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樂梅
(安徽省臨泉縣呂寨鎮(zhèn)陳小寨小學,安徽 臨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教學中與傳統(tǒng)相對立,反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小學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也很重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將妨礙各方面開發(fā)學生潛能。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中國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意,遏制了學生想象力。自主學習意識不強,需要老師家長督促學習,自控能力較差,這種不良習慣將極大地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學習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中小學生受益終身,這種習慣的養(yǎng)成與教學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學生的自我意識有直接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學氛圍的塑造非常重要,有些教師缺乏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在單一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然降低,自主學習能力也無法培養(yǎng)。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和基礎,它是學生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也是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的教學計劃應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正視課前預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先對學習產生興趣,試著提問和回答問題,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初步完成學習任務,簡化語文課程的學習難度,主動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有了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舉行一場“詞語接龍”活動,并將班上所有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計分制的比賽。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就會積極參與小組之間的討論,無形中也就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就會互相學習,也會逐漸懂得合作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勤思考有利于知識點的消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學習現狀,結合教學設計來營造思考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不同見解,質疑的對象可以是選詞、可以是標點符號,幫助學生在多角度思維中提出自己的觀點。
人們通常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相應的想法,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這個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更能夠理解課文的含義,相應的情境與學生的想法產生的共鳴,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時更主動。
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時間的長短無關,掌握好技巧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應做到張弛有度,而不是一味地死記硬背、題海大戰(zhàn),學生應明確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合理安排支配學習時間與游戲時間,盡可能地在既定的學習時間內保障學習質量,學會自我管理與時間管理。
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時,要引導他們從自己的身邊來尋找素材,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對自己身邊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使他們的理性意識有所提高,并且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性。
要真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可支配時間。廣大處于應試教育怪圈中的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應當及時轉變自身觀念,認識自主學習對學生的重要性,并把學生課余時間返還給學生,才能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應加強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調整教學策略,做好前期的課程設計及準備,給學生營造積極、愉悅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興趣的引導下自發(fā)參與教學實踐,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鳳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3(8).
[2]姚潔瓊.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