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方方, 曲鳳鳳, 余志, 艾仄宜, 陳玉瓊,鄭時兵, 郝晴晴, 倪德江*
(1.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2.農(nóng)業(yè)部華中都市農(nóng)業(yè)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0;3.宜昌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湖北 宜昌 443000;4.宣恩縣伍臺昌臣茶業(yè)有限公司,湖北 宣恩 445500)
工夫紅茶基本的香氣特征要求甜香顯露,提香是形成紅茶甜香的重要工序。 提香是指在茶葉干燥到含水量7%左右時進行攤涼回潮,然后在一定溫度和時間下再次烘焙茶葉, 形成工夫紅茶的甜香品質(zhì)。傳統(tǒng)方法是在烘籠上利用炭火烘烤,后來發(fā)展到利用熱風提香、遠紅外提香。如仇方方等[1-2]采用名優(yōu)茶整形平臺進行熱風提香,得到適宜的提香溫度為115~130 ℃, 采用遠紅外干燥箱提香, 適宜的溫度為115~125 ℃, 所得紅茶香氣高甜,滋味鮮醇,綜合品質(zhì)突出。近年來,微波和光波技術(shù)已廣泛應用于茶葉的殺青和干燥作業(yè)[3-4],試驗則探討了微波和光波技術(shù)在工夫紅茶提香中的應用前景。
湖北省宣恩縣伍家臺昌臣茶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宜紅茶,由當?shù)厝后w種一芽二、三葉制成,茶葉含水量為7.24%。
紅茶提香均是在微波爐 ( 格蘭仕G70F23N1P-M8)中進行,提香時茶葉均勻平鋪于直徑為150 mm 的培養(yǎng)皿中,厚度約2 cm,每間隔1 min 翻動1 次。
微波提香試驗使用微波高火 (100%火力,功率為700 W), 設時間3 min、4 min、5 min、6 min、7 min 等5 個處理。 光波提香試驗設時間8 min、10 min、12 min、14 min 等4 個處理。 經(jīng)前期預實驗確定,組合3(67%微波+33%光波)效率和效果優(yōu)于組合1(30%微波+70%光波)及組合2(49%微波+51%光波)處理,故光波與微波組合提香試驗使用組合3 檔,即67%微波和33%光波,設時間4 min、5 min、6 min、7 min、8 min 等5 個處理。
試驗三次重復。 提香后的茶樣一部分進行感官審評,另一部分經(jīng)粉碎后過40 目篩,進行理化分析。
茶葉感官品質(zhì)按照GB/T 23776—2018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進行評定[5],設權(quán)數(shù)為外形20%、湯色10%、香氣30%、滋味30%、葉底10%;水分測定采用120 ℃烘干法[6],茶多酚含量的測定采用福林酚試劑法[7];氨基酸含量測定采用茚三酮比色法[8];可溶性糖含量的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9]。
所有數(shù)據(jù)均以平均數(shù)±標準偏差 (X±SD)表示,使用Excel 及SAS 8.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不同微波提香時間對工夫紅茶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見表1。 不同提香時間對紅茶的綜合品質(zhì)有極顯著性影響。 提香3~6 min 得到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較對照有明顯提高, 提香5 min 的紅茶香氣高甜持久,滋味鮮醇,且綜合加權(quán)得分最高;6 min、4 min 處理的紅茶也有高甜香, 滋味較對照尚鮮;而提香7 min 處理由于加熱時間久,茶葉焦變,降低了紅茶的滋味、香氣和湯色等品質(zhì),綜合指標低于對照處理。
由表2 可知,微波提香時間對紅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含量有顯著性影響。 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紅茶中游離氨基酸含量呈降低趨勢,加熱作用使部分氨基酸轉(zhuǎn)化降解, 提香處理的氨基酸含量低于對照處理,但4 min、3 min 和5 min處理均與對照沒有差異。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提香時間的延長, 茶葉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有一定增加,4 min>3 min>對照,但三者間沒有差異;當加熱達到一定時間后, 可溶性糖含量隨加熱時間的延長而減少, 提香5 min 之后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對照處理。 提香時間的長短對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變化影響規(guī)律不明顯, 所有提香處理均使茶葉中的茶多酚保留量值增高,但各處理間沒有差異。
表1 微波提香對紅茶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of black tea under aroma-improving process by microwave
表2 微波提香對紅茶游離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的影響(單位:%)Table 2 Effect of aroma-improving by microwave on free amino acids,soluble sugars and polyphenols of black tea (Unit:%)
結(jié)合感官分析和理化分析可以確定, 使用微波高火提香4~6 min 所得到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最佳。
從感官審評結(jié)果來看, 不同時間的光波提香對紅茶的影響效果存在顯著差異, 見表3。 提香12 min、10 min 和8 min 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相對于對照有極顯著性提高, 紅茶香氣由尚甜純過渡到高甜,滋味由醇和提升到鮮醇;而紅茶提香14 min由于加熱時間久而略焦糊,紅茶品質(zhì)降低,感官得分低于對照處理。
表3 光波提香對紅茶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3 Sensory evaluation of black tea under aroma-improving process by light-wave
由表4 可知, 不同提香時間對紅茶的理化指標影響差異不同,隨著時間的延長,氨基酸含量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提香8~12 min 的紅茶內(nèi)含量均與對照沒有差異; 可溶性糖含量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但8~10 min 處理的可溶性糖保留量較大,高于12min 和14 min 處理;提香處理對茶多酚保留量影響差異不明顯, 各處理間沒有差異。
表4 光波提香對紅茶游離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的影響(單位:%)Table 4 Effect of aroma-improving by light-wave on free amino acids,soluble sugars and polyphenolsof black tea (Unit:%)
結(jié)合感官和理化分析基本可以確定使用光波對紅茶進行10~12 min 提香得到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較好。
使用微波和光波組合, 不同提香時間對紅茶綜合品質(zhì)有極顯著的影響,見表5。 提香處理得到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相對于對照有明顯提高, 隨著提香時間的延長,紅茶的感官品質(zhì)先升高后降低,提香6 min 的紅茶甜香明顯,滋味鮮醇,感官得分最高;提香4 min 與8 min 的紅茶品質(zhì)大致相似。
表5 微波和光波組合提香對紅茶的感官品質(zhì)的影響Table 5 Sensory evaluation of black tea under aroma-improving process by combination of microwave and light-wave
微波和光波組合提香對紅茶理化指標的影響較大, 不同的提香時間對紅茶茶多酚的影響差異顯著,而對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影響差異極顯著,見表6。提香4 min 的紅茶內(nèi)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對照和其他處理,之后,隨著組合加熱時間的延長,茶樣中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氨基酸含量在對照、4 min、5 min、6 min 等4 個處理間沒有顯著差異;可溶性糖含量在對照、4 min、5 min 等3 個處理間沒有差異。 茶多酚保留量在提香處理間的變化趨勢與光波提香處理相似, 經(jīng)過提香處理的紅茶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對照處理, 但5~8 min 這4 個處理與對照間沒有差異。
結(jié)合感官和理化分析基本可以確定使用微波和光波組合對紅茶進行5~7 min 提香得到的紅茶綜合品質(zhì)較好。
目前,提香技術(shù)已經(jīng)在綠茶、烏龍茶加工中廣泛應用。 倪德江等[10]對綠茶提香的研究表明,炒青綠茶干燥后期的“升溫增香”過程,氨基酸和可溶性糖下降,糖胺化合物含量上升,順-3-己烯醇、橙花叔醇、芳樟醇氧化物、橙花醇、苯乙醇等含量顯著增加, 而且溫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與還原糖的縮合和降解,生成吡嗪類、糠醛類衍生物和苯乙醛等物質(zhì),從而提高了茶葉的香氣。 王登良等[11]對嶺頭單樅烏龍茶烘焙火后發(fā)現(xiàn), 多酚類、 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黃素、水浸出物等含量均有所減少,茶褐素含量增加較多,其香氣由花香型向其特有的蜜香型轉(zhuǎn)變。 朱作春等[12]研究了烏龍茶烘焙提香過程中茶葉升溫速率不同, 導致茶葉表里熱量分布不均勻,從而影響烘焙提香效果。 實驗團隊還比較了熱風、遠紅外、微波、光波及微波和光波組合(微波∶光波=67%∶33%)等5 種方式的提香效果,提香后的紅茶甜香濃度增強、滋味鮮爽度提高、茶黃素含量增加。 香氣中芳樟醇、苯甲醇等部分物質(zhì)含量下降,苯甲醛、(E)-β-紫羅酮、(E)-反式-橙花叔醇等物質(zhì)含量升高, 同時還出現(xiàn)吡嗪、嘧啶等具有烘烤香的雜環(huán)化合物, 芳香物質(zhì)的變化利于茶葉甜香的形成, 其中微波提香處理的香氣組成中,酮類、酯類和芳香類含量遠高于光波、微波和光波組合處理,試驗選用的熱源不同,形成了不同提香紅茶的品質(zhì)差異。
表6 微波和光波組合提香對紅茶游離氨基酸、可溶性糖和茶多酚的影響(單位:%)Table 6 Effect of free aroma improving by combination of microwave and light-wave on free amino acids,soluble sugars and polyphenols of black tea(Unit:%)
試驗結(jié)果表明,利用微波和光波提香,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紅茶的甜香逐漸顯現(xiàn),滋味越來越鮮醇; 紅茶內(nèi)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除在微波和光波組合4 min 處理的有所升高外, 其它提香處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茶葉在提香階段,氨基酸一方面可由蛋白質(zhì)、多肽等分解而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又能與糖類物質(zhì)或單獨在濕熱作用下發(fā)生美拉德反應和焦糖化反應,使氨基酸含量消耗;氨基酸的消耗若大于積累,則含量較少,反之則增多。 700 W 微波提香4~6 min,有利于蛋白質(zhì)、多肽類等分解,并促進氨基酸轉(zhuǎn)化為茶葉香氣成分, 因此氨基酸含量較低;因氨基酸多轉(zhuǎn)化為香氣物質(zhì),與糖類發(fā)生美拉德反應的就少,糖類物質(zhì)得以積累,含量略高,所得紅茶甜香略高,感官品質(zhì)優(yōu)異。若紅茶提香選用光波方式, 最適宜參數(shù)為光波提香10 ~12min;微波和光波組合提香,時間在5~7 min 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