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俐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余慶小學)
我認為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不但要有厚實的人文底蘊,更要有很強的文本解讀能力。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刻畫了一位為磨煉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的母親形象。初讀文本時,我就在想:這篇課文,我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從“姓語”的角度上可以學到什么?許多老師都抓住了母親曲折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作為核心語用點進行教學。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大膽刪去繁枝末節(jié),初讀后,直奔重點:“老師發(fā)現(xiàn),在對待孩子學會看病這件事上,始終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在母親的心里,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很快能發(fā)現(xiàn),這兩種聲音是: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看病,不應該放手讓孩子學會看病。老師進而讓學生快速默讀,關注母親的心理,進行品詞析句,做批注:能體現(xiàn)母親認為應該放手的句子畫“——”,能體現(xiàn)母親認為不應該放手的句子畫“∽∽∽”,并在你有感觸的詞句旁寫感受。時間在流淌,而我卻沉浸在這種安靜品讀的氛圍中,沒有著急,沒有催促,只是巡視、欣賞,時而點撥,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可謂:情之所至,水到渠成!
當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后,教師要善于追問,促進他們深入探究,能激活他們的思維。當學生自讀自悟后,在匯報交流環(huán)節(jié),一位學生只抓住了后半句進行匯報,而前半句有許多關鍵詞值得學生細細品味,于是老師追問:“你看到一位怎樣的母親?母親只是后悔嗎?從哪個詞看出來?”在老師的追問下,學生很快抓住前半句的關鍵詞進行品味??梢?,教師的追問能把學生的思維和心靈引向更深處。
(1)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閱讀能力訓練的重點。檢查生字詞后,教師抓住“按圖索驥”一詞,首先給學生簡短地講述這個成語故事,學生理解成語的意思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填空:( )讓( )按照( )去( )。學生很快提綱挈領,老師立即告訴孩子們:“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磥?,抓關鍵詞也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個好方法。”相信,通過這次訓練,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抓關鍵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學會閱讀的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睆娬{了閱讀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所以一定要在課堂中教給他們正確的方法。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在不知不覺中教給孩子們閱讀的方法。
①批注讀書法。課堂上,老師沒有對母親的心理活動逐詞、逐句地分析,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品詞析句,做批注,寫感受。教師巡視時,會用“真好,你把這個詞勾畫出來,還寫上了自己的感受,真會讀書。同學們就應該學習你這種做批注的方法”這樣的語言指導其他的孩子如何做批注。
②身臨其境讀書法。這種讀書法能幫助學生在讀文章時把自己沉浸在文章所描繪的意境之中。如,當有一個學生在體會句子“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中“墜入”一詞感情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jīng)歷,然后有感情地讀。
“有分享的課堂”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課堂”而言的。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做自己,鼓勵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激勵語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教師應當學會利用學生這一需要,發(fā)揮激勵語的作用。在《學會看病》的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了老師激勵語的魅力。當學生匯報得精彩時,我說:“為他了不起的閱讀能力鼓掌!”“你真了不起,我要和你擁抱!”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我說:“你如果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就更好了,試一試!”
葉圣陶先生曾說:“上課,在學生是報告和討論,不是一味地聽講;在老師是指導和糾正,不是一味地講解?!彼裕艺J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盡量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生充分自讀自悟之后,教師也是放手讓學生分享自主學習后的體會,教師只是在學生談得不夠深的問題上抓住契機引導他們深入理解。
總之,閱讀課就要憑借文本,通過構建有思想、有方法、有分享的課堂,引導學生感受文本中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語言文字中包含的情感,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學會閱讀,學會分享,學會思考……這樣才能讓文本增值,才能幫助學生形成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我認為這才是真實、高效、本色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