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華,林威
(1.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2.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00)
勒芒24小時耐力賽(以下簡稱“勒芒”)是由國際汽聯(lián)(FIA)和西方汽車俱樂部(ACO)聯(lián)合舉辦的世界頂級賽事。自從1923年正式舉行以來,到2017年已經舉行了85屆(二戰(zhàn)時期勒芒遭到納粹德國占領,賽事被迫中斷)。勒芒與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500英里大獎賽和F1摩納哥大獎賽一起被譽為汽車賽事的“三大皇冠”。特別是,勒芒在其賽車文化方面獨樹一幟,使其成為法國著名的體育賽事IP。
普遍認為,1985年舉辦的“555香港-北京汽車拉力賽”是中國賽車運動的開端。2004年,首屆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成功舉辦,是中國賽車運動發(fā)展的又一里程碑。如今,中國賽車運動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的歷程,F(xiàn)1中國大獎賽獲得了巨大成功,國內各項賽事種類繁多,一片繁花似錦的景象。然而,如果因為上海舉辦了那么多一流車賽,就認為中國的賽車運動邁入了一個很高的層次,顯然是錯誤的。[1]中國賽車運動還面臨著種種問題:場地的匱乏、國產車手的稀缺、管理的缺失等等,特別是缺少賽車文化建設的土壤。
與種種問題相伴的是中國賽車運動發(fā)展迎來黃金期的事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本唧w到賽車文化方面,就是說人民大眾在閑暇時間對體育休閑和賽車文化的追求與中國賽車運動發(fā)展不均衡、水平低的矛盾,這意味著整個行業(yè)蘊藏著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其次,政府不斷出臺利好政策,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積極培育冰雪、帆船、擊劍、賽車、馬術、極限、航空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征的時尚運動項目”,為中國賽車事業(yè)的騰飛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持;最后,中國汽車產銷量和保有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蓬勃發(fā)展的中國汽車產業(yè)和汽車市場為我國賽車運動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保障。[2]
面對中國賽車發(fā)展水平較低、賽車文化建設落后和賽車運動市場優(yōu)勢、政策優(yōu)勢、產業(yè)優(yōu)勢的矛盾,從文化視角對勒芒進行剖析,以期待對中國賽車文化建設尋求辦法。
要對這項賽事進行更加科學的文化分析,首先要了解體育文化的定義。盧元鎮(zhèn)認為:體育文化,是關于人類體育運動的物質、制度、精神文化的總和。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也是由三個層次構成,即外層的物的層次(技術的層次),核心部的心的層次(心理的層次),中間的心和物相結合的層次(制度的層次)。[3]
本文就從文化的技術層次、制度層次再到心理層次對勒芒進行全方位的分析,以期待為中國的賽車文化建設提供借鑒。勒芒賽車文化的三個層級是一個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統(tǒng)一整體,三個層次共同作用,構成完整的勒芒賽車文化。
勒芒比賽場地——薩爾特賽道(Circuit de la Sarthe)位于勒芒城南部,是由當地的公共道路(高速公路)以及一段永久性賽道封閉而成的一個環(huán)行路線,單圈長13.629公里,為瀝青和水泥路面。顯而易見,該賽道與上海國際賽車場、英國銀石賽車場等世界其他著名賽道相比特點鮮明,主要有:
薩爾特賽道由公共道路和一段永久性賽道組合而成,而大多數國際知名賽道則是永久性賽道,沒有征用公共道路。這樣做的好處有三點:首先,勒芒相較于其他場地賽時間更久、路程更長,因此薩爾特賽道的這種組合方式能夠有效地延長賽道長度。其次,有效削減賽道成本。成本不僅包括修建成本,還包括維護成本。賽道建成后,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維修也是一筆巨額開支。使用公共道路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避免為修建賽車場過多地征用土地。第三,靈活性更大。歐美國家賽車場利用率往往十分高,賽事不斷。薩爾特賽道的這個特點,使其能靈活地舉辦不同規(guī)模的賽事。如,賽道西南角有一個更小的賽道嵌入薩爾特賽道內,這就是布加迪賽道。該賽道與勒芒24小時賽道共用直道、維修區(qū)和主看臺。這里主要舉辦一些摩托車賽事、自行車24小時耐力賽、雷諾方程式等更低級別的比賽。
薩爾特賽道另外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長度更長,特別是幾個大直道的長度比其他賽道的大直道更長。正如上文提及,這是因為該賽道能征用一部分高速公路而有效地延長了賽道。而這個特點能使賽車在薩爾特賽道上達到超高的速度,全程大約有80%以上的時間段是全油門狀態(tài)下行駛,最高時速甚至可以超過400公里每小時。在這條高速賽道駕駛,對車也提出了特別的要求,我們將會在下文討論。
勒芒有一個特點,就是不同組別的車輛同時發(fā)車、同場競技,既有總成績排名也有分別排名。參賽車輛分為兩大類、四小類。兩大類是勒芒原型車和GT賽車。不同賽車同場比賽,也是其他賽車運動少有的景象,觀眾欣賞起來趣味十足;同時,不同組別賽車不同的車速、性能也給車手提出了特有的挑戰(zhàn)。顧名思義,原型車就是專為勒芒耐力賽打造的賽車,這種車是此項賽事的一大亮點,它封閉座艙、車輪不外露。勒芒賽車車身線條流暢飄逸、大氣華麗。原型車已經是勒芒文化獨特的記憶點。
勒芒24小時是運動賽車的耐力賽,這讓該賽事比印第安納波利斯大獎賽和摩納哥大獎賽這兩個著名的外露車輪式賽車比賽更加吸引人,這也給“三大皇冠”之一的勒芒24小時加入了新的維度,因為它把對穩(wěn)定性、耐力的追求與對純粹速度的追求視為同樣重要。[4]的確,該賽事對賽車要求極高。僅有速度沒有耐力,則會讓賽車出現(xiàn)種種問題,如在1988年的比賽中,法國WM標致車隊車手曾在慕尚直道創(chuàng)下405km/h的極限速度,然而單純追逐高速使賽車出現(xiàn)一系列故障而退賽;僅有耐力沒有速度也不行,這樣在24小時的時間內就不能行駛盡量長的路程;另外,加油、換胎等環(huán)節(jié)都包括在24小時內,因此如果僅有速度和耐力而油耗過大,經常進站加油勢必導致有效比賽時間的減少。上文提到勒芒賽道是一條高速、擁有超長大直道的賽道,這就對賽車的空氣動力學和下壓力產生重要影響;到了彎角賽車也自然要從最高速度降到很低速度,這又會對懸掛和剎車提出更高要求。
這樣嚴苛的要求,再加上規(guī)則允許對參賽車輛有更多的設計權,讓各大廠商看到了自我展示的絕佳機會。比如豐田在勒芒的投入,不亞于F1車隊在一站F1大獎賽中的投入。原因很簡單,獲得勒芒24小時的冠軍說明車輛在各方面都做到極致,勒芒冠軍就是品牌最好的廣告。因此,從器物層面來講,勒芒在賽車運動所必要的兩個條件——賽道和賽車上都獨樹一幟,難怪2017年參賽車手、前法國F1車手維尼在被問及F1和勒芒有什么不同時,他說:“勒芒就是勒芒?!?/p>
勒芒提出“比賽周”的概念,比賽及相關活動不囿于24小時內。如,2016年,勒芒24小時的相關活動在正賽前15天就拉開帷幕:有6月5日周日的測試,然后在6月12、13日兩天在共和廣場進行車檢,同時在鄧祿普看臺處有現(xiàn)場音樂會,還有集市、參觀維修站、合影留念和簽名環(huán)節(jié)等,以及6月17日在勒芒市中心的車手大游行,最后才是2016年6月18日和19日進行的勒芒24小時正賽。[5]這些活動豐富多彩,目不暇接,具有高度的儀式化、制度化。具體說來,這些活動有以下特點:
3.1.1 追憶勒芒往事,回首歷史經典
車手大游行不僅是參賽車輛和車手的集中展示,更是對經典比賽和傳統(tǒng)強隊的致敬,充滿著年代感。車手們在游行中乘坐的車輛并不是比賽用車(距離正賽不到24小時,比賽用車已經在維修站蓄勢待發(fā)),而是老爺車。比如,1996年的車手游行就是對福特汽車獲得勒芒冠軍三十周年的紀念。與我們追隨“小鮮肉”的流行文化不同,法國人對經典情有獨鐘。單詞nostalgique(懷舊的)在法語中的高頻使用就說明了問題。同時,對經典的致敬也是對勒芒精神的傳承。
3.1.2 車手車迷互動,精彩活動紛呈
游行的隊伍中,不僅有身著賽車服、英姿颯爽的車手,還有盛裝打扮、熱情奔放的舞蹈演員。他們或是向觀眾席散發(fā)簽名卡,或者拋撒紀念品,不斷互動。游行的現(xiàn)場也不乏大腕助陣,如2016年蒞臨大游行的中國著名影星成龍。這些活動無不拉近了車迷和車手的距離,提高了勒芒在世界上的曝光率。
3.1.3 小城與賽車相融,旅游與體育結合
美輪美奐的勒芒大教堂直插云霄,街邊的咖啡館生意紅火,人行道上的游客摩肩接踵,勒芒小鎮(zhèn)和賽車沒有界限,正如這項賽事就以這座城市命名。震撼的車隊合照也是以勒芒城為背景的。筆者曾與當地民眾簡單地交談,得知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是連續(xù)幾年參加車手游行,甚至從1995起就從未中斷。
這些活動年復一年如期而至,和賽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不停地吸引世界的眼球和游客的駐足,相關的文化產業(yè)、旅游產業(yè)能夠有效延展;而勒芒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活動的映襯下,更加充滿魅力。體育文化使體育變得更加愉悅和更具魅力,更容易作為藝術品和商品推向市場和公眾。[6]
勒芒在人際交往方面提供重要平臺,發(fā)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
3.2.1 親朋好友休閑娛樂的場地
與其他賽車賽事相比,勒芒要整整比一天的時間。這個特點,也允許勒芒成為一個絕好的社交平臺。對于普通人來說,或是好友相約、或是全家動員??晒┧麄冞x擇的場所不僅有看臺,還有商品區(qū)、露營區(qū)、游樂區(qū)等等。他們可以選擇的活動也不僅僅是看比賽,觀看賽場內的音樂會、挑選琳瑯滿目的紀念品、在各式各樣的小酒吧來一杯啤酒、去游樂區(qū)蹦極等都是不錯的休閑方式。
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法國的生產力高度發(fā)達;而法國人民又是出名地喜歡度假。體育的休閑生活方式已經是法國人最喜歡的生活方式之一。
3.2.2 商務人事維系情感的場合
廠商借此機會邀請他們的客戶,官方也會邀請他們的贊助商來觀摩比賽。各大廠商都會有自己獨立的貴賓俱樂部,規(guī)模較小的車隊也可以為他們的貴賓購買官方的“勒芒精神俱樂部”貴賓票。這些場所都占據最好的觀賽位置,有著最舒適的觀賽環(huán)境。賽車引擎在場內轟鳴,大廚現(xiàn)場烹飪各式法國大餐,殷勤的服務人員及時為客人送上各種酒水,穿梭巴士等候在門口帶著客人到賽場的每個角落。各大車隊、比賽贊助商還會邀請客人們參觀自己的維修站,甚至在賽前走進賽道,與車手和準備發(fā)車的賽車合影留念。
即使對于經歷了許多大場合的各界名流而言,勒芒仍然給他們新鮮刺激、與眾不同的觀賽體驗。所以借此機會維系商務關系的好處有:首先,貴賓能夠直觀地看到精彩賽事和廠商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使得客人們認為其贊助行為是明智的,或者認為他們所關注的車確實實力突出;其次,在放松的情境下,也更有利于協(xié)議的達成;最后,為維系長久的商務關系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3.2.3 賽車車迷相互交流的圣地
每年六月,世界各地的車迷像朝圣一般涌入勒芒,除了比賽本身,獨特的露營文化也是吸引車迷的一大原因。由于比賽時間長,車迷到深夜需要休息,又想時刻關注比賽進程,因此剛開始的露營只出現(xiàn)在賽道兩邊,更方便欣賞賽事。隨著賽事的發(fā)展、車迷群體越來越大,慢慢出現(xiàn)了固定的露營區(qū),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日益增多:燒烤、歌舞、喝啤酒等。
同一國家的車迷聚集到一起,慢慢行成了自己的露營區(qū),在各自區(qū)域的入口還飄揚著本國國旗。他們年年都來到自己國家的區(qū)域,這一傳統(tǒng)仿佛成為不成文的規(guī)定流傳下來。
或是宣傳需要而進行的塑造,或是這項賽事本身就彰顯著傳奇色彩,也或者是九十年歷史沉淀的必然結果,“傳奇(légende)”最能代表勒芒精神。正如中國華信-馬諾-極賦車隊經理格雷米·洛登所說:“要說勒芒精神,那肯定是傳奇了?!?/p>
4.1.1 傳奇車隊及豐田的“勒芒魔咒”
在2016年的比賽中,領跑全場23小時56分鐘的豐田賽車,在最后時刻引擎停止轉動,遺憾退賽。2017年,從未染指冠軍的豐田車隊卷土重來,派出三輛車參賽,試圖增加奪冠機會;豐田老板豐田章男首次親臨賽場督戰(zhàn),大有“不破勒芒終不還”之勢;7號車組車手小林可夢偉更是在排位賽中刷新勒芒有史以來最快圈速記錄,7、8號賽車也是包攬排位賽前兩位;再加上奧迪和標致已經退出,這一次大家都認為,豐田終于等到機會了。然而,整個比賽從過程到結果都令人瞠目結舌,豐田的三輛車相繼出現(xiàn)問題,一直領先全場的7號車組無奈退賽,隨后9號車組也難逃噩運,唯一幸存的8號豐田車在維修站進行了大修,出站后已經落后保時捷1號賽車27圈,豐田已經將冠軍拱手相讓。豐田賽車在勒芒賽場上已經連續(xù)參賽十幾年卻從未獲勝,這似乎是徘徊在豐田頭上的“勒芒魔咒”。在24小時的時間里,什么都可能發(fā)生,這就是勒芒,傳奇的勒芒。
4.1.2 傳奇車手
勒芒還誕生了許多傳奇車手。五屆F1冠軍方吉奧四次參加勒芒不僅沒有獲得過冠軍,甚至沒有一次順利完賽。有悲情英雄,也有“勒芒先生”,他就是勒芒第一人,八冠王克里斯滕森。而杰克·埃克斯他自己就是一個傳奇。[7]他不僅代表不同車隊六奪勒芒冠軍,還獲得過F1和達喀爾拉力賽的冠軍。勒芒的傳奇車手還有格拉漢姆·希爾,他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贏得賽車“三大滿貫”的車手。
除了豐田的辛酸故事,勒芒的傳奇還在于十年磨一劍,終于獲得亞洲唯一一次勒芒冠軍的馬自達;還在于私人組別的中國車隊耀萊成龍DC竟然一度領跑全場,并且最終戰(zhàn)勝廠商車隊豐田獲得全場第二;還在于不同時代總有不同的競爭噱頭吸引眼球并留下佳話,如60年代的福特和法拉利、最近的豐田和保時捷等;還在于獲得全場冠軍的賽車一般能在24小時內行駛約5000公里,這比哈爾濱到??诘木嚯x還要長……勒芒的傳奇每一年都在上演,每一年的賽事都會誕生新的勒芒傳奇。
24小時的比賽,四、五千公里的路程,激烈的競爭,支撐車隊完賽的是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堅忍不拔精神。
4.2.1 車手和工程師、機械師的通力配合
許多大牌車手平時似乎很難接近,但是他們卻對車隊里的工作人員十分尊敬。不僅是工程師,對于普通工作人員也是一樣。因他們深知,勒芒不是由個別幾個車手能完成的,必須要全隊上下齊心協(xié)力才能完成。杰克·??怂乖谝淮尾稍L時說:“在我看來對他們(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其實有些不公平,因為你只能看到聚焦下的車手?!彼褪且嵝讶藗?,在勒芒24小時中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4.2.2 車手之間的默契配合
在F1中,一支車隊的兩臺賽車既有配合有時也有競爭:既能看到為了確保車隊成績,巴里切羅在最后時刻給舒馬赫讓位,又能看到奧康和佩雷茲矛盾激化導致印度力量錯失登領獎臺的最好時機。而在勒芒漫長而艱苦的比賽中,必須要求三位車手為了一致的目標全力配合,隊友之間也沒有任何利益沖突。
總之,勒芒是純粹的集體游戲。全隊上下要摒棄個人英雄主義,將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發(fā)揮到極致。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會影響整個大局。
4.2.3 堅韌不拔的精神
無論是首次參賽便幸運奪冠的邁凱倫,還是厚積薄發(fā)終于修成正果的馬自達,或是數十年如一日付出卻無果的豐田,他們都有一個特質就是堅持不懈、堅韌不拔。2017年鎩羽而歸之后,豐田透露出一則堅定的消息:將繼續(xù)參加2018年的賽事。勒芒就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愛恨交加,屢戰(zhàn)屢敗,卻屢敗屢戰(zhàn)。
在24小時的比賽中,三位車手輪流駕駛不能充分休息,而工作人員也是。不僅如此,車手和工作人員還要在高度疲倦狀態(tài)下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一念之差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比賽結果。無論落后多少,無論多么疲倦,都不放棄。勒芒有這樣的話語:如果你想首先完賽,首先你得完賽。漫長的比賽就是靠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而完成的,一旦完賽就有機會、就是勝利者。
勒芒的人文主義精神體現(xiàn)在對車手、觀眾的關懷上,也體現(xiàn)在對勒芒歷史文化遺產的悉心保存和發(fā)揚光大上。
4.3.1 加強車手比賽保護
“勒芒式發(fā)車”是指車手在接到發(fā)車指示后,快速奔跑橫穿賽道進入自己的賽車中。這是勒芒的一大特色,其缺陷也十分明顯:為了節(jié)約時間和搶占先機,車手們一旦進入駕駛艙便急于駕駛而忽視系安全帶。于是為了保護車手,官方進行了改革,從1970年起一直到現(xiàn)在,車手們坐在駕駛艙內滾動發(fā)車。比賽賽道自投入使用以來就經歷了幾十次大大小小的調整,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車手。如,1990年在慕尚超長大直道加了兩個減速彎來降低車速從而減少意外。很多規(guī)則的制定也是出于保護車手的目的,如每位車手連續(xù)駕駛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4.3.2 提高觀眾觀賽體驗
為了觀眾安全,看臺經過了精心的設計。賽前的車手簽名環(huán)節(jié)、車手巡游等提高了車迷的參與度。主辦方為來賽場的各個層次的觀眾都提供了觀賽方案。如上文所說,觀眾可以買大看臺票,可以選擇露營,也可以買官方俱樂部的票。既可以在賽場商業(yè)區(qū)吃漢堡、喝啤酒,也可以在貴賓俱樂部享受法式大餐。商品區(qū)有官方紀念品商店也有各個車隊的商店,如阿斯頓馬丁、法拉利等。各種店面隨處可見,店內人頭攢動,顧客絡繹不絕。還可以在娛樂區(qū)體驗蹦極、摩天輪等等。官方還悉心地為女士準備了女士交流活動的場地。
總之,車迷從各方面都能獲得絕佳的觀賽體驗。
4.3.3 注重歷史文化傳承
勒芒從1923年伊始到現(xiàn)在已有將近95年的歷史。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沉淀了許多傳奇故事、發(fā)展經驗,這些是該賽事賴以生存發(fā)展的重要精神財富。法國人十分注意對這些財富的保存。
以人為本,不斷改革,讓這項賽事更加有利于車手的安全和發(fā)揮,更加有利于觀眾的觀賞和體驗,更加有利于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讓這項賽事永葆活力發(fā)展至今。
由此看出,勒芒在各個層次、各個方面都有其強烈而獨特的文化內涵,使其發(fā)展為法國著名賽事IP。文化是體育賽事的靈魂。文化在體育賽事中的滲透豐富了體育賽事的內涵和內在的價值,提升了體育賽事的品味,增強了體育賽事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從而促進了體育賽事健康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8]如今,國際汽聯(lián)旗下的幾大世界錦標賽幾乎都能找到相對應的中國錦標賽。然而問題是,一方面我們僅僅在相關部門備案,便單純地引進了比賽形式;另一方面,中國還沒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賽車賽事品牌。透過文化的濾鏡,我們才真正看到了中國賽車運動發(fā)展的軟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勒芒的成功經驗值得中國賽車文化發(fā)展借鑒:
1.技術層次
勒芒在賽道、賽車等方面的獨到之處給我們許多啟發(fā)。西方體育文化在物資層面上對中國體育文化做了很好的補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運動項目的豐富、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場地設施和體育器材以及運動技術創(chuàng)新性的改善。[9]。但是,勒芒的賽道、賽車文化是根植于法國國情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我們的學習,不是簡單的照搬,而要注意結合中國的國情。
2.制度層次
組織者西方汽車俱樂部將勒芒打造成了儀式感極強的慶典和完美的社交平臺。中國賽車從業(yè)者要注重賽事內容的豐富性,培養(yǎng)體育休閑方式,讓體育成為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發(fā)揮賽事的社會交際功能。體育不僅能為當代人類提供健康的身體和健壯的體魄,塑造強大的精神意志和完美的人格,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和人類和平,還能為人類社會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文化產品,滿足當代人類社會日益豐富的情感需要和社會需求。[10]
3.心理層次
體育文化的精神價值是體育文化存在的根本,如果沒有它,體育文化將不復存在。[11]中國賽車運動想要獲得長足的發(fā)展,不得不正視文化內涵;而建設中國賽車文化,關鍵要在精神層面,即心理層面進行變革。
一提起勒芒,人們總會想起“傳奇”、“堅持”、“團隊配合”等字眼,這就是勒芒的精神。今后,我們無論是引進優(yōu)質賽事資源還是在創(chuàng)建自己的體育賽事時,都要有意識培育賽事精神,這才是一個賽事賴以發(fā)展的靈魂。而體育賽事的人文主義轉向,不僅適用于賽車,也是我國未來各項體育賽事發(fā)展的不二法門。
另外,勒芒九十多年來精心辦賽的匠心精神同樣值得借鑒??v觀法國和世界上其他著名賽事,均是時間沉淀和堅持不懈的成果:法國網球公開賽創(chuàng)辦于1891年,環(huán)法自行車賽起源于1903年,法國足球甲級聯(lián)賽發(fā)軔于1932年等等。中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要抓住現(xiàn)時的機遇,齊頭并進,避免“經濟萬能”急于求成的現(xiàn)象發(fā)生。[12]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深度調整中,難免有浮躁的傾向。中國賽車人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腳踏實地。只要踏踏實實地耕耘賽車這片熱土,假以時日,一定會結果燦爛的花。
[1] 孫萌,張楠.我國賽車運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10(13):231.
[2] 王茵.環(huán)塔克拉瑪干沙漠汽車摩托車越野拉力賽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11):71-74.
[3] 盧元鎮(zhèn).體育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03,92.
[4] Philip O'Kane.A History of the ‘Triple Crown’ of Motor Racing:The Indianapolis 500,the Le Mans 24 Hours and the Monaco Grand Prix[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2011,28(2):281-299.
[5] 勒芒旅游局.勒芒賽道[EB/OL].https://www.lemans-tourisme.com/fr/decouvrir/le-circuit.html
[6] [10]郝勤.論體育與體育文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3):3-6.
[7] Gérard de Cortanze.L’histoire des 24 Heures du Mans Pour Les Nuls[M].Paris:Edition First,2016:300.
[8] 范明志.從環(huán)法自行車賽看體育賽事的文化意蘊[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5):81-83.
[9] 顧慧亞,白真.中西方體育文化互補發(fā)展的現(xiàn)實審視與展望[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7,30(2):127-132.
[11] 程文廣,羅嘉司,夏一冰,王淼.體育強國夢下我國體育文化價值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7(10):7-11.
[12] 黃卓,周美芳,郝建平,王秋人,萬嘉.美、英、法、日4國體育文化軟實力發(fā)展模式及啟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8):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