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蘭州市第三中學)
高中政治是高中生必修的一門課程,關乎每一個學生思想道德的成長和健康發(fā)展,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老師的教學觀念始終停留在分數(shù)上、成績上,讓學生死記硬背,導致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加枯燥、無趣。所以,目前高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是觀念的陳舊。一些老師認為,政治是副課,在教學中能應付就應付,不愿積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一味地說教,讓本來就比較枯燥、深奧的政治理論,更加讓學生提不起興趣,使課堂教學實效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其次,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在課堂上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還是讓學生處在被動位置上接受灌輸,缺乏與學生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導致課堂上教與學嚴重分離,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最終使政治課堂的教與學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效率,有效完成教學任務。
1.充分發(fā)揮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
由于高中生的知識儲備有限,思想不夠成熟,所以他們在高中政治學習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時會出現(xiàn)一些偏差。此時政治老師就要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性,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分析問題,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如在學習“國際關系與我國的對外政策”時,有些學生就對“為什么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這一深刻問題的回答有些偏離,或者說有不同想法。老師就應結合本節(jié)內容,聯(lián)系國際時事,和學生一起對此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對國際關系的正確認識,從而推動教學順利進行。
2.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促進學生對政治理論的理解
政治看似高大上,其實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想讓學生對高中政治理論真正理解和掌握,老師就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把政治知識的理論性、抽象性進行生活化,讓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把社會生活主題和政治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建構起全新的政治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價值規(guī)律”時,為了淡化價值規(guī)律理論知識的抽象性,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一天早中晚菜市場商品價格的變動,從而揭示價值規(guī)律。學習“矛盾特殊性”時,老師可利用學生熟知的成語,如“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量體裁衣”等,以此來闡釋哲學的真諦。老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巧妙恰當?shù)剡\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進行講解,就能有效加深學生對政治理論的認知,并充分認識到政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同時也提高了政治學習成績。
3.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教學理論性強,知識點較為抽象,采用傳統(tǒng)手段授課,教學形式枯燥單調,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解知識較為困難。而運用集優(yōu)美的圖片、滾動的文字、動聽的音樂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枯燥為生動,易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易于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時,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不同國家的建筑藝術,民族節(jié)日,世界文化遺產(chǎn),服飾,飲食文化等圖片讓學生觀看,學生在直觀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精粹的同時,了解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了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了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作為高中政治老師,為了實現(xiàn)高中政治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策略,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互動、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從而促進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