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摘要】休閑體育是高校大學生在閑暇時間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文章以陜西省普通高校為對象,運用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及訪談等多種方法就大學生休閑體育現狀進行調查與研究,最終就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合理化路徑進行探索,以期促進陜西省高校休閑體育活動實現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休閑體育課程改革
課題:渭南師范學院校級課題,課題名稱:渭南市城鎮(zhèn)居民休閑體育開展現狀及影響
因素分析,課題號:16SYB16。
高校開展休閑體育的決定性因素
1.終身體育的階段性
終身體育有兩方面內涵:其一,從生命伊始至結束都會學習并參與身體鍛煉,使體育成為一生不可或缺的內容;其二,基于終身體育理念的指導,以體系化與整體化體育為目標,在不同時期與不同生活領域向人提供參與體育實踐的機會。高校體育教育階段對終身體育的影響最為重要,高校的體育師資、文化氛圍以及場地器材等決定了其對于終身體育的實現可有所作為。休閑體育強調生活方式的健康、文明與科學,追求心理與精神層面的享受。在高校體育教育教學中引入休閑體育內容,有利于學生興趣與習慣的培養(yǎng),助其奠定終身體育與健康第一的思想與行為基礎。
2.大學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生理發(fā)展中的不平衡、不穩(wěn)定與可塑性等特征決定了大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與影響,以此引發(fā)多種自我矛盾。目前,我國各高校大學生普遍身處于就業(yè)、學習、經濟、人際關系等多種壓力中,他們追求擺脫社會生活壓力的手段,休閑體育恰巧以其時代性、自主性、隨意性、娛樂性以及廣泛參與性等優(yōu)勢,與高校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實現了良好的契合,在休閑體育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增進健康、愉悅身心,實現健康心理與人格的打造。針對當前大學生參與休閑體育目的并不明確的現狀,高校應肩負起引導、組織與管理的教育重任。
3.休閑體育的功能
休閑體育不僅具有健身娛樂與心理調適的功能,以經濟發(fā)展為視角,人們對休閑體育價值認知的不斷深入已使得“花錢買健康”與利用休閑體育改善現代生活質量成為社會新風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交費參加體育俱樂部及體育比賽,而積極參加休閑體育活動又可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降低醫(yī)藥支出,緩解醫(yī)療負擔。此外,以教育為視角,休閑體育賦予了高校新的引導功能,學生在享受成功樂趣、感受自然魅力的過程中可更好地塑造健康心理與人格。體育的多樣化推動人的發(fā)展功能,促使體育運動占據大學生余暇時間,對其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的現狀調查
文章隨機選取陜西省10所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人數比例,在各高校中共抽取1000名大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43份,其中,有效問卷894份,有效回收率達94.8%,可為大學生休閑體育的現狀分析提供數據支持。
1.大學生余暇時間
作為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充裕的自由時間是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前提。調查表明,每天有2小時以上余暇時間的大學生最多,占比約為54.1%,余暇時間在30分鐘以內的學生最少,占比約為7.1%,說明大學生可用于休閑體育的時間是比較充足的。按年級分布劃分,三年級和四年級大學生較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有更多的余暇時間,對于面臨畢業(yè)找工作或考研的四年級學生,他們中有超過6成的人享有2小時以上的余暇時間。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需要學習很多課程,他們會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上課聽講上,因而余暇時間相對較少。
2.對休閑體育的了解
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尚未對休閑體育形成相對全面的了解,非常了解休閑體育的大學生人數僅占總人數的13.1%,甚至低于完全不了解休閑體育的大學生人數占比(19.4%),與我國高校大學生了解休閑體育的整體情況大致相同。原因可能是陜西省部分高校尚未加強對休閑體育的宣傳,學生并未對休閑體育產生多樣化興趣。
分析陜西省高校大學生獲得休閑體育及相關知識的主要來源,新聞媒體與報刊雜志占比最高,達到總來源的34%,意味著休閑體育得到了新聞媒體與報刊雜志的有力宣傳。次之,同學與朋友之間對休閑體育的推廣占比為32%,表明大學生處于一個經常進行人際交往的階段,他們的生活與行為習慣等會對彼此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通過體育課了解休閑體育的學生占比不到12%,這有可能是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更加關注技術與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開展休閑體育活動的輔導。
3.參加休閑體育的形式與頻率
分析大學生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同學或朋友一起活動”及“個人鍛煉”最為常見,各自占總數比例分別為42.1%與38.8%。次之為“參加學校與班級的組織活動”,然而,學?;顒用磕昱e行的頻率都很小,難以對大學生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需求予以滿足。占比最小的是參加體育俱樂部、協(xié)會或培訓班,約為7.5%,通過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可知,俱樂部、協(xié)會或培訓班的自由度及隨意性會對學生的參與興趣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參加休閑體育的頻率上,每周參加3次以上休閑體育活動的大學生占比約為30.5%,每周參加1~2次的為53.6%,每月參加1~2次的為13.4%,每年參加次數在10次以內的為2.5%。該數據反映,當前陜西省高校學生至少有一半以上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體育行為與習慣,這與我國體育人口的評判標準不符,在這些學生中,將近17%的學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以月或年為循環(huán)周期,兩次活動的時間間隔太長,未達到經常性要求,這一情形必須引起體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4.參加休閑體育的主要場所
根據調查,陜西省高校大學生對休閑體育活動場所的選擇比較集中,體育場館是最主要的場所,約占總人數的80.2%。這一集中性選擇趨勢與大學生日常生活特征相符,同校園體育文化的豐富性有較直接的聯系。選擇在宿舍及宿舍周圍參與休閑體育運動的大學生占比約為41.8%,意味著當前已有的體育場館設施無法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全部需要予以完全滿足。這要求學校一方面要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另一方面在學生宿舍周圍及校園空曠場地有選擇性地增設部分健身設施,將校園內及宿舍附近空地用作健身場所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實現對良好體育氛圍的營造。endprint
研究結論與課程改革建議
第一,更新課程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快樂體育”“健康第一”的教學思想指導,以體育技能與技巧的傳授為立足點,追求更加全面的體育效能及學生潛在能力的挖掘。針對普通高校學生體育課程以公共課為主、課時少、學生可選范圍小的狀況,應將休閑體育教育融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合理擴大學生選項空間,多樣化體育課程內容,對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與選擇予以滿足。陜西省高校校方與體育教師應更新教育理念,加強自身學習,提高休閑素養(yǎng),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加休閑體育活動,并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
第二,完善課程建設。在課程基礎建設上,強化硬件建設與管理,持續(xù)優(yōu)化體育教學外部環(huán)境,這要求陜西省各高校以對原有體育設施功能的擴大為基礎,合理開發(fā)休閑理念與人文精神新功能,以基本條件支持新世紀高校體育發(fā)展目標的有力實現,使大學生在短暫的大學生涯中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體育意識與習慣,最終對終身體育目標下的理想環(huán)境予以達成;在課程教學建設上,進行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各種需求的全面調查,掌握知識,了解當前流行的、學生喜歡的休閑體育運動項目與方式,考慮到學生個體之間有較多的差異,應選擇編制內容豐富的休閑體育活動教材,與類型、形式不同的休閑體育活動相結合,進行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與應用,讓學生感受到休閑體育活動所具有的濃郁的文化氣息,由此對其高品位文化追求及精神生活需求產生刺激;在課程效果評價上,通過各種反饋信息尋找學生感興趣的項目,判斷這類項目的可持續(xù)性,明確可持續(xù)性良好的各具體項目,進而對學生進行正確與合理的指導。
第三,營造課外休閑體育大環(huán)境。圍繞全面健身計劃綱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全民健身理念進行宣傳,調動社會、家庭等人力、物力資源,利用校內各種媒體優(yōu)勢,營造健身氛圍,以健身意識對學生進行不間斷影響,鼓勵其積極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作為全球化的一個共同趨勢,資源共享為高校、社會、家庭提供了資源優(yōu)勢互補的契機,高校應利用課外、校外環(huán)境為大學生開辟休閑體育新空間,與學校、家庭相配合,實現對學生正確休閑體育態(tài)度、行為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潘燕舞:《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1-143頁。
[2]周越:《武漢普通高校大學生休閑體育現狀調查研究》,《當代體育科技》2012年第25期,第63-64頁。
作者單位:渭南師范學院陜西渭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