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余淼
“廊壞空留響屐名,為因西女繞廊行。可憐伍相終尸諫,誰記當(dāng)時曳履聲?!边@是一首關(guān)于西施和木屐的詩歌。自古以來,關(guān)于西施的詩句并不少見,將西施與鞋履聯(lián)系起來的詩句卻并不多見。細讀詩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詩中所提到的響屐廊,其實與西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相傳,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成為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霸主。在志滿意得之際,吳王夫差動用全國的勞力花三年時間建造成了周長大約2500米的姑蘇臺宮殿。爭霸失敗之后的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韜光養(yǎng)晦,暗中積蓄力量,準(zhǔn)備絕地反擊。為了麻痹吳王,并且達到打敗吳王的目的,勾踐特地向吳王贈送了他精心訓(xùn)練的美女西施,所以人們說西施有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記錄的女間諜。
吳王看見西施之后,甚是喜歡,為了套取這位美人的歡心,吳王為西施建造了金鋪玉檻的靈館和館娃閣。但是吳王還不滿足,在聽聞西施擅長一種名為響屐的舞蹈之后,便準(zhǔn)備為這位心愛之人建造更加宏偉和神奇的建筑。所謂的響屐舞,就是要求所有舞者必須穿上木屐,在衣裙綴上金鈴跳舞,舞動之際,鈴聲悅耳。所謂的木屐,簡稱屐,是一種兩齒木底鞋,走起來路來吱吱作響,適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由于西施來自吳越之地,大抵是現(xiàn)在的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一帶的地區(qū)。吳越地區(qū),通常水網(wǎng)密布,且雨水豐沛,氣候濕潤,所以此地的百姓往往喜歡穿這種能夠在雨天與泥上行走的木屐。木屐走路,咯吱作響,在空曠的大殿之內(nèi)行走,回響聲更很大。將木屐嘈雜的咯吱之聲,輔之于優(yōu)美動人的歌舞,這種傳說且不論真假,單單能夠想到,便已經(jīng)讓人拍案叫絕。
由于西施的響屐舞,夫差特地為此命人建造了響屐廊。響屐廊的木地板下面安放了許多口大缸,缸上懸鈴。一旦西施舞動,整個大殿便因為大缸的共鳴而鈴聲大作,舞起而聲響,別有一番迷人的風(fēng)味。據(jù)傳,西施舞起,殿中猶如仙樂聲起,連殿中的燭光都會根據(jù)韻律而擺動?;蛟S是西施的美貌,也或許就是因為這種迷人的響屐舞,吳王對于西施寵愛有加,將其作為自己最喜歡的妃子。就這樣,吳王最終因為沉湎于女色,導(dǎo)致了眾叛親離,無心于國事,放松了對勾踐的防范,使得“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局面產(chǎn)生。而這也正是在文中開頭的詩句所描寫的故事。
撇開西施所卷入的政治斗爭不談,單從響屐廊里的響屐舞談起,我們不得不說西施算是以鞋所發(fā)出的聲音作舞的創(chuàng)始人。在亂世之中,西施作為一個弱女子,在范蠡、勾踐和夫差之間,其實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于范蠡,西施只想擇一人,處一世,從此田園牧歌。于越國,西施身為越民,只能以身報國,犧牲一人便能成就大事。于夫差,西施多少有些知音的體會,少了響屐廊,響屐舞可能也要少了幾分韻味。在這樣的選擇面前,其實留給西施選擇的余地并不多,這樣的情況同樣擺在了其他三位中國歷史最有名的美女面前。換而言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所以美麗,既是故事的美,也是人的美,還有抉擇的美。當(dāng)后世之人,拿起筆桿,評點著西施的對錯是非之時,西施早已經(jīng)在歷史的長河里消逝,留下來的是回響著木屐聲聲的響屐廊。
幾千年后,當(dāng)現(xiàn)代人再來品讀詩句還有故事的時候,我們在意的不再是誰的對錯。若是可以,我們也許更愿意夢回千年之前,站在響屐廊前,靜靜等在著西子起舞,聲聲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