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柴達木的河向西流

      2018-02-21 09:20:52王宗仁
      海外文摘·文學(xué)版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昆侖山柴達木格爾木

      盛夏的那個中午,我靜立柴達木盆地南沿紅柳叢中一條河拐彎的地方,放眼四顧。雪停了,只有陽光,滿山遍野的積雪閃閃發(fā)光。山洼里的陽光填得滿滿的,簡直可以用勺子舀出來。我發(fā)現(xiàn)找不到自己,我已經(jīng)被滿眼的白雪融化。瞅著仿佛停止了奔騰速度的河水,我遙望它的來路,再望流向,能清晰地看到河面呈“S”形,規(guī)規(guī)矩矩地展示在雪山下,緩步向西流淌,隨山勢拐過那個彎就進入昆侖山了。

      格爾木河。嚴(yán)格說這條拐彎西去的河是格爾木河的一條支流,源頭在昆侖山中的瑤池?,幊赜忻利惖膫髡f,遠古時期統(tǒng)治青藏高原的女王西王母,就是在這里會見西周第五代君王周穆王。大概有那么一天寂寞的瑤池不甘于臥在深山,便把一只胳膊伸出了昆侖山,漫成了今天的格爾木河。它出山后原本直直向東流去,流到山下遇到了這個多情的回水灣,一側(cè)身,暫時改變流向,走了一段回頭路。等它轉(zhuǎn)身之后再東流時,便匯入更大的潮流。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常常遇到這種突然改變前行方向的事嗎?面對這種困擾,也許這正是活著的意義,也是寫作的精妙處。此刻,我站在河岸,透過無聲顫動著的河面,用目光跋涉它的深邃,可瞭見河床上亮晶晶的鵝卵石張著嘴好像要唱歌的樣子。我推想,它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個無星無月的夜晚,沉睡和晨醒,才在水勢稍緩的這個紅柳灘慢慢地回過頭來,望了望岸上的群山,打了個轉(zhuǎn)身,選擇了又一個西去的流向。它帶著身不由己的力量義無反顧地流回昆侖山??梢钥隙ǖ氖?,它回不了瑤池,出發(fā)的地方怎能是歸宿!不管它走多少彎路,必然還會流回來的,大海才是它最終的家。但,它還是戀戀不舍地回一次昆侖山!我看見了,就在它回頭時,地平線已經(jīng)開始了彎曲。河岸的叢叢紅柳蒼翠著它的流程。

      格爾木河也學(xué)到了我們這些終年西行奔向拉薩的汽車兵的性格,一路風(fēng)雪相伴,內(nèi)心卻風(fēng)雨暫息。我站在岸上巴不得馬上過河,過了河就可以攀上昆侖山,翻過昆侖山又能上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西行路上有多少山,山上就流淌著多少西去的河。就整體而言,這樣的河肯定不多,但是集合起來也是一支隊伍!每條河有每條河的天空,它們的身體里有奔騰時留下的歡樂,也難免不留下傷疤。我要說的是,在它們拐彎西行時,帶走的,也是留下的!

      柴達木的河向西流。

      多么可以讓人上天入地肆意聯(lián)想的一句話。那天,我在筆記本上寫下它時,就像在大寒中吹出一口暖氣,瞬間,立春就到了。真的,就是這種神妙的感覺!這句話我是從那本《可愛的柴達木》書中收獲而來。我們汽車兵一天到晚扒著方向盤跑車,日子單調(diào)得連個說話的伙伴都難得遇到。那是一個寂寞的日子,我在長江源頭楚瑪爾河兵站食堂的閱覽臺上——磚砌的像農(nóng)家火坑大小的一個平臺,零散地擺著有數(shù)的一些報刊,一本《可愛的柴達木》被幾張報紙遮掩得只露著“柴達木”三個字。柴達木?這三個字一下子放大了我的喜悅,不就是此刻我腳下的這塊土地嗎?我像餓極了的漢子,抓起這本書就讀了起來。兩只眼睛如同鏵犁翻地般的快速插進字里行間,瀏覽,心神掉進書里不能自拔。這個中午為了多讀幾頁書,我沒有理由地推遲了出發(fā)時間,踩著催征的哨音,三進三出食堂。拿起那本書放下,放下又拿起。像是緣分,又像是無奈。有些明白,又不能一語道破。兵站管理員或許看出了點什么,笑我書呆子氣,說,只要不帶走,你多看一會兒是允許的。他在暗示什么,又像是挖苦的口氣。當(dāng)時我甚至很不講理地想:這種人肯定不讀書!

      至今,我的那本磨掉封皮的筆記本上,還留著那天在楚瑪爾河兵站從《可愛的柴達木》上摘抄來的一段內(nèi)容:

      “盆地有很多河流,人常說‘天下河流皆東去,可是在盆地河流的流向卻極不一致,有的向東,有的向西,有的向南,有的向北,它們從東西南北一齊注入盆地的各個湖泊或潛入地下。盆地河流的水源多是匯集四周山上的積雪溶化的水和夏季山洪的水形成的?!?/p>

      讀書很少能讀到被觸動的妙感?!安襁_木的河向西流”,這樣的句子絕對蘊藏著妙不可言的韻味。猶如一匹飛奔的白馬,四蹄騰空,讓人動情。它不僅是河流的蒼茫,也給熱愛柴達木盆地的人心里濺起多少可以抬上天空的浪花!河水向東還是向西流,當(dāng)然是由地勢決定的。但是當(dāng)它上升為一種精神后,向西流的河流就深含的是異乎尋常的頑強、質(zhì)樸和博大。我真正地理解或者說深層地認(rèn)知了向西流的河流的本質(zhì),還是后來結(jié)識了行走在河岸上開發(fā)建設(shè)柴達木的人。

      當(dāng)年,青海省還沒有一寸鐵路,從祖國各地奔涌而來的盆地建設(shè)者,不得不在蘭州乘坐去烏魯木齊的火車,穿過大半個河西走廊在一個叫柳園的小站下車,然后倒上汽車(有時還不得不步行)取道敦煌,翻越祁連山進入柴達木。因為他們起程的地點、時間不同,就很難有統(tǒng)一的行動,總是零零散散地各走各的路徑。每條路上卻擁擠著有相同方向的艱難跋涉者。在這些西行的人中就有作家李若冰……

      這是1954年初秋,西北大地已經(jīng)呈現(xiàn)著一片超越季節(jié)界限的隆冬的蕭索。李若冰背起在蘭州準(zhǔn)備好的旅途食品,鍋盔、辣椒醬和5個勘察隊員從敦煌出發(fā),第一次闖進柴達木盆地,他開始用毅力打磨冬天的經(jīng)歷。這是他文學(xué)生涯中一段刻骨銘心之旅。5個人只能算是一支小分隊,卻浩浩蕩蕩。數(shù)十年后,我努力從他的散文集《柴達木手記》中尋覓,還原了當(dāng)年他在沿途經(jīng)歷的一些被時光淋濕的陳舊隱跡。李若冰在他的這本散文里或留下的漫談他在盆地深入體驗生活的文章中,多次提及步行趕路的情景。這使我們感受到了作家不付出艱辛的跋涉,文學(xué)的路是絕對走不遠的。那時候,汽車是通往盆地各處唯一的交通工具,可是許多剛開發(fā)建設(shè)的第一線還沒通車,只能靠步行前往。他經(jīng)常在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原上走路,還得背著行囊,每前進一步都是對意志和體力的考驗。有時遇到上山路,就得手腳并用,貓著腰,雙手在雪路上刨著移動。行走的姿勢已經(jīng)變了,不是走,而是匍匐著一步一步地前行。盡管高原的寒風(fēng)已經(jīng)偷走了他的體溫,可是他身上的襯衣仍然被汗水浸濕了。李若冰的未來在哪里?也許他很清楚,也許此刻還不十分清楚。不管未來在哪里,他一直“在路上”。

      李若冰先后五次深入柴達木。第一次,1954年秋;第二次,1957年8月,他和李季結(jié)伴而行;第三次,1980年夏天;第四次,1987年盛夏;第五次,1993年。如果不是把熾熱的胸膛緊緊貼在這塊凍土地上;如果不是對柴達木熱愛得眼里含滿熱淚;如果不是鐵了心讓文學(xué)之花在貧瘠的蒼野盛開,他李若冰走一次柴達木就行了,大不了跑上兩趟,足矣!他懷揣抱負只身在盆地的山川、湖河、草原、戈壁奔走。興奮之余心里卻怎么有一種說不明道不白的陰影,總覺得自己離死亡的距離很近,也離明天很近。怎么會有這種感覺呢?他沒有恐懼。只在心里叮囑自己:不必想得更多,堅持往前走,希望總歸會實現(xiàn)。作家有一程山水,就會有一程體驗。前面就是他采訪的對象,只要找到他們,他就可以寫出一篇散文。給人的感覺,他李若冰走進盆地,甚至他這一生,只是為了無蹤無影。只要留下散文就好!可不是嗎,不為文學(xué)他一次又一次來到這荒野大漠干啥呀!endprint

      難為他采訪的更多的還是交通問題。這,他有思想準(zhǔn)備,但總是力不從心。也許就因為這樣,苦澀的空氣里總有著迷一樣幻影和故事。他真的不覺得苦澀,盆地一日三變的氣候讓他享受其樂。真實與虛幻在交織中顯出美麗。風(fēng)雪又迎面撲過來了,李若冰挺起胸膛站立著,這時風(fēng)雪似乎立馬消散了。他好像看見天空藍得像泉水洗過,太陽走出云層,對他睜大了真誠的水汪汪的眼睛。他又好像看見月亮秀唇一吐,就是一打江山,半個盛唐。他還仿佛看見雪墻上凍瘦的枯草僵而復(fù)活探出嫩鮮鮮的葉芽……這些絕不是遠方渴望追溯與抵達的念想,而是眼前就可以享受到的美景。都讓他李若冰遇上了,真的好幸福!這不是嗎,他在散文《戈壁夜行車》里,記錄下了這樣一件事:那天,他在茶卡鹽場采訪后,準(zhǔn)備去格爾木??墒遣杩ㄟ\輸站沒有車,他們讓他站在路口擋車,碰上有空位的車把他捎去?!坝谑牵揖驼驹诓杩房?,見車就喊,就擋,就招手。可是,從早到晚,沒有碰到一輛有空位的車,一天,最少有30輛車駛過。一隊一隊的車輛,不是拉著鉆探器材、木料,就是拉著面粉、罐頭蔬菜……它們都負載很重,哪一輛車能有空捎人呢?你說司機不幫忙吧,不,當(dāng)你招手擋車的時候,看見司機那種抱歉的笑容和給你訴說無法捎你的那種為難的神情,會給你留下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覺?!?/p>

      繁忙而空落的柴達木路口!空落?一個千里萬里自愿奔波而來的為高原建設(shè)者寫贊歌的作家,都享受不到一次乘車的機會,他心里不空落嗎?不,這就是正在成長中柴達木盆地綻露的完美之缺!匆匆走進盆地甚至連臉上的汗?jié)n也顧不上擦去的筑路人,還來不及在滿地裸露著碎石沙礪的處女地上栽起更多的路標(biāo)。李若冰帶著幾分焦慮但不失望的表情站在路邊,看著那一條新誕生的與西去的河流平行的坑洼不平的公路,心中絲毫沒有擋車未果的怨氣,收獲的只是對這塊寶地深愛的沉醉。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柴達木正在開始的新生活。沒有什么比生活更重要!他大踏步又走向另一個路口,三步并作兩步,心急腳捷。在另一個路口能否擋到便車,他也沒把握。他只是想多見識幾條柴達木這樣的路口。如果不用多久,能有一條路,后來人見證是從他李若冰此刻擋車時留下的腳印里誕生,那將是他柴達木之行最值得驕傲的榮耀了。從他邁向另一個路口時快捷的腳步聲中,可以推知他對前方充滿希望,他回望身后自己留在薄薄雪地上的腳印,被正午的陽光放大了,像一枚枚清晰的印戳。誰能說這些印戳不是即將誕生的一條新路的路標(biāo)呢!他快速朝前走去,他的收獲、他的幸福就是永遠有一個前方!那是尋找文學(xué)生命的方向。

      我們可以這樣假設(shè),李若冰當(dāng)時不堅持站在路邊擋車,而是在茶卡鹽場招待所等候有關(guān)部門給他派車去格爾木——他完全有資格也有理由這樣做,好多作家記者不都是這樣做嗎!但是他沒有。正是他的這種秉持和堅守,讓他有更多的機會領(lǐng)略了久睡初醒中盆地的古老神秘面貌,見識了拔地而起的廠房和新村的生命動力,目睹了埋葬在大鹽湖深處的不朽歲月……他被柴達木獨具的魅力深深折服。大風(fēng)過后,草木有聲。正是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亮色,給他的散文注入了亙古悠長的獨特美!

      掏心掏肺,回放李若冰擋車得不到滿足的這段文字,我讀得心里感動又羞愧。一個作家靠站在荒天野地的路邊擋便車去長途跋涉,完成采訪任務(wù),今天的同行恐怕享受不到這個福分了。還有,因為無法捎你乘坐他車的司機以歉意的笑容解釋原因時為難的神情,也給我們傳遞了人世間的溫馨。陰晴冷暖,勵志的季節(jié)各有不同。如今遍地花好月圓,紫氣充盈。手一伸,腳一邁,空中地上水里任你心滿意足地去遠行。如我,雖有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經(jīng)歷,那大都是在食宿交通無憂的前提下跋涉的。今天,每一刻都那么美好,我們真的應(yīng)該知足常樂,把幸福的時光攬在懷里,一直到天地、山川融化的那一刻。

      我雙腳釘子似的釘在格爾木河拐彎的岸上,看著河浪。河水仿佛在訴說它流程輪回的百轉(zhuǎn)千回。我看見河水流經(jīng)之處,群山總是緩緩地俯下身子,鉆入了水中。格爾木河在它漫流拐彎處之后,放快了西去的流速,一朵浪花不安分守己地蹦出河面,躍過回水灣處一塊攔路的紅柳枝,加速西去,流向昆侖山。也許李若冰當(dāng)年看到的就是這樣一朵浪花,便把它攬入了懷里,流進了《柴達木手記》……

      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李若冰的散文集《柴達木手記》。這肯定不是他的第一本作品,但卻是國內(nèi)第一部反映柴達木生活的文學(xué)作品。一個人的歲月,柴達木一個時代的心聲。他珍愛這本書是可以理解的。按捺不住吮吸柴達木大地的母乳后收獲的創(chuàng)作喜悅,他寫下了這蓬勃蔥蘢的心語:“我每走過一個地方,都舍不得離開,我想的不行。我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我酷愛著大西北。雖然,我看到的是大沙漠戈壁灘,可是,不正是這樣的地方,更能顯示我們?nèi)嗣竦纳睢趧?、斗爭和建設(shè)的魄力嗎!我非常珍惜所看到的一切。我滿懷著尊敬寫這一切的:戈壁、沙漠、草原、石油、鉛鋅、金銀、大路、狂風(fēng)、湖泊、土屋和戰(zhàn)斗在柴達木的可愛的人們。柴達木有多么好呀!在與勘探者相處的日子里,他們給予我的東西遠比我給予他們的多得多,豐富得多,美麗得多?!?/p>

      李若冰有他堅持的信念:作家離開了他熱愛的土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他在一次接受訪談中坦言,在盆地的日子里,他步行走路的時間不比乘車的時間少,因為走路他可以左顧右盼,得到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創(chuàng)作素材。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失去信心。所有的路都是腳板踏出來的。從他的話里話外,我能感受得到,他把高原建設(shè)者用粗糙的雙手正喂養(yǎng)的柴達木這塊寶地,已經(jīng)視為自己的故鄉(xiāng)了。他要精心抒寫散文歌頌它。

      《柴達木手記》重印三次,每次重印李若冰都要寫后記,掏空心里每一個角落,搜尋最貼心的文字表達他對柴達木這塊土地灼熱的疼愛。1980年,他在后記里寫到勘探隊員的精神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我的靈魂”:“從某種角度看來,他們中間不少人,并不適應(yīng)長年野外的勘探活動,完全可以選擇另外的生活去過,但他們毅然到大沙漠來了,到大戈壁來了。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一直在荒原上顛簸奔走……他們裹著老羊皮登上了祁連雪峰,喝著苦水渡過了昆侖險路,啃著用駱駝糞蛋燒烤的冷饃叩響著山崖,挖掘著礦石,以致有時迷了路,幾天幾夜斷糧斷水,于是只有餓著肚子,爬行苦斗,有的最后竟然倒斃在沙窩里”;1986年,《柴達木手記》又一次重印,李若冰在后記里寫道:“我渴望學(xué)習(xí)駱駝,一如既往追隨野外勘探者的足跡,一步一個腳窩,在大沙漠里跋涉。我命里注定是跑野外的,而且早就跑野了?!庇扇思拔?,他以“戈壁之舟”駱駝為榜樣,樹立在自己面前。后來李若冰多次說過,柴達木的每一棵草都會微笑,每一塊石頭都會說話。沒有對土地的感情,何來這種落地生根的語言,這話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個只有“跑野了”的人才會寫出這樣有翅膀有力量的文字。endprint

      《柴達木手記》一書里的文字是有翅膀的!那是因為作者的心里裝著翅膀,要不怎么會“跑野”呢!跑野了!只有三個字,每個字值千斤,能于罅隙中看見遠方。我實在太疼愛這句話了!這個“野”字,還有那個“跑”字,都是長著翅膀的文字,這翅膀是有根的。李若冰把自己種在了柴達木。我立馬跟著也“跑野”了!跑,自然是向西跑,是踩著李若冰的腳印跑。西出陽關(guān),西出昆侖。出現(xiàn)在他散文里地方,日月山、青海湖、茶卡、噶爾穆(格爾木)、納赤臺、錫鐵山、察爾汗、大柴旦、當(dāng)金山、茫崖……正是我們汽車兵開車必經(jīng)之地。每每來到這些地方,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奔騰在我心間。真的,我是讀著李若冰的散文,踩著他的腳印不知在柴達木奔走了多少回。從他作品的文字背后我看到了一個情滿柴達木的忙碌作家的身影。我讀出了一幅柴達木的地理地圖,它像一張門票是我通往盆地各處的最短路徑。多少個夜晚,我忘記了白天奔波的疲勞,打開《柴達木手記》,輕舒慢卷,從左往右,從前往后,尋找在李若冰散文里出現(xiàn)的每個地名所處的格局,細細回憶曾經(jīng)的往事以及我后來采集到的故事。他大概沒有想到,正是這些地名,還有拍打過這些地方的駭人聽聞的冰雹和六月寒雪,幻化為藍天上的白云、雪山之巔的雪蓮及戈壁灘的紅柳枝……在一場過路雨之后開始發(fā)芽,長成了我的散文:《傳說格爾木》、《消失了的望柳莊》、《記記中的馬?!?、《錫鐵山的一車礦石》……這些散文是我扎根高原的嫩芽,凍土地上的新苗。柴達木令我的筆尖振奮,情不自禁地講起了柴達木的故事。我應(yīng)該也會做到像李若冰那樣,“身體一旦破口,會流出柴達木河的基因。”

      總有預(yù)料不到的事情節(jié)外生枝。有一天,在我不得不把珍藏了多少年,被我拇指和食指捻得書角像花卷似的《柴達木手記》付之一炬時,我的心疼得流血!當(dāng)然這樣的事發(fā)生在“文革”中。當(dāng)時我必須把珍藏了一木箱的書作為“四舊”上交。我心不甘,像做賊一樣偷偷地保存了幾本實在舍不得的書,其中就有李若冰的散文集《山·湖·草原》。為什么沒留《柴達木手記》?因為《山·湖·草原》里選了《柴達木手記》里的一部分作品。權(quán)衡再三,我忍痛舍棄它了。

      1993年夏,李若冰第5次走進柴達木,他寫下了反映柴達木生活的最后一篇散文《緊貼你的胸口》:“……在我心里,時常鳴響著一支歌。這支歌,高亢激越豪放悠長,緊扣著我脆弱的心扉,使我振奮使我渾身像火焰般燃燒,任怎么也平靜不下來,于是我被歌聲所誘惑便疾步走向遠方……從此,我像著了魔了似的在柴達木幾番走出走進,享受人生的快樂。”第5次進柴達木,李若冰像第一次一樣心里依然燃燒著“火焰般”激情。他在開始的地方結(jié)束?!恫襁_木手記》是圓滿的句號。

      我又一次來到紅柳叢中格爾木河拐彎的那個地方。自從在這里發(fā)現(xiàn)格爾木河也有向西流去的一段流程后,我對它魂牽夢繞。有一種好像從高處崩落下來又攀向更高處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亮的感覺。人生的希冀與命運蒼涼的動力,完全在前行中不斷改變方向的調(diào)整中。從你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你就意味著被這個世界所規(guī)訓(xùn)。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總有一些事物在逼近,同時后退。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河在淌水,水在向西流動。但是河心有一縷草叢——也許是紅柳枝兒吧,卻固執(zhí)地向相反方向披靡。我透過薄薄的水體,看見又是一個小小的回水灣,水勢不甘西去,調(diào)轉(zhuǎn)方向,草枝兒輕柔地搖曳著夢境般地順著一股暗流向東淌著,重溫舊夢。這是一個幾乎被人忽略的溫和細節(jié),它沒有打算驚醒一花一草,但畢竟柴達木的河曾經(jīng)都是這樣。

      仍然是昆侖山,它那犬牙交錯的峰巒又迎面飛來。我在柴達木行路,漂流把我送到又一個寫作的入???。這天,我搭乘便車西行90公里,來到不凍泉,我此行的目的地。這個地方曾經(jīng)因為一位作家寫了一篇小說《惠嫂》,一直到今天還影響著我的文學(xué)人生,讓我說不清道不白地蹭了不少光彩。你看過電影《昆侖山上一棵草》嗎?這棵草就扎根在寸草不生的不凍泉。其實不是草,是一個叫惠嫂的女人。寫《惠嫂》的作家叫王宗元。是王宗元,而不是王宗仁。一字之差,差之千里,笑話鬧大了……

      1960年或1961年夏日的某天,我腦海里還清晰地印象著,那是格爾木一個少有的天高云淡的晴朗天氣。陽光把積雪的昆侖山抬到了藍天上,變得一片一片鮮亮鮮亮的白云。我在車場滿手油污地保養(yǎng)汽車,準(zhǔn)備次日登車出發(fā)去拉薩執(zhí)勤。營部通訊員急匆匆跑來讓我去接電話。是青藏兵站部宣傳處李廷義干事打來的電話,他祝賀我的一篇作品在《人民日報》刊登。我好納悶,沒有的事呀!我從來沒有給《人民日報》投過稿。雖然那時我已經(jīng)在解放軍報等報刊發(fā)表過一些小文章,但畢竟是文學(xué)路上蹣跚學(xué)步的小青年,對作品登上《人民日報》想也不敢想。李廷義講的是怎么回事呢?于是,有的是心勁卻沒有條件看到《人民日報》像我這樣一個整年在路上跑車的汽車兵,費了頗大周折才在圖書館找到了那張報紙,一看是王宗元寫的小說《惠嫂——故事里的故事》,在《人民日報》登了一個整版。他寫的內(nèi)容是我眼皮底下的生活,不凍泉運輸站那位不是招待員的惠嫂,熱心為我們這些在青藏公路跑車的司機服務(wù)的故事?;萆┑睦瞎沁\輸站站長,原來在老家陜北當(dāng)鄉(xiāng)長?;萆┨接H到了高原便當(dāng)了義務(wù)招待員。老惠、惠嫂這樣的高原人,每天都晃動在我們眼前,閉著眼睛也能抓一大把他們的故事。沒想到讓這個王宗元寫出來了!說實話,那時候我還真沒有寫出《惠嫂》這樣作品的真本事呢!可以肯定的是,我一直走在奮力寫好作品的路上。我鐵了心要找到王宗元,向他討教寫作經(jīng)驗。從《惠嫂》里我讀出他應(yīng)該在格爾木,要不就在西寧,大不了遠在拉薩,反正跑不出青藏高原。到這些地方去,對我們汽車兵來說,就像串門走親戚一樣便當(dāng),油門一加,青?!_!我跑斷腿似的四處打聽王宗元在哪里,在一次又一次失望后終于得到他的確切消息,他是青藏公路管理局農(nóng)場三分場場長,這個農(nóng)場在昆侖山下的戈壁灘上。只是他已經(jīng)在一個月前調(diào)離高原,到了西安。我不但沒有失望,反而萌發(fā)了新的希望,西安是我的老家,隱隱有一種親切感。只是對一個遠在家鄉(xiāng)之外青藏高原上的我來說,這種親切像隔在玻璃背面,也許可以看得見卻不知何時不用割切玻璃就能相握!endprint

      看不到遠處,就不要急著去看。等日子平靜下來,另一種風(fēng)景就會來到眼前。生活每一刻都在分裂、變幻,每一天都是新的。沒有見到王宗元,驚喜的是不久就看到了根據(jù)《惠嫂》改編的電影《昆侖山上一棵草》。我百看不厭。在拉薩西郊兵站夜風(fēng)颼颼的院子里看過,在格爾木汽車團露天廣場上看過。一生都難忘的當(dāng)數(shù)在影片中故事的始發(fā)地不凍泉兵站車場上看這個電影。每塊石頭、每堆積雪、每棵冬草都伸長脖子屏住呼吸,和我們一起看電影。那天晚上,夜空里飄散著零零星星的雪花,天氣的冷比我害怕的冷還冷。兵站的官兵,道班的養(yǎng)路工人,投宿兵站的汽車兵,還有幾個駐地的藏族同胞,總共不足50人,早早就坐在銀幕下自帶的馬扎上等候。因為是跑片,從格爾木跑到不凍泉已經(jīng)9點多鐘了。雪下得越來越大,可是沒有一個人離開座位。人人都沉浸在影片中那些從他們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充滿情趣的鏡頭里。隔著銀幕仿佛也能聞到惠嫂身上那股飯菜香味!

      后來,有了電視,我又多次從電視上看過《昆侖山上一棵草》。前年,央視還在電影頻道播放這部片子,我特地通知幾位朋友收看。半個世紀(jì)過去了,當(dāng)年拍攝的黑白片看起來還是那么讓我激動,親切。這讓我們不得不承認(rèn),有些我們做過的事,交往過的人,對這個世界,對這個社會有思考、有表達的欲望。于是,它讓我們在很多年后仍然會珍惜地重新拾起。如留在不凍泉的那堆殘墻破瓦,我一直堅守它遠處的孤獨。這孤獨是遺產(chǎn)。

      我見到王宗元是“文革”開始的前夕,1964年夏天我去北京參加一個創(chuàng)作會議,路過西安,特地下車拜訪了這位心中的偶像。是在他那間很不寬綽只放了一張辦公桌的辦公室,他的心里好像裝著什么不便言說的事,不太主動開口,多是接我的話茬,答問式的。還清楚記得的是,當(dāng)我提到格爾木時,他的眼睛一下子閃出了異樣光亮,話角也密了。他提到的兩件事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一是他說還很想回一次格爾木,想把穆生忠的故事好好采訪采訪,如果有幸能在格爾木見到他,那將是他這一生很幸福的事。他說穆將軍是一位頂天立地的了不起的人物。至今我眼前還浮現(xiàn)著他講到“頂天立地”這四個字時,用手臂做的指指天又指指地的動作。二是他幾次提到格爾木河,說這幾十年走過多少河,沒有哪條河的水像格爾木河的水那么清澈,真是從河面能望到河底。他提了個問題,昆侖橋是架在達布增河和嘎果勒河匯合處的一座橋,這兩條河流到了阿爾頓曲克草原后是不是就成了格爾木河?我被他問住了,只得照實回答我不知道。他馬上給我解圍說,也難怪你不知道,柴達木的河流太多,朝東朝西朝南朝北流的都有。常常在不足半小時的趕路中,你就可能蹚過二三條河。不管它是從哪兒流來,也不管它流向何處,那水都是清澈見底的。這些河大都源于山中的瑤池?,幊兀课疫€是第一次聽說。他接著講了有關(guān)昆侖山的一些神話傳說。遠古時期統(tǒng)治青藏高原的至尊女神西王母就居住在瑤池一帶。還有,白蛇娘娘就是從昆侖山盜來靈芝仙草救了許仙。當(dāng)時王宗元講的這些對我都是十分新鮮的,頭一次聽說,大開眼界。怪不得他對柴達木的河那么有興趣,那是因為那些河蘊藏著我們民族的文化記憶!我忽然聯(lián)想到他寫的那位惠嫂,那也是個有靈氣甚至仙氣的人物?。∮谑俏姨岬搅怂男≌f《惠嫂》,有人誤認(rèn)為那是我創(chuàng)作的。他聽了淡淡地一笑,說:這不奇怪,咱倆都是王族一家,又都是宗字起頭。前不久你發(fā)表在《人民文學(xué)》上的散文《昆侖泉》,還有人當(dāng)成是我寫的呢!我聽了忙說,還有這事,我那篇東西不值一提。他說,怎么就那么巧,王宗元,王宗仁,兩人都是寫昆侖山!

      這次見面,他給我留下的難以忘掉的印象是:他很不愿竟把自己置身于文學(xué)局外,又好像身不由己地被閑置于局外的感覺。匆匆見面,匆匆離開,沒有相約,也無贈言。仿佛總有一種恍惚飄搖的感覺。后來,一直到“文革”中他蒙冤致死。我們好不容易的第一次見面也就成了終生遺憾的永別。可以欣慰的是,不久我在西安買到了東風(fēng)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他的小說集《惠嫂》。再后來,我又從北京沙溝舊貨市場淘到了一本1963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昆侖草》,這是根據(jù)《惠嫂》改編的獨幕話劇。這兩本書現(xiàn)在都珍藏在我的書櫥里。

      我沒去過的地方,為什么總有模模糊糊我的影子?一個很有趣的插曲,王宗元的兒子王崗在他和姐弟們編造的《王宗元紀(jì)念文集》里,有這么一段文字:“……不斷有人問我,王宗仁是父親的弟弟嗎?更有粗心的人對我說:‘最近又看到你父親的作品了,還是寫高原·風(fēng)雪·青藏……”看來,我和王宗元之間這種撕不斷的情形,保不準(zhǔn)還會持續(xù)下去。我應(yīng)該像呵護我們的孩子一樣,珍惜我和王宗元作品產(chǎn)生的這種無處不在的光芒!

      王宗元在“文革”中蒙冤致死,他再也回不到魂牽夢繞的柴達木那個誕生《昆侖山上一棵草》的不凍泉了??梢詰c幸的是那棵草永遠地留下來了,長在人們的心中,如同那本《柴達木手記》一樣,蓬勃蒼翠,長生不老。隨后,我多次重返柴達木,站在這棵草前哀悼,瞻望。這塊生長不老草的土地怎能不深刻呢?李若冰、王宗元的體溫散不盡,他們的靈魂支撐著它。當(dāng)然,我還不能不提及另一個為柴達木獻出畢生精力和智慧的作家肖復(fù)華……

      肖復(fù)華是著名作家、《人民文學(xué)》前副主編肖復(fù)興的弟弟。兄弟倆曾經(jīng)聯(lián)手創(chuàng)作了頌揚柴達木石油工人生活的報告文學(xué),受到讀者極大喜愛。2013年青海省海西州政協(xié)編著的“柴達木文史叢書”(30本),收入了肖氏兄弟各一本作品:《柴達木作證》、《他的名字叫青海》。哥哥肖復(fù)興是著名作家,大家都熟悉。弟弟肖復(fù)華是從柴達木油田走出來的工人作家。他17歲時在北京自愿報名來柴達木油田,先后當(dāng)過修井工、生產(chǎn)調(diào)度、記者、編輯、青海石油文聯(lián)副主席。從17歲走進柴達木油田到他61歲離開人世,44年的漫長歲月,他的世界就是石油世界,骨子里全是石油,一字字寫醉了情,一字字寫碎了心。他已經(jīng)離不開柴達木了,柴達木也已經(jīng)離不開他了。2011年,他在病榻前囑咐妻子,一定要把自己的骨灰送回柴達木。當(dāng)年清明節(jié),肖復(fù)興和復(fù)華的妻子、孩子,一起送復(fù)華回到了柴達木……

      肖復(fù)興告訴我們,復(fù)華在病榻前說送他的骨灰回柴達木時,雖然已是生命的最后時刻,但那口氣卻很清晰、輕松,好像說著明天或別人的事。

      生死不是一切,在生死之外,陽光下還綿亙著存在著廣闊的領(lǐng)域。柴達木又落雪了,天空一陣一陣丟失它應(yīng)有的色彩,卻反而加重了蒼茫。

      千回百轉(zhuǎn)的柴達木河最終還是要流向大海。讓我的筆還是回到李若冰,結(jié)束此文。2004年4月13日,早年在《延河》編輯部工作編發(fā)過我的作品,我卻一直不知道她是李若冰夫人的賀抒玉,給我寫信,隨后寄來四卷本《李若冰文集》。他的信全文如下:

      王宗仁同志:

      你好!

      本該早點寄書給你,沒想到出了點意外事故。若冰三月二十六日因摔倒不幸引起左肩骨折,疼痛難忍,起坐行動不便。去醫(yī)院換了多次中醫(yī),最近略有好轉(zhuǎn)。一兩日內(nèi)可將書寄你。

      我從《延河》籌備創(chuàng)刊一直到離休,曾多次發(fā)過你的作品。你現(xiàn)在仍然在創(chuàng)作上不斷有新作面世,精力如此旺盛,真令人敬慕!

      筆體雙??!

      賀抒玉代筆

      2004年4月13日endprint

      猜你喜歡
      昆侖山柴達木格爾木
      “昆侖山·守護水之源”環(huán)保公益項目在青海格爾木啟動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萬水千山總是情
      格爾木
      柴達木映畫
      美石贊
      寶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青海西寧蘭州格爾木往來更暢通
      石油瀝青(2018年5期)2018-03-23 04:49:19
      柴達木映畫
      中天光伏支架助力國電格爾木三期50MW光伏發(fā)電項目成功并網(wǎng)
      长汀县| 巴彦县| 比如县| 孝感市| 茂名市| 八宿县| 霍林郭勒市| 清水县| 栾城县| 修武县| 准格尔旗| 三都| 菏泽市| 孟州市| 内黄县| 新巴尔虎右旗| 金川县| 富顺县| 武胜县| 射阳县| 洪雅县| 元谋县| 勐海县| 大渡口区| 台南县| 甘泉县| 永宁县| 定结县| 临江市| 托克托县| 汉寿县| 临澧县| 乌苏市| 蓬溪县| 汉川市| 社旗县| 格尔木市| 大荔县| 中牟县| 津市市|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