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文
(重慶市梁平區(qū)新盛鎮(zhèn)中心小學)
許多人認為思想品德是理論課程,將思想品德思想傳遞給學生,學生記住了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存在偏差,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記住無可厚非,但是沒有實踐,理論知識就是一個空殼,價值性嚴重減弱。但教師如果能開展好單元主題探究活動,那么這一問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被解決,可以使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煥發(fā)新的活力。
單元主題探究活動的意義眾所周知,它不但是實現(xiàn)本單元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和途徑,還是幫助學生走向生活、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和探究意識的關鍵。它是一種廣泛的、綜合性的復雜教學活動,因而教師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和策略才能有效地完成對該內(nèi)容的教學,筆者根據(jù)自己在教學中找到的一些經(jīng)驗來對該內(nèi)容的教學展開分析。
新課標對學生主體地位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需要看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許多地區(qū)都在使用人教版教材,因而教材內(nèi)容比較寬泛,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主體探究活動也是如此,要想學生主體性在這一教學內(nèi)容中得到更好的發(fā)揮,教師教學前首先需要按照學生的需求對主體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盡量貼近學生生活,但要注意不能隨意修改,要在教材原主題的基礎上來進行,這樣既不脫離原有的教學目的,同時還能使優(yōu)化后的主題更加具體,學生也更能明確自己需要做什么,怎樣做,進而在學生主動參與以及不斷實踐中,思想得到正確的引導。例如,人教版“珍愛生命”這一主題探究活動,教師可以按照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優(yōu)化,如教師可以從學生喜愛的小動物著手,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進而對珍愛生命有更深刻的認識。
許多教師認為既然是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的活動,那么布置任務后讓他們自己去完成就行了,但這在小學階段并不適用,小學生年齡小,沒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而且思想尚不成熟,還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因此教師不能將探究活動改成放任式活動,需要引導學生將思想品德理論和實踐結(jié)合,那么教師的精心策劃就顯得尤為關鍵。
(1)布置任務
單元主題探究活動是對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探究,因此需要教師在本單元的第一課就將任務布置下去,并且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在本單元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學生需要完成怎樣的任務,因為探究活動需要一定的理論為基礎,那么教師教授的新知識也是主題探究活動的一部分。學生在這樣明確的任務中就有了探究的方向,例如在“珍愛生命”這一內(nèi)容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告訴學生本單元我們將要探究的內(nèi)容是:為什么要珍愛生命?怎樣珍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把這些能引起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交給學生,學生以教材為依據(jù),以問題為紐帶,就能在自己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自主探究,從而為有效開展本單元主題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2)劃分探究合作小組
探究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小組的劃分很重要,要想探究活動能順利地進行下去,教師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各種能力來為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如每個小組中需要有學習分析能力較強的學生,還需要有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等,在滿足這些能力的前提下,教師還需要注意,要注重學生的意愿,盡量做到學生滿意,才能有效進行探究。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
參與互動的效果往往要比理論好得多,曾聽過這樣一句話,表明的也正是這個道理,“看一百次修車,不如動手去修一次懂得多?!倍骄炕顒诱媒o了學生實踐這個前提,因而教師必須要肩負起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的使命,讓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探究。教師要重視學生參與的過程,要依據(jù)具體學情,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設適合個體差異、滿足個體學習需要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參與的積極性。
主題探究活動學生是主體,給了學生大量的探究時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觀察,并合理地給予指導意見,讓學生的探究活動能順利進行,并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
評價是探究活動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要組織進行小組成員間的評價,教師最后還要對學生參與活動及效果進行相應的評價。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把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作為評價的重要指標,評價的語言要盡量積極,使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信心,并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評價,體現(xiàn)出評價的科學性,使每名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所具備的能力。
總之,德智體美中,德占據(jù)首位,就可看出德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載體,教師必須要做好這一學科的教學工作,使小學生在較好的德育環(huán)境中,思想得到正確引導,并通過探究,將教材中的間接經(jīng)驗加以內(nèi)化、吸收,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
[1]崔貴杰.淺談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有機融合[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21).
[2]姜富勇.論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性提高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