郤連義
(北京市新港永豪水務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淤泥沉積在中小河道較為常見,如果不能及時清淤,河道在調蓄洪水、防災減災等方面具有的能力,就會受到影響。近幾年,國家在中小河道的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為清淤工程及相關處理技術。常規(guī)的河道清淤,通常以提高河道灌溉、防洪能力為目標,現(xiàn)代清淤工程則以改善水質、解決污染為最終目標,基于此,如何保證清淤工作的高質量完成,就成為現(xiàn)階段治理中小河道的關鍵,本文所探討內容的現(xiàn)實意義不言而喻。
首先是施工規(guī)劃。在對中小河道進行清淤前,相關人員應結合實際情況,完成清淤工程資源的布置工作,具體包括工期、強度以及占地范圍,另外,相關人員還應當從生活、管理等角度出發(fā),對衛(wèi)生、安全和防火施工進行規(guī)劃;其次是測量與放樣。施工前期測量是否準確,往往會給工程安全性帶來直接影響,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和監(jiān)理人員對測量、放樣工作引起重視;最后是準備施工設備。對中小河道進行清淤,需要應用到清淤船等設備,相關人員應保證所準備施工設備的維修性、靈活性還有安全性,只有這樣,才能為清淤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1]。
現(xiàn)階段,清淤工程仍舊在環(huán)保清淤的范圍內,工程施工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前期的底泥分析和對底泥所含有物質進行判斷的方面。實際上,前期開展的調查工作,極易被相關人員所忽視,這對于后續(xù)施工環(huán)節(jié)的開展而言,十分不利。因此,相關人員應將工作重心放在前期調查工作上,結合底泥性質、淤積情況,確定處理方案及處理技術。目前,應用頻率較高的清淤技術包括環(huán)保清淤和水下清淤兩種,下面分別就這兩種清淤技術展開探討。
將環(huán)保清淤引入清淤工程,既能夠避免水體環(huán)境被破壞,又可以對水質進行改善。以施工特征為切入點對該項技術加以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環(huán)保清淤技術對清淤過程中所應用設備的挖掘精度,往往具有比其他清淤技術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相關人員還應當將工作重心放在控制水體渾濁度、選擇淤泥棄場位置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該項技術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最近一段時間內,中小河道所開展的清淤工程,大多采用的是環(huán)保絞吸技術,無論是對中小河道還是對大型河道而言,該項技術都能夠起到抑制污染物泄漏以及擴散的作用。實踐結果表明,合理應用環(huán)保絞吸技術,能夠清除河道中95%的淤泥。除此之外,由于該項技術需要將定位技術、監(jiān)控裝置與挖泥船相結合,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相關人員可以準確判斷挖掘的精度與軌跡,為最終的清淤效果提供保障。
該項技術主要是將清淤設備安裝在船上,依靠清淤船完成對平臺的清淤,在此基礎上,經(jīng)由特定管道,將開挖淤泥向指定位置進行輸送。一般來說,水下清淤技術包括泵吸式、絞吸式還有抓斗式。其中,在治理中小河道過程中,應用頻率較高的為抓斗式,這是因為中小河道往往存在泥層厚、障礙物多等問題,這就要求清淤船具備受油泵驅動,抓取并卸載水下淤泥的能力,換句話說,清淤工程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分別是開挖、回旋以及卸載。該項清淤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是便于操作,不易受到天氣、河道障礙物等因素的影響,當然,該項技術同樣存在弊端,例如,淤泥經(jīng)過攪拌返回水中,造成二次污染。研究結果表明,合理應用抓斗清淤技術,雖然可以清理40%的淤泥,卻無法實現(xiàn)改善水質的目標。泵吸清淤技術更適合對小型河道進行清淤,但是在清淤過程中,河水被大量吸出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這會在無形之中增加泥漿處理的工作量。上文提到的絞吸清淤技術,雖然具有較高精度,不會由于泄漏或其他情況的發(fā)生,影響通航,但應用開放性絞刀進行開挖,大大增加了出現(xiàn)回淤問題的幾率。
在對中小河道進行清淤的過程中,淤泥的產(chǎn)生無法避免,調查結果表明,所產(chǎn)生淤泥不僅強度較低,含水量也要明顯高于其他淤泥。如果雨水對含有有毒物質的淤泥進行沖刷,使其與周圍的水質融為一體,極易導致水質面臨二次污染的問題。正是因為如此,處理清淤產(chǎn)生的淤泥就顯得很有必要。決定淤泥處理技術的因素主要是淤泥的物理性質以及化學性質,例如,污染程度、黏粒含量。相關人員應以淤泥的基本性質和對應的處理條件為依據(jù),完成處理方案的制定工作。
大多數(shù)情況下,清淤處理工程都設有相應的淤泥堆場,適用于堆場淤泥的處理技術,應當以初填環(huán)節(jié)為開端,結合實際情況,對能夠快速固結并促沉的清淤處理技術加以應用,在特定條件下,相關人員還可以選擇應用表層清淤技術,保證堆成淤泥得到應有的處理。實踐結果表明,合理應用表層清淤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堆場周轉使用、快速復耕等目標。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以下內容:堆場周轉清淤技術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減少堆場數(shù)量、占地等方面;堆場標稱清淤技術則可以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堆場快速復耕技術從本質上來說,是以大量處理技術為基礎,縮短堆場向耕地進行還原的時間的技術。
污染淤泥適用的處理技術和無污染淤泥適用的處理技術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qū)別。水利工程產(chǎn)生的通常是無污染淤泥或是輕污染淤泥,適用于該類淤泥的處理技術以資源優(yōu)化處理為主。一般來說,上文所提及的淤泥類型常見于農村地區(qū)。如果淤泥含有超出有關標準的污染物,那么,相關人員應當將工作重心放在減少淤泥污染物的方面,重金屬超標的淤泥,適用于鈍化穩(wěn)定處理技術。除此之外,選擇淤泥處理技術時,相關人員還應當將技術的用途考慮在內,如果淤泥含有大量的磷、氮營養(yǎng)鹽,待處理環(huán)節(jié)高一段落后,相關人員可以在遠離水源地的區(qū)域,將其作為路堤或是普通填土加以應用,避免磷、氮進入水源,造成二次污染。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進步,中小河道成為淤泥處理的主要對象,避免中小河道被淤泥堵塞的關鍵,是清淤并保證淤泥處理技術應有的合理性。在實際工作中,相關人員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淤泥處理技術,對不同性質的淤泥,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除此之外,以淤泥快速排水、環(huán)保清淤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正憑借著自身特有的優(yōu)勢,被廣泛地應用在淤泥處理過程中,希望文中討論的內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給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