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也說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

      2018-02-11 09:05:26王昌英
      關鍵詞:泰西汪家民法

      王昌英

      (武夷學院思政部,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馬克思,其名字與學說傳入中國,是在中國的晚清時期。但最早傳入的具體時間,既有研究成果給出了多種不同說法,概括起來,具有代表性的是1898年說、1899年說和1902年說。其中,1902年說已被可靠資料予以了否定;1898年說成為1987年以后的主流觀點,但這一觀點實際上證據(jù)不足。

      一、1898年說

      關于馬克思學說傳入中國的最早時間,1987年至今的主流說法是:1898年。

      這一說法的始作俑者當推陳銓亞。他1987年9月16日在《光明日報》第3版發(fā)表了《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一文,指出:“目前,國內(nèi)一般都認為1899年李提摩太在《萬國公報》上節(jié)譯基德的《社會進化》一書為馬克思之名見諸國人之始,事實并不是這樣?!保?]他說:美國人伯爾納寫了一本叫作《1907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的書,書的第28頁上說,1898年夏,《萬國公報》的編者在中國出版了第一部系統(tǒng)講解多種社會主義學說的著作。他認為這一說法可信,但對伯爾納沒有提到書名和內(nèi)容表示遺憾。他猜測,伯爾納未看過此書,否則,伯爾納不會同意把1899年的《萬國公報》視為最早提到馬克思的中文報刊。在這些敘述之后,他斷言:“伯氏提到的這一部著作實際上就是英人克卡樸 (Kirkup)所著的 《The History ofSocialism》①原文如此。在of和 Socialism之間應該有個空格,這是微不足道的問題,容易識別,因此,為保持此文原貌,筆者引用時未作修改。(《社會主義史》)。此書因廣學會的著名人物李提摩太委托,由胡貽谷(有作胡頤谷的)翻譯,于1898年夏在上海以《泰西民法志》之名交付廣學會出版?!保?]

      接下來,陳銓亞就《泰西民法志》作了些敘述。他說:這本書已經(jīng)很難見到,只是《唐慶增經(jīng)濟講演集》中偶一提及。李季譯《社會主義史》影響最大,此書譯自克卡樸著、辟司(Prase)1913年增訂的本子,“由于胡譯自1892年布克萊(Black)②筆者暫未查到出版該書的書局。這里,陳銓亞提供的英文名和中譯名之間是一種非對應的關系,想必有一個錯誤。若英文名拼寫正確,則其相應的中譯名應為“布萊克”,而非陳文中提供的“布克萊”;反之,若中譯名正確,則其英文名非陳文中提供的Black。書局初版本,李譯自1913年的辟司增訂本,兩書在內(nèi)容、體例安排上已稍作更動,不能見其原貌。幸賴辟司在序中有說明,遂不致有很大困難?!保?]根據(jù)辟司關于第一至九章保持原書內(nèi)容未作變動的說明,陳銓亞推斷,“馬克思”在第七章,相信辟司沒作變動。他引用了一段未說明出處的提及馬克思的話,說明《泰西民法志》已經(jīng)提到了馬克思,并斷定說,《泰西民法志》雖未引起很大影響,甚至差點被人遺忘,但“馬克思名字也好,馬克思主義學說也好,說到他們在中國的傳播都應把首功歸之于它”。[1]

      筆者最初了解到陳銓亞的1898年說并非通過上述陳文,而是通過《勝利論壇》1987年第2期上的摘錄文章《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我國》[2](P76)。

      雖然這篇摘錄很簡略,陳文中的“第28頁”在摘錄中為“第82頁”,且只在末尾注明摘自《光明日報》,未注明原文作者及發(fā)表于《光明日報》的年月日,但它摘錄自陳銓亞的上述文章無疑。

      撇開書籍和報紙文章等不說,1987年以后,僅筆者查閱的學位論文和公開發(fā)表的期刊論文,就有數(shù)百篇采用陳銓亞的上述觀點。雖然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大多并未注明觀點出處,而是將其當作確認無誤的事實加以陳述,但追根溯源,此觀點無疑來自上述陳文。

      二、學界對1898年說的質(zhì)疑與反對

      也有極少數(shù)研究者對馬克思學說最早傳入中國的1898年說表示存疑或反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前者如汪家熔和唐寶林二位先生,后者如王也揚先生。

      (一)汪家熔先生質(zhì)疑1898年說

      汪家熔在1993年第1期的《編輯學刊》上發(fā)表了《最早介紹馬克思恐非胡貽谷》一文。文中,他列舉了幾點理由,證明陳銓亞的論據(jù)“極軟弱無力”。他說,陳銓亞“是以證實伯爾納為方法提出胡貽谷在1898年夏最早向國人介紹馬克思的”[3](P95-96),但這一方法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陳銓亞所引伯爾納的文字中,伯氏并未提到他所說的那本書的作者、書名、譯者、中文書名、廣學會的組織者,陳銓亞未提出任何根據(jù),未對中譯本作任何外表的、內(nèi)容的描述,未說明某人的文字中提及該書的翻譯情況,卻斷言該書是克卡樸的《社會主義史》及其中譯名、譯者、組織者。從文章看,陳銓亞也沒有見過他所說的譯自 《社會主義史》的《泰西民法志》。雖然“《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中偶一提及”《泰西民法志》,恐怕并未說過此書譯自《社會主義史》,也未提到其中有對馬克思的介紹,否則陳銓亞會引用唐慶增的文字來證明。所以,伯爾納和唐慶增似乎都沒有提到,陳銓亞自己也沒有看到,而說有這么一件事。

      第二,1898年的廣學會工作年報作于當年12月22日,其中有“今年出版的書刊”一節(jié),羅列了廣學會1898年所出書刊的目錄及印數(shù)、頁數(shù),其中,宗教、科技、政治圖書共48種,沒有“泰西民法志”或接近于“社會主義史”的書名。“如果胡貽谷是1898年夏天交稿,或年底交稿,如果確有此譯,后來廣學會或其他單位出版了。那末也不一定能‘把首功歸之于他’——進入1899年了?!保?](P95-96)

      第三,陳銓亞根據(jù)辟司的序,知道辟司增訂本第一至九章保持了克卡樸原書內(nèi)容,“馬克思”在第七章,他“相信辟司沒有變動”。說明后,陳銓亞引用了未注明出處的譯文介紹克卡樸如何介紹馬克思。但這里存在一個問題:19世紀除必要,如法律,政治書一般都是意譯、節(jié)譯。如果胡貽谷是節(jié)譯,第七章“馬克思”可以不譯;如果是意譯,文字肯定不是李季的譯文。

      第四,按照上世紀末確定譯名的習慣,“社會主義史”大概應該譯成“泰西大同學案”或“泰西學案”。

      基于上述幾點理由,汪家熔以標題中“恐非”和正文中“或”等不確定詞的使用,表明自己對陳銓亞1898年說的態(tài)度:不斷然否定,但甚為懷疑。

      (二)唐寶林先生質(zhì)疑1898年說

      汪家熔發(fā)表此文幾年以后,唐寶林在《光明日報》1998年4月3日第7版發(fā)表了 《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一文,對陳銓亞的1898年說表示“值得商榷”。他對陳文的困惑可概括如下:

      第一,他見到的《泰西民法志》出版于1912年,胡貽谷的序?qū)懹?910年,二者皆不在1898年;

      第二,《泰西民法志》的“篇七”是“馬格司”,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名全書用的是“馬格司”和“恩吉爾”,不是陳銓亞引文中的“馬克思”和“昂格思”;

      第三,他見到的《泰西民法志》,其原著作者為“甘格士”,而非“克卡樸”;

      第四,從文章看,陳銓亞也沒有看到1898年版的《泰西民法志》,文中關于“馬克思”的一段話引自辟司(Prase)1913年增訂、李季1920年翻譯出版的《社會主義史》,而非《泰西民法志》。

      第五,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放教授也見過《泰西民法志》,與他持相同看法;并且,高放教授幾年前訪美時曾見到伯爾納,“問起此事,伯爾納回答說他寫的那本書中沒有提到《泰西民法志》”。

      唐寶林的結(jié)論是:“《泰西民法志》不大可能是1898年初版,1898年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之說值得懷疑?!保?]唐寶林與汪家熔一樣,對1898年說表示懷疑,卻不斷然否定。從文章看,唐寶林此時尚未讀到過汪家熔的前述文章。

      (三)王也揚先生反對1898年說

      明確反對1898年說的論者主要是王也揚,他在2000年發(fā)表的《關于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的一個說法之誤》一文中說,陳銓亞沒見過1898年版《泰西民法志》,又拿不出其存在的確證,卻說有這年出版的這本書。對于這一觀點,“惟唐寶林先生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100年》一書,在使用《泰西民法志》1898年出版說時,認為此說可能有誤,表示存疑?!保?]從這句看,王也揚在寫作此文時,與唐寶林一樣,并未讀到汪家熔的前述文章。他用兩個比較有力的證據(jù),否定了陳銓亞的1898年說:

      第一,廣學會1898年度的工作報告沒有出版《泰西民法志》的記錄,而其1912年度的工作報告中有當年該會新版和再版書籍的完整目錄,《泰西民法志》(History of Socialism (Kirkup)by I.K.Hu)清楚地列于1912年新版書之中,并記有印數(shù)1000冊。

      第二,王也揚見到了《泰西民法志》的譯者胡貽谷1917年為其老師謝洪賚(又名廬隱)撰寫的《謝廬隱先生傳》①王也揚提供的書名少了“略”之一字。筆者在圖書館查閱到的書名為《謝廬隱先生傳略》。參見胡貽谷:《謝廬隱先生傳略》,上海:青年協(xié)會書報部,1917年版。,書中寫道:“著者獲遇先生,在一八九八年之初,蓋為余初入中西肄業(yè)之年也,時年僅十四。”[5](P85)一個初入中西書院學習的 14 歲少年不可能翻譯《泰西民法志》這樣的著作。

      王也揚考證后的結(jié)論是:《泰西民法志》一書首次在中國問世不在1898年,而在1912年。

      三、結(jié)論

      由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時間在幾個學科和專業(yè)領域都必定要涉及,而證據(jù)不足的1898年說又已成為被廣泛采納的觀點,并且繼續(xù)著其以訛傳訛的過程與結(jié)果,筆者便不得不在這里對其中幾個小問題加以澄清,并對1898年說作一簡要小結(jié)。

      (一)幾處筆誤與小問題

      前述幾位學者及其他學人在論及或轉(zhuǎn)述1898年說時,提到了幾部著作、幾位作者。在提到時,出現(xiàn)了幾處小小的筆誤與問題。這幾處筆誤與問題若只是個別人提及,本無關緊要,但事實上它們一再被提及。因此,有必要對其加以澄清和說明,以免學界繼續(xù)以訛傳訛。

      第一,“伯爾納”應為“伯納爾”。

      筆者循著陳銓亞在文中提供的線索,查閱了他所說的伯爾納著《1907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6]一書。筆者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眼即吃驚地發(fā)現(xiàn),書名下方,作者名赫然寫著“伯納爾”,而非“伯爾納”。之所以說“吃驚”,是因為論者們無論是支持、認同還是質(zhì)疑、反對1898年說,在提及陳銓亞提到的這本書的作者時,無一例外,說的都是“伯爾納”。盡管將Martin Bernal譯為馬丁·伯納爾或馬丁·伯爾納皆可,但論者們無一例外將其稱為“伯爾納”,顯然并未查閱這本書。

      第二,“第 28 頁”、“第 82 頁”應為“第 26 頁”。

      引自《一九○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的話所在的頁碼,摘錄說在第82頁,原文說在第28頁。既然是摘錄和原文的關系,摘錄中“第82頁”顯然系陳銓亞原文中“第28頁”之誤。

      經(jīng)查閱,書上的確有陳文征引的話,但它既不在第28頁,也不在第82頁,而在26至27頁。筆者推測,陳銓亞將“26”錯看或錯寫成了“28”,而非筆者與陳銓亞看到的書系不同版本。

      第三,“Prase”應為“Pease”。

      陳銓亞在文中提及辟司增訂、李季翻譯的《社會主義史》時,提供的辟司的英文名為“Prase”。從音譯的角度說,Prase對應的中譯名應該不是辟司,而是普瑞斯、普雷斯等。筆者懷疑,在辟司和Prase這二者之間,或許有一個是錯誤的。筆者見到的相關文章和著作,述及辟司時,提供的英文名幾乎都與陳文相同,唯有汪家熔的文章提供的名字是E.R.Pease。經(jīng)查閱,在1920年版《社會主義史》[7]正文開始之處,明確標示了“辟司 Edward R.Pease增訂”。所以,辟司對應的英文名為Pease,非Prase。

      第四,“克卡林”應為“克卡樸”。

      克卡樸為Kirkup的中譯名,譯為柯卡樸、柯卡普、刻卡樸等皆可。然而,一些論文和著作中寫的是克卡林。筆者推測,“克卡林”這個名字不是從英文翻譯而來,而是某位或某幾位作者將中文的“克卡樸”誤認、誤寫作“克卡林”,其他研究者以訛傳訛,而有此結(jié)果。

      第五,“甘格士”即“克卡樸”。

      前文述及,唐寶林質(zhì)疑《泰西民法志》初版于1898年的說法時,曾說他見到的1912年版《泰西民法志》作者為甘格士,而非克卡樸。筆者發(fā)現(xiàn),其它文章和著作中也有將作者寫作甘格士的情況。比如,中共中央黨??蒲修k公室在其1985年選編出版的《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資料選輯)第 1 輯》[8]中,將 1912 年版《泰西民法志》作者寫作刻卡樸,而在其1987年選編出版的《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資料選輯)第 2 輯》[9]中,卻將同一版本的此書的作者寫作甘格士;在這兩套書中,1920年版《社會主義史》的作者又被寫作克卡樸。甘格士與克卡樸(或刻卡樸),這兩者的發(fā)音差距較大,不能不令人懷疑是否系兩個人的名字。筆者查閱 1912年版《泰西民法志》[10]發(fā)現(xiàn),此書作者的中譯名的確寫的是甘格士。雖然如此,作者是甘格士還是克卡樸的問題實際上并不成其為問題,因為此書在版權(quán)頁提供有作者的英文名。只要對照此書標著的作者英文名Thomas Kirkup和中文名甘格士便可知道,甘格士與克卡樸,是同一作者的不同中譯名。這點若不加以說明,的確容易給研究者造成困擾。

      第六,“《唐慶增經(jīng)濟講演集》”應為“《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

      陳銓亞文中提及《唐慶增經(jīng)濟講演集》。后來的諸多轉(zhuǎn)述,筆者見到的,只有汪家熔的提法是《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汪家熔明確說過他未見過此書,但他對書名的提法卻是正確的。其實,講演和演講,二者的意思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差別不大。但既然書名明明白白是《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11],它的名字如今又被廣泛提及,還是糾正一下為好。

      第七,“李懋庸”或應為“李懋猷”。

      陳銓亞在文中說,“1920年李懋庸(季)的譯本名《社會主義史》影響最大”[1]。而蔡元培在為李季譯的《社會主義史》所作的序中,提到李季時說的是“我友李君懋猷”[12]。筆者粗略了解到,李季字懋猷,他還有其它名與號,但似乎并無李懋庸這個名字。未知李季的確用過“李懋庸”之名,還是“李懋庸”系陳銓亞筆誤。

      (二)1898年說證據(jù)不足

      通過對陳銓亞的前述文章進行邏輯上的推論,對陳銓亞、汪家熔、唐寶林、王也揚提供的線索進行查證,同時參考汪家熔、唐寶林和王也揚的觀點,筆者認為,1898年說證據(jù)不足。①前文提及的幾處錯誤,從這里開始以糾正后的形式提及。

      1.陳銓亞沒有任何直接而有力的證據(jù),卻肯定性地給出1898年出版有《泰西民法志》的結(jié)論,存在邏輯上的漏洞

      第一,陳銓亞提及,美國人伯納爾在其《一九0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一書中說,《萬國公報》的編者在1898年夏出版了第一部系統(tǒng)講解多種社會主義學說的著作。陳銓亞自己也注意到,伯納爾沒有提書的名字和內(nèi)容;他猜測,或許伯納爾自己也沒看過那本書,否則,伯納爾就會把1898年的那本書而非1899年的《萬國公報》視為最早提及馬克思的中文報刊了。這里,問題出現(xiàn)了:陳銓亞分明注意到了伯納爾之說的不確定性,也注意到伯納爾本人也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1899年說,卻在文中以肯定語氣說,伯納爾關于中國1898年出版有第一部系統(tǒng)講解社會主義學說的著作之言是“可信的”。未知何以見得其“可信”?進而,以這種事實上并不一定“可信”的線索為前提或依據(jù),陳銓亞以肯定語氣直接給出了結(jié)論:伯納爾提到的1898年夏出版的書,實際上就是胡貽谷受李提摩太委托翻譯的克卡樸著 《社會主義史》,此書以《泰西民法志》之名出版。這里的問題是:從一個線索是如何得出一個結(jié)論的?求證、說明、推論等中間環(huán)節(jié)都在這里缺失了。

      第二,陳銓亞提及,《泰西民法志》如今已很難看到,只有《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中偶一提及。唐慶增是怎么提的,陳文沒有征引相關內(nèi)容。筆者查閱《唐慶增經(jīng)濟演講集》,其中是這樣“偶一提及”《泰西民法志》的:

      近人每謂社會主義在中國流行為五四運動以后之事實,此說殊不盡然,據(jù)不佞所知,清末胡君貽谷曾承西人李提摩太 (為宗教家極喜研究中國經(jīng)濟問題)之囑,將英人克卡潑(T.Kirkup)所著之《社會主義史》(A History of Socialism)譯出,以《泰西民法志》一名出版,該書在當時雖未見有何等重大之影響,然為國人研究社會主義之碻矢,可知此項主義之流入華土,非自今日始耳。[11](P124)

      從這段文字看,唐慶增雖然提到胡貽谷、李提摩太、克卡潑、《社會主義史》、《泰西民法志》,卻并未提到《泰西民法志》的具體出版年份;他雖然提了一個時間概念,即“清末”,但“清末”畢竟不等于1898年。

      第三,陳銓亞提及,在李季譯《社會主義史》中,增訂者辟司在序言中說明,增訂版第一至九章保持了克卡樸原書內(nèi)容?!渡鐣髁x史》第七章為“馬克思”,陳銓亞“相信辟司沒作變動”。換言之,他推斷,從原書譯出的《泰西民法志》第七章也如此。于是,他引用了提到馬克思的一段話,以表明1898年出版的《泰西民法志》已經(jīng)提到了馬克思,馬克思學說因而是1898年傳入的。他沒有說引文源自哪里,但結(jié)合上下文判斷與查閱 《社會主義史》可知源自《社會主義史》。不過,筆者查閱《社會主義史》后發(fā)現(xiàn),陳銓亞的引文與原文有個別字句和標點的出入,不知他是從《社會主義史》征引而來,還是轉(zhuǎn)引自別處。

      在結(jié)合唐慶增的說法與《社會主義史》的序和內(nèi)容的情況下,征引《社會主義史》的一段內(nèi)容,表明《泰西民法志》上也有這段,這樣做似乎并無不妥;而且,1912年版的《泰西民法志》上的確有這部分內(nèi)容——盡管文字表述不同。但是,沒有看到實物而從邏輯上進行推論,就必須考慮到一種可能性,即汪家熔提到的情況:“上世紀末除必要,如法律,政治書一般都是意譯、節(jié)譯”。那么,胡貽谷若是節(jié)譯,“‘馬克思’一節(jié)可以不譯”。[3](P95-96)換言之,胡貽谷若是節(jié)譯,《泰西民法志》中不存在“馬克思”這一章也是有可能的。事實上,《泰西民法志凡例》中對書的翻譯有這樣的說明:“是書為英國甘格士先生原著,分上下二卷,都十六篇。譯者就文敷陳,不參臆說,間有刪汰,則以專論西事,與華人渺不相關也?!保?0]這句話就明確提到,譯本中刪汰了一些原書內(nèi)容。退一步說,從邏輯上推論,就算《泰西民法志》中譯出了“馬克思”這一章,它也只能說明此書提及了馬克思,不能說明此書初版于1898年。

      2.汪家熔和王也揚提供的材料有力地反駁了1898年說

      第一,汪家熔指出,廣學會1898年的年報作于當年的12月22日,其中羅列了廣學會1898年所出書刊目錄和各書印數(shù)、頁數(shù),包括2種期刊、3種重復版本以及48種宗教、科技、政治圖書,共53種,并無“泰西民法志”或接近于“社會主義史”的書名。

      第二,王也揚也指出,廣學會1898年度的工作報告沒有出版《泰西民法志》的記錄。此外,他還指出,廣學會1912年度的工作報告中有當年該會新版和再版書籍的完整目錄,《泰西民法志》清楚地列于1912年新版書之中,并記有印數(shù)1000冊。[5](P85)

      第三,王也揚還提供了另一條重要信息:《泰西民法志》的譯者胡貽谷在1917年為其老師謝洪賚(又名廬隱)撰寫的《謝廬隱先生傳略》一書中說過,他獲遇謝廬隱先生,在1898年初,那年他十四歲,初入中西書院。一個初入中西書院學習的14歲少年不可能翻譯 《泰西民法志》這樣的著作。[5](P85)筆者查閱了《謝廬隱先生傳略》,確認王也揚提供的這條信息無誤,并認同王也揚的判斷。

      綜上所述,陳銓亞提出1898年說,在邏輯上存在漏洞,在事實上缺乏實物支撐。汪家熔關于1898年廣學會年報沒有出版 《泰西民法志》或《社會主義史》的記錄的考證,王也揚關于廣學會1912年度工作報告將《泰西民法志》列為新版書,以及1898年的胡貽谷只是個初入中西書院的14歲少年的考證,有力地反駁了陳銓亞的1898年說。

      這里特別說明一點:本文至此要說的是,到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材料表明,1899年是馬克思的名字與學說傳入中國之始。筆者所不支持的,是基于陳銓亞指認1898年出版有《泰西民法志》的1898年說。如果有其它相關確切材料被學界發(fā)掘、發(fā)現(xiàn)、整理出來,則馬克思學說在1898年甚至更早傳入中國,并非不可能。

      猜你喜歡
      泰西汪家民法
      書癡范用
      丑女孩泰西
      小讀者(2021年23期)2021-02-18 14:16:24
      丑女孩泰西
      我叫食蟻獸(四)
      我叫食蟻獸
      老汪家的炒栗子店
      《民法總則》第171條第3款評釋
      法律方法(2018年3期)2018-10-10 03:21:24
      論習慣作為民法法源——對《民法總則》第10條的反思
      法律方法(2018年1期)2018-08-29 01:13:42
      民法總則立法的若干問題
      感懷我的老板——汪家玉
      仁寿县| 台东县| 蒙自县| 海城市| 宣汉县| 云安县| 三亚市| 东台市| 水城县| 云安县| 岗巴县| 顺义区| 高雄市| 开远市| 镇坪县| 广饶县| 宁强县| 濮阳县| 额敏县| 安阳县| 徐水县| 万全县| 玉环县| 方山县| 绍兴县| 长沙县| 凤庆县| 台东县| 通江县| 威宁| 齐齐哈尔市| 康定县| 马公市| 巴青县| 航空| 娄烦县| 隆化县| 宁乡县| 德清县| 安泽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