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晉生+強旭釗
[摘要]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糖、血脂及凝血功能的改變。 方法 該次選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間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期選擇6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并對兩組患者的腦梗死程度、血糖、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進行觀察且分析。結果 兩組受檢人員在實驗室結果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輕度腦梗死10例、中度腦梗死30例、重度腦梗死20例,對照組輕度腦梗死30例、中度腦梗死20例、重度腦梗死10例。兩組受檢人員在血脂、血糖水平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TC(5.43±1.36)mmol/L、LDL-C(3.20±1.10)mmol/L、HDL-C(1.95±0.50)mmol/L、TG(3.02±1.40)mmol/L、血糖水平(8.72±2.30)mmol/L,對照組TC(4.12±0.78)mmol/L、LDL-C(2.26±0.92)mmol/L、HDL-C(1.30±0.50)mmol/L、TG(1.50±0.60)mmol/L、血糖水平(5.10±0.78)mmol/L。兩組受檢人員在凝血功能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FIB(4.12±1.05)g/L、PT(11.02±0.45)s、APTT(28.21±5.32)s,對照組FIB(5.56±1.45)g/L、PT(12.56±1.06)s、APTT(30.52±6.58)s。結論 糖尿病會促使腦梗死患者機體內的血糖、血脂水平持續(xù)升高,繼而對神經損傷程度起到明顯加重作用,且影響預后恢復,同時也是急性腦梗死預后不良主要因素之一,故此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關鍵詞] 糖尿??;腦梗塞;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b)-0077-02
腦梗死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癥,該發(fā)病機制與糖尿病、高血壓等具有密切相關聯(lián)系,尤其是糖尿病,一旦合并可加重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并且預后極其容易出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1-2]。該院為了探究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血糖、血脂及凝血功能的改變,2016年2月—2017年5月間將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選取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組,同期選擇6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并對兩組患者的腦梗死程度、血糖、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進行觀察且分析。
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值(59.25±2.10)年,年齡上限值72歲,下限值46歲;男女性別各占例數分別為25例、35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值(59.25±2.10)年,年齡上限值72歲,下限值46歲;男女性別各占例數分別為35例、25例。兩組數據之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一定研究性。
1.2 方法
120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腦部CT進行檢查,繼而對腦損傷程度進行判斷,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行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檢測。
1.3 觀察指標
分析且觀察兩組患者的腦梗死程度、血糖、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腦梗死損傷程度:輕度——梗死直徑小于1 cm;中度——梗死直徑1~2 cm;重度——梗死直徑大于2 cm。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均采用SPSS 20.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且處理,血脂、血糖水平及凝血功能(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腦梗死程度(輕度腦梗死、中度腦梗死、重度腦梗死)(計數資料)百分比(%)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實驗室結果對比
兩組患者在實驗室結果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輕度腦梗死10例、中度腦梗死30例、重度腦梗死20例;對照組——輕度腦梗死30例、中度腦梗死20例、重度腦梗死10例。見表1。
2.2 兩組血脂、血糖水平對比
兩組患者在血脂、血糖水平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TC(5.43±1.36)mmol/L、LDL-C(3.20±1.10)mmol/L、HDL-C(1.95±0.50)mmol/L、TG(3.02±1.40)mmol/L、血糖水平(8.72±2.30)mmol/L,對照組--TC(4.12±0.78)mmol/L、LDL-C(2.26±0.92)mmol/L、HDL-C(1.30±0.50)mmol/L、TG(1.50±0.60)mmol/L、血糖水平(5.10±0.78)mmol/L。見表2。
2.3 兩組凝血功能對比
兩組在凝血功能對比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觀察組FIB(4.12±1.05)g/L、PT(11.02±0.45)s、APTT(28.21±5.32)s,對照組——FIB(5.56±1.45)g/L、PT(12.56±1.06)s、APTT(30.52±6.58)s。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腦梗死發(fā)病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動脈血管發(fā)生粥樣硬化性病變,繼而引起腦梗死現(xiàn)象;若是患者合并糖尿病,則會促使機體代謝發(fā)生一定紊亂,極其容易造成血管病變及抗凝纖溶系統(tǒng)異常,與此同時可加重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現(xiàn)象,尤其是小動脈及微血管病變,能夠引起鈣質沉積,并且會隨著疾病進一步惡化,逐漸增加顱內毛細血管基底膜厚度,以上現(xiàn)象均可對管腔通道流通性造成嚴重影響,促使血流量減少及血流速度減慢;加上紅細胞膜流動性可受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的影響,逐漸變得緩慢,導致腦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疾病發(fā)展最終影響腦組織的血氧供應,發(fā)生腦梗死;綜上可以說明糖尿病容易引起顱內微小血管病變不斷進展,最后增加大血管病變風險;除此之外,糖尿病能導致較為嚴重的血管并發(fā)癥,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3-4]。
曾有學者研究表明:糖尿病不僅會對鈣吸收及沉積造成一定影響,并且也會對機體內的血脂水平造成影響;從表2中可發(fā)現(xiàn)兩組受檢人員在血脂水平對比中存在一定差異,即觀察組高于對照組數據;由此說明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高于腦梗死患者數據,主要是因為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的胰島素生物活性功效無法得到充分表達,進一步影響血漿不能很好的去除甘油,加上脂肪對葡萄糖攝入量持續(xù)降低,從而引起機體內的甘油三酯水平不斷上升;另外,胰島素抵抗可對肝臟LPL抵抗胰島素調節(jié)功能造成一定影響,側面的導致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持續(xù)上升;值得注意是糖尿病可對動脈內皮細胞造成一定損傷,加上血小板可在內皮細胞損傷處發(fā)生聚集現(xiàn)象,繼而形成血栓;從表3中可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在凝血功能對比中存在明顯差異,即對照組優(yōu)于觀察組;由此說明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會存在凝血功能異常,主要因素在于糖化作用,可對紅細胞變形能力起到一定影響,從而發(fā)生血小板凝聚。
綜上所述,糖尿病引起腦梗死患者的機體內的血糖、血脂水平持續(xù)升高,進一步加重對神經損傷程度,且影響預后恢復,同時也是急性腦梗死預后不良主要因素之一,故此臨床上應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羅云,李敬偉,王翀,等.糖尿病影響腦梗死的形成與頸動脈斑塊相關[J].中華神經醫(yī)學雜志,2012,11(1):83-86.
[2] 張津華,馬麗麗,李江坤,等.糖尿病合并腦梗死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基質金屬蛋白酶9的相關性[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1):67-69.
[3] 陳學軍.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患者血清 ApoA1、ApoB 檢測水平及其比值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3):412-415.
[4] 史亦男,張楠,崔圓,等.氧化應激與糖尿病及其血管并發(fā)癥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8):4664-46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