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紅, 王靜雯, 曾美男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 婦科, 廣東 廣州, 510010)
正常成人的膀胱容量為300~500 mL[1],如手術后8 h內患者不能排尿而膀胱尿量大于600 mL[2],或者患者不能自行有效排空膀胱而殘余尿量大于100 mL[3],即診斷為術后尿潴留。術后尿潴留是婦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0.54%~25%,處理不及時將易導致泌尿系感染、永久性逼尿肌損傷,應及時診斷和處理術后尿潴留[4-7]。誘導法是尿潴留臨床常用的護理干預措施,但婦科腹腔鏡術后應用效果并不顯著,為預防和及時解除婦科腹腔鏡術后尿潴留,本研采用按壓關元穴加二次排尿法予以干預,并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腹腔鏡下行Ⅱ級以下手術,術后6 h拔除尿管后發(fā)生尿潴留的患者73例,平均年齡(29.30±5.60)歲,納入標準:①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②年齡<60歲;③無心肺腦疾病、出血性疾病、嚴重的高血壓、精神疾病;排除標準:①急診手術;②血液系統(tǒng)疾?。虎奂韧谀蛳到y(tǒng)疾病、手術史、外傷史;④尿道、陰道膨出、子宮脫垂,近期泌尿系感染;⑤糖尿病。73例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36例,年齡22~42歲,平均(28.90±5.80)歲;體質量47~55 kg,平均(51.30±1.80)kg;文化程度:中學及中專19例,大專以上18例;手術類型:因不孕行腹腔鏡檢查術10例,卵巢囊腫剔除術13例,異位妊娠行輸卵管開窗取胚或輸卵管切除術7例,其它腹腔鏡手術6例;手術時間0.75~2.80 h,平均(1.50±0.70)h;術中失血(15.10±9.60)mL;使用靜脈鎮(zhèn)痛泵33例;排尿不暢或點滴狀排尿25例,排尿一次后無排尿9例,無排尿2例;腹脹22例,尿頻、尿急或伴尿痛14例。對照組37例,年齡22~42歲,平均(29.70±5.50)歲;體質量40~58 kg,平均(52.10±1.90)kg;文化程度:中學及中專19例,大專以上17例;手術類型:因不孕行腹腔鏡檢查術12例,卵巢囊腫剔除術9例,異位妊娠行輸卵管開窗取胚或輸卵管切除術9例,其它腹腔鏡手術7例;手術時間0.70~2.90 h,平均(1.60±0.60)h;術中失血(13.20±9.50)mL;使用靜脈鎮(zhèn)痛泵34例;排尿不暢或點滴狀排尿26例,排尿一次后無排尿7例,無排尿4例;腹脹15例,尿頻、尿急或伴尿痛22例。2組在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時間以及術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腹腔鏡術后拔尿管后應指導患者正確排尿技巧、督促患者排尿[8],拔尿管后24 h內均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直至尿量正常、排尿順暢、無排尿不適感。若術后排尿量在200 mL以內,或伴尿頻、尿急癥狀、排尿不暢應警惕是否已發(fā)生尿潴留,由于婦科腹腔鏡術后部分尿潴留患者往往表現為下腹脹痛,無排尿欲,應仔細觀察,加強巡視,做好體檢,排除傷口疼痛、內出血的可能,及時發(fā)現是否為尿潴留,可用膀胱容量超聲測定儀測量尿量及殘余尿量[9]。排尿方法:督促患者在拔尿管1 h內自解小便,若患者發(fā)生排尿困難,6 h內采用誘導法誘導排尿:聽流水聲或熱敷下腹部,必要時予以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口服熱淋清,如尿潴留不能緩解則繼續(xù)留置尿管。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按壓關元穴加二次排尿促進排尿。穴位按壓是根據中醫(yī)經絡理論在人體的相應經絡穴位進行按壓,以產生生理效應,達到調理機能的目的。二次排尿法是患者先排尿,排尿后稍等2~5 min后再次排尿,不超過3次,以排盡殘余尿量。督促患者拔尿管1 h內自解小便,若患者發(fā)生排尿困難,向患者及家屬宣教并示范按壓手法,于排尿前進行按壓,巡視時檢查患者的膀胱充盈程度,觀察患者排尿情況,必要時護士協(xié)助操作,患者排尿時精神放松,一次未排出尿液可稍候再排尿。具體操作方法:定位關元穴,以患者一手食指至小指四指并攏置于臍窩下、腹正中線臍下四橫指處,排尿前患者以一手四指并攏以中指向后垂直點、按、輕揉關元穴,產生尿意感后排尿,排尿后不離開廁所或待2~5 min再次排尿,患者自行以關元穴向恥骨聯合后下方(膀胱區(qū))按壓,感覺有尿液時繼續(xù)排尿,即穴位按壓法加二次排尿,若仍不能解除排尿困難而采用其他方法促進排尿的,視為此法失敗。
觀察2組尿潴留改善情況以及膀胱刺激征的表現情況。尿潴留改善顯效:自主排尿量>200 mL,二次排尿量<100 mL,處置后1 h內排尿恢復每次尿量250~350 mL,二次排尿量約為0;有效:自主排尿量100~200 mL,二次排尿量>100 mL[10],處置后3 h內排尿恢復每次排尿量250~350 mL,二次排尿量約為0;無效:自主排尿量<100 mL或點滴狀排尿或無排尿,患者下腹部叩診濁音,下腹膨隆加重,患者舒適感差,排尿后尿路不適、下腹脹痛不適,感覺痛苦或尿不盡感,須重新留置尿管。
采用SPSS 20.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尿潴留改善顯效14例,有效21例,無效1例,有效率97.22%(35/36)。對照組尿潴留改善顯效3例,有效2例,無效32例,有效率13.51%(5/37)。研究組尿潴留改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研究組干預后出現尿痛2例,尿頻尿急1例,膀胱刺激征發(fā)生率8.33%(3/36)。對照組干預后出現尿痛6例,尿頻尿急26例,膀胱刺激征發(fā)生率86.49%(32/37)。研究組膀胱刺激征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誘導法是利用聽流水聲誘使患者產生排尿沖動,熱敷使腹部、膀胱區(qū)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尿道括約肌松弛,并促使膀胱和尿道消腫,反射性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縮,以促排尿,此法適用于膀胱和尿道水腫的尿潴留患者[11-12]。而婦科術后,由于術后麻醉藥的應用抑制排尿反射,暫時性逼尿肌活動低下,患者往往并不能感覺到膀胱儲有尿液,只感覺到下腹脹痛,自以為術后傷口疼痛或心因性擔心不能自主排尿,或排尿無力、點滴狀排尿,不能排凈尿液,同時,下腹脹痛刺激腹下神經興奮,抑制排尿反射,而熱敷不能解除麻醉藥物抑制的排尿反射,在熱敷等待排尿時腎臟不斷泌尿,膀胱不斷脹大,加之下腹脹痛導致緊張情緒,因此術后促進排尿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關元穴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效,臨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研究[13]表明:針刺、艾灸關元穴能引起膀胱收縮,興奮盆腔副交感神經,刺激關元穴可有效促進排尿,關元穴為主可治療尿潴留,臨床應用效果良好[14-16],二次排尿法是逼尿肌活動低下的非手術治療的主要措施[17]。按壓關元穴位有助于幫助患者提升感知效應,產生排尿欲,二次排尿則有利于幫助排凈殘余尿。按壓腹部關元穴直接刺激脹大的膀胱使膀胱內壓力增加,刺激膀胱的牽張感受器,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排尿反射,產生排尿欲,按壓時腹壓增加協(xié)助排尿。由于麻醉藥物、術后鎮(zhèn)痛泵的應用,逼尿肌活力低下,加之患者術后體虛及心理因素的影響,懼怕排尿時傷口疼痛、尿路不適,導致患者排尿后可出現不能一次排盡尿液的現象,此時在排尿后再次向后向下按壓腹部關元穴,如膀胱內儲有尿液,則會再次刺激產生排尿反射,幫助患者及時排除殘留尿液,膀胱容量恢復排空狀態(tài),防止膀胱一直處于充盈狀態(tài)而影響逼尿肌功能恢復,從而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恢復正常排尿功能。同時,按壓關元穴加二次排尿法幫助患者解除尿潴留、排凈殘余尿量,減輕了對膀胱逼尿肌的刺激,有助于改善膀胱刺激癥狀。
[1] 陳子璉, 曾園山, 張惠君,等.人體結構學[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 269.
[2] KAPLAN S A, DMOCHOWSKI R, CASH B D,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dder and bowel function: implications for patient management[J]. Int J Clin Pract, 2013, 67(3): 205-216.
[3] ALSAIDI M, GUANIO J, BASHEER A, et al.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J]. Surg Neurol Int, 2013, 4(1): 61.
[4] 趙成志, 楊清. 腹腔鏡婦科手術的并發(fā)癥及預防[J]. 醫(yī)學綜述, 2014, 20(10): 1850-1853.
[5] 李婭. 護理干預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并發(fā)癥的臨床觀察[J].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6, 14(27): 75-76.
[6] 黃繼青, 趙玉華. 循證護理在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并發(fā)癥中的應用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 10-12.
[7] 劉淳, 于會勇, 趙艷茹, 等. 品管圈在降低婦科腹腔鏡術后尿潴留發(fā)生率中的應用[J]. 護理與實踐研究, 2015, 12(3): 125-126.
[8] 蘇秀寧, 黃琳俐, 韋金翠. 術后尿潴留的護理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4): 97-99.
[9] 王陽陽, 宋素婷, 劉安. 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 31(22): 45-46.
[10] 占惠鳴, 胡成文. 自我清潔間歇導尿術在宮頸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患者中的應用[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6, 33(4): 39-42.
[11] 許金琴. 穴位按摩治療婦科腹腔鏡術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 全科護理, 2012, 10(13): 1175.
[12] 楊曦, 陸葉, 廖秦平. 婦科手術后尿潴留[J].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1, 27(3): 176-179.
[13] 李忠仁. 實驗針灸學[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3.
[14] 楊麗君, 武軍, 宋志慧, 等. 穴位按摩治療產后尿潴留120例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14): 2307-2308.
[15] 張英, 楊衛(wèi)娟, 唐穎, 等. 穴位按摩在產后尿潴留預防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5, 29(17): 2122-2122.
[16] 楊桂芹, 李廷江. 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產后尿潴留的療效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 2016, 32(1): 35-37.
[17] MIYAZATO M, YOSHIMURA N, CHANCELLOR M B. The other bladder syndrome: underactive bladder[J]. Rev Urol, 2013, 15(1): 11-22.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201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