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利用這一特點來開展小學科學教學,可以規(guī)避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加入游戲活動,一方面迎合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成長需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科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游戲化教學響應了我國開展素質教育的號召,對學生的科學啟發(fā)性給予很大關注,彌補了應試教育的缺陷。小學科學教師應轉變自身固有的思維方式,對游戲教學內涵應該有基本的掌握,從而轉變工作方向,對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游戲教學具有積極作用。這種方法的實施不僅是素質教育改革深化的需求,也是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個性發(fā)展特點。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更容易吸收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內容,同時也可以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小學生厭學的情緒。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游戲化教學模式的開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給小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營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所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游戲化教學。
一、明確教學目標,注意應用時機
小學科學教學涵蓋了多學科知識,在引入教育游戲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時機,過多地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游戲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游戲上而忽視了教學知識的學習,在適當?shù)臅r機引入教育游戲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認識,不同的教學內容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來進行教育游戲設計,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注意教育游戲的引入時機對教學效果的作用,如以游戲導入新課,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在教學過程中穿插游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使課堂氛圍動靜結合,張弛有度,在課堂教學結尾運用游戲,給人回味無窮之感,引起學生對下一步學習的期待。如在學習“物體沉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橡皮泥小船載物比賽”,通過競賽游戲引入教學內容,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習興趣高漲,在實踐中對物體的沉浮有更為感性的認識,通過導入游戲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學生熟悉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以實踐引導學生去思考,對學生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培養(yǎng)有很大幫助。
二、設置情境游戲,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
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需掌握好游戲和知識的結合,不要為了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而忘了教學的目的或減輕學習的量。另外,還要掌握好游戲的形式,不僅要讓學生容易接受,還要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應學的知識。在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情景游戲讓學生參與,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設置一個情景,然后學生就是情景中的角色,讓學生在游戲表演的過程中學習。例如,在學習自然科學中的水源污染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別表演小溪流、河流旁的樹木、河里的垃圾等角色,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劇本表演小溪流從清澈變?yōu)闇啙岬倪^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懂得小溪流為什么被污染了,還讓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科學知識,教師可以將它們轉化為情景表演或是其他的游戲方式,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接觸新鮮的事物,這樣才能有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新穎、創(chuàng)新的課堂,讓學生擺脫枯燥的傳統(tǒng)課堂,在輕松的游戲中學習。
三、小組合作進行游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教學中實施游戲化教學,為了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通常要采用小組合作化教學,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一起完成游戲和學習任務。例如,在學習植物生長歷程的時候,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都養(yǎng)一盆植物,然后小組成員輪流記錄植物在每個階段的變化情況,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比如植物在發(fā)芽階段應多長時間澆一次水等問題,在小組成員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學生會一起合作將這個任務完成,不僅讓學生學會團結在一起,還學會了怎樣種植植物。讓小組同學一起種植植物也是游戲,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游戲的過程中讓小組之間相互競爭,選出種植的植物長得最好的一個小組給予獎勵,這樣對學生又是一種鼓勵,讓學生有更大的熱情去參與到教師設置的游戲中。組織學生組成小組進行游戲,不僅可以保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游戲中,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很多課外的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豐富游戲化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
游戲化教學方式并不單單是字面上進行游戲,而是要寓教于樂,在游戲過程之中進行學習,所以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教學游戲能力,能夠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實際要求,進行游戲的基本設置。比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小組間的評比與競賽,讓學生們之間產生良性的競爭氛圍。比如在學習指紋的形狀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向不同的小組分配相應的任務,每個小組將自己的指紋印下來,看看這些指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相應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將短期的科學教學方式與長期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去校園活動,觀察螞蟻及毛毛蟲的活動情況,每個人可以在魚缸里養(yǎng)一只到兩只毛毛蟲,每日喂給他們樹葉,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其生物的生活變化,最后吐絲成繭的形態(tài)變化。這不僅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觀察能力,也調動了學生進行課外探究的實際興趣,促進學生們進行思考的同時,養(yǎng)成學生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總之,每個學習階段的教學方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學生在成長,每個階段的思想和看法都是在不斷改變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jù)科學的實用性將科學轉變?yōu)橛螒?,讓學生所學的科學知識得到實踐,增強學科的實踐性,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一個提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明確教學內容,把握好一個度,這樣才能運用游戲有效地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小組的合作,在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高效地學習科學,提高科學素養(yǎng)讓小學生“玩轉科學”。
【作者單位:灌云縣朝陽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