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孝經(jīng)》: 以“孝”為中心的儒家經(jīng)典

      2018-02-08 21:07鐘岳文
      月讀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孝經(jīng)曾子孔子

      鐘岳文

      《孝經(jīng)》作為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在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篇幅很短,全文不到兩千字,卻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孝道思想體系?!缎⒔?jīng)》在中國古代不僅被統(tǒng)治者視為治國平天下的經(jīng)典著作,而且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準則,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響。

      《孝經(jīng)》的作者及書名問題

      關(guān)于《孝經(jīng)》的作者,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就目前的了解,大致有八種說法。

      一是孔子所作。根據(jù)是《漢書·藝文志》:“《孝經(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又鄭玄在《六藝論》中說:“孔子既敘‘六經(jīng),題目不同,指意差別,恐斯道離散,故作《孝經(jīng)》以總會之?!?/p>

      二是曾子所作。根據(jù)是《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參,“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yè)。作《孝經(jīng)》”。

      三是曾子門人所作。依據(jù)是朱彝尊《經(jīng)義考》引宋人胡寅說:“曾子問孝于仲尼,退而與門弟子言之,門弟子類而成書?!?/p>

      四是子思所作。依據(jù)是王應(yīng)麟《困學(xué)紀聞》引宋人馮椅說:“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語乃稱字,是書(指《孝經(jīng)》)當(dāng)成于子思之手?!?/p>

      五是孔子門人所作。依據(jù)是司馬光《古文孝經(jīng)指解·序》說:“故孔子與曾參論孝,而門人書之,謂之《孝經(jīng)》?!?/p>

      六是齊魯間儒者所作。依據(jù)是《經(jīng)義考》引朱熹說:“《孝經(jīng)》獨篇首六、七章為本經(jīng),其后乃傳文,然皆齊魯間陋儒纂取《左氏》諸書之語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處?!?/p>

      七是孟子門人所作。依據(jù)是近人王正己《孝經(jīng)今考》說:“總之《孝經(jīng)》的內(nèi)容,很接近孟子的思想,所以《孝經(jīng)》大概可以斷定是孟子門弟子所著的?!?/p>

      八是漢儒所作。依據(jù)是姚際恒《古今偽書考》說:“按,是書來歷出于漢儒,不惟非孔子作,并非周秦之言也?!?/p>

      當(dāng)今學(xué)者們對上述八種觀點都進行過辨析。有學(xué)者指出,《孝經(jīng)》所記,確為孔子與曾子的問答,但編撰者未必就是孔子或曾子。原因是,《孝經(jīng)》開頭就說“仲尼曰”,仲尼是孔子的字,古人以稱字為敬,所以只能用于對他人,孔子不應(yīng)該稱自己的字?!缎⒔?jīng)》中又屢稱“曾子”,子也是敬稱,曾子不會這樣自稱。所以《孝經(jīng)》不是孔子或曾子所著。清華大學(xué)彭林教授根據(jù)《孝經(jīng)》的行文風(fēng)格和內(nèi)容特色,以及儒家學(xué)派的傳承,認為《孝經(jīng)》的編著者應(yīng)該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成書年代當(dāng)在孔、曾之后,《呂氏春秋》成書之前(因《呂氏春秋》中引用了《孝經(jīng)》的文句)。本文依從這一觀點。

      還要解釋的一個問題是《孝經(jīng)》的名稱。我們知道,《易經(jīng)》《書經(jīng)》《詩經(jīng)》這些儒家著作的“經(jīng)”字,是因漢代人將其奉為經(jīng)典而后加上去的。而《孝經(jīng)》在漢代以前并不稱《孝》,直接就叫《孝經(jīng)》,戰(zhàn)國時期的《呂氏春秋》中就已經(jīng)引用了《孝經(jīng)》這一名稱,是為證據(jù)。那么,《孝經(jīng)》的“經(jīng)”字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認為是道理、原則、方法的意思?;寿┰跒椤缎⒔?jīng)》作注釋時就說:“經(jīng)者,常也,法也?!掠H常行,存世不滅,是其常也;為百代規(guī)模,人生所資,是其法也;言孝之為教,使可常而法之。……孝為百行之本,故名曰《孝經(jīng)》?!庇媒裉斓脑捳f,《孝經(jīng)》就是關(guān)于孝的道理和行孝的方法。

      《孝經(jīng)》的內(nèi)容與思想

      今本《孝經(jīng)》是西漢時期劉向編定的,共十八章,按學(xué)者胡平生的觀點,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孝”的基本理論。包括《開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主要講“孝”是“德之本”,“教所由生”,提出了“孝”由初級至高級的三個階段,即“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并分別規(guī)定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種不同的“孝”的內(nèi)涵。

      第二部分講“孝道”與政治的關(guān)系。包括《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五刑章第十一》《廣要道章第十二》《廣至德章第十三》《廣揚名章第十四》《感應(yīng)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主要講述“以孝治天下”的道理和方法。

      第三部分講“孝道”的實行。包括《紀孝行章第十》《諫諍章第十五》《喪親章第十八》以及散見于各章中的零星的句子。主要講述實行“孝道”的一些原則和禮法,又說明了服親喪時孝子應(yīng)盡的

      禮儀。

      《孝經(jīng)》的主要思想,首先是“孝為德本”?!堕_宗明義章第一》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闭J為“孝”是一切德行和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對百姓的一切教化都從孝道中產(chǎn)生?!靶ⅰ庇直豢醋魇欠献匀灰?guī)律的人的行為準則,“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說,孝道法天地而生,是人的一切行為所要遵循的規(guī)律或法則。“孝”還被看作是“至德”。在《圣治章第九》中,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蚴ト酥?,又何以加于孝乎?”意思就是在萬物中,人是最尊貴的,而在人的一切德行中,“孝”是最高的。

      其次是“移孝于忠”。古代統(tǒng)治者倡導(dǎo)孝道,甚至為《孝經(jīng)》作注,不僅僅是為了讓百姓明白“為子之道”而更好地孝敬父母,還有深層次的原因就是要讓臣民順從和忠誠于君主,它是通過把子女對父母的“孝”移植為臣下對君王的“忠”來實現(xiàn)的?!堕_宗明義章第一》中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把行孝道分為三個階段,最初是恭敬地侍奉父母,其次是忠誠地侍奉君主,最后是實現(xiàn)“立身行道”的志向。這也是《孝經(jīng)》中所含的政治目的,是與其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也要注意分辨。

      第三是“生事愛敬,死事哀戚”,就是闡述作為子女應(yīng)如何行孝。《紀孝行章第十》指出了孝子事親的“五要”。一是在日常家居生活中要以最大的敬意去侍奉父母。二是要以最愉悅的心態(tài)去贍養(yǎng)父母。三是在父母生病時要懷著憂慮焦急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四是父母逝世了要滿懷哀痛悼念之心去辦理喪事。五是在對亡故父母的祭祀中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崇敬和肅穆之情。只有做到這五點才算是真正盡了孝道, 才可稱為孝子賢孫。

      第四是“孝親以禮”?!缎⒔?jīng)》要求行孝道不僅要有恭敬順從之心,更要合乎禮儀。“悖禮”“悖德”的孝,都是非孝或偽孝。為此,《孝經(jīng)》根據(jù)人的社會地位的差別, 把“孝”分為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個等級, 并對這“五等之孝”提出了不同的要求。endprint

      最后是“父失則諫”。這可以說是《孝經(jīng)》中的閃光點。為什么這么說呢?中國古代社會,特別強調(diào)君、父、夫的權(quán)威,以至于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所謂“三綱”。但《孝經(jīng)》中則鼓勵子女對于父母的不義行為要敢于直言相勸,而不是一味地服從。也就是說,當(dāng)父母有不義的行為時,作子女的如果還盲從“父之令”,那么就是陷父母于不義之中,從而讓父母受到恥辱,這就不是孝。

      《孝經(jīng)》在古代的傳播及影響

      《孝經(jīng)》全文不足兩千字,在“十三經(jīng)”中篇幅最小,但在歷史上卻有許多帝王親自為之作注,影響深遠。

      《孝經(jīng)》成書后,就已受到普遍重視。蔡邕《明堂論》中曾經(jīng)引用魏文侯《孝經(jīng)傳》的文句。據(jù)《史記·魏世家》記載,魏文侯曾經(jīng)師從子夏“受經(jīng)藝”,他也成為迄今所知最早說解《孝經(jīng)》的諸侯。戰(zhàn)國末期秦相呂不韋延攬賓客作《呂氏春秋》,分為八覽,其中之一就叫《孝行覽》。《孝行覽》提出為天下、治國家者“務(wù)本莫貴于孝”的觀點。

      到了漢代,人們推尊孔子,尤其推崇《孝經(jīng)》。當(dāng)時學(xué)者認為在孔子的著述中,《詩》《書》《易》《禮》原本就已存在,孔子只是作了修訂而已;而《春秋》《孝經(jīng)》則不然,二者是孔子親自所作,因此他們對《春秋》《孝經(jīng)》尤其偏愛。鄭玄在注《中庸》時說,孔子的所謂“大經(jīng)大本”,“大經(jīng)”指六藝,而主要指《春秋》;大本,則是指《孝經(jīng)》。《孝經(jīng)》在漢代人心目中的地位,于此可見一斑。

      為了鼓勵百姓實踐孝道,漢惠帝元年(前194),政府設(shè)置“孝弟”的鄉(xiāng)官,“以勸厲天下,令各敦行務(wù)本”。文帝開始設(shè)置《孝經(jīng)》博士。昭帝始元五年(前82),下詔舉賢良文學(xué),治《孝經(jīng)》。宣帝地節(jié)三年(前67),立學(xué)官,郡縣設(shè)置學(xué)校,鄉(xiāng)聚設(shè)庠序,庠序中置《孝經(jīng)》師一人。由于《孝經(jīng)》成了學(xué)生的課本,它的普及程度就更高了。東漢時,光武帝下令不僅儒生要讀《孝經(jīng)》,虎賁士(宮廷衛(wèi)兵)也必須學(xué)習(xí)《孝經(jīng)》。同時,《孝經(jīng)》還成為選拔官員考試的科目?!独m(xù)漢制》中就說:“漢制以《孝經(jīng)》試士?!?/p>

      特別要指出的是,除漢高祖劉邦以外,漢代皇帝謚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謚號前都加一“孝”字,如稱惠帝為“孝惠帝”、文帝為“孝文帝”、景帝為“孝景帝”、武帝為“孝武帝”等。據(jù)《漢書·惠帝紀》顏師古的注,漢皇室這樣做的寓意是“孝子善述父之志”,這一做法也為以后的某些朝代所仿效。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但卻是《孝經(jīng)》在全社會廣為倡行的時代。帝王、皇太子親自講解《孝經(jīng)》或為《孝經(jīng)》作注的人數(shù)之多,超過任何時代。梁武帝親撰《孝經(jīng)義疏》,讓師傅為年僅三歲的昭明太子(即《文選》的編者)講授。北魏孝文帝更是讓學(xué)者將《孝經(jīng)》翻譯成拓跋民族的語言,“教于國人,謂之《國語孝經(jīng)》”。這一時期為《孝經(jīng)》作注的學(xué)者名士更是眾多,如何休、高誘、王肅、何晏、劉劭、韋昭、皇侃等,幾近百家。

      “二十四史”中的《晉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開始設(shè)立“孝友傳”,將孝行卓著的人物載入史冊?!稌x書》中還記載了王祥臥冰求鯉,吳猛“手不驅(qū)蚊,懼其去己而噬親”等故事,后來被收入《二十四孝圖》。

      魏晉南北朝時期還有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就是有些朝代根據(jù)《孝經(jīng)》等文獻,對于官民應(yīng)該具備的孝行,提出了法律要求,違反者要受到法律制裁。如南朝宋的法律規(guī)定,凡毆打父母致傷者,梟首;辱罵父母者,棄市;兒子殺父母、弟弟殺哥哥者,一律處以極刑,即使適逢大赦,也不得寬??;等等。我們先不論這些法律條文是否刑罰過重,它的確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者對“孝”的重視。

      隋唐時期,《孝經(jīng)》廣行于天下。唐高宗李治做皇太子時,向父親唐太宗談讀《孝經(jīng)》的感受,太宗聽后大加稱贊,說:“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钡鹊嚼钪巫隽嘶实郏略t將《道德經(jīng)》《孝經(jīng)》列為上經(jīng),“貢舉皆須兼通”。唐玄宗李隆基對《孝經(jīng)》的重視,更是聞名于世的。他曾兩次親自為《孝經(jīng)》作注,并詔令“天下家藏《孝經(jīng)》一本,精勤誦習(xí)。鄉(xiāng)學(xué)之中,倍增教授??たh官史,明申勸課。百姓間有孝行過人、鄉(xiāng)閭欽伏者,所由長官,具以名薦”。天寶四載(745),玄宗又將《孝經(jīng)》及注文刻石立于太學(xué),供天下讀書人摹寫,這便是著名的《石臺孝經(jīng)》?!妒_孝經(jīng)》現(xiàn)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由四塊青石組成,置于三層石臺之上,故名。此后,《孝經(jīng)》的傳播更加廣泛。

      隋唐時期,來華學(xué)習(xí)的外國學(xué)者、官員絡(luò)繹不絕,《孝經(jīng)》以及中華孝道隨之傳到日本、朝鮮等地。日本大保二年(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學(xué)令規(guī)定,凡治一經(jīng)或二經(jīng)者,必須兼通《孝經(jīng)》《論語》。據(jù)《高麗史》記載,朝鮮光宗光德十年(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秋,遣使如周,進《別敘孝經(jīng)》一卷、《越王孝經(jīng)新義》八卷。所謂“別敘”,就是兼敘孔子言論及弟子從學(xué)之事。

      金、元時期的統(tǒng)治者對《孝經(jīng)》及孝治思想依然非常重視。金海陵王就曾下詔用唐玄宗御注《孝經(jīng)》作為課本,在各級學(xué)校中教授。元武宗則命中書左丞孛羅鐵木兒將《孝經(jīng)》翻譯成蒙古文,并下詔說:“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達于庶民,皆當(dāng)由是而行。其命中書省刻版模印,諸王而下皆賜之?!?/p>

      明清時期,《孝經(jīng)》成為人們必讀必尊的經(jīng)典。明太祖說《孝經(jīng)》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經(jīng)大法,以垂萬世”。清代順治和雍正兩位皇帝都親自為《孝經(jīng)》作注。乾隆時,宮廷畫師金廷標(biāo)繪《孝經(jīng)圖》,乾隆皇帝親自作題記,并書《孝經(jīng)》全文與圖相配。

      可以看到,與其他典籍相比,《孝經(jīng)》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崇高的特殊地位,它既是儒家經(jīng)典,又是最普及的讀物;既被看作人倫百行的綱紀,又被當(dāng)作科舉仕宦的階梯,影響深遠。

      《孝經(jīng)》的現(xiàn)代價值

      “孝乃百行之首?!薄缎⒔?jīng)》作為距今兩千多年前的作品,其中肯定含有時代色彩,但如果我們能夠取其精華, 去其糟粕,此書還是有很大現(xiàn)實意義的。

      首先,《孝經(jīng)》肯定了“尊老”“敬老”“養(yǎng)老”“送老”的原則,這在中華孝文化中無疑是具有重要和積極意義的。所謂“養(yǎng)老”,就是指有勞動能力的子女有義務(wù)滿足年邁的父母的物質(zhì)需要, 即盡贍養(yǎng)的義務(wù)。父母到了晚年, 體弱多病,作為子女承擔(dān)“養(yǎng)老”的責(zé)任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但是,僅僅在物質(zhì)上滿足了父母的需要, 讓父母衣食無憂,還只是盡孝的低層次的要求。在“養(yǎng)老”的基礎(chǔ)上還要尊敬父母,那些對父母缺少關(guān)愛的子女,是不能稱為孝子的?!梆B(yǎng)老”和“敬老”不應(yīng)有偏廢,即尊敬和愛戴自己的父母,并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這才是一個孝子應(yīng)有的德行。對于如何“養(yǎng)老”“敬老”,《紀孝行章第十》中說:“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边@里還需指出的是,作為父母不僅要對子女進行正確的孝道教育,還要為子女做出表率。如果身為父母都不孝敬老人,卻要求子女孝敬自己,這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為人父母者要想自己的子女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父母,愛戴老人,就不僅要重視對子女的孝道教育,更要做孝道的親身實踐者,只有樹立自身的榜樣去感化子女,孝道意識才會在子女心中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這也正是構(gòu)建和諧家庭的根基所在。

      其次,《孝經(jīng)》思想蘊含著有關(guān)德治的積極因素,為我們今天倡導(dǎo)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德與法相輔相成,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資源?!堕_宗明義章第一》就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認為“孝”不僅至關(guān)重要,同時為德之本,是人倫之基,具有本體性。正如《周易·序卦傳》所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薄缎⒔?jīng)》中倡導(dǎo)的許多傳統(tǒng)美德,如“愛敬盡于事親”“在上不驕,高而不?!薄坝锰熘?,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等都是由“孝”發(fā)展而來的,其核心是對人的心理、情感與精神世界的關(guān)懷。因此,只有抓住了“孝”這個德之本,對社會的管理才能正本溯源、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第三,《孝經(jīng)》的思想對于構(gòu)建和諧社會有巨大價值。《開宗明義章第一》中,孔子對曾子說前代的圣賢,有一種至為高尚的品行,至為重要的品德,用它可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并問道:“你知道是什么嗎?”曾子回答不知道??鬃痈嬖V他,那就是“孝”??梢?,“孝”不僅僅是道德,它還可以起到讓社會和諧、消除恩怨、天下歸心的目的?!缎⒔?jīng)》論證實現(xiàn)和諧之道的主要途徑,一是每個人都要重視和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在對自己的父母守孝道的基礎(chǔ)上,廣泛地實行仁愛,這樣人際關(guān)系才能和諧,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二是倡導(dǎo)諫諍理念,忠孝并非盲從,要“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事君章第十七》),從而實現(xiàn)家庭穩(wěn)定、社會穩(wěn)定、國家穩(wěn)定。三是推崇謙和的風(fēng)尚,要虛心忍讓、克己復(fù)禮、杜絕爭斗,因為“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紀孝行章第十》)。

      最后,對于《孝經(jīng)》中慎終追遠、追念先祖的思想,我們可以創(chuàng)新性轉(zhuǎn)化為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了解和繼承,從而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而孝道中要求的忠君愛國,在今天可以理解為忠于國事,以國事為己任,從而增強我們的責(zé)任感和使命感。endprint

      猜你喜歡
      孝經(jīng)曾子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哪吒失手
      曾子殺豬
      “蒙以養(yǎng)正”
      從視域融合視角看《孝經(jīng)》文化負載詞英譯
      淺析《孝經(jīng)》的倫理道德內(nèi)蘊及現(xiàn)代價值
      理雅各《孝經(jīng)》翻譯研究
      曾子殺人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桓仁| 辛集市| 长治市| 化德县| 闽清县| 额敏县| 瑞昌市| 高雄县| 虹口区| 罗田县| 龙山县| 兴城市| 乌苏市| 江陵县| 临洮县| 肇州县| 佳木斯市| 天柱县| 铁岭县| 绥棱县| 都兰县| 高唐县| 岢岚县| 麻城市| 建宁县| 平果县| 宝清县| 府谷县| 茂名市| 宁海县| 井冈山市| 遂平县| 宜章县| 沁水县| 平安县| 铜梁县| 上思县| 天气| 冷水江市| 浪卡子县|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