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江蘇省泗洪縣實驗小學,江蘇 泗洪)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保證課堂激情,就必須要直擊學生的心理,與學生進行心理上的交流,使其迸發(fā)青春的色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束縛,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傳遞。
很多學生反映,在學習中感覺課文中的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找到相關的案例,因而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教師需要善于發(fā)掘課文中潛在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直接與作者進行對話,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課本往往圖文并茂,并具有極強的情感色彩和藝術感染力,這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學習《但愿人長久》這一章節(jié)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文章中所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情感體會更深,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一些與月亮有關的傳說和故事,讓學生對自己的父母和姐妹的思念之情進行表達?;蚴窃诮虒W《烈火英雄邱少云》時,教師可以整理一些古往今來同樣具有英雄氣概和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同邱少云進行比較,加深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極大的愛國情懷。通過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情感因素都是隱藏在課文背后的,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才能體現(xiàn),而在挖掘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更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這種積極向上的情感熏陶下,不斷豐富自己的閱歷,拓寬自己的視野,穩(wěn)步提升自身文化素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需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情境引入,給學生構建一幅幅生動的畫卷,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才能創(chuàng)設更加適合的導入情境,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研究,將課本吃透,從字里行間深入挖掘作者的內心情感和人文情懷,并以此對課堂教學進行任務設置,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波動,讓學生被作者書寫的內容和表達的情感所深深折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激情飛揚。比如在學習《景陽岡》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武松打虎的整個緊張的氣氛,體會到孤膽英雄在醉酒后的豪氣,體會水滸傳中英雄的豪邁個性,教師可以在課下搜集與《武松打虎》有關的影視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觀看,并在學生觀看之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想以及這些故事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后,一定會激發(fā)學生對英雄主義和斗爭主義的向往,并被作者筆下的人物所深深折服。這時,教師再導入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新課程的學習當中。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當迎合學生內心的想法,結合課本教材,讓學生結合自身實踐進行情感感悟,充分體會到教材中包含的真實情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質。眾所周知,情感感悟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閱歷、知識體系和智力水平等因素下的,而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都是十分有限的,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往往會停留在比較表面的階段,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因此,為了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對文本進行學習,讓其在仔細閱讀和品味的過程中、在字里行間逐步感受和理解作者內心的想法,逐步升華對人生、人性和信仰方面的感悟,讓小學生在小的時候就能體會到生命的不易和珍貴,豐富學生生活閱歷,提升學生文學素養(yǎng),促使整個語文學習課堂激情飛揚。比如在學習《長相思》這首詩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詩人的孤寂和相思之情,教師需要將詩句進行拆分,一句一句地教給學生,并通過朗讀、品讀、細讀等形式,讓學生通過作者描繪的畫卷逐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相思不解之情,并在課堂結束之后創(chuàng)建討論,引導學生用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所遇到的離別,進而在討論中促使整個語文課堂激情飛揚。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做一名激情飛揚的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中加強情感投入和角色帶入,真正用情地去講授,并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受到教師情緒上的感染,在日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只有在這種輕松愉快和充滿激情的學習氛圍中,教師教出的學生才能更加生動活潑、思路流暢、充滿激情,整個課堂在教師積極主動的調控之中,課堂效率就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