Bros. Stores, 1996 WL 534853, at 5 (1996).其三,債務人的償付能力。在債務人明顯不具償債能力時,出資人委員會的設立問題便沒有討論余地。此時,出資人通過博弈存有獲得分配的可能,但與出資人委員會的運作成本不合比例,對破產財團傷害過大。一旦債務人保有微弱的償付能力或難以辨明具體狀況,就無法以償付能力欠缺為由否決設立出資人委員會。早期判定償付能力的標準是“無可救藥地破產”(hopelessly insolvent),當前出資人“有顯著概率獲得有意義的分配”成為法院或管理人設立出資人委員會的依據。[注]In re Emons Industries, Inc., 50 B.R. at 694 (1985); In re Williams Communications Group, Inc., 281 B.R. at 220(2002).可作為債務人償付能力的佐證包括財務報表、運營報告、出資人股份交易數額、不良債權交易情況等。其四,申請設立出資人委員會的時點。在重整程序近乎結束特別是重整計劃草案已提出后才申請成立出資人委員會的,一般不被法院或管理人批準。出資人委員會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就重整計劃草案與債權人磋商,錯過功效發(fā)揮關鍵時間窗口成立出資人委員會徒增重整程序的期間和成本。過猶不及,在重整程序伊始的申請也難以獲得法院或管理人通過。此時,債務人的財務信息尚未充分顯露,難以判斷出資人參與重整程序的價值。[注]In re Public Serv. Co. of New Hampshire, 116 B.R. 344, 345 (Bankr. D.N.H. 1990); In re Pilgrim’s Pride Corp., 407 B.R. at 217 (Bankr. N.D. 2009).其五,出資人委員會的設立成本。出資人委員會的運轉及聘用破產專業(yè)人士的耗費屬于破產費用,由破產財團負擔。若再計入因出資人委員會的提案、磋商等程序拖延而產生的間接成本,如債務人或然運營風險、滾雪球般累加的稅費及債務人財產的折舊,出資人委員會的實際設立成本更加不菲。以至于有學者認為出資人委員會的存在無異于是對破產財產的“敲詐”。[注]In re DPH Holdings Corp. Case No. 05-44481 (Bankr. S.D.N.Y. 2006).即便債務人的出資人數量眾多、股權分散,案件頗為復雜且債務人存有償付能力,法院或管理人仍然必須采取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權衡設立成本后,方可做出最終結論。

      中小出資人在重整程序中獲償概率不大,即使可獲補償也數額較小,維權得不償失,動力不足,有代表性的出資人意見才有可能受到其他各方的尊重。數量眾多的出資人若忙于“內戰(zhàn)”,內耗過大,需要強勢機構統(tǒng)一意見。代議制、有配額的出資人委員會正是解決了股東會激勵缺乏、意見分歧的弊端,以更有效的決策機制帶領散沙般的中小出資人一致面對強勢債權人。與股東會不同,出資人委員會并非涵蓋全體出資人,其成員應滿足一定資質。須結合如下因素綜合考慮出資人委員會的構成。首先,持股比例。權重較大的出資人更有意愿、能力和資本對抗債權人和維護層級利益,也更可能不排斥中小出資人對維權收益搭便車的行為。比如《美國破產法》規(guī)定,持股比例排名前7位的出資人成為委員會成員。[注]11 U.S.C. §1102(b)(2).實踐中會遇到是以名義出資還是以實際出資作為持股比例判斷標準的爭議。以實際出資作為確定依據最為理想,但會顯著加大管理人或法院的審查義務,也可能因出資人不愿披露真實持股狀況勞而無功。因此,除非出資人主動聲明,以股東名冊記載事項為準當無異議。其次,出資人身份獲得的時間。如果出資人委員會組成人員在重整程序啟動后才擁有出資人身份,“投機”意味較濃,在參與重整計劃草案形成時或懷揣二心,該出資人動機應納入管理人重點考查范圍。[注]United States Trustee’s Manual, Volume 3: Chapter 11 Case Administration, Section 3-4.6, at 64.再次,履職意愿。只有在有出資人愿意成為成員且對出資人承擔信義義務時,才有成立出資人委員會的基本前提。不過,甘于冒著風險奉獻、不計酬勞地為群體權益奔走的出資人鳳毛麟角。最后,利益沖突。委員會成員不應與出資人階層存在利害沖突,這是忠誠義務的題中之意。顯然,屬于董事、高管、債權人的出資人因牽涉其他利益,不宜作為委員會成員。

      當不再符合破產財團最佳利益時,出資人委員會應被法院或管理人遣散。[注]In re Adelphia Commc’ns Corp., 544 F.3d 420 (2d Cir. 2008).對應出資人委員會的成立要件,鑒于出資人數量及股權分布、案件復雜程度在程序啟動初始即恒定,債務人的償付能力和設立成本遂為確定其當否解散的關鍵。重整案件啟動時債務人真實財務狀況迷霧重重,出資人是否留存權益不甚明朗,出資人委員會的設立或具合理性。隨著程序進展,債務人資產與負債的不確定性被逐一化解。當出資人無望獲得任何分配時,出資人委員會的退出不可避免。一般情況下,重整計劃草案會明確其通過后出資人委員會的存續(xù)問題。若重整計劃草案對該議題緘默,出于出資人委員會最主要的協商職能已履行完畢,繼續(xù)運作會增加破產財團負擔的考慮,其職權將被大幅限縮直至取締。[注]Creditors’ Committee v. Parks Jaggers Aerospace Co., 129 B.R. 265, 267 (M.D. Fla. 1991).當然,在重整計劃草案注明出資人委員會將予撤除的情況下,法院仍可依職權使其起死回生。[注]Equity Security Holders’ Comm. v. Wedgestone Fin., 152 B.R. 786, 788 (Bankr. D. Mass. 1993).

      (三)出資人委員會的職權與責任

      出資人委員會在擴充破產財團價值的基礎上,以增加出資人的獲償份額為己任,為此,出資人委員會享有溝通協調權、參與談判權、調查監(jiān)督權、工作人員任免權。

      1.溝通協調權

      一旦出資人委員會成功在談判桌上謀得一席之地,及時有效的溝通將有助于消弭各方誤解,降低交易成本,出資人的利益訴求一般也會得到一定滿足。有學者研究發(fā)現,在91%設立出資人委員會的案件中,出資人委員會對重整計劃草案表示認可。[注]See Lynn M. LoPucki & William C. Whitford, Bargaining Over Equity’s Share in the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of Large, Publicly Held Companies, 139 U. Pa. L. Rev. 125, 138 (1990).作為各出資人出讓部分權利形成的組織,出資人委員會當然有權與債務人、管理人就重整各事宜進行磋商,并可在委員會內部及時與其他出資人進行交流。比如,出資人委員會可將重整階段的各項信息向出資人披露和傳播,還有權對出資人組的表決規(guī)則作出決策判斷,比如是否應分組表決、決議通過比例、大股東是否應予特別對待等。溝通場所不限于法庭內,法庭外的協調氛圍更為輕松和高效。出資人委員會的權利不能過度夸大,其不應試圖掌控債務人的經營或成為重整程序的主導,而是在必要時刻提出適度解決意見,成為重整程序穩(wěn)步進程的潤滑劑。[注]See Lawrence P. King, Collier on Bankruptcy 5 ?1102.04 at 1103.7 at 1103-30-31 (15th. 1993).

      2.參與談判權

      參與談判權是出資人委員會的核心職能?!霸试S出資人委員會代表出資人,促進了通過各主要當事人間的談判得到合意性重整的政策。”[注]李志強:《企業(yè)重整程序的正當性基礎與規(guī)范建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77頁。出資人委員會為了出資人權益,可在債務人財產評估、債務數額、重整計劃草案的可行性、重整計劃草案對出資人待遇是否公正等問題上與管理人、債務人管理層、債權人及代理人據理力爭,明確不當或失實之處,指出完善方向。出資人委員會有權參與重整計劃草案形成的全過程,對草案提出修改意見,理論上其也享有重整計劃草案提出權。[注]Bob Rajan, The New Wave of Equity Committees in Bankruptcy: What Are They and Are They Here to Stay? 2(6) Int’l Corp. Rescue 35 (2006).雖然依據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79條和第80條,僅有債務人或管理人能夠制作和提出重整計劃草案,但是重整計劃草案由債務人或管理人“制作”和“提出”,并未禁止或限制出資人參與。“重整計劃應系群策群力、反復比較后之集體智慧成果結晶?!盵注]王延川:《破產法理論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頁。為避免重整計劃草案片面代表他方權益,出資人委員會應盡早介入,防止在表決時僅能填寫“否決”選項,阻礙草案的通過。畢竟,草案若未通過,致使公司淪入清算境地,彼時出資人權益將幾無獲得回報之可能。我國目前采取的是單一性重整計劃模式,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重整計劃提出主體迥異。比如,《日本公司更生法》第189條規(guī)定重整計劃草案以管理人提出為原則,債務人、出資人和債權人亦可提出;《美國破產法》第1121條規(guī)定,在債務人重整計劃草案專有期間經過后,債權人委員會、出資人委員會等均有權提出。提出者為確保其提出的重整計劃草案最終勝出,不可避免地為債權人和出資人爭取更多利益,多元化重整計劃草案為各利益相關人提供更多選擇。由出資人委員會提出的草案為出資人整體謀求較佳福利,增加被采納的概率,防止由分散的出資人提出的不同重整計劃草案產生表決票數分流和資源浪費。此外,一旦債務人和債權人執(zhí)意通過對出資人不利的重整計劃草案,比如出現我國《企業(yè)破產法》第87條第2款第4項、第5項規(guī)定的重整計劃草案沒有“對出資人權益的調整公平、公正”及“對待同一表決組的成員”的情況,則出資人委員會可號召出資人聯合抵制。

      3.調查監(jiān)督權

      出資人委員會有權對債務人的決議、財務、責任、運營前景等與重整計劃草案形成及案件有關的事項做盡職調查,也可對重整程序進行監(jiān)督,以確保債權人獲償的最佳比例及債務履行成本的最小化,確保債務人謹慎處置財產以實現破產財團價值的最大化。[注]參見《美國破產法》第1103(C)條。比如,建議管理人或謀求出資人起訴、追償債務人當前或離職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因違背信義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行為,分析判斷債務人是否存在管理不善、自我交易或其他損害債務人財產的問題,請求法院對符合“實質合并”(substantive consolidation)原則的公司納入本案一并審理,提示管理人和法院其他被忽略的重要情事。[注]See Christopher A. Ward, Jeffrey M. Schlerf, Equity Committees: A Consequence of the Zone of Insolvency, 2005(12) Am.. Bankr. Inst. J. 20.

      4.工作人員任免權

      債務人和大債權人均有自己的專業(yè)團隊,出于對等考量,出資人委員會有權聘任輔助人員,以增強出資人委員會履職效率和專業(yè)性?!睹绹飘a法》第1103(a)條即規(guī)定,在出資人委員會形成多數決議和法院批準的前提下,其可雇傭一個或數個律師、會計師或其他必要人員,以代表或服務于出資人委員會。多數決的要求是為了確保出資人委員會成員在任命其利益代理人和權利行使人的重要決議上的一致性。該法第1103(b)條規(guī)定,專業(yè)人士不應與出資人存在利益沖突,因此出資人委員會諸如聘任債務人財務顧問的申請或被法院否決。聘請專業(yè)人士費用不菲,依據《美國破產法》第330(a)條的規(guī)定,出資人委員會應證明擬聘任的專業(yè)人士能夠做出“實質”貢獻,對重整中維護出資人的正當權益確屬必須,說服法院批準聘任申請。出資人委員會是重整中的公司治理機關,經過嚴格程序聘任的專業(yè)人士必然對債務人財產產生“顯著貢獻”,專業(yè)人士費用因此可被列入破產費用,無須額外募集。

      出資人委員會的成員對全體出資人承擔信義義務。比如,出資人委員會是在出資人存在權益或權益不明的前提下設立的。隨著重整程序的發(fā)展,當出現債務人明顯重整無望或出資人必然顆粒無收時,出資人委員會能否無所事事?答案是否定的。出資人委員會的職權并非源于股東授權。在法院或管理人尚未作出解散決定前,出資人委員會及其成員應當自始至終地履行職責,兢兢業(yè)業(yè)地忠于出資人,否則將承擔相應的責任。[注]In re ABC Automotive Products Corporation, 210 B.R.437 (Bank. E.D. Pa. 1997).出資人委員會不得存有團體包攬主義,亦不得侵害其他出資人權益,否則將承擔被罷黜、要求返還違法所得、被起訴索賠、不計算該成員投票、適用衡平居次原則等責任。[注]See Collier on Bankruptcy 1103.05[4][a] (Alan N. Resnick & Henry J. Sommer des., 16th ed. 2010).至于何種行為構成信義義務的違反,一般是指攫取一己私利或實施與維護出資人權利無關的別有用心的行為,具體包括惡意減損破產財團價值、與第三方簽訂協議約定一旦債務人重整失敗便可獲得收益、掌控債務人的營業(yè)主導權等。[注]In re Adelphia Commc’ns Corp., 359 B.R. 54, 60 (Bankr. S.D.N.Y. 2006).法院對出資人委員會的責任認定較為謹慎。若不具備“故意的不法行為”(willful misconduct),出資人委員會便斷然不會承擔責任。[注]Luedke v. Delta Air Lines, Inc., 159 B.R. 385, 392-93 (S.D.N.Y. 1993).因此,除非直接參與,出資人委員會對其聘任人員的不端行為無須負責。[注]Prince v. Zazove, 959 F.2d 1395, 1401 (7th Cir. 1992).

      五、結 語

      公司重整是一門談判的藝術,立法者在搭起“戲臺”后,由各色人等自行切磋“表演”。理性協商的前提是存在一套合理的博弈機制,使得各方有機會在談判桌上平等表達意見。在出資人個體或集體參與重整程序障礙重重,公司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員、債權人、管理人均難以成為出資人“傳聲筒”的背景下,富有組織紀律性的出資人委員會應運而生。即便在最終分配結果上出資人難遂其愿,出資人委員會作為民主發(fā)聲渠道也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債權人委員會與出資人委員會的兩造對抗模式有助于出資人情緒得以發(fā)泄、理由獲得傾聽、誤解得到消弭。我國《企業(yè)破產法》并未禁止出資人委員會的設立,出資人自行成立的類似組織當在法律允許之列。然而,未經法律賦權的自治機構如沒有牙齒的老虎,權能的先天匱乏致使其在面對進擊的巨人即債權人時沒有鎧甲護身,弱不禁風?!度珖ㄔ浩飘a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8〕53號)在重整部分要求法院加強與管理人、債務人和政府的溝通,并未涉及出資人,出資人委員會的構建運作和職能發(fā)揮任重道遠。在現階段的我國,可從明晰出資人代表選派、強化出資人表決權、增加監(jiān)督權等維度迂回前行。出資人權益保障是系統(tǒng)性的浩大過程,我國還可從完善能夠體現公司準確、真實、完整資產狀況的評估制度,鎖定重整投資人新獲股份等路徑拓展其維度。

      猜你喜歡
      出資人破產法重整
      信托公司在破產重整實務中的機會
      銀行家(2022年5期)2022-05-24 12:54:58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實際出資人能否排除強制執(zhí)行?——兼評股權變動模式
      法大研究生(2020年1期)2020-07-22 06:05:46
      江蘇省蘇州市糧食局 履行國有糧食企業(yè)出資人職責
      試析隱名出資的特征
      大經貿(2017年12期)2018-01-30 13:29:43
      新破產法的適用范圍的思考分析
      我國破產法的適用局限與完善建議
      當代經濟(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0
      醫(yī)患關系需重整“程序”
      旋轉真空浸漬法制備NiO/MgO=γ=Al2 O3催化劑用于CO2/CH4重整研究
      應用化工(2014年10期)2014-08-16 13:11:29
      重整山河 共建美麗家園
      浙江人大(2014年2期)2014-03-11 20:16:38
      井冈山市| 汾西县| 大港区| 清镇市| 灵璧县| 洛川县| 桐乡市| 保亭| 星子县| 陇川县| 黎川县| 搜索| 澄城县| 怀来县| 榆树市| 彭水| 台山市| 高淳县| 丽江市| 洪洞县| 泸州市| 阿拉尔市| 齐齐哈尔市| 襄城县| 四会市| 永顺县| 江北区| 息烽县| 招远市| 佳木斯市| 阳信县| 会昌县| 龙泉市| 农安县| 鹤庆县| 新丰县| 乳山市| 高青县| 达拉特旗| 靖远县| 江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