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霞
(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qū)河山鎮(zhèn)申家坡小學)
戲劇表演教學方式到底有什么意義?戲劇表演中涉及動作、語言等多種能力,如果把這種表演融入教學中去,能夠讓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戲劇教學法是一種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在教育中尊重每一個學生,著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挖掘學生的自身潛力,在教育中學生是放在第一位的,通過戲劇表演法來挖掘學生的智力以及潛力,是戲劇表演法教學的根本含義。
戲劇教育法和傳統(tǒng)的教育比起來又有什么樣的不同呢,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幾乎都處于一種壓抑的學習環(huán)境中,首先要求的是學生要記住,然后才是理解,因此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只能夠通過這樣呆板的教學方式來達到應付考試的目的,在傳統(tǒng)教育中我們能夠發(fā)現,往往在課堂上有很多同學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這種學習氛圍以及學習方式導致語文教育處于一種枯燥乏味的狀態(tài)。而戲劇表演教學法則不同,在教育中首先就是讓學生翻身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從內心自發(fā)地喜歡上學習,從被動轉成主動,把學習當做一份樂趣而不是一份負擔,讓學生在追求藝術與享受中得到知識的傳遞。
既然是戲劇表演那么肯定就少不了表演,在教師的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情景的設計來突出表演的重要性,要通過一種類似于戲劇表演的方式來讓學生正式進入情景中學習,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對課文進行修改整理,讓其更加適合表演,要突出課本中人物的性格以及其自身特點,而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變得更加波蕩起伏,這樣才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才能夠讓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升,在這樣的表演之后,孩子們對于故事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再讓孩子們接觸課文,這個時候孩子們自然就會對課文產生極大的興趣。
我們查看小學生的作文時會發(fā)現,他們的作文很局限,往往是課本上寫的怎樣的,作文中寫的大致方式就是怎樣的,這完全是一種模仿,所以老師們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為孩子們設計各種扮演小游戲,讓孩子們展現出其內心的所思所想,然后老師們再從旁進行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們寫出真正有質量的作文,而且在扮演類小游戲中,還能夠讓孩子們通過真情扮演去了解課文,真正實現讓孩子們從情景中學習達到學習質量提高的目的。
因材施教這個詞每一次教育改革中都有,但是真正重視的卻永遠只有少部分,因材施教可以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教學,而戲劇表演教學法中最重視的就是因材施教,只有了解了學生的自身特點之后,才能為學生整理一個最合適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
學生的興趣不同,可能在某些學習方面的進度也會有所不同,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挑選出一些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帶動,雖然說老師去帶動效果會更好,卻做不到時時刻刻進行帶動以及影響,所以在學習中分組讓優(yōu)等生去起帶頭作用的方式是必不可少的,而小組的分配也應該更加均衡,不能夠為了一時的學習質量而讓優(yōu)等生跟優(yōu)等生、學困生跟學困生,很多老師認為,優(yōu)等生帶動學困生明顯會耽誤大量優(yōu)等生的時間,讓優(yōu)等生的學習質量下降,卻并沒有意識到,優(yōu)等生們在為學困生講解的時候,對于課文的理解會變得更加通透,而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會變得更加豐富,這對于孩子們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遠遠不是一時的分數能比擬的,只有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才是戲劇表演教學法的核心思想。
在我國的語文教育中,很多時候明面上是文化教育,而事實上卻只不過是死記硬背的另一種詮釋方式,而跟傳統(tǒng)教育不同的是,在戲劇表演教學法中,情景的渲染、文化的熏陶是最重要的,老師可以把課本分成好幾個類型,并不一定需要按照課本中的順序去講解,語文教育不是數理化,沒有那么多的強制公式需要背誦,語文的答案是多樣化的,所以分類教學在有些時候更能夠提高教學質量,例如:老師在講解某篇具有明顯服飾特點的課文時,可以事先準備一些相應的頭飾等物件,讓孩子們戴在頭上,這樣自然就吸引了孩子們的興趣,而孩子們也更加喜歡這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能夠大大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戲劇表演教學法,明顯能夠讓傳統(tǒng)語文教育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戲劇表演教學中,重視孩子們自身潛力的挖掘,重點培養(yǎng)孩子們的全面發(fā)展,這種現代化教學方式,能夠明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并不是只為了一時的分數而讓教學變得更加呆板的傳統(tǒng)教學能夠比擬的,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能夠表明,這絕對是一種經得起推敲的現代化教學方式。
[1]許劉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J].教育評論,2000(6).
[2]尤一致.小學語文教學的講解順序淺析[J].教育評論,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