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秋兒 杭州中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5
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的提出,國家對建筑行業(y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國的建筑行業(yè)要適應新形式的發(fā)展,建設單位就得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在市場新形勢下,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深度、廣度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是我們還需不斷思考更新,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促進建筑領域發(fā)展 [1]。這就要求建設單位,行政上組織形式要獨立,經濟上實行獨立核算,編有獨立的總體設計和基本建設計劃,對建筑工程施工全盤考慮的基礎上,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tài)管理與成本優(yōu)化,以動態(tài)化管理的方式,對建筑工程建設涉及的計劃,組織、督促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本進行全面控制,以此對建筑工程建設成本進行控制,從而保障建設單位所能獲得的經濟效益。
隨著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壯大,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工程投資成本控制便成為建筑工程動態(tài)管理的重要內容。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有的項目建設單位沒有足夠經驗,在前期準備工作中,存在諸多的不足,導致投資成本加大;還有的建設單位在項目申報過程中壓縮投資規(guī)模,來掩飾地方財力不足的弊端,從而使得建設單位報小建大,最終還是缺乏對工程造價進行有效的控制及管理,在對施工成本進行核算或者是將成本進行劃分管理,并未建立完善的成本管控體制,給工程造價管理和帶來很大的影響。有的項目跨度時間過長,直接增加了建設單位的工程投資,再加之編制組織實施基本建設計劃和基本建設財務計劃不明確,進一步加大了建設工程投資成本。
在工程建設中,有些建設單位為了拒絕進行招標活動,規(guī)避招標,便以工程保密性較高或是施工時間緊迫為由,對應公開招標項目實行邀請招標,甚至在沒有進行招標的情況下,就開始進入了施工階段。還有的項目掛靠其他建設單位的資質,中標后再將工程整體轉包給第三方,在中間賺取管理費,導致招投標程序無章可循,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2]。在簽訂合同時,有些合同的主要條款相悖與招投標文件,再加之沒有明確有關調價的合同條款,使得建設單位在結算審計時僅僅依據的是施工圖紙、招標文件、計價依據和有關文件等,往往造成合同價與實際結算價格差距較大。
部分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在建設單位進行直接批準后變更,這不僅增加了政府投資力度,還使工程質量得不到較好的保障[3]?,F有法律法規(guī)不能完全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新形勢,對工程建設各方主體行為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建筑市場不規(guī)范行為依然存在;工程保險與擔保制度的推行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應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信用體系建設缺乏長期的系統(tǒng)規(guī)劃,法律法規(guī)的支撐力度不夠全面。在建筑工程企業(yè)制度方面,建設單位履行進行基本建設工作的一切法律意識模糊,使得建設單位在組織基本建設材料、設備的采購、供應過程中,沒有細致的針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章制度制定流程步驟,導致嚴重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健全的制度致使動態(tài)管理能力低下,導致建設單位不能更好的執(zhí)行國家有關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和各項規(guī)定。
在工程開展過程中的準備階段進行造價控制,建設單位依然利用確定設備以及工程承包價格作為衡量工程造價的指標,在材料采購招標和施工招標的一系列過程中,做到對工程造價的控制。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為了順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建設單位探索相適應于市場經濟的招標以及工程造價方法,是極其重要的?,F在市場上確定工程造價的基本依據,還是依靠費用體系、定額體系和價格體系,但是這三個體系,自身就有一定的行業(yè)標準性質以及法定限制,所以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模式下,對于這些體系極易造成嚴重的沖擊,導致這些體系不再是控制工程造價的唯一指標,而性質漸漸趨向于參考性。過去建筑市場定價計價服務模式大多采取定額管理的方法,現如今,政府通過對工程造價的管理,使得原有的從成本控制轉向對市場價格的調控,大大消減了定額管理的模式,轉變了定額體系的職能,使其日益合理完善,促進其功能逐步演變?yōu)樾袠I(yè)內部協調工程造價的準則和工具。
目前,建設單位在在施工階段,設計階段的招投標開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夠健全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導致設計市場出現混亂,從而使得不規(guī)范行為的存在比較普遍。為了促進設計單位提高設計水平,對方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加大建設單位控制工程造價的力度,推行設計招投標,有利于有效的控制施工圖的設計,保證設計質量的前提下,縮小并且節(jié)儉總投資額。還有在設計階段,要做到對相關人員進行鼓勵措施,激發(fā)相關技術人員在優(yōu)化工程設計的過程中的積極性,促使設計趨向合理化,簡化工藝流程,從而降低隱藏費用。設計階段的動態(tài)管理與成本優(yōu)化控制,使得設計過程中的經濟管理和技術管理有機結合,實現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從而提高了經濟效益。
以往在實施過程中對工程造價的控制時,建設單位在選擇技術力量時投入的力度較弱,再加上合同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對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之間層層轉包,這不但沒有更好的對工期進行有效的保障,而且還降低了單位的信譽度。所以現如今建設單位必須高度重視施工組織審查工作,建設單位必須組織技術力量認真對相關施工單位進行審查,依據具體的審查情況,結合施工單位的優(yōu)勢,呈報的施工組織設計,并且設計關鍵工序的施工方案,必要時可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再者加強合同管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避免施工單位的不合理報價,認真實施在施工過程中的監(jiān)理體制,充分利用監(jiān)理單位技術、經濟方面人力資源的優(yōu)勢,對施工全過程進行有效管理。
建設單位通過對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tài)管理與成本優(yōu)化控制,加強的技術含量水平,有效的對資源尤其是資金進行了合理的配置,避免的層層轉包的弊端,從而使得建筑質量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