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竹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230022)
“立德樹人”是高等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成效是否認可。養(yǎng)成良好的價值觀,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也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比喻成扣好扣子,并語重心長的警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不能扣錯??梢姡髮W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fā)展,離不開正確價值觀的引領。
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要承擔者,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在師生配置比上遠未達到國家要求,且很多教師心態(tài)消極,認為自己承擔的課程不作為專業(yè)課也不夠重要,不愿意因為教學與遠程線上線下的學生們發(fā)生沖突或矛盾,更加不會理會學生的學習接受程度和知識習得能力。這種想法從教育者的內(nèi)心就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否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優(yōu)勢,否定了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
習總書記曾發(fā)表重要講話,教誨高校教師要甘當人梯和鋪路石,能夠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很多輔導員組成人員年齡較大甚至還由退休人員兼任;個別學校為解決教學單位和行政部門教師職稱問題大部分采用兼職輔導員模式;大部分學校都沒有進行過輔導員崗前業(yè)務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培訓工作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依附于“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大學生。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放大學必須圍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價值目標來統(tǒng)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上下力氣、有作為、見實效。開放大學也毫不例外,學生結構的特殊性也要求學校在教育模式上更要狠下功夫,力爭把開放大學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到實處、體現(xiàn)用處。
開放大學學生具有較強的接受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網(wǎng)絡載體是他們學習知識、查找資源、表達觀點的重要平臺。而正是因為這個群體自主性、不穩(wěn)定性、盲從性的特點,使得其極易受到錯誤和扭曲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我國正處于轉(zhuǎn)型時期,開放大學也正處于自我更新的過程。無論站在那種角度來說,開放大學學生價值觀主導了開放大學的校園文化和學生的思想發(fā)展。只有學生樹立了與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相符的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使得開放大學的發(fā)展能夠應對全球化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社會多元意識形態(tài)的挑戰(zhàn)。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靠炎黃子孫實現(xiàn),更依靠廣大青年人來努力奮斗實現(xiàn)。當下階段,以“中國夢”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僅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建設目標相符合,還包含了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視角、增添了新思想、拓展了新內(nèi)容。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國家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做“四有新人”的要求。號召大學生將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結合在一起,將個人的奮斗目標與中國民族的偉大事業(yè)緊密結合在一起,勇于挑戰(zhàn)、擔當重任、堅定理想,在追夢的道路上放飛青春夢想,實現(xiàn)自我價值。
習近平指出,青年人為人處事,首先要修德。學校的道德教育應當涵蓋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等方面。大學生成才之路第一步就是崇德修身,只有把做到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yǎng)成、積極的道德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動良好社會風氣,推動弘揚社會主核心價值觀。
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精髓內(nèi)容。習近平指出,愛國主義是中國夢的基石。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勉勵大學生不忘歷史,共建家園。大學生在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不僅要具有國際胸懷,更要具備時代感和使命感。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凝心聚力促發(fā)展,立足當下求進步。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在于鞭策大學生與時俱進、奮勇爭先,尤其是開放大學這種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大學。
(1)逐層面、分專項教學?;谝陨侠碚撘罁?jù)和時代性特征,在依附于國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教材的基礎上,開放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計時,可以單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列出,將國家、社會、個人層面逐層教學,分項講解。通過此舉,學校既可以分專題、成系列、有系統(tǒng)地開展教育,又可以通過這些專題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比較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nèi)核。課程教學的時候?qū)W生可以利用比較教學法,簡單的了解比較國外核心價值觀,對國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依據(jù)、構成要素、指導地位的異同等進行分析。通過以上相關知識的攝入,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基于時代性、政治性特征,學生在比較學習后能夠?qū)ξ覈纳鐣髁x核心價值觀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加深理論知識學習的認同感,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進頭腦的過程。
(3)多學科協(xié)同教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系統(tǒng)性的、計劃性的教學課程,僅僅依靠這一單獨課程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如果相關人文學科,例如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也能通過課程教學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多種學科相互協(xié)同教學、有機結合,相關知識點互相融會貫通,如此教學方法要遠遠超過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1)網(wǎng)絡平臺教育。利用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系統(tǒng),學??梢詫⑸鐣髁x核心價值觀課程制作成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案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專題教育放在學歷教育必修課或者非學歷教育公選課的首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共十二點內(nèi)容分別通過各個教學章節(jié)進行專題講解,以理論支撐與案例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2)手機平臺教育。相比于教室學習和網(wǎng)絡學習,手機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隨身攜帶、隨時學習和隨處聯(lián)動。學校可以利用這種優(yōu)勢,一方面將國家、社會和學校積極踐行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好人好事推送給學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學校新聞公眾號等在課堂外與學生交流,正確引導學生對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的關注和交流。同時,手機的過度使用也是一把雙刃劍,一些負能量的娛樂軟件和即時平臺也傳播著與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意識形態(tài)。學校層面更應該提高警惕意識,隨時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
(1)“紅色資源”教育。紅色資源因其特有的紅色屬性和凝聚的時代性特征,成為大學生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寶貴資源。紅色資源教育不僅僅包括狹義上的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重走萬里長征路、重溫革命精神等,還包含了現(xiàn)在的幫扶革命老區(qū)、學唱紅色歌曲、重讀紅色書籍等。經(jīng)過這類實踐教育,學生能夠通過身體的實踐和心靈的震撼,積極推動高尚道德情操、高貴人生品格的培養(yǎng)形成,達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
(2)志愿服務教育。志愿服務的形式多樣,特點突出。大學生志愿服務不僅僅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性手段,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動性體現(xiàn)。學校通過志愿服務教育,能夠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空氣般更廣闊的傳播和滲入到大學生思想和行動中。
(3)互助教育。開放大學的特色就是受教育者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不同專業(yè)、不同工作單位,有些不乏單位的技術骨干和優(yōu)秀員工。學??梢酝ㄟ^群團活動或者支部活動的形式,倡導學生走進基層。尤其是農(nóng)業(yè)、林業(yè)、醫(yī)學、教育等方面的學生,可以利用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發(fā)揮主體作用,對學校定點幫扶村部、對口幫扶街道等解決實際困難。通過這種有特色的教育形式,學生一方面能夠感受到學校層面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所凸顯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能夠肯定自身的社會認同感,無形之中推動了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在開放大學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開放大學應當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優(yōu)化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教學質(zhì)量,行之有效的推動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精神追求轉(zhuǎn)化為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