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輝
(江蘇省丹陽市水利局,江蘇 丹陽 212300)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國家對水利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安全生產管理范圍不斷擴大,要求不斷提高,任務愈發(fā)艱巨[1]?!耙匀藶楸?,關愛生命”的思想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如何做好施工過程的管理,確保質量、安全、進度協同并進,對建設單位及參建的監(jiān)理、施工單位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如果不能從嚴從細抓好落實,一旦發(fā)生事故,不僅造成人員財產損失,影響工程正常實施,同時對黨和政府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太湖流域湖西區(qū)九曲河整治工程,是經江蘇省發(fā)改委批復的重點水利工程,也是丹陽市歷史上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建設內容為:拓浚河道25.69 km,新建護岸39.587 km、護坡0.46 km,加固護岸5.208 km;樞紐入江口段新建直立式護岸1.657 km、護坡0.387 km;拆建、加固沿線穿堤涵閘81座;拆建跨河橋梁1座;局部堤段堤防加固、修整;樞紐江口段新建助航設施。
由于九曲河河道跨度較大,沿線多有村莊和交通道路,現場均為“敞開式”施工,無法進行有效的封閉隔離,給施工安全管理增加了難度;工程體量大,參建單位較多,人員、機械設備多,在有限的場地條件下,搶抓工期,快速施工使得有效控制安全的難度擴大;工地招用的部分農民工文化層次較低加之分配工種多變,使其安全適應和應變能力相對較差,增加了安全隱患。
為保證工程建設穩(wěn)步、安全推進,按期完工,通過聘用第三方專業(yè)技術機構參與工程管理,補強安全管理短板,延伸管理觸手,對加強大型工程安全管理進行探索。
通過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安全生產特點的分析,遵循安全生產本質規(guī)律,改變傳統的過于強調節(jié)點式安全生產現場督查的模式,提出安全生產過程控制的新模式,實行動態(tài)過程控制,持續(xù)改進[2]。將安全監(jiān)管和技術服務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配合建設單位,主要從兩個層面的安全過程控制入手:
2.1.1 安全教育全過程
項目開工前,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配合建設單位組織項目經理、項目負責人、安全員召開安全生產工作部署會,統一思想,明確要求,全面學習《水利水電施工安全管理導則》《江蘇省水利水電施工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標準》,并將各種安全生產過程控制表格、指導書下發(fā)各施工單位。項目過程中,針對出現的苗頭性或傾向性問題,及時組織項目經理、安全員開展安全再教育,提醒糾錯,并組織制定水利施工安全生產手冊,發(fā)放至各施工單位,要求各施工單位組織職工學習。
2.1.2 安全生產標準化執(zhí)行全過程
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按照建設單位的要求重點開展各施工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工作。一方面為確保各施工單位依照安全標準化要求順利開展工作,評估機構派員深入各單位,協助其建立各類安全生產檔案,指導其開展風險辨識、安全技術培訓交底、隱患排查治理、作業(yè)審批,全面依照安全標準化要求,將安全生產工作標準化、程序化。另一方面每月初協同建設、代建單位、監(jiān)理單位,組織技術人員對各施工單位月度安全生產標準化運行情況進行現場檢查,評價評分。根據評價情況出具月度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報告,并對各施工單位進行評分排名。
2.1.3 安全督查全過程
除了月度定期的安全標準化評價外,第三方評估機構還根據建設單位的要求,結合重點時段、節(jié)假日,配合安全督查機構開展大檢查;對危險性較大的單項工程,均派安全專家參與施工方案安全評審,督促各參建單位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條弦,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2.1.4 隱患跟蹤全過程
對安全檢查中發(fā)現的隱患,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現場檢查意見書,明確隱患部位、整改要求,并與施工單位進行溝通交底,要求按期對隱患進行整改,并書面回復。下個周期安全標準化評價時,必須對上一周期隱患整改情況進行實地復查,在確認隱患整改到位后,隱患排查治理流程方能關閉,隱患整改情況列為本月安全標準化評價評分因子。
安全生產過程控制的重點在于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將安全生產工作分解,并與日常工作融合,實現作業(yè)過程的安全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克服隨意性,降低作業(yè)風險。
水利施工安全生產特點主要表現為:一線工人文化層次較低,工作隨意性強,工程交叉作業(yè)多,高風險作業(yè)多。第三方評估機構通過輔導加督促的形式,指導施工單位從以下幾點強化安全過程控制:
2.2.1 班前安全技術交底
針對施工人員安全生產能力和意識偏低特點[3],第三方評估機構指導施工單位根據施工特點,制定不同工種安全技術交底內容,以班組為單位實行每日班前安全技術交底,做到安全事項每日提、安全要求每日念,時刻提醒一線人員注意安全。在月度的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中,重點對安全交底開展情況核查,確保應做盡做,不留空檔。
2.2.2 提升現場安全監(jiān)護能力
針對交叉作業(yè)多的特點,建設單位要求各施工項目部除了專職安全員外,必須每班組增設1名兼職安全員,并由第三方評估機構組織對兼職安全員進行培訓考核,發(fā)放安全手冊。兼職安全員在施工現場起到全程安全巡視、協調交叉作業(yè)有序開展的作用,對違章作業(yè)能在第一時間發(fā)現并制止。
2.2.3 風險作業(yè)審批
根據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各施工單位在開展任何一次屬于八大風險作業(yè)范圍或本單位認為風險性較高的作業(yè)前,必須執(zhí)行風險作業(yè)審批制度,并留有審批記錄。對此第三方評估機構指導施工單位建立風險作業(yè)審批票證制度,制定切實有效的風險作業(yè)控制條款,并在風險作業(yè)管理中有效實施。定期的安全標準化評價中,風險作業(yè)管理情況,審批記錄,列為必查項目。
2.2.4 以“互聯網+安全平臺”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隱患排查、安全交底、安全巡查、風險作業(yè)審批既需要務求實效的開展,同時根據安全標準化的要求也必須留有記錄痕跡,可追溯。為此,第三方評估機構積極在各參建單位推廣“互聯網+安全生產平臺”,充分利用現代移動網和互聯網云平臺技術,實現利用智能手機交底內容、巡查內容、風險作業(yè)審批內容實時推送,交底、巡查、作業(yè)審批的人員、時間、范圍同步記錄等,使安全生產過程控制各項措施易操作、易落實、易考核,提升管理效率。
通過與第三方安全評估機構的合作,從監(jiān)管和服務兩個層面開展一些成效性工作,但是從中也發(fā)現一些還需提升和改善的方面,在此提出一些建議,以期各方群策群力,不斷提高水利施工安全生產工作水平。
(1)施工單位安全員的配備條件還要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是一項極其廣泛復雜的工作[4],專業(yè)性較強,對工程施工管理、作業(yè)風險、風險辨識等都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所以在安全員的準入條件、持證考核及待遇上還要適時地提升要求。
(2)運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減少人為的操作失誤。人為因素是導致各類安全施工頻發(fā)的首要因素[5]。通過采用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改進傳統的施工工藝,減少手工操作,增加機械作業(yè),最大限度減少人的不安全因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