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鳳炎,鄭 紅
(1.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南京 210097;2.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南京 210097)
并非所有的愚蠢都是由弱智、知識有欠缺、社會閱歷不足或低情商所造成,也不可將愚蠢簡單地視作聰明的反義詞。因為,單純從智商、知識、社會閱歷或情商角度看,有些愚蠢者既智商高,又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擁有既博又專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社會閱歷和高水平的情商,他們之所以最終做出極其愚蠢的舉動,往往是因其道德修養(yǎng)不夠所造成。同時,愚與蠢雖在漢語中常連用,但二者之間實有差異:因有“大智若愚”的說法,愚有時含有褒義,還可用于自謙;蠢則只有貶義。正由于此,本文所講愚蠢實指蠢而非愚。何謂愚蠢?如何解釋愚蠢?斯騰伯格基于其“智慧的平衡理論”(A balance theory of wisdom)(Sternberg,1998)曾推導出“愚蠢的失衡理論”(The imbalance theory of foolishness),在他看來,作為“智慧”的對立面,“愚蠢”(foolishness)被定義為:個體由于不愿去追求公共利益,而只愿追求一己私利或只知為自己的小集團謀取利益,在此錯誤價值觀的指導下,使其在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時產(chǎn)生了過失,從而在平衡個體自身(intrapersonal)、人際間(interpersonal)和個體外部(extrapersonal interests)三者及三者間的短期和長期利益時出現(xiàn)失衡,結(jié)果無法成功地適應(yīng)當前環(huán)境、塑造當前環(huán)境和選擇新環(huán)境(Sternberg,2004)。此定義頗有見地,但言猶未盡,如:此定義無法涵蓋所有的愚蠢,同時,未進一步細分愚蠢的子類型。而根據(jù)“智慧的德才一體理論”(汪鳳炎,鄭紅,2014,pp.187-304;2015),可推導出“愚蠢的德才欠缺理論”,其核心觀點是:愚蠢是指個體因自身在品行或聰明才智方面有欠缺,導致無法以睿智、豁達的態(tài)度看待人生、展現(xiàn)人生,無法洞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從而易做出不理智的舉動,或者,當其面臨一個復雜問題情境時,因自身在品行或聰明才智上有欠缺,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決定或行動,由此而損害了他人或自己與他人的正當權(quán)益,最終可能既害人害己,甚至還會給單位、國家或人類的健康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假若說智慧的本質(zhì)是個體因具備德才一體的素質(zhì)而做出了正確應(yīng)對,愚蠢的實質(zhì)便是個體因自身在品行或才智上有欠缺而犯的錯誤。由此可見,個體自身在品行或才智上有欠缺,是導致其易生愚蠢的一個必要條件,卻非充要條件:如果個體意識到自身在品行或才智上有欠缺,進而謹言慎行,不犯錯誤,他就不愚蠢;假若個體自身在品行或才智上有欠缺,并因此而犯錯誤,那他就愚蠢了。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迸紶柗敢淮位驇状涡∮薮?,他算不上是個愚蠢者;那些在同一問題上經(jīng)常犯錯者,或者,犯下一個產(chǎn)生嚴重后果的大錯誤尤其是致命錯誤者,易被人視作是愚蠢者。從類型上看,根據(jù)愚蠢的成因不同,可將愚蠢分為少智式和缺德式兩大類型(汪鳳炎,鄭紅,2014,p.80),這二者的混合便是混合型愚蠢。“愚蠢者的提名研究”(汪鳳炎,鄭紅,2014,pp.285-293)和“愚蠢的正例研究”(汪鳳炎,鄭紅,2014,pp.294-302)都證明“愚蠢的德才欠缺理論”是成立的。下文僅對少智式和缺德式愚蠢的內(nèi)涵、子類型和區(qū)別做一細致探討(為免累贅,下文不探討混合型愚蠢),以期促進人們對愚蠢內(nèi)涵及其類型的準確把握,做到盡量在生活中少做蠢事,并推動愚蠢量表的編制、智慧教育與智慧管理的順利開展以及智慧型人才的順利生成。
可以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愚蠢命名為“少智式愚蠢”。它指個體因自身在聰明才智方面有欠缺而產(chǎn)生的愚蠢。它對應(yīng)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聰明”。在此意義上,說一個人“愚蠢”就意味著此人在聰明才智上存在某種欠缺,甚至因弱智而導致才德俱無。正如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周紀一》所說:“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司馬光,2012,p.14);說一個人“聰明”就意味著此人有較高甚至高超的聰明才智(汪鳳炎,鄭紅,2014,p.80)。如“智慧的德才合一理論”所論,個體的聰明才智主要由正常乃至高水平的智商、足夠用的實用知識和良好思維方式組成(汪鳳炎,鄭紅,2014,pp.195-204),相應(yīng)地,少智式愚蠢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它指個體因自身智能不足(retarded)而產(chǎn)生的愚蠢。晉惠帝司馬衷所犯的愚蠢就屬典型的弱智式愚蠢。據(jù)《晉書·卷四·帝紀第四》記載,有一年鬧災(zāi)荒,到處都有餓死的災(zāi)民,司馬衷得知此消息后卻說:“沒有飯吃,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庵嗄??”他不知?zāi)民連飯都吃不上,哪里有肉粥吃呢?由此可見司馬衷是何等弱智!由于晉惠帝很弱智,不但無力平息“八王之亂”,最終自己也未能善終,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它指個體因自身在知識經(jīng)驗上的某種欠缺——包括知識太陳舊、實用知識太少、死守書本知識、缺少情境性知識、未學到默會知識(tacit knowledge)等——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趙括雖讀了很多兵書,但只知死守兵書的知識去“紙上談兵”,卻不能根據(jù)戰(zhàn)場瞬息萬變的敵情做出靈活應(yīng)變,最終導致“長平之戰(zhàn)”的失敗,自己也被秦軍亂箭射死。假若說趙括所犯無知式愚蠢是因死守書本知識造成的,那么,清末的慈禧及忠于她的?;逝蓜t因?qū)κ澜绲牧私馓?,知識太陳舊,又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結(jié)果犯了許多無知式愚蠢,使大清王朝多次失去發(fā)展和轉(zhuǎn)型的機遇,最終滅亡。
它指個體因自身在思維方式上的某種欠缺——包括缺少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習慣權(quán)威思維、偏好混沌思維而少分析思維、非理性的道德優(yōu)先思維、太注重眼前小利的實用思維、少辯證思維、少中庸思維與反省思維不佳等——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美國前總統(tǒng)肯尼迪(John Kennedy)領(lǐng)導的團隊成員之間由于缺少獨立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又習慣權(quán)威思維,產(chǎn)生了“領(lǐng)導或同伴的意見是正確的”之錯覺,隨即出現(xiàn)盲目的從眾效應(yīng),成員傾向于讓自己的觀點與領(lǐng)導保持一致,導致無人提出一些值得爭議的觀點、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或客觀的見解,或者即便提出也遭到領(lǐng)導或團隊其他成員的忽視或否定,由此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無法對問題進行客觀分析與正確決策,結(jié)果產(chǎn)生“團隊迷思”(group think),共同做出了“入侵豬灣”的愚蠢決定(Sternb erg,2004)。反省思維不佳的人則易犯同一個錯誤,這表明他犯了“好了傷疤忘了疼”式愚蠢:指個體或群體犯了某種錯誤后,不認真、徹底反省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并采取恰當對策,而是采取“拖”字訣,試圖以此來讓自己或他人慢慢忘記錯誤所產(chǎn)生的負面效果,或者,采取敷衍策略,以此來蒙騙自己或他人,結(jié)果,因?qū)е路稿e的內(nèi)外誘因未徹底根除,同一錯誤隔段時間后又會再次發(fā)生?!皯嵡嘧濉蓖蛏俎q證思維和中庸思維而做出愚蠢的舉動;“文革”時一些人因陷入非理性的道德優(yōu)先思維,喊出了“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錯誤口號;也有些人陷入太注重眼前小利的實用思維泥潭,干出“殺雞取卵”、“一錘子買賣”或“碰瓷”的愚蠢勾當!
它指個體因無知且思維有缺陷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諾基亞與摩托羅拉兩大知名手機品牌的掌門人因思維太機械死板,又未看到智能手機是手機發(fā)展的大勢所趨,致使這兩個知名手機品牌最終倒下。
可以將朋霍費爾(Dietrich Bonhoeffer)與斯騰伯格等人所說的“愚蠢”命名為“缺德式愚蠢”。斯騰伯格的“愚蠢”定義在上文已有闡述,這里不贅述。朋霍費爾在《獄中書簡》(Letters and papers from prison)一書“關(guān)于愚蠢”一節(jié)中寫道:“十分肯定的是,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種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卻是蠢人,還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絕非蠢人?!?朋霍費爾,1997,pp.7-8)。由此可見,缺德式愚蠢是指個體因自身在品行上的某種欠缺而產(chǎn)生的愚蠢。與少智式愚蠢的對立面是聰明不同,缺德式愚蠢的反義詞是“智慧”。說一個人犯了缺德式愚蠢,只表明此人有智無德、才多德少或德才分離,并不意味著此人智力低下、知識匱乏或社會閱歷太淺,也不意味著此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或不能干,甚至恰恰相反,此人就智商而言是正常甚至是很高的,單純就才華而言可能是極能干的。說一個人有智慧,就意味著此人具備德才一體的綜合心理素質(zhì);說一個人有大智慧,就意味著此人言行中展現(xiàn)出大德與卓越才華的有機統(tǒng)一(汪鳳炎,鄭紅,2014,p.80)。由于可以將個體的道德品質(zhì)簡化為節(jié)制、責任、誠信、仁愛與平等公平公正等五個德目(汪鳳炎,鄭紅,2014,pp.315-317),若再加上無明,這樣,依據(jù)個體在犯錯時所展現(xiàn)出來的道德素養(yǎng)上的欠缺類型,可以將缺德式愚蠢細分為無明式、不善節(jié)制式、責任不當式、錯誤理解誠信式、愛心表達欠妥式、平等公平公正之心欠佳式和復合式等七個子類型:
它指個體本不了解自己,卻固執(zhí)地堅信自己最了解自己,進而自以為是或狂妄自大,聽不進別人的忠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出自《莊子·天運》的“東施效顰”就顯示出東施的無明。一般而言,三種人易犯無明式愚蠢:(1)不經(jīng)常自我反省的人;(2)前期太一帆風順的人,它易導致個體的自我膨脹,只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卻看不到自己的弱點;(3)屢受挫折的人,它易讓個體自卑、失去自信,只看到自己的劣勢卻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只有那些善于自我反省且善于自我心性修養(yǎng)的人才不易犯無明式愚蠢。
雖然無明式愚蠢者與無知式愚蠢者都易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自不量力,從而易給自己或他人、社會乃至國家?guī)頁p失,不過,二者之間至少有三個顯著差異:(1)二者的歸屬不同。無明式愚蠢屬缺德式愚蠢;無知式愚蠢屬少智式愚蠢。(2)二者的產(chǎn)生原因不同。無明式愚蠢是因個體無明而引發(fā)的。何謂無明?它是由《老子·三十三章》中“自知者明”(陳鼓應(yīng),2009a,p.192)一語中引伸出來的反義詞,指明明不了解自己,卻固執(zhí)地堅信自己最了解自己。無知式愚蠢是因個體無知而引發(fā)的。何謂無知?它指個體在知識經(jīng)驗上存在某種欠缺。(3)糾正二者的難易程度有差異。對于無明的人而言,因他堅信自己是站在真理的一方,反認為別人是站在謬誤的一方,自然聽不進別的人正確意見,一意孤行,最后常常將事情弄得一團糟;對于無知的人而言,一旦知曉自己的無知,進而放棄內(nèi)隱的自卑心和外顯的虛幻自尊心,往往能虛心改正自己的錯誤。可見,無明式愚蠢比無知式愚蠢更可怕,也更易導致消極后果的出現(xiàn)。
它指個體因不善節(jié)制自己的情欲而產(chǎn)生的愚蠢。若細分,不善節(jié)制式愚蠢主要包括貪婪式、不善節(jié)制情緒式以及貪婪和不善節(jié)制情緒兼有式三個亞類,因“貪婪和不善節(jié)制情緒兼有式”是前兩個子類的混合式,故下面只詳細探討前兩種愚蠢。
(1)貪婪式愚蠢
貪婪式愚蠢也叫不善節(jié)制欲望式愚蠢,指個體因不善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由貪生愚。細分起來,它主要包括七個子類型:①戀權(quán)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權(quán)力欲,過于戀權(quán)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據(jù)《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記載,大功臣文種不像范蠡那樣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不知句踐是一個只宜與之共患難、不宜與之同享樂的人,當句踐成功滅吳后,仍貪戀手中的權(quán)力,不肯遠走高飛,最終被句踐賜劍自殺(司馬遷,2005,pp.1421-1426)。②貪財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對財富的需求,財迷心竅,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和珅因犯了貪財式愚蠢,大肆貪污受賄,最終被嘉慶皇帝于嘉慶四年(1799年)賜死,所貪幾億兩錢財全部充公,史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雹酆蒙接薮?。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性欲,過于好色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周幽王因好色而犯渾,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最終導致西周滅亡。④貪圖享受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心,過于貪圖美食、美景、美屋或服飾等的享受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一些年輕女子貪圖享受,甘愿做人所不恥的“小三”,就犯了貪圖享受式愚蠢。⑤貪慕虛榮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榮譽心,過于貪慕虛榮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某些領(lǐng)導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喜歡上一些面子工程,由此而勞民傷財,便犯了貪慕虛榮式愚蠢。⑥野心膨脹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進取心,導致野心膨脹,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袁世凱因犯了野心膨脹式愚蠢,當上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仍不滿足,一心想當皇帝,最終因皇帝夢碎郁郁而死。⑦多種貪婪兼有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情欲,對權(quán)、錢、色、美食、美景、美屋或服飾等中的二種或多種都很貪婪,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因貪生愚)。據(jù)《史記·李斯列傳》記載,李斯太過戀權(quán),又擔心自己的榮華富貴轉(zhuǎn)瞬即逝,由此而愚蠢地與趙高狼狽為奸,違背秦始皇的命令,廢公子扶蘇,改立胡亥為秦二世,最終不但斷送了秦朝的大好江山,也給自己家族招來“夷三族”的悲慘命運,李斯在臨死前對其兒子只能發(fā)出“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司馬遷,2005,p.1992)的感嘆!
(2)不善節(jié)制情緒式愚蠢
不善節(jié)制情緒式愚蠢,指個體因不善節(jié)制自己的情緒而生出的愚蠢。因喜、怒、悲、懼是人的四種基本情緒,若再加上羞恥、愛和恨三種常見情緒,常見的不善節(jié)制情緒式愚蠢主要有八個子類型,其中,由愛生出的愚蠢在下文單獨探討,這里只論余下的七個子類型:①樂極生悲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快樂情緒,因太過高興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度辶滞馐贰分兄v述的“范進中舉”后犯傻,就屬典型的樂極生悲式愚蠢。②惱羞成怒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惱羞成怒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近年來新聞媒體經(jīng)常曝光一些“怒路族”的愚蠢行為,如故意開車頂撞位于其前方的車輛等,它們多屬典型的惱羞成怒式愚蠢。③悲傷過度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悲傷情緒,因悲傷過度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一些人因失戀、錢財被騙或炒股失敗等而尋死或自殺,就屬典型的悲傷過度式愚蠢。④膽小怕事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恐懼情緒,因膽小怕事而失去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鬃诱f:“見義不為,無勇也?!?楊伯峻,1980,p.22)。一些人在惡人或惡行面前甘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由此而助長了惡人的囂張氣焰,就屬膽小怕事式愚蠢。⑤無恥式愚蠢。它指個體因不知羞恥而產(chǎn)生的愚蠢。據(jù)《明史》卷三百六記載:“曹欽程,江西德化人。舉進士。授吳江知縣,贓污狼籍,以淫刑博強項聲?!勺黢T銓父事魏忠賢,為‘十狗’之一?!瓪J程于群小中尤無恥,日夜走忠賢門,卑諂無所不至,同類頗羞稱之?!笾屹t亦厭之,六年正月為給事中潘士聞所劾。忠賢責以敗群,削其籍。瀕行猶頓首忠賢前曰:‘君臣之義已絕,父子之恩難忘。’絮泣而去?!?張廷玉等,1974,p.7857)。由此可知,曹欽程如此無恥,以至于連已非常無恥的魏忠賢及其手下都瞧不起他,魏忠賢最后將他免職,不讓他做自己的干兒子?、抻珊奚e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恨而失去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包括兩個子類型:一是由愛生恨式愚蠢。它指個體對某人或某物由愛生恨,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有些失戀者因愛生恨,惡毒攻擊、甚至殺害自己的前男友/女友,就屬典型的由愛生恨式愚蠢。二是嫉妒成恨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未控制好自己的嫉妒心,因過于嫉妒而生恨,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據(jù)《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李斯與韓非“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因嫉妒韓非的才華,進而陷害韓非,致其自殺于獄中,就屬典型的嫉妒成恨式愚蠢。⑦不善節(jié)制多種情緒所產(chǎn)生的愚蠢。它指個體因不善節(jié)制自己的喜、怒、悲、懼、羞恥、愛和恨等七種情緒中的兩種或多種,由此而生出的愚蠢。
它指個體因缺少責任心或用錯責任心而產(chǎn)生的愚蠢。從量上看,它包括缺少責任心式和過分包辦式兩種愚蠢:前者指個體因缺少責任心,導致粗心大意、玩忽職守、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或貪生怕死,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校車司機在停車關(guān)車門前未檢查車廂,導致將學前兒童遺落在車上活活被憋死,就犯了缺少責任心式愚蠢。后者指個體因?qū)λ嘶蚪M織履行了過多超出其職責的責任,導致過分包辦,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一些坑爹媽型子女的產(chǎn)生,原因之一便是從小父母包辦過多,導致子女從小就缺少責任心,沒有學會擔當。
它指個體因錯誤理解誠信,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若細分,錯誤理解誠信式愚蠢主要包括四種類型:(1)拋棄誠信式愚蠢。它指個體以騙人為榮,將講誠信者視作呆頭鵝,轉(zhuǎn)而拋棄誠信,信口雌黃,喜歡忽悠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當下中國大陸之所以騙子橫行,就是一些人誤以為誠信無用,以身試法,這便犯了拋棄誠信式愚蠢,一旦釀成大錯,后悔晚矣!(2)死守誠信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死守誠信而讓自己丟了仁義,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據(jù)《莊子·盜跖》記載:“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陳鼓應(yīng),2009b,p.828)。尾生因死守承諾而亡,便犯了死守誠信式愚蠢。所以,《莊子·盜跖》才說:“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陳鼓應(yīng),2009b,p.841)(3)盲信式愚蠢。它指個體不分善惡好壞,對任何人都講誠信,甚至對壞人也講誠信,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涉世不深的人、講迷信的人、邪教信徒、具有權(quán)威思維的人都易犯盲信式愚蠢。(4)偏信小人式愚蠢。它指個體因偏信小人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胡亥因偏信小人趙高導致最終被殺,就屬典型的偏信小人式愚蠢。
它指個體在表達自己對其他個體、單位/組織或國家的愛心時欠妥,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若細分,愛心表達欠妥式愚蠢主要包括四種子類型,除了上文已講的“由愛生恨式愚蠢”外,還有如下三種:(1)錯愛式愚蠢。它指個體因錯愛了某人、某物或某單位/組織而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東郭先生與狼》的寓言故事中的東郭先生便因自己對狼性了解太少,不辨善惡卻又濫施同情心,結(jié)果犯了錯愛式愚蠢,差一點被狼吃了。(2)溺愛式愚蠢。它指個體因愛某人、某物或某單位/組織太過而喪失理性,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犯有溺愛式愚蠢的父母對自己的小孩太過溺愛,最終養(yǎng)出坑爸媽的子女再后悔莫及,令人嘆息!(3)虛情假意式愚蠢。它指個體只虛情假意地愛某人、某物或某單位/組織,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總有少數(shù)犯有虛情假意式愚蠢的官員在全程錄相的背景下,面向一些貧困家庭開展“送溫暖活動”,但因太做作,除了給人留下“作秀”的印象外,留不下任何好印象,也有違“送溫暖活動”的初衷。
它指個體因平等公平公正之心欠佳,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若細分,平等公平公正之心欠佳式愚蠢主要包括三種子類型:(1)平等心欠佳式愚蠢。它指個體因平等心欠佳,信奉等級觀念,喜歡搞特權(quán),并堅持按等級觀念待人處世,或者,不顧經(jīng)濟規(guī)律而盲目追求經(jīng)濟上的平等,或者,不顧身心發(fā)展的個體差異與群體差異而盲目追求才智上的平等,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前者如,古代的“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和當代中國曾經(jīng)實行的城鄉(xiāng)戶籍制度:中者如“割資本主義的尾巴”的做法;后者如簡單地以年齡而非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依據(jù)進行分班,實行班級授課制度的做法。這些做法都就屬平等心欠佳式愚蠢。(2)公平心欠佳式愚蠢。它指個體因公平之心欠佳,凡事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喜歡因人論事,而非就事論事,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農(nóng)民工與單位職工做不到“同工同酬”,這種管理方式就犯了公平心欠佳式愚蠢。(3)公正心欠佳式愚蠢。它指個體因公正之心欠佳,誤將公平當公正,卻不對弱者做適當補償,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如,沒有考慮到不同勞動者的個體差異,機械地講“按勞分配”,片面強調(diào)“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就易犯公正心欠佳式愚蠢,導致社會出現(xiàn)“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的“馬太效應(yīng)”(Matthew Effect)。
它指個體因同時染上了無明式、不善節(jié)制式、責任不當式、錯誤理解誠信式、愛心表達欠妥式、平等公平公正之心欠佳式愚蠢中的兩種或多種不良品性,讓自己失去了理智,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愚蠢。例如,黨的“十八大”以來落馬的一些高官往往既過分戀權(quán),又十分貪財和好色,還貪圖享樂,搞特權(quán),有的很無知,大搞迷信活動,顯然犯了復合式愚蠢。
兩廂比較可知,少智式愚蠢與缺德式愚蠢除了上文所講的定義不同和子類型多寡有差異外,在成因、危害程度以及惡人和狡詐型管理者從二者身上獲益多少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從形成原因上看,少智式愚蠢中,弱智式愚蠢或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弱智),或是后天因外傷(如嚴重腦外傷)、食物污染、疾病(如患腦膜炎)、藥物、輻射等導致個體智力嚴重受損后形成的。除老年癡呆癥的發(fā)病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一旦患上較難治愈外,減少或避免弱智式愚蠢的對策主要有三:(1)優(yōu)生優(yōu)育;(2)保證食品藥品的安全;(3)平時注意保養(yǎng)身心(養(yǎng)生保健),盡量減少出現(xiàn)在對身體造成傷害、有輻射的場所,注意安全以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腦外傷,生病后就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治療。無知式愚蠢主要是因個體的知識有欠缺、社會閱歷淺、情商低造成的,這樣,根治無知式愚蠢的藥方是多學習,并善于轉(zhuǎn)識成智;同時,要養(yǎng)成謙虛的品性,萬不可自以為是,以為自己什么都知道!也萬不可迷信圣賢和經(jīng)典,誤以為即便自己不知道,圣賢也知道,誤以為自己有疑問是因為未將經(jīng)書讀好。因為“人非完人”,每個人(即便是像孔子那樣的圣人)在德與才上都有欠缺,所以,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乃至智慧都是特定領(lǐng)域的,而非全知全能的,故須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良好思維欠缺式愚蠢主要是因個體的思維有欠缺造成的,相應(yīng)地,不斷培育良好的思維方式是避免此類愚蠢的良策。
與少智式愚蠢不同,缺德式愚蠢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養(yǎng)成的:缺德式愚蠢是在缺德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的,在缺德環(huán)境下,人們把自己養(yǎng)成蠢人,或者允許別人把自己弄成蠢人;并且,在人治而非法治環(huán)境中,較之樂意慎獨者,喜歡群居或交往的個人或團體更易習得缺德式愚蠢(朋霍費爾,1997,p.8)。相應(yīng)地,避免缺德式愚蠢的良策:一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shè),二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shè)。
在人世間,任何個體或群體所擁有的智慧都是特定領(lǐng)域內(nèi)的智慧(domain-specific wisdom),不可能擁有全知全能的智慧(或叫全體領(lǐng)域的智慧,英文寫作“overall wisdom”),所以,智慧并非像特質(zhì)人格那樣是完全泛情境性的(汪鳳炎,傅緒榮,2017)。與此相類似,愚蠢也有情境式與泛情境式之分:如果個體或群體只在某種或某幾種特定情境或領(lǐng)域內(nèi)易做出愚蠢行為,但在另一種或另幾種情境中卻不易生出愚蠢,甚至還可能很聰明或有智慧,這種愚蠢就叫情境性愚蠢或特定領(lǐng)域內(nèi)的愚蠢(英文寫作“domain-specific foolishness”);假若個體或群體在所有情境或領(lǐng)域內(nèi)都易做出愚蠢行為,這種愚蠢就叫泛情境式愚蠢(英文寫作“overall foolishness”)。一般而言,在少智式愚蠢中,弱智式愚蠢和思維欠缺式愚蠢更偏向?qū)俜呵榫呈接薮?,在缺德式愚蠢中,無明式愚蠢和貪婪式愚蠢更偏向?qū)俜呵榫呈接薮?,其他愚蠢多屬情境性愚蠢?/p>
相對而言,少智式愚蠢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危害性較小,甚至基本沒有危害。因為他們或智商太低,看護者只要細心看護,一般就不會造成危害;或知識經(jīng)驗不足、社會閱歷淺和思維方式欠佳,即便身居高位,若未受到身邊小人的蠱惑,僅憑其本人的能力難以做出大壞事;更何況,除世襲等少數(shù)情況外,知識經(jīng)驗不足、社會閱歷淺和思維方式欠佳的人也很難身居高位。與此不同,缺德式愚蠢者往往擁有過人的聰明才智,因此,對百姓、對國家、對世界危害最大的人一般是像希特勒之徒那樣既擁有絕佳聰明才智又極端道德敗壞且掌握了顯赫權(quán)力的人。同時,對于善來說,缺德式愚蠢是比惡意更加危險的敵人。你可以抵抗惡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憑借力量來防止它。惡意總是包含著它自身毀滅的種子,因為它總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話。然而面對缺德式愚蠢,根本無法防衛(wèi)。要反對缺德式愚蠢,有時說服和反抗都無濟于事,因為缺德式愚蠢者根本不服從理性:假如事實與一己的偏見相左,他就不相信事實;假如那些事實無法否認,他就干脆將它們作為例外而置之不理。并且,同惡棍相比,缺德式愚蠢者總是自鳴得意,而且他很容易變得很危險,因為一點小事就能誘發(fā)他生出惡行。所以,比起惡意來,無論是對個體自身的健康成長,還是對社會乃至對組織、國家甚至全人類的健康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缺德式愚蠢都是最危險的因素,必須加倍小心地對付,想方設(shè)法加以扼制(朋霍費爾,1997,p.7)。
一般而言,惡人和狡詐型管理者從少智式愚蠢者身上獲取收益的方式有二:一是先誘捕到少智式愚蠢者,再以他為人質(zhì)或誘餌,以此敲詐其家人、族人或下屬來獲益;二是欺騙少智式愚蠢者,以便從中獲利。不過,除了像晉惠帝司馬衷之徒能從爹媽手中繼承豐厚家業(yè)外,絕大多數(shù)少智式愚蠢者自身擁有的財富一般都有限(若很會掙錢,也就不會少智了),所以,無論采用哪種方式,從中獲利一般不會大多。與此不同,在人治社會中,絕大多數(shù)蕓蕓眾生都有可能淪落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這樣,惡人和狡詐型管理者總是希望從人們的缺德式愚蠢之中,而不是從人們的獨立判斷和敏銳思想之中,獲得豐碩的收益(朋霍費爾,1997,p.9)。正由于此,當惡人和狡詐型管理者一旦掌握權(quán)力尤其是國家最高權(quán)力后,一定會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縱容包括溜須拍馬與貪污腐敗在內(nèi)的各類邪惡的泛濫,以便自己從中撈到最大好處。這種愚蠢做法雖能一時獲利甚豐,但到頭來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至會落個殺頭的下場,只要細思秦相趙高之徒的可恥一生就能明白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