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楊
(宜興 214221)
紫砂壺的制作不僅講究 “內(nèi)功”,還講究佛、道家的“內(nèi)家學”,一款高修養(yǎng)、高品位,具有藝術(shù)性、有內(nèi)涵的紫砂壺才更有價值[1]。紫砂壺的藝術(shù)美,主要體現(xiàn)在其風格自然、古樸、典雅、清逸,它產(chǎn)生于一種豐富的表層肌理,如砂般的顆粒特征,并在精致加工后達到粗中有細、拙中有巧、砂而不澀、光而不亮、粗而不糙、細而不膩的獨特效果,令人贊嘆不已[2]。就像這款紫砂“方山逸士壺”(見圖1),借助陶刻為紫砂壺造型裝飾,是紫砂壺發(fā)展一個極好的路徑。壺器以四方型器,簡單而實用,又在壺腹上刻繪“玩物適情”四字,不繁不贅,情趣卻很雅致。再加上壺嘴、壺把的四方造型,清晰明確地表達了紫砂壺的立意:歲月無痕,卻又留下些許痕跡,可供人們留戀許久,這也許就是清逸的生活。
紫砂“方山逸士壺”精選紫砂泥料制成,色澤古樸渾厚、醇厚韻強、明快果決、沉重扎實。此壺是經(jīng)典的紫砂方器,壺身呈現(xiàn)方形,線面清晰,壺蓋、壺把、壺嘴都由方元素構(gòu)成,規(guī)整大氣。壺身為長方形,壺蓋與此相似,肩部過渡有線條清晰展示,愈發(fā)大氣。壺鈕為四方橋型,工整自然。壺嘴雖然有粗細漸變,但同樣是四方外觀。與此對應,壺把的形態(tài)也是筆挺大氣。直線的線條在此壺中運用得大氣磅礴,層次感非常豐富,制作不易,可見技藝功力。紫砂“方山逸士壺”有托物言志之妙,其型、其韻都是壺中代表,作品以方形展示,棱角分明、線條筆挺,絕對是逸士的最鮮明特色。
紫砂“方山逸士壺”整個壺形端莊瀟灑、氣韻非凡,盡顯隱逸情懷。人如壺,行得正、坐得直,這才是方正人生。人生在世,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做人難,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千古恨。方方正正地做人,才不枉活一世。中國功夫博大精深,方正做事、方正做人、人生無悔?!八未┦钡墓适缕鋵嵕褪欠秸松牡湫徒Y(jié)局,道理就在其中,人生的哲理就在其中。水能有多大的能耐,居然能夠把石頭擊穿?是的,水是沒有多少能力,但它貴在堅持,持之以恒,日日夜夜,年年歲歲,若干年后,石頭被這不起眼弱小的水給滴穿了。沒有笨拙的人,只有勤奮與不勤奮的人,只有堅持與不堅持的人。方正做人就是長期堅持的作為,長期不懈的努力。人生中沒有退路,只有前進,有退路的只是為了保存實力,見機前進。有的人是盲目的前進,像只蒼蠅一樣的亂飛。在這種情形下,你只能倒退,大丈夫能屈能伸,哪有爬不過去的山、趟不過去的河流。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為了保存實力、為了生存,只能臥薪嘗膽等待機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方正做人為的是圓夢人生,圓夢人生為的是方正做人。紫砂“方山逸士壺”的清逸風格其實就是一種姿勢、一份堅持、一次謙虛,圓你人生的夢。
紫砂“方山逸士壺”不僅品貌端正,更以獨特的造型及其寓意征服了世人的眼光。而壺腹刻繪的“玩物適情”遂將作品的立意點明:玩味紫砂壺,其實也是一種性情,雖樂在其中,但不能深深沉溺其中而不可自拔。正確的態(tài)度是在玩物之余,思想從其中跳出來,去發(fā)掘紫砂“方山逸士壺”蘊藏的人格魅力,領(lǐng)悟壺器的精神所在,這也是對每個壺器愛好著的告誡,凡事都要適可而止,追求其精神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