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榆樹市閔家中學)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留有觀察生活、體驗物理的機會,能夠全面促成物理學科教學的發(fā)展,對當前初中物理教學有著積極的影響。在對當前的中學教育體系觀察中可以發(fā)現,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與高中階段的物理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核心在于“生活中的物理”,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意識、對物理學科學習的感悟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初中物理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成果,教師應加強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研究。
物理學科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合作實踐與探究,能夠實現學生思想的相互碰撞,思想相互交流,并且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究意識。在新課程改革發(fā)展之下,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達成自主對知識的探索,符合新課標之下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合作體驗,能夠實現自主的知識理解、方法探究,以及學習能力與物理素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嘗試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體驗的情境與問題提示,全面推進教學的發(fā)展。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物理實驗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物體的沉與浮”中,可以為學生演示如下的小實驗:將橡皮泥捏成塊狀,放入清水中;再將橡皮泥撈出,捏成船的形狀再次放入清水中。還有是將雞蛋放入水中,再往水中放入鹽。這兩個簡單的可以在課堂中實踐的實驗,要求學生觀察雞蛋和橡皮泥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橡皮泥在清水中,如果是塊兒狀的就會沉下去,如果是捏成船狀就能浮在水面。雞蛋放入清水就會下沉,如果此時在清水中加鹽,雞蛋就又會浮出水面。在觀察之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橡皮泥形狀不同在水中的沉浮情況也不同?”“為什么雞蛋能夠再次浮起來?”并且進一步的分析“浮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此時學生已經在實驗環(huán)境下激發(fā)了興趣,接下來的合作探究,也能使學生投入極大的熱情參與其中。合作教學是有效的教學形式,學生可以在合作中發(fā)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可以顯著提升學習效率。
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需要大量的科學實驗加以支撐。在科學的物理實驗中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體驗,也是推進教學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增加實驗所占比例,優(yōu)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在實驗環(huán)節(jié)有所體味、有所感悟,才能更進一步的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有時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影響到實驗教學的發(fā)展與推進,但是在實踐中,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思考與探尋,為學生尋找展開實驗的基礎。
例如,在講解“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時,組織學生以4人為1小組,要求每組學生在光具座上安裝好凸透鏡、蠟燭和光屏,將三者的中心調到同一高度,再通過調整物距和光屏,得出對應的像距,觀察成像特點和成像規(guī)律。也可以借助于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運用,實現“自制望遠鏡”的實驗。在當科學的試驗中,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投入其中,在實驗中展開實踐體驗。
初中物理被稱為“生活中的物理”,在學習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生活場景帶入到課堂,將物理學科帶入到生活中,實現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對物理知識的體驗。例如,在講解“摩擦力”時,根據教材內容,可以了解到給出的定義是“摩擦力與正壓力、基礎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并且在課堂中教師會帶學生一同完成“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實驗,在這樣的探究之后,可以進一步以生活常識進行拓展與擴充,如提出“如何減少有害摩擦,增加有利摩擦?”學生會通過想到下雪天的防滑鏈就是在增大有利摩擦,軸承運轉的潤滑油,就是在減少有害摩擦,通過生活實踐實現了對知識的突破學習。同理,物理知識也可以走出課堂,指導生活,如“能源的利用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一課,帶有明顯的人文意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通過手抄報、宣傳活動等,將這一知識普及,引導更多人關注到能源的利用中。
初中物理學科作為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需要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物理知識與技能、方法與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關注到學生物理意識與物理精神的培養(yǎng)。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物理認知視野,其教師應積極突破傳統(tǒng)授課理念、模式的種種束縛,遵循學科特點,開展具有顯著開放性、動態(tài)性特點的物理教學活動,優(yōu)化體驗式教學,對此,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準確、靈活的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以此來讓其充分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價值與樂趣。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電路的相關知識點時,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基于現有知識經驗,通過與社會調查的有機整合來加強對路燈工作原理的了解,或者是掌握現階段節(jié)能燈的具體適應情況,以此來豐富授課內容、優(yōu)化授課環(huán)節(jié)與成果。
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踐性較強,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學習效果與興趣。比如,針對電學內容來講,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對電路串聯、并聯的特點,以及焦耳、歐姆定律等基礎知識做出準確把握。通過這種體驗式教學活動的靈活組織,不僅有助于學生認知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也能夠在學習、探究知識點過程中,對其之間存在的密切聯系做出準確把握,以此來實現對其規(guī)律的有效概括,促進其課堂學習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通過體驗式教學方式的科學運用,教師可以基于對學生個性特點、認知水平等層面的綜合分析來實施分組式教學,為每個小組制定明確的學習任務,然后引導各小組間開展課堂教學,要求每位學生都要進行相應教學內容的講解,同時,在具體講解中,小組其他同學可以提出意見或是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進一步突顯學生主體地位,加強學生換位思考意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也能夠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獲得發(fā)言、表現的機會,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為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體驗式教學方式的應用研究,不論是對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調動,還是對授課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在這種觀念下,全面推進物理學科的教學發(fā)展,需要打破當前的固有思維,尋找到物理教學的突破點,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直觀感悟及體驗,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