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區(qū)橫塘崗鄉(xiāng)鳳凰臺小學 安徽六安 237191)
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而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而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發(fā)揮著至關重的作用,它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保證,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最好途徑。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踐:[1]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才能挑動學生心目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識。所以,課堂教學要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課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據(jù)課文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魚游到了紙上》課文時,我采用了直接導入課題的方法,讓學生跟著我一起書寫課題,在板書的時候,我故意將魚游到了紙上,寫成了魚畫到了紙上,學生都很激動,連忙指正我的錯誤,我順勢引導:咦,不對呀,魚是活生生的動物,只能被畫到紙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紙上了呢?這樣一來,學生都很感興趣,非常迫切的希望進入課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同學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效果會好些。[2]
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只代表著學生愿意去學,那么,語文課堂作為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主陣地,以文本為憑借,就要求教師采用各種可行的辦法來幫助更好地融入課文,理解課文,來達到目的,學生教材中所選用的文章,都是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來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呢,我認為應該多重視朗讀。在小學課堂中,所有的閱讀課文應自始自終都貫穿朗讀,在朗讀中來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因此,對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課堂教學是多讀幾遍,甚至要讓學生能夠背誦出來,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課文《觸摸春天》時,因為這篇課文內涵比較深刻,小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不能夠快速地理解課文內涵,文中許多句子比較長且難以讀通順,因此教學時我反復讓學生誦讀,甚至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當堂背誦出來,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僅增強了朗讀的訓練,也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更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3]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思維的敏捷性。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進行語言實踐的訓練,這對提高教學效率,活躍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個性,以達到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墩n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據(jù)課文的內容有目的的去進行語文實踐的訓練。 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說說如果當時你站在懸崖邊看著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在教學《桂林山水》時,讓學生說說,你想怎么當好導游,把這個美麗的風景介紹給你身邊的伙伴親人。問題提出后,孩子們都搶著發(fā)言,課堂氣氛十分熱烈,一般經過快速思維后,先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再推薦說得好的在全班交流,效果是很好的,使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語文教學不光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的能力。教師要找準語文課本中讀寫結合點,在閱讀中教給學生表情達意的方法后,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讀到寫的遷移,扎扎實實地掌握寫的技能。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給我們意猶未盡的感覺,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間。例如《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觸摸春天》,盲女孩安靜在經歷了這次奇妙的歷程之后,以后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建議我們的學生拿起手中的筆,填補那片空白,讓學生的想象自由馳騁,海闊天空,既加深了對文章內容的領會,更是一次鍛煉寫作的好機會。
許多孩子都很喜歡閱讀,但很多孩子都沒有很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閱讀范圍很窄,讀過就忘,不注重讀書筆記,這樣往往花了時間,卻未必能達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內花一定的時間知道孩子的課外閱讀。為了糾正孩子們的課外閱讀習慣,使課內和課外有效地結合起來,我采用了如下辦法,首先,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與文本對話,做好讀書筆記,我的要求是,預習新課文的時候,首先要找出自己感觸最深或是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段落,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整體感知課文,嘗試與課文,與作者對話,并寫下來,通過這樣的方法,一個學期后,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夠比較準確地抓住課文中關鍵的地方得到適當?shù)睦斫猓@樣久而久之,孩子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做讀書筆記的習慣,也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 而針對有些孩子閱讀面太窄的毛病,我認為,教師應在課內適當?shù)貫閷W生推介,并發(fā)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小學生閱讀得最多的就是課本,而課本的有些內容是從名著名篇中選出來的。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yǎng)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我們老師必須幫助并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