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本主義”之輸入與意涵之回歸*

      2018-02-22 00:09:33
      學海 2018年5期
      關(guān)鍵詞:民主主義主義政治

      內(nèi)容提要 民本、民本思想、民本主義等概念,在當下中國政治話語中相當流行。其實,在中國古籍中稀見作為名詞的“民本”。1916年前后,“民本主義”作為一個術(shù)語或概念在日本知識界頗為流行,意為Democracy的日語譯名之一。1917年,“民本主義”作為一個日語借詞由李大釗等人輸入中國,成了Democracy的漢譯名詞之一。1919年該詞的用法受到陳獨秀的質(zhì)疑。1922年梁啟超將民本主義拉回到中國語境并做了系統(tǒng)的闡述,對中國知識界產(chǎn)生了持續(xù)的影響。在其后的20余年里,民本主義在漢語界有兩種用法:一是作為Democracy的漢譯名詞;二是特指民視民聽,民貴君輕的思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民本主義與Democracy日漸疏離,逐漸回歸儒家政治學說已成定勢。

      民本、民本思想、民本主義等概念,在當下中國政治話語中相當流行。其實,在中國古籍中稀見作為名詞的“民本”①。1916年前后,“民本主義”作為一個術(shù)語或概念在日本知識界頗為流行。1917年該詞由李大釗輸入中國,但其意涵是作為Democracy漢譯名詞之一,與中國傳統(tǒng)思想并無關(guān)聯(lián)。1918年,該詞的使用引起了中國知識精英的關(guān)注與討論。最先將“民本主義”拉回到中國語境的是陳獨秀,他用“民本主義”一詞來表達儒家的民視民聽,民貴君輕思想。1922年,梁啟超對中國語境中的“民本思想”做了系統(tǒng)的學理分析,對中國知識界產(chǎn)生了持續(xù)的影響。

      吉野作造與日語中“民本主義”之意涵

      甲午以后,中國知識界受“東學”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新名詞的使用?!扒迥﹪藢θ兆g新名詞的批判與抗拒,最后幾乎全軍覆沒,沒有留下太多的遺跡?!雹凇懊癖局髁x”作為一個來自日本的名詞是諸多日語借詞的“后來者”,但其意涵最終回歸中國語境。

      1919年,陳獨秀說:“民本主義,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義者也。其或徑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③李大釗也提到過:“‘民本主義’,是日本人的譯語,因為他們的國體還是君主,所以譯為‘民本’。”④陳、李均有留學日本的經(jīng)歷,熟悉日語的相關(guān)概念。問題是日本人用“民本主義”作為Democracy譯名,能否說成是“影射”?日語中出現(xiàn)的民本主義與民主主義在意涵上有無差別?

      日語中最早出現(xiàn)“民本主義”一詞是在1906年⑤,有關(guān)心民瘼和福祉之含義,與漢籍中的重民、養(yǎng)民、保民思想相近。民本主義成為一個熱詞是在大正年間(1912-1926)。受日本知識精英的鼓動,大正年間掀起了一場民主運動。這是“繼承明治十年代的‘自由民權(quán)運動’而在全國人民中大規(guī)模興起的第二次民主運動……以城市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為指導階層,以工人、農(nóng)民和勞動小市民為基礎(chǔ)而展開的民主主義群眾運動?!雹夼c明治年間的自由民權(quán)運動不同,大正民主運動是對明治時代國家中心主義造成的國家強大化和個人矮小化的兩極化現(xiàn)狀表達的抗爭,較之明治時期的自由民權(quán)運動聲勢更為浩大。

      吉野作造⑦是大正民主運動期間的精神領(lǐng)袖之一,正是他賦予民本主義以體現(xiàn)時代精神的意涵。吉野在《中央公論》上發(fā)表多篇相關(guān)的政論文:《提倡民本主義》(1915年底)、《論憲政之本義及其完成至善至美的有效途徑》(1916年1月)、《論民本主義的內(nèi)容及再論完成憲政至善至美的途徑》(1918年1月)。他心目中“至善至美”的憲政應包含三個規(guī)定:保障人民權(quán)利,三權(quán)分立主義,民選議會制度。

      大正年間,日本民主人士面對明治以來憲政運動的挫折,產(chǎn)生了“絕對悲觀說”和“相對悲觀說”兩種情緒。前者對憲法制度的效用徹底失望;后者認為“只因憲法制度有缺點,運用方法又有不妥當之處,所以沒有獲得預期的成績”。吉野本人持一種樂觀的態(tài)度?!巴瓿蓱椪薪K之美,需要國民根據(jù)一定之主義、方針進行極大的努力奮斗”。所謂“一定之主義”就是遵照憲法精神,即作為“近代文明必然產(chǎn)物”的“構(gòu)成立憲政治普遍根據(jù)的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民本主義”。⑧

      吉野使用的“民本主義”是對Democracy的一種新譯或新解,與過往的譯名“民主主義”相比“顯然是另一個概念”。按照吉野的解釋,如果說“國家的主權(quán)從法理上說在于人民”就是民主主義的話,那么“國家主權(quán)活動的基本目標從政治上說屬于人民”,則就是民本主義的立場。他認為,民主主義包含兩個內(nèi)容:一是“主權(quán)之本來的當然持有者必須是一般人民”,這是“絕對的或哲學的民主主義”;二是“在某個特定的國家里,按其國家憲法的解釋,主權(quán)之所在在于人民”,這是一種“相對的或解釋性的民主主義”。但這兩種解釋均不符合日本現(xiàn)行憲法的規(guī)定。日本憲法第一條“大日本帝國由萬世一系之天皇統(tǒng)治之”;第四條“天皇為國家之元首,總攬統(tǒng)治權(quán),依此憲法之條款行之。”因此,“在憲法的解釋上毫無容納民主主義的余地”。在吉野看來,所謂民本主義,“就是對主權(quán)在法律理論上屬于何人姑且不論,只主張當行使主權(quán)時,主權(quán)者必須尊重一般民眾的福利與愿望,以此為方針的主義,就是民本主義,亦即在國家主權(quán)的運用上成為指導標準的政治主義。至于主權(quán)在于君主抑或在于人民,則在所不問?!雹?/p>

      吉野倡導的民本主義有兩大訴求。一是“關(guān)于政治的實質(zhì)目的的民本主義”:“當今國家主義昌盛的時代,為了矯正其片面的弊端,至少有必要對個人自由及其利益、幸福之類的問題,更多注意些。”針對“國家中心主義的跋扈”,有必要采取措施“照料個人中心主義”。二是“關(guān)于政治組織形式的民本主義”:“指導并左右國家命運的精神,任何時候都出自少數(shù)賢明人的頭腦,這是不錯的。”但是,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如果沒有人民的支持,任何高明的政治措施皆難生效。在現(xiàn)代政治中,“賢明的哲人思想”即“精神的貴族主義”與“民眾的力量即政治的民本主義”兩者“渾然融合”,“憲政之花才能盛開爭妍”?!霸诮裉?,通過賦予參政權(quán),將尊重民意的意義貫徹到底,這種民本主義,才是憲政的本義?!雹?/p>

      顯然,吉野所倡導的民本主義是在承認明治憲法的前提下進行必要而積極的民主改革。在大正民主運動期間,探求政治權(quán)力的終極來源在當時是一大禁忌,為規(guī)避“民主”(人民主權(quán))與“君主”的對立,以免冒犯天皇體制,遂將民主主義轉(zhuǎn)換為民本主義,強調(diào)的是尊重一般民眾的福利與愿望,建立通暢的民意表達制度。就思想內(nèi)涵而言,吉野倡導的民本主義,意在揚棄法國文化中過于張揚人民主權(quán)說的浪漫化的民主主義,轉(zhuǎn)而接受英國式的溫和而務(wù)實的民主主義,如此,既消解了民主與日本國體的緊張關(guān)系,亦可切實推進日本的民主化進程。

      大正民主運動期間,除了吉野倡導的民本主義外,還有美濃部達吉的“民政主義”、小野塚喜平次的“眾民主義”、尾崎行雄的“輿論主義”及“公論主義”,“民權(quán)主義”也不乏倡導者,但吉野對民本主義的闡發(fā)影響最大。

      陳獨秀與康有為之爭:“民本主義”一詞的借用

      1917-1918年,康有為與陳獨秀圍繞中國能否行共和體制展開了一場筆戰(zhàn),彼此均使用了日語意義上的“民本主義”一詞。

      清亡民興,“夫以專制之害也,一旦撥而去之,以土地人民為一國之公有,一國之政治,以一國之人民公議之,又舉其才者賢者行之,豈非至公之理、至善之制哉!”這話雖然出自康有為,但反映了民初政治領(lǐng)袖和開明士紳的普遍心態(tài)。然而,隨著民國大幕的徐徐展開,呈現(xiàn)在國人面前的景象是政治失序、社會失范、武人橫行、中央與地方關(guān)系緊張,“新舊之沖突,莫甚于今日?!钡搅嗽绖P和張勛相繼復辟的時候,國人對共和民主體制的觀感頗似日本大正年間的“絕對悲觀”和“相對悲觀”?;I安會、古德諾、康有為等均為絕對悲觀論者,他們斷言共和雖美,但今非其時。1917年底康有為在《不忍》雜志上刊發(fā)8萬余字的《共和平議》(合計三卷),是全面闡述中國不具備行共和體制條件的最具學理性的代表作。

      康有為在《共和平議》中頻繁使用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民主共和”,但他在文中轉(zhuǎn)引了日本《每日新聞》的《論中國政局之支離滅裂,蹈俄國波斯突厥之覆轍》一文,將原文中出現(xiàn)的“民本主義”照錄過來。

      今次之政局破壞(1917年6月張勛復辟,段祺瑞遂組成討逆軍討伐之——引者注),以民本主義為動機,在反抗舊式之軍人政治,固屬大有可觀,然此民主運動,乃引彼等所欲排斥之舊式軍人為助。

      所謂民本主義之運動者,亦如英國、法國或美國之對抗德意志,則前途必可慶幸,然國民缺乏英法美諸國人之要素,而欲效其國人,或仿其國政,反釀成其亡國之機會者已多。前例波斯之革命,亦為民本主義活動之結(jié)果,然而今竟如何?

      接下來,康有為在回應日本媒體上的這篇文章時順勢使用了“民本主義”一詞:“吾國人醉于民本(主)義,以為萬應丸藥,無人知其非者!俄、波、突厥亦然,甚矣,醉藥之易于殺人也。日本此文,指陳明切,末語忍俊不禁,吾國人若不醒悟,猶泥民本(主)義,旁人將代治之矣?!边@里康有為使用的“民本主義”是作為日語借詞。

      具有斗士氣質(zhì)的陳獨秀是一個執(zhí)著樂觀主義者。針對康有為的《共和平議》,陳獨秀撰文反駁。他認為共和之路絕非平坦的大道。“乃因社會之惰力,阻礙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浞磩铀?,往往視改革以前黑暗尤甚,此亦自然之勢也。然此反動時代之黑暗,不久必然消滅,勝利之冠,終加諸改革者之頭上;此中外古今一切革新歷史經(jīng)過之慣例,不獨共和如斯也?!标惇毿愠庳熆涤袨椤澳魏稳找剐膽褟捅?,且著書立說,詛咒共和,明目張膽,排斥民本主義,將以制造無數(shù)狄亞士(又譯為爹亞士、狄愛士等,1877-1911年任墨西哥總統(tǒng)——引者注)、拿破侖、袁世凱以亂中國哉!”接下來,陳獨秀指責康有為反對民主共和的理由是邏輯混亂:

      忽稱自由權(quán)利為天經(jīng)地義,忽又稱為洪水猛獸,不中時之陳言;忽而贊美國為公有,凡政府自人民而起,為人民而設(shè)之說;忽又指斥為民本主義爭國為公有者乃飲藥自殺;忽自稱為發(fā)明民主共和之先覺;忽又自稱不以民主為然——是殆圖便騁詞,任意取舍,遂不覺言之矛盾也!

      顯然,有過留日經(jīng)歷的陳獨秀,對日語中“民本主義”的用法并不陌生,這里使用的“民本主義”也是日語借詞。需要指出的是,康有為并非是使用民本主義的第一人。1917年初,李大釗也提到過“民本主義”。“往年日本議會騷喧正烈時,提倡民本主義之吉野博士,即于某雜志疏舉此事,以促議士之覺悟。”同年《申報》在轉(zhuǎn)引日本媒體對“府院之爭”的評論時,第一次出現(xiàn)了“民本主義”。日本媒體稱“黎總統(tǒng)免段總理”,“或稱其英斷果決,或頌為民本主義之進步”。此外,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倡導者河上肇寫的《民本主義云何?》也在該年譯成中文,其政治立場較之吉野更為激進。

      民本主義政治有兩條件:其一握政權(quán)行政治之干部諸人以得國民多數(shù)之信任而躋其地位,以失國民多數(shù)之信任而去其地位;其二順從國民多數(shù)之希望,即所謂輿論而施行其政治。此兩條件既備,尚須時時以易與國民多數(shù)耳目接觸之形式,將兩條件之事實向世人表示焉。

      綜上,可以推定,作為日語借詞的“民本主義”在1917年傳入到了中國,但尚未引起中國知識人的關(guān)注與質(zhì)疑。

      陳獨秀與杜亞泉之爭:“民本主義”的新解

      1918年歲末至1919年初,《新青年》與《東方雜志》之間發(fā)生一場招來眾人圍觀的陳杜之爭,后人稱之為“東西文化論戰(zhàn)”,論戰(zhàn)涉及對“民本主義”一詞的理解與評價。

      《東方雜志》主編杜亞泉是一個執(zhí)著的文化接續(xù)主義者。“國家之接續(xù)主義,一方面含有開進之意味,一方面又含有保守之意味。蓋接續(xù)云者,以舊業(yè)與新業(yè)相接續(xù)之謂。有保守而無開進,則拘墟舊業(yè),復何所用其接續(xù)乎?若是則僅可謂之頑固而已。……反之,有開進而無保守,使新舊間之接續(xù),截然中斷,則國家之基礎(chǔ),必為之動搖?!彼诨貞惇毿愕馁|(zhì)問時說:

      《新青年》記者謂:共和政體之下,君道臣節(jié)、名教綱常作何解?謂之叛逆,謂之謀叛共和民國,謂之謀叛國憲之罪名。記者以為,共和政體決非與固有文化不相容者。民視民聽,民貴君輕,伊古以來之政治原理,本以民主主義為基礎(chǔ)。政體雖改,而政治原理不變,故以君道臣節(jié)名教綱常為基礎(chǔ)之固有文明與現(xiàn)時國體融合而會通之,乃為統(tǒng)整文明之所有事。

      杜氏推崇古典的“民視民聽,民貴君輕”思想,并認為這一思想遺產(chǎn)“本以民主主義為基礎(chǔ)”,其“政治原理”與現(xiàn)代共和政體并無緊張關(guān)系。

      陳獨秀是一個激進的文化革命論者,堅信古今中西絕不相融。

      嗚呼!是何言耶?夫西洋之民主主義(Democracy)乃以人民為主體,林肯所謂“由民(by people)而非為民(for people)”者,是也。所謂民視民聽,民貴君輕,所謂民為邦本,皆以君主之社稷——即君主祖遺之家產(chǎn)——為本位。此等仁民、愛民、為民之民本主義(民本主義,乃日本人用以影射民主主義者也。其或徑用西文Democracy,而未敢公言民主者,回避其政府之干涉耳),皆自根本上取消國民之人格,而與以人民為主體、由民主義之民主政治絕非一物。倘由《東方》記者之說,政體雖改而政治原理不變,則仍以古時之民本主義為現(xiàn)代之民主主義,是所謂蒙馬以虎皮耳,換湯不換藥耳。毋怪乎今日之中國,名為共和而實不至也。即以今日名共和而實不至之國體而論,亦與君道臣節(jié)名教綱常,絕無融合會通之余地。

      顯然,陳、杜在論辯的時候,概念出現(xiàn)了歧義。杜氏認為,民視民聽、民貴君輕的思想“本以民主主義為基礎(chǔ)”,是一個普遍的“政治原理”;而陳氏則認為民視民聽只是“古時之民本主義”,與當下倡導的西洋之民主主義“絕非一物”,杜氏將其說成是民主主義是錯誤的,錯誤的源頭在日本。其實,將民視民聽、民為邦本、天下為公等思想理解為民主思想并非始于杜亞泉。鴉片戰(zhàn)爭以后,從魏源到維新派人士,大多循著“西學中源論”的思維,將中國古籍中相關(guān)名句名言或典故說成是中國政治傳統(tǒng)中的民主元素,意在表達西方的那些民主制度(選舉、議會等)中國古已有之,但維新派思想并未用過“民本”一詞,而是用“重民”(王韜)之類的提法?!拔逅摹睍r期,杜氏將民貴君輕理解為民主主義,已不同于過往的“西學中源論”者的牽強附會,而是一種基于文化會通主義的理性思考。

      陳獨秀在文中提到的“民本主義”與一年前與康有為論戰(zhàn)時的用法不同,這里表達了兩層含義:一是日本人使用民本主義來“影射”民主主義(Democracy)是不恰當?shù)模袊瞬粦e上加錯。二是民本主義在漢語中只能用來指民視民聽的思想,這一思想與西方意義上的民主主義“絕無融合會通之余地”。

      1919年前后漢語中“民本主義”之意涵

      新文化運動處在一個“主義”的“通脹”期,各種五花八門的“主義”都能得到暢達的表達,而Democracy一詞的譯名更是各取所好?!暗轮兛死鳌钡钠毡槭褂靡约瓣惇毿愀纱嘤谩暗孪壬?,表明Democracy在漢語界使用的亂象及知識界對漢譯該詞的困惑與歧義。陳獨秀雖然指出了民本主義在中國語境中的特殊意涵,但這并沒有為學界所普遍接受。相反,作為日語借詞的民本主義在1919年前后的中國知識界還有流行之勢。

      1918年,朝野、南北圍繞采用或制定何種憲法展開紛爭。12月25日,有留學美國背景的王寵惠與蔡元培、景耀月等人發(fā)起組織“國民制憲倡導會”,認為制定憲法為平息南北之爭,維護和平的第一要務(wù)。他們在該會的宣言書中采用民本主義來翻譯Democracy:“國民制憲云者,即以國民總意為淵源,國家總體之福利為目的,而制定民本主義之憲法,不許少數(shù)人行其私意之謂也?!贝碎g,相當活躍的社團“少年中國學會”在其機關(guān)刊物上頻繁使用“民本主義”來翻譯Democracy:

      Democracy可譯作民本主義,Bolshevism可譯作過激派主義。前者主動是由于美國,后者主動是由于俄國。我先照著普通解釋這兩個主義來解釋他。民本主義有廣、狹兩種的解釋。廣義就是不獨政治要民本主義,社會也要他,教育也要他,工業(yè)也要他,幾乎世界無一日不要他,無一人不要他;所以他不可不打破官僚與軍閥,不可不掃平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階級,不可不廢除貴族文學。至于狹義的民本主義,就是專指政治而言了。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所唱的民本主義,就是這種狹義的而非廣義的。此次歐戰(zhàn)告終,有說是民本主義戰(zhàn)勝軍國主義的,有說是社會主義戰(zhàn)勝專制主義的,總而言之,終不出“政治”兩個字的范圍。所以現(xiàn)在一般所說的Democracy應當寫作Political Democracy這才名實相符。

      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的譚平山也加入了對Democracy這一概念的討論:

      今日世界之最大主潮維(為)何?稍有識者,莫不知舉“德謨克拉西”以對矣?!暗轮兛死鳌闭哂⑽臑镈emocracy,法文為Dèmoc-ratie,茲從英文音譯也。今人從義譯者,日本譯作民主政治,或作民本政治,或作民主主義,或作民本主義。

      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也使用過民本主義。

      各種改革,一言蔽之,“由強權(quán)得自由”而已。各種對抗強權(quán)的根本主義,為“平民主義”(兌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義,民主主義,庶民主義)。宗教的強權(quán),文學的強權(quán),政治的強權(quán),社會的強權(quán),教育的強權(quán),經(jīng)濟的強權(quán),思想的強權(quán),國際的強權(quán),絲毫沒有存在的余地。

      針對中國學界對Democracy一詞多譯的亂象,此間出現(xiàn)了幾篇專門討論該詞譯名的文章。畢業(yè)于日本東京大學政治科的陳啟修,1917年底受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學法科教授,他認為漢語界對民主譯名的混亂現(xiàn)象與日本有關(guān)。

      此其原因,或因欲擁護日本固有之國體而故意曲解或因受政治上之壓迫而隱約其辭,或因其人并不深求而拾片鱗寸爪以自飾,紛紛聚訟,令人無所適從。中國政論界及學界近時萬事皆受日本之影響,故關(guān)于Democracy之議論,亦與日本同弊。然中國與日本國體制迥殊,關(guān)于國憲及政治學上之諸原理,實不必隨人足而跟,依樣葫蘆。若不察國情之相異,而漫納彼邦人士有為而作之學理,則一說之差,流毒數(shù)紀。

      陳氏列舉了漢語中對Democracy的8種譯名(民眾主義、民權(quán)主義、民本主義、民主主義、平民主義、唯民主義、民治主義、庶民主義),一一評點其得失。

      民本主義,古昔仁君賢相所行政治,莫不以民為本,故“民本主義”四字,使人生民為被動者之感,實則Democracy不如是也。日本學者喜用“民本”二字,致假官僚及武人以口實,謂仁民愛民之主義即是民本主義,亦大喊為Democracy,悲矣。

      1923年1月,李大釗應商務(wù)印書館之約,寫成《平民主義》列為“百科小叢書”出版,專門討論“Democracy”一詞的譯名,他主張用“平民主義”來翻譯Democracy一詞。他列舉了漢語對Democracy一詞的多個譯名并分別加以討論。

      “平民主義”是Democracy的譯語:有譯為“民本主義”的,有譯為“民主主義”的,有譯為“民治主義”的,有譯為“唯民主義”的,亦有音譯為“德謨克拉西”的。民本主義,是日本人的譯語,因為他們的國體還是君主,所以譯為“民本”,以避“民主”這個名詞,免得與他們的國體相抵觸。

      綜上,在1919年前后,漢語中的“民本主義”成了一個時髦的詞匯,大多理解為Democracy的譯名。

      梁啟超與“民本主義”意涵之回歸

      1922年秋,梁啟超應邀到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和東南大學講授中國政治思想史,歲末,該講稿以《先秦政治思想史》為名出版。梁啟超在序論中講到:“我國有力之政治理想,乃欲在君主統(tǒng)治之下,行民本主義之精神。此理想雖不能完全實現(xiàn),然影響于國民意識者既已甚深。故雖累經(jīng)專制摧殘,而精神不能磨滅?!绷菏蠈Α懊癖局髁x”一詞的分析不僅理性平實,且有獨特的學術(shù)視野。

      美林肯之言政治也,標三介詞以檃括之曰: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譯言政為民政,政以為民,政由民出也。我國學說,于of,for之義,蓋詳哉言之,獨于By義則概乎未之有聞。申言之,則國為人民公共之國,為人民共同利益故乃有政治。此二義者,我先民見之甚明,信之甚篤。惟一切政治當由人民施行,則我先民非惟未嘗研究其方法,抑似并未承認此理論。夫徒言民為邦本,政在養(yǎng)民,而政之所從出,其權(quán)力乃在人民以外。此種無參政權(quán)的民本主義,為效幾何?我國政治論之最大缺點,毋乃在是。雖然,所謂政由民出者,不難于其理論也,而難于其方法。

      該書第三章“民本的思想”專門討論先秦時期該思想的由來?!疤斓挠^念與家族的觀念互相結(jié)合,在政治上產(chǎn)生出一新名詞焉,曰‘天子’。天子之稱,始于《書經(jīng)》之《西伯戡黎》,次則《洪范》,次則《詩經(jīng)》《雅》《頌》中亦數(shù)見。《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此語最能表出各代‘天子’理想之全部?!碧熳哟砹颂欤煲庥质峭ㄟ^民意來表達,梁啟超稱其為“間接的天治主義”?!疤煲曌晕颐褚?,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比绱?,“則人人可以為天子也,此種人類平等的大精神,遂為后世民本主義之總根芽……天既有動作,必有意志,天之意志何從見,托民意以見。此即天治主義與民本主義之所由結(jié)合也?!?/p>

      梁啟超在第三章的末尾加一附錄:“民本思想之見于《書經(jīng)》《國語》《左傳》者”,摘錄了大量與民本思想相關(guān)的名句、箴言。梁啟超書中對民本主義的闡述,完全擺脫了日本語境的影響。他不僅通過學術(shù)的溯源,厘清中國民本思想的由來與影響力,且與林肯對民主的界定作了比較分析。

      1920-1940年代:民本主義的雙重意涵

      所謂“民本主義”的雙重意涵,是指既有人用其指Democracy,也有人特指儒家的政治學說。

      1.作為Democracy譯名的民本主義

      民主制與君主制難以兼容,這不僅令吉野作造困惑,也是清末民初中國人的普遍認知。到了1920年代中后期,中國學人開始放棄這種排他性的理解,認為君主體制也可以行民本主義。

      現(xiàn)代各國的政治,都是民本主義的政治。民本主義的政治,是使大多數(shù)人民有參政權(quán),再依這大多數(shù)人民的輿論所定的策略,實行實際的政治。民本主義與國體,并不發(fā)生問題,像日本和英國那樣的君主國也能和法美那樣的共和國一般,實行著輿論政治,只在這一點已無異于民眾政治了。

      1920年代以后,用民本主義作為Democracy漢譯名詞,還與一本影響甚廣的譯著有關(guān)。1919-1921年,杜威來華講學,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杜威熱”。中文報刊上翻譯了不少杜威的演講稿及其論著,但對杜威講的Democracy的譯名并不統(tǒng)一。1920年申報刊登了一則廣告:“岫廬編譯·公民叢書·新書預告:《民本主義與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美國Prof. John Dewey著,編譯中”?!搬稄]”是著名出版家王云五的號,時主持商務(wù)印書館的編譯工作。據(jù)陶行知年譜載:1920年,陶行知應鄒韜奮之請,“校閱其翻譯的杜威《民本主義與教育》一書,有部分改譯,并介紹給商務(wù)印書館作為‘大學叢書’出版?!笔悄?,在上海圣約翰大學讀書的鄒韜奮將杜威的DemocracyandEducation一書的前四章翻譯出來,并以《德謨克拉西與教育》為題刊于《新中國》雜志1、4、7、8各期。其后,鄒韜奮將全書翻譯出來,1928年3月全譯本由商務(wù)印書館列為“大學叢書”出版,書名譯為《民本主義與教育》,署名:鄒恩潤(韜奮)譯,陶行知校。由此推測,1920年《申報》上的新書預告疑似鄒韜奮的譯稿,但尚在“編譯中”的書稿當年可能沒有出版。

      鄒韜奮對該書的序言做如下翻譯:“本書是要說出民本主義的社會所含的種種觀念,并把這種種觀念應用于教育事業(yè)的問題……這書所述的哲學,是把民本主義的演進,與科學上‘實驗方法’的發(fā)展,生物學上‘進化的觀念’,及‘工業(yè)改造’,彼此互相聯(lián)絡(luò)貫串起來;并要把他們在教育與方法上所發(fā)生的變化,一一指出?!?/p>

      胡適、陶行知、郭秉文、張伯苓、蔣夢麟等教育界的名流均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與杜威有師生之誼,故而《民本主義與教育》對民國時期教育學的影響可想而知?!懊癖局髁x之涵義:蓋杜威所謂民本主義,不僅政治之一種組織,且為社會生活之一方式。據(jù)彼之意,任何社會,其各分子間,必有若干共同之利益,而其對于他團體,必有若干相互之關(guān)系。其共同之利益既多,而相互之關(guān)系又甚自由者,則為理想的社會?!?/p>

      這一時期,不少詞典將“民本主義”列為詞條收錄。如,1929年高希圣等編輯的《社會科學大詞典》:“民本主義:即德謨克拉西主義,見民主主義?!薄懊裰髦髁x:即主張民主政治的主義,又名民本主義?!?933年孫志曾主編的《新主義辭典》:“民主主義(Democracy):民主主義又名民本主義,或譯為‘德謨克拉西’?!?/p>

      2.作為民貴君輕的民本主義

      與此同時,知識界不少人承接梁啟超的用法,用民本主義來探討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但對民本主義的價值判斷以及民本與民主關(guān)系的看法不盡相同。

      陳登元在探討荀子的政治學說時引用了諸多荀子重民愛民的主張,并稱其為“民本主義”?!捌溲灾異勖?,可謂彰明昭著,其勸人主之以人民為國家之本,亦可謂剴切陳言。昔乎僅以乞憐之態(tài)度,為民請命于暴主,而不思積極以揚民權(quán),是則時代限之使然,不可苛責荀卿一人也?!?/p>

      胡毓寰通過對孟子民本思想的探討,認為其與西方民主主義可以匯通。

      孟子政治思想,在吾華古政治思想中,可謂最富于民本意味者。彼謂暴君如匹夫,凡民可取革命的行動推翻政府而代替之。彼以為治之道,首宜富裕民生,致治上一切施為,應以致人民之衣食豐足為中心。又謂欲政治完美,當以教育為本;國家之行政司法用人,皆須得全民同意。此等致治思想,能(與)近世西方之民本政治,殊相仿佛。至其民生政策上之井田制,倡為受地平均說;行政組織上之任賢制,謂政治如建筑巨室,主人須信任專家處理之,此能(與)中山先生之思想,亦甚接近。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強化黨化教育,并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黨化教育之正典,有些學人通過挖掘民本主義的現(xiàn)代價值,來強化三民主義的正當性。

      孟子所說的民本,分拆起來,恰也有三,就是保民、養(yǎng)民、教民。保民就是保障民族的生存,養(yǎng)民就是充實民族的生活,教民就是指引民族的生計。這三個關(guān)系:養(yǎng)民教民是基礎(chǔ),保民是目的?!献拥倪@種民本主義思想,可以說是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根源,換句話說,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就是從孟子的民本主義思想脫胎而來的。所以,孟子主張保民,保障民族的生存,中山先生也倡民族主義;孟子主張養(yǎng)民,充裕民族的生活,中山先生也倡民生主義;孟子主張教民,指引民族的生計,中山先生也倡民權(quán)主義。

      曾留學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陳伯康試圖從學理上厘清民本主義與民主主義兩個概念的區(qū)別:

      中國的歷史上,表現(xiàn)得最顯著的理論并有若干事實,是民本主義。而民本主義的經(jīng)濟措施,就是恤民,取之于民有度。歷代關(guān)于暨(賢)君良相,行恤民之政的,史不拒書,那都是一些開國或中興的君主?!^‘民猶水也,君猶舟也,水則載身,水則覆舟’,這幾句話充分道出民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意識的奧秘,同時也說明了民本的政治經(jīng)濟意識的立場,仍是站在君主方面,這也是明顯事實。不管歷代這些知識分子,如何較(絞)盡腦汁,托稱先王之仁政,托之災異數(shù)見,其目的無非在安定社稷,效忠君主。發(fā)揮民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意識最完美的人,是漢代一個青年政論家賈誼。

      概而言之,作為日語借詞的“民本主義”自進入漢語界后,日漸回歸中國歷史語境,這與多數(shù)日譯新名詞的命運迥異。隨著“民主”作為Democracy的中文譯名被中文世界普遍接受,民本主義作為Democracy曾經(jīng)的譯名之一,雖然保留在相關(guān)的詞典中,但多為一種歷史記憶。

      ①《商君書·畫策》中有“民本,法也”。“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制強敵者,必先制其民者也。故勝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本不堅,則民如飛鳥走獸,其孰能制之?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這里的“民本”是“制民之本”(制服民眾)的縮略詞;“法也”,對民要“繩之以法”,并非指“民為邦本”。

      ②黃克武:《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zhuǎn)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96頁;另參見沈國威《近代中日詞匯交流研究:漢字新詞的創(chuàng)制、容受與共享》,中華書局,2010年。

      ③陳獨秀:《再質(zhì)問〈東方雜志〉記者》,《新青年》第6卷第2號,1919年2月15日。

      ⑤1906年7月12日,《東京朝日新聞》上有報道:“古賀警保局長對警官們的訓話時講了三個關(guān)鍵詞:民本主義,簡捷主義,活動主義?!?912年5月27日,《萬朝報》記者茅原華山在該報上發(fā)表《民本主義的解釋》,將民本主義作為與“貴族主義、官僚主義、軍人政治”相對立的概念使用。東京帝國大學保守派教授井上哲次郎和上杉慎吉等則將民本主義視為帝王重視臣民福利。

      ⑥⑧⑨⑩近代日本思想史研究會:《近代日本思想史》第2卷,李民等譯,商務(wù)印書館,1991年,第162、168、169、169-170頁。

      ⑦吉野作造(1878-1933)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1906-1909年在北洋法政學堂教書。吉野回日后在東京大學法科講授政治史,1910-1913年游學歐美,返日后繼續(xù)在東京大學任教。

      猜你喜歡
      民主主義主義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新寫意主義
      “政治攀附”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純”
      當代陜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當代陜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近光燈主義
      這是一部極簡主義詮釋片
      Coco薇(2016年7期)2016-06-28 02:13:55
      冬日 新碰撞主義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53:05
      論《星期評論》從民主主義向馬克思主義的轉(zhuǎn)軌
      從反對派到執(zhí)政黨——青年民主主義者聯(lián)盟—匈牙利公民聯(lián)盟的發(fā)展
      华蓥市| 神农架林区| 泾川县| 拉萨市| 宁阳县| 穆棱市| 香港 | 鄂尔多斯市| 汉中市| 文化| 霍州市| 惠东县| 黄平县| 丽江市| 房产| 舟曲县| 托克逊县| 沁水县| 盐亭县| 花垣县| 永平县| 高要市| 萨迦县| 五指山市| 凤冈县| 山西省| 云龙县| 东海县| 宾阳县| 乌拉特前旗| 博爱县| 达拉特旗| 乌兰浩特市| 贵溪市| 修武县| 乌鲁木齐县| 蓬安县| 拉孜县| 云梦县| 虎林市| 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