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湘東鎮(zhèn)流田小學,江西 萍鄉(xiāng))
語文對學生成長及后期發(fā)展尤為重要。聽說讀寫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基石,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而閱讀能力優(yōu)劣對學生感知能力、領悟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決定作用。同伴閱讀是新興的閱讀教學方式,但實際運用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本文試在討論如何采取合理方式達到提高小學生整體閱讀能力提高的效果。
同伴閱讀是目前比較實用的閱讀教育方法,對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升感知力、創(chuàng)造力、邏輯能力和構建健全的人格等有較好的效果,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同伴閱讀采取的是一加一或多人小組的統(tǒng)一學習,是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一人學習的突破,這種教學方法好處是便于教師統(tǒng)一安排教學課時,統(tǒng)一組織教學。在同伴閱讀中,通過互相之間的研判分析和交流感悟,加強學生對文章的全面理解。
教師在運用同伴閱讀方法時,可以讓不同學生之間的閱讀方法進行交流,達到最有效的閱讀效果。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文章進行比較與總結,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全面掌握教學重點。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視角進行擴充,全面鍛煉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各自的閱讀習慣能夠在閱讀訓練中逐漸養(yǎng)成。
不同學生閱讀的興趣范圍不同,在同伴閱讀中,各人之間不同的側重點在交流中會給彼此帶來不同的感受,增加同伴了解事物不同面的機會。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同時有效提高其閱讀能力,使學生的高效學習具有堅實的基礎。
同伴閱讀一般是一加一或多人小組的方式,人數(shù)越多不同閱讀習慣和側重點也越多,個體更容易地吸收更好的閱讀方法和擴展個人閱讀面。但我們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閱讀小組人數(shù)越多會造成整體閱讀效率的降低,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個體在人群中有隨大流的習慣,人數(shù)越多越不容易彰顯自我;二是因為人數(shù)過多會導致學生受干擾也越多,無法維持好的閱讀環(huán)境。
閱讀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影響同伴得到不同角度的理解,但閱讀興趣相差太大會導致同伴之間交流阻隔,甚至導致整個同伴小組失去應有的效果。
針對每期不同的閱讀主題,老師應考慮到各種不同的搭配,以促進各個同伴閱讀小組達到最好的效果。
同伴閱讀教學的對象是多個學生同時開展閱讀教學,從每個學生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閱讀習慣,引發(fā)對文章不同解讀之間發(fā)生碰撞,再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來掌握教學重點。所以,在同伴閱讀中,往往因為觀點、理解的不同導致教學內容的大大增加,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進而影響到教學進度。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首先,在課文教學的前一天,將預習所學課文這一項內容加入家庭作業(yè)的內容,并要求家長督促簽字。其次,教師必須根據(jù)課文的不同重點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準備預習,并引導學生自己搜索課文的相關背景、類似文章等相關資料。最后,同伴閱讀往往引申出其他方面的內容,教學中將會用較多時間講解生字、詞和其他方面的知識點,將影響課程的整體安排進度。在古詩詞教學的預習中,學生可以先將生字詞查明,也可以對詩詞作者的生平事跡、成長環(huán)境、其他作品等進行初步了解,在課堂上分享給其他學生,增加學生預習準備的熱情。
同伴閱讀的重點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文章,教師在選擇教學文章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有發(fā)揮學生能力的充分空間,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文章中是否有符合教學目標的相關知識點。在每個學習階段,要充分考慮學生閱讀能力循序漸進的提高,安排好各個階段的學習主體,在主題學習中盡量安排統(tǒng)一類型的文章,跳躍性不宜過大,從而讓學生在閱讀時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相同與不同點,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學生閱讀應在老師引導的大框架下開展自主閱讀,適當采取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講,教師作為引導和輔助學生學習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指導需要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每個學生對于閱讀的領悟不同、閱讀能力水平也不同,對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安排能力較高的孩子與之一對一的學習,在閱讀過程中老師再對于能力弱的學生加以引導,使之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適當提出一些開放式的問題,引導他們在思考中不斷擴充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