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青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眴栴}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質疑意識,學生就會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強大動力,積極調動自己的觀察、注意、想象、思維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質疑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源泉,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質疑,積極參與,培養(yǎng)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激活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
一、對課題質疑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于漁”,所以讓學生問,比老師問效果更佳。對課題的質疑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課題是課文的眼睛,對課題質疑,有助于學生較快地抓住課文要點、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脈絡,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下感悟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起到激發(fā)興趣、整體入手的作用。而在實際課堂上,讓學生圍繞課題自主質疑,學生就能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問什么,暢所欲言。例如在教學《放小鳥》時,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學生提出: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小鳥?為什么要關小鳥?為什么要放小鳥?小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接著,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帶著問題讀,邊讀邊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一定能牢牢記住,提高了朗讀課文的效率。
二、對生字詞質疑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生字詞教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低年級學生雖然求知欲強,也有超強的記憶力,但是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具有理解能力、辨別能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較差的弱點。他們記憶的特點是記得快,但是記憶不長久,往往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沒有將生字詞真正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也不會很好地運用生字詞。但如果在低年級的語文生字詞教學中,讓學生對生字詞提出自己的質疑,并一起來解決這些質疑,相信對生字詞的教學,一定能更有實效。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4》時,由于《識字4》是形聲字的教學,都是“也”和不同的偏旁,組成了不同的字。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差,老師單純地告訴他們意思,學生理解得不夠透徹。所以在第一課時教學時,讓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對這些生字詞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一起討論自己的見解。有人提問:為什么“馳”是馬字旁?讓學生先自由討論,再指名交流,共同理解“馳”,因為馬兒跑得很快,所以是馬字旁。再理解了“馳”之后,其他的生字詞,就更容易理解了。并且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時,在理解小兒歌的意思時,讓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問題及答案,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在精讀課文時質疑
初讀課文后,學生專注深入地學習課文,會有新的認知沖突。這時就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題、探索研究課文的好時機。教師在閱讀指導中要讓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字詞,句子及段落進行質疑,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一來,學生遇讀必疑,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探究式的學習習慣,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精讀課文時,也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敢于質疑。
1.針對文中的重點句子質疑
文中的重點句,一般都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也是學生容易生疑的地方,需深入理解。因此,質疑十分必要,很有價值。如《狐假虎威》一文中“狐貍眼珠子骨碌一轉,扯著嗓子問老虎?!睂W生提出“眼珠子骨碌一轉”表明了什么?狐貍為什么要扯著嗓子問老虎?再通過看圖比較,引導學生理解狐貍的狡猾。《詠華山》中的重點句:“?。∪A山真高??!”學生讀完后,便讓學生提出疑問:“讀了這一句后,你知道了什么?真高是有多高?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學生們自由思考后,便理解了除了藍天,遠遠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腳下。太陽顯得那么近,山腰間飄著朵朵白云。這比老師直接告知意思,記憶更加深刻。
2.抓住重點詞語質疑
詞語是語言的建筑材料,不僅在第一課時的生字詞教學中是重點,精讀課文時,更要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為了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詞義,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在質疑中品評詞語運用的妙處,產(chǎn)生語言的感知能力。如教學《梅蘭芳學藝》時,最后一個自然段中的“勤學苦練”,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怎樣的學習和練習狀態(tài)才叫勤學苦練?在通過前文的學習,體會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這樣的質疑一問套一問,一層深一層,先知道“果”,再學習的“因”,促使學生不斷進行理解,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
3.看清反復出現(xiàn)的語句質疑
語句反復的地方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是課文的重點,它往往又是作者感情表達的關鍵之處,通過對反復出現(xiàn)的語句的質疑,能喚起學生對文章思想感情理解,與作者的思維產(chǎn)生共鳴。如《世界多美呀》兩次出現(xiàn)了寫世界美的句子,第一次“原來世界這么美麗呀!”,第二次“世界多美呀!”。提出了:世界哪里美?你看到過的美有哪些?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閱讀,并通過小組討論,就能解決問題,就能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點到文章的細節(jié)質疑
文章的細節(jié)之處,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變化,學生通過質疑有助于深入領會人物此時此刻處境,了解其內(nèi)心世界。如教學《奶奶的白發(fā)》一課時,學生提出:我為什么低下了頭?為什么沒有吭聲?我的內(nèi)心世界是怎么樣的?仔細分析發(fā)現(xiàn),看似簡單的動作都體現(xiàn)了主人公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再通過閱讀討論感悟到這位小朋友的懂事,知道自己讓奶奶操心了,感到了羞愧,對不起奶奶,也能看出“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四、在課后拓展中質疑
在精讀課文內(nèi)容之后,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再質疑,啟發(fā)他們從課文內(nèi)容提出不同的見解,拓展延伸,會更激活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表達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比如教學《司馬光》這課時,在精讀課文時,學生解決了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課文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那個小朋友會掉進大水缸里?掉進大水缸里后,伙伴們都是怎么樣表現(xiàn)的?誰與眾不同,從容不迫?最后小伙伴是怎么樣得救的?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掌握了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再進行質疑,想想課文中這些人物在此事之后,內(nèi)心都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有學生提出:獲救的小朋友會對司馬光說什么?獲救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會對司馬光說什么?邊上的其他小伙伴會說什么?自己有什么話要對司馬光說?學生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主旨。
“質疑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允許學生質疑,鼓勵他們敢于“異想天開”,突破陳規(guī),把已有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從而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新發(fā)現(xiàn)、新設想,通過對課題,生字詞,精讀課文,課后進行質疑,激活學生思維,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活力,也更有力地培養(yǎng)了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