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宏
作家池莉?qū)戇^一本書《熬至滴水成珠》,書里說:“意象是熬出來的,蘇醒是熬出來的,人生的春天是熬出來的?!?/p>
其實,人生能不能熬出春天,很多時候,不在煎熬本身,而在你怎樣去經(jīng)歷和享受煎熬。
煎熬往往意味著逆境、危機、艱難險阻,乃至無奈、低落、悲哀、痛苦、瑣碎平庸的日常;但任何一段光陰,都有綢緞般的美麗,任何一段經(jīng)歷,都有外人無法領(lǐng)略的精彩之處。
煎熬之中,支撐你的不是興奮、決心或者慣性,而是逆境中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萬物靜觀皆自得?!办o”中之觀,會更敏銳,如同你身處暗夜,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一點微弱熒光。它足以引導(dǎo)你突破生命的拘囿,達到心靈的自由。
有人說,《水滸傳》是一部怒書,《西游記》是一部悟書,《金瓶梅》是一部哀書,《紅樓夢》是一部哭書。這幾部書的作者,在俗世的眼光里,無一不貧窮潦倒、一事無成。他們也曾住草庵,也曾賞野花,也曾“滿徑蓬蒿老不華”,而思想的“眼”,時時睜著,明鏡一般映照著世相盛衰。這些書籍,被后世奉為經(jīng)典,是因為作者們雖陷于生活的“熬”,卻醒于“智者”的觀:依循表象,看到本質(zhì),透過表皮,觸到精神。大智慧者有大痛苦,大煎熬者生大格局。
煎熬,其實是中藥湯藥的制法,將草藥浸水,慢慢煎,細細熬,直至精髓融于水,成濃濃藥汁治病救人。人也一樣,在事業(yè)里煎,在技藝?yán)锇?,在藝術(shù)里熬,不能缺的,是那份癡纏、沉迷和投入。熬到一定份兒上,會恍然發(fā)覺:這人生,除了湊合,還有驚艷;除了劃算,還有甘愿;除了權(quán)衡利弊,還有赴湯蹈火。而且,熬著,熬著,癡纏里面有了熱愛,熱愛里面有了喜悅,喜悅里面有了過癮的感覺。外人看來好像山窮水盡的泥穴,你卻覺得是花繁葉茂的桃源。
林散之被趙樸初、啟功稱為詩、書、畫“當(dāng)代三絕”。他一生寫詩2000多首,書法被譽為“當(dāng)代草圣”。他為自己取的號是“三癡生”,三癡,幾近瘋魔,可謂癡絕。他寫詩,時時在推敲,包括病臥時、睡夢中、吃飯時、走路時,興起便吟;甚至在坐馬桶時也沉思,覓得佳句便起身提褲去桌上取紙筆記下,以免遺忘。練書法繪畫,幾十年寒窗苦學(xué),其“癡”,已成為一種境界。
清代小說家蒲松齡說:“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比磕芰磕塾谝稽c,那一點往往迸射出閃亮的火花。
癡纏成癮,煎熬成才,當(dāng)身心潛藏的巨大能量得以釋放,托舉著靈魂飛升,就能躍到高處去,享受生命的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