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根
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會將食用油分裝倒入小油壺內(nèi),放在爐灶邊以便隨用隨取。殊不知,暴露的食用油會因空氣中的氧氣、光照、微生物、酶等作用發(fā)生一系列復雜的反應,逐漸氧化變質(zhì),出現(xiàn)“哈喇味”,產(chǎn)生一些有毒物質(zhì)。
可見,如果油壺的使用不夠妥當,甚至可能有致癌的隱患。那么,挑選什么樣的油壺、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有效延緩食用油的氧化變質(zhì)呢?
油脂會在氧氣和催化劑的共同作用下發(fā)生氧化,其中氧氣的濃度直接會影響油脂的氧化速率。所以,好的油壺隔氧能力一定要強。常見的有玻璃瓶和塑料瓶,其中玻璃的隔氧功能優(yōu)于塑料。
生活中,很多人為了倒油方便,通常不給油壺蓋蓋子,甚至直接選用帶嘴的油壺。這些做法都讓食用油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加速食用油的氧化。因此,最好選用可以密封的玻璃瓶,每次用油后要及時蓋上瓶蓋,隔絕空氣,千萬不要嫌麻煩。
光照是光敏氧化的重要條件之一,而光敏氧化的速度比自動氧化的速度快約1500倍,其產(chǎn)物氫過氧化物(ROOH)再裂解,可引發(fā)自動氧化歷程的自由基鏈反應。所以,光照對油脂氧化變質(zhì)的影響更加不可忽略。用于盛放食用油的油壺要注意避光、隔光,最好油壺本身能不透光。
給隨時要取用的油壺,套上個不透光的外袋或藏在柜子里,顯然是不太方便的,其實生活中不妨直接選擇棕色或綠色玻璃瓶,這些顏色同樣有避光效果。市售的橄欖油(易氧化、較昂貴)幾乎都是綠色或棕色玻璃瓶裝正是這個道理。同樣,也不要將油壺暴露在陽光下,最好放在陰涼處保存。
從超市購買的食用油一般都為大桶包裝,分裝至油壺中應當盡量選擇小的油壺。最好根據(jù)每日的家庭用油量,合理選擇夠半個月左右使用的小油壺。
目前,大眾普遍油脂攝入量超標,為了控制家庭用油,最好選用帶有刻度的控油壺,做到每次用油心中有數(shù)。
除了在油壺選擇上注意外,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還需注意。
1.避高溫溫度對油品質(zhì)的影響是相當驚人的。一般來說,氧化速率隨溫度的上升而加快,通常升高10℃油脂的酸敗速度就會增加一倍。生活中,為了方便拿取,許多家庭會把油壺放在灶臺附近,其實這是十分不科學的。通常灶臺附近的溫度較高,許多家庭都忽略了這一點。
2.防進水水分可加速油的氧化變質(zhì),這本質(zhì)上是水分活度與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所以,在日常使用油壺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避免混進水分,清洗干凈的油壺一定要完全晾干再重新盛油。
3.勤清洗油壺用久后壺蓋、壺壁上沾的油會有哈味,這時候的油脂早已氧化變質(zhì),含有多種有害物,不宜食用。就算沒有味道產(chǎn)生,這些老油混入新倒入的油也能加速新油的氧化變質(zhì)。藏污納垢的油壺,我們要保證至少一個月清洗一次,除了要勤清洗之外也要避免老油混新油。
4.添加維E對于需要較長期存儲的大桶油,可以往里面放一粒維生素E。一方面提高了食用油的營養(yǎng)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減輕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的氧化,防止產(chǎn)生醛、酮類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zhì)。有研究證明:在油脂中,隨著維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食用油脂的氧化穩(wěn)定性指數(shù)值也會增高,抗氧化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