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學 邱曉靜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方城鎮(zhèn)中心小學)
眾所周知,身心尚處在朦朧期的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去觀察、了解事物。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從而達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tài)。然而,事實上,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只是采取單一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要么是通過口述教材、板書進行授課,要么就是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前者教學過程枯燥,不僅暴露了老師教學能力乏弱,也讓學生反感,心生煩躁。而后者雖然是現(xiàn)在較為時興的一個教學模式,但是仍有不科學使用的現(xiàn)象,如教師在一些不適用小組合作討論的課程中仍然采用這種教學形式,使得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教學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又或者將小組討論形式化,做一個“面子工程”來搪塞上級,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而拒絕參加課堂活動,以致無法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
總的來說,以上所說的兩種教學形式,都存在著單一性,而這種單一性,會對學習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從而導(dǎo)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教師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順利進行的一個基礎(chǔ)保證,而小學生自主學習的順利進行表明了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學習自主性能得到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二者是一個順承的關(guān)系,也是教師應(yīng)該著重處理的一個方面。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許多教師在教學評價方面卻明顯表現(xiàn)出較低的水平。他們的評價往往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學生的情況,也不能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起激勵作用。這些評價是空洞的、單一的,只有“可以”“挺好”“還有嗎”等等,不一而足。
小學生無法從那些簡單的評價里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甚至是拼搏感。而這些需要教師評價來滿足的感受,正是推動小學生形成學習自主性的一個重要條件。這些感受對身心都處在朦朧期的他們尤其重要。教學需要因材施教,評價也是如此。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選擇適合課程、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晏子使楚》中,教師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同學們對此課文進行深入了解。作為表演者的同學可以在表演的過程中加深對作品的印象和理解,而作為觀眾的同學,在表演結(jié)束后接受老師的提問,并以觀后感作為家庭作業(yè)。如此,表演者和為表演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學習。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教學形式,在實施時,應(yīng)該恰當選擇學習內(nèi)容,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自己也積極參與,引導(dǎo)學生思考、質(zhì)疑,切忌讓討論“走形式”、僵化的。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yīng)該避免單一、晦澀的教學方式。豐富的教學形式,可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意義。
教學評價水平的高低,在于教師是否用心去觀察學生,是否真誠為學生著想。一個好的、積極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yīng)該在了解學生的性格、學習情況下進行,而這些評價應(yīng)該正確且積極,同時要真誠,包含耐心和熱心。只有這樣,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師的評價。
當后進生鼓起勇氣在教學課堂上舉手回答時,教師可以說“你很有勇氣”“回答非常好”。面對那些比較調(diào)皮的學生,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也要注意維護他的自尊心——這不意味著避免他的缺點。對那些優(yōu)秀的同學,要及時表揚,要讓他們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讓他們有動力繼續(xù)維持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帶動身邊同學的學習主動性。
有效的、積極的評價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而這些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意義。所以說,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評價水平,也要重視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保持他們在課堂的主人翁身份的情況下,以一個引領(lǐng)者的身份,結(jié)合自身經(jīng)驗和實際情況,豐富課堂形式、優(yōu)化對學生的評價,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能夠真正的熱愛學習,發(fā)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