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建, 潘熔梅
(桂林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婦科, 廣西 桂林, 541001)
腸道準備是各種腸道檢查及外科手術前的關鍵操作,與院內(nèi)感染控制、臨床工作質量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關系密切,腸道準備的質量可直接影響手術或檢查的結果[1]。傳統(tǒng)腸道準備是經(jīng)肛門灌入肥皂水,反復多次,才能達到清潔灌腸的目的。肥皂水灌腸液較多、肛管粗、進液速度快,對腸道刺激大,拔管后甚至操作過程中就出現(xiàn)便意,增加了患者痛苦。且由于灌腸液保留時間不夠,手術中還可見少量大便硬結,灌腸效果較差。理想的腸道準備應該安全、方便、經(jīng)濟、清潔效果好、患者易接受、術后并發(fā)癥少、手術操作者滿意。本研究回顧了腸道準備相關的研究,總結6類國內(nèi)常用的緩瀉劑在腸道準備中應用。
臨床常用的10%或20%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滲性結晶溶液,由口服進入腸道后導致腸腔內(nèi)高滲環(huán)境,水分自腸壁滲透至腸腔內(nèi),使腸腔內(nèi)容物含水量迅速增加,腸腔內(nèi)容量驟增,刺激腸壁傳入神經(jīng)末梢,反射性促進腸道蠕動,使腸壁壓力感受器產(chǎn)生排便反射,達到加速通便和清潔腸道效果[2]。操作方法:患者術前1 d晚餐進半流質飲食,術前禁食12 h,禁水8 h,于手術前1 d 16:00時開始,分次口服20%甘露醇250 mL加溫開水1 000 mL[3]??诜事洞挤奖恪⒔?jīng)濟、清潔度高,患者易接受,但對腸道刺激明顯,且口服后有一部分將被吸收,可導致水、電解質平衡失調(diào)[4]。甘露醇在腸道內(nèi)被細菌酵解可產(chǎn)生氣體,達到可燃濃度時,如果術中使用電刀時易引起爆炸[5]。對于有腸道腫瘤并伴有低位不完全性腸梗阻的患者,口服甘露醇有誘發(fā)急性腸梗阻的危險[6],對年老體弱,心、腎功能不全者也禁用此法。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是等滲全腸道灌洗液,通過滲透性機制導瀉,一般口服2~4 h后腹瀉,達到清潔腸道的作用[7]。使用方法:取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1包溶解于1 000 mL涼開水中,手術前1 d15:00開始服用,一次飲用200 mL,須在1.5 h內(nèi)喝完全部,服藥過程中患者可適當活動或順時針按揉腹部,以增強效果。服完后再次飲溫開水[8],直至排出水樣清便。研究[9]表明,從腸道清潔效果、患者耐受性以及引起的不良反應看,分次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溶液的效果優(yōu)于單次口服效果,此外還能夠避免電切產(chǎn)生腸道爆炸的現(xiàn)象[10],具有服藥方便、清腸速度快、安全性及有效性較高、易被接受等優(yōu)點。但由于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溶液量較大,部分老年患者和伴有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應慎用。
硫酸鎂是容積性瀉藥,口服后不易被腸道吸收,在腸內(nèi)形成高滲壓,使腸內(nèi)保留大量水分,腸內(nèi)容積增加,刺激腸壁,反射性增加腸蠕動而促進排便[11]。在手術前1 天16:00時將硫酸鎂50 g粉劑溶于70 mL溫水中,在40 min內(nèi)飲水2 000~2 500 mL,于手術前1 天20:00開始禁食禁水[12]。有研究[13]表明,采用口服硫酸鎂方法做腸道準備后,患者頭暈、腹脹、腹痛、乏力、恐懼等不適癥狀明顯減少,術后腸脹氣減少和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明顯縮短,但易使腸道內(nèi)大量液體潴留,不能及時排出。大量水分被腸道吸收,細胞外液量增加,易導致水中毒[14]。相關文獻[15]報道,口服硫酸鎂可致嚴重過敏反應,故用藥前應詢問患者有無過敏史,是否屬于過敏體質。
磷酸鈉鹽口服液主要是通過滲透性腹瀉,達到清潔腸腔的目的[16]。張文瑛等[17]研究中采用的服用方法:磷酸鈉鹽口服溶液每45 mL含有磷酸二氫鈉21.6 g,磷酸氫二鈉8.1 g。分2次服用,每次45 mL。第1次是在手術前1 d17:00,取磷酸鈉鹽口服溶液45 mL,加入750 mL以上溫水稀釋后服用。第2次是在手術前1 d20:00時,方法同第1次。但楊貞等[18]認為手術前1 d16:00時口服磷酸鈉鹽溶液效果更好。口服磷酸鈉鹽進行腸道準備安全方便,清潔效果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易被患者接受。在形成滲透性腹瀉的同時大量補充磷、鈉等離子,即使短時間內(nèi)體內(nèi)血磷、血鈉離子升高,也能迅速經(jīng)腎臟排泄掉,不會造成磷、鈉潴留,還可緩解術后由腸道菌群失調(diào)而引起的腹瀉,避免破壞腸道黏膜屏障[19]。還有研究[20]認為,口服磷酸鈉鹽溶液清潔腸道比傳統(tǒng)方法的清潔灌腸減少了惡心、嘔吐、腹痛、睡眠障礙、低血鉀等并發(fā)癥風險,較適合用于老年患者術前腸道準備,但腎功能不全者禁用磷酸鈉鹽口服液。
番瀉葉具有瀉熱導瀉、通便、利水之功效,其有效成分為蒽醌類物質,其中番瀉苷A和B是番瀉葉致瀉的主要物質,它們被結腸中的細菌水解而使其易吸收,轉而作用于結腸壁神經(jīng),促進腸道蠕動[21-22]。術前給予患者番瀉葉,囑 10:00時至16:00時用開水泡番瀉葉代替茶飲,濃度及量根據(jù)患者排便情況確定,一般服后3~6 h開始排便[23]??诜瑸a葉時如同飲茶,無特殊異味, 患者易于接受,清潔腸道作用緩和,也不影響患者夜間睡眠,特別適用于中老年患者,以及有痔瘡、肛裂者。但大劑量時會對腸壁引起很強的刺激,腸蠕動亢進,可出現(xiàn)腹痛[24]。有文獻[25]報道,大劑量口服番瀉葉可導致低血容量的發(fā)生。
蓖麻油是一種刺激性瀉藥,經(jīng)口服給藥后在小腸上段被脂肪酶水解,釋放出蓖麻油酸,進而刺激腸道平滑肌,使腸道蠕動增強,以達到腹瀉性腸道清潔的作用[26]。此藥對全腸均有刺激作用,但主要作用于小腸,作用迅速,服用后1~2 h見效,能很好地排空回、空腸內(nèi)的氣體和糞便,保證腸道清潔徹底,使術中視野暴露滿意,并且價格相對低廉,護理簡便,作用持續(xù)時間短,不影響患者休息[27]。相關研究[28]顯示,蓖麻油口服配合甘油灌腸劑灌腸治療不全型腸梗阻具有良好的效果。不過蓖麻油口感差,易變質,保存困難,局限了其臨床應用[29]。此外,馬劉江等[30]認為,既往有腦卒中病史的患者口服蓖麻油具有誘發(fā)癲癇的風險,故對于需要口服蓖麻油的患者,在用藥前一定要詢問清楚是否有卒中病史。
經(jīng)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與研究,采用口服藥法進行腸道準備越來越受到青睞,已基本達到清潔效果好、患者舒適、手術醫(yī)生滿意、護理人員負擔減輕、臨床工作效率提高、不良反應少的目標。在使用口服緩瀉劑清潔腸道時,應嚴格掌握適應證,靈活、合理選擇口服緩瀉劑的劑型和使用方法,在確保達到腸道清潔目的的同時減少患者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