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兒時身居窮鄉(xiāng)僻壤,想看本課外書簡直比登天都難,那么多可以填充的少年記憶里,關于書的寥寥和渴盼,令我刻骨銘心。稍有接觸的,不外《共產黨員》和《遼寧青年》。這兩種高大上的雜志,可以說是我物質和精神同樣貧瘠的少年最忠實的伙伴,尤其是《共產黨員》雜志,裝飾了我彼時所有關于文字的夢,成為人生的啟蒙讀物,讓我于最初的認知里,對真善美有了本能的認可和遵循。某些人物已經淡若云煙,但那種心動的感覺卻依舊強烈。要是說近朱者赤,我想,《共產黨員》的赤色熏染并浸潤了我,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我的幸運,他們讓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我不說話的文字導師。
當然,想經常讀到這兩本雜志是不可能的。貧窮的鄉(xiāng)下,很少有人家有閑錢來買閑書。這讓我對所有帶字的紙張都有種偏愛和癡迷。時間像魔法師,你曾向往的,只要努力,命運都會微笑著成全。后來我畢業(yè)分配到縣圖書館工作,接觸的書多起來,五花八門,但對《共產黨員》雜志的喜歡之情依舊未減。只是,這時的它,不再是那個讓少年的我惦記得心癢的讀物,而是我想看隨時就能看到的雜志了?;蛘哒f,《共產黨員》雜志對我的人生,起到了從師到友的作用,這讓我深深感恩于人生的有緣之遇并珍惜。
那時候,同齡小朋友的爸爸因工作關系,她家總不定期出現《共產黨員》雜志??釔圩x書的我成為她家的常客,雜志經常被我借來,小心翼翼地保存好,生怕折頁或是弄臟招人反感。大多時借來之后,先給包上書皮,唯恐有什么不妥之處,斷了以后續(xù)借的門路。為了能讀到《共產黨員》雜志,以此為媒,我和這個小伙伴一直保持著友誼。
為了這本雜志,我曾大哭一場。這是至今想來猶覺尷尬的事兒。原來,有一次,我借了雜志回家,我那大老粗的爸爸無意看到以為是沒用的東西,竟然撕了里面的紙張卷了旱煙抽。當我發(fā)現時,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自己的東西還好,這是借人家的東西,怎么還?讓我怎么說得出口?這件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當時對我而言簡直就是一樁天大的事。我為自己不能信守承諾而氣惱,為爸爸的行為而憤怒。這件事過去好多年了,現在我已記不起事情怎么解決的,但是爸爸撕了《共產黨員》雜志當卷煙紙的一幕,成為我一生難以泯滅的記憶,也讓我日后再向別人借東西后,對所借東西的保管慎重了很多。不管有心還是無意,我不希望類似的事情重演。
折回記憶的小巷,昔日某些情景,有些模糊有些清晰,那些曾讓我心情澎湃的雜志內容也如散落滿地的珍珠,串不起來了,朦朧隱約。倒是工作后翻看過的內容記憶猶新:“官德立法可以有,民眾監(jiān)督不能少?!边@種類似職業(yè)病一樣的習慣,讓我對《共產黨員》雜志的感情更深更篤。只是,每當我想起老爸撕雜志的情景,就像烙在心里一樣,既覺可笑又感可惱。想來今天的我,性格中的耿直和正義,都和童年時所讀書籍有關?!豆伯a黨員》雜志變相成為我的人生導師,紅色基因的影響作用雖是潛移默化的,但入木三分,已經成為我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所在。
正能量是《共產黨員》雜志的辦刊理念,核心是促發(fā)整個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如果這就是一份雜志的辦刊宗旨,那么很欣慰地說,它達到了,并且開啟了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的新征程。
都說擇書如擇友,此言不虛。人世間有百媚千紅,而我獨愛你這一種。這個“你”,非《共產黨員》雜志莫屬。這就是我對《共產黨員》雜志始終不變的初心,也是身為基層共產黨員的一份光榮使命。
(作者單位:營口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宣傳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