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丹陽
(廣西玉林市福綿高級中學,廣西 玉林)
為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yǎng)的更高要求,我國全面實施了教育改革。高考作為學生人生的重要分水嶺,鑒于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改革后的高考對于部分習慣于死記硬背的學生而言難度更大。當前高考命題側(cè)重于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在考試當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高三既是學生集中查漏補缺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提升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名高三地理教師,應該轉(zhuǎn)變傳統(tǒng)、低效的復習方法,在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原則,讓高中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以夯實基礎為起點,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科綜合素養(yǎng),才能在即將到來的高考地理考試當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具體而言,在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全面提高高三地理學科的復習效果。
在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那種舍本逐末的錯誤做法,特別是在一輪復習階段,教師應該立足于教材進行闡述,要在回歸教材、幫助學生熟悉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做好復習工作??v觀近年來高考地理試題,無不是對教材上知識點的綜合考查,因而,只有在復習當中立足于教材、回歸教材,才能在高考時快速抓住題干當中的關鍵詞。例如,在“地球的大氣”部分內(nèi)容復習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抓住高考重點考查的“對流層”這一關鍵詞著重復習,在復習中使學生對高考常見考點“對流層”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如果說以前的地理學習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那么,高三地理復習就是一個知識整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回歸教材僅僅是將之前學過的知識點再復習一遍,既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復習時間,學生還缺乏復習積極性,自然也就難以取得極佳的復習效果。因此,在高三復習階段,地理教師應該引領他們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整理歸納過程,幫助他們構(gòu)建起知識網(wǎng)絡,提高他們迅速抓住題干當中的有用信息,并從知識庫當中調(diào)取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科獨特的語言,在地圖的基礎上,地理學理論知識才得以產(chǎn)生。課程改革下的高考地理試題十分關注對學生圖像認知能力的考查,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可謂“無圖不成題”。因而,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自初中階段抓起。在高中三年的地理教學中,更是應該貫穿對學生讀圖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該在總復習階段針對圖形空間概念、針對識圖的基本技能進行專項訓練,使高中學生在圖文之間靈活轉(zhuǎn)換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進行“光照圖”這一知識點復習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的主動性,我讓學生在對這一知識點進行復習的基礎上從多媒體展示的光照圖當中對包括確定地方時、依據(jù)光照圖判斷南北極以及節(jié)氣、計算太陽高度等進行確定。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梳理知識的過程中,他們的讀圖析圖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雖然我國教育實現(xiàn)了從應試教育到素質(zhì)教育的改革,但是對于高三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任務還是要應付即將到來的高考。因此,針對近幾年我國高考地理試題的考查方向、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提高他們答題能力,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在高考地理復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能力是提高他們應試能力的重要前提。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既要訓練學生審題的速度,又要提高他們審題的準確性。為了避免復習陷入題山題海,教師還要增強訓練的針對性,教師要對針對高考中常見的題型,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進行訓練,并引導他們在訓練過程中總結(jié)規(guī)律。另外,提高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語言、答題格式也是訓練學生應試能力的重點。為了提高高中學生答題的規(guī)范性,教師要讓學生對教材當中的每個關鍵知識點進行熟悉,并且,在高考地理答題過程中,一定要運用規(guī)范的地理語言答題,最后,教師還要讓學生對題目是需要進行定性描述還是需要定量描述進行判斷,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避免在答題過程中產(chǎn)生意外丟分情況,使他們的應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總而言之,在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面臨著復習時間有限、復習工作量大的矛盾,為了避免復習陷入機械的題山題海當中,教師必須立足于教材,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到復習中來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積極主動地復習過程中夯實知識,提升學科綜合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復習過程得到優(yōu)化,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地完成復習過程,全面提升復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