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云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二實驗小學,福建 泉州)
我市具有較為悠久和豐富的紅色文化,是歷史文化和革命誕生的根據(jù)地,具有傳播紅色思想的重要根據(jù)地。小學生正處于走入社會的初級階段,是思想和道德發(fā)展的重要關鍵時期,在當前市場經濟向縱深發(fā)展的社會轉型期,多元的道德價值取向和各種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思潮無不滲透和沖擊著小學。如何改進和創(chuàng)新德育的內容與形式,成為當下學校道德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偉大革命精神的精髓,資源豐富、真實感人、價值永恒,對于樹立小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培育小學生的艱苦奮斗意識、強化其的崇高理想信念、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精神、塑造他們的集體主義價值觀、陶冶學生的健康情感等有著十分重要的功能。
“紅色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斗爭中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和載體,包含物質和精神層面。物質層面主要指的是歷史遺跡、博物館、烈士公墓等;精神層面則主要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些資源為我國的和平建設和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紅色文化可以幫助培養(yǎng)小學生的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和道德品質。將紅色文化資源用于學校德育,可以綜合整合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渠道,豐富學校的德育活動,優(yōu)化德育的效益,為學校德育發(fā)展提供新的平臺和空間,使得校園德育生機盎然。
閱讀紅色書籍是幫助學生了解紅色故事、了解革命精神的重要渠道。我校針對本省市的相關紅色故事,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學生家鄉(xiāng)的光榮革命歷史和各位先烈的英雄事跡,逐步培養(yǎng)出對祖國、家鄉(xiāng)的熱愛。在閱讀紅色書籍活動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閱讀本校校本課程的同時對經典紅色書籍進行廣泛閱讀,比如《紅巖》《林海雪原》等經典著作,從多方面多角度感悟時代背景,感悟我國偉大的革命精神,為校園紅色德育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精神支持。與此同時,在閱讀紅色書籍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積極引導,并讓學生對閱讀的書籍進行整理和感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文章,并對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點評。也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演講比賽,讓學生大聲說出自己對于“紅色書籍”的感受,對于紅色精神的體會。
在開展紅色德育過程中,學生結合學校的校本和其他紅色書籍、紅色電影對先烈的英雄事跡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在開展紅色德育文化過程中,應該積極抓住優(yōu)勢,開展和紅色相關的主題“故事會”,鼓勵學生講出自己耳熟能詳?shù)募t色故事。在講故事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長進行創(chuàng)作,比如,鼓勵文筆好的學生針對自己所講的歷史故事寫一首詩歌,鼓勵喜歡創(chuàng)作表演的學生導演舞臺劇,用別樣的方式演繹紅色小故事,鼓勵喜歡畫畫的學生用自己的畫筆為自己所講的紅色故事添加亮麗的色彩。學生在搜集和講述紅色故事時,可以對當?shù)氐募t色文化進行更好的了解和挖掘,建立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和崇敬。具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邀請紅色老兵或者老干部走進校園為師生講述戰(zhàn)爭故事,讓學生體會更加真實的革命事跡和精神。讓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可以讓紅色故事走入校園,走入學生的內心,讓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傳。
現(xiàn)階段我市仍存在諸多的抗戰(zhàn)老兵、干部和老紅軍,我市各校經常開展慰問抗戰(zhàn)老兵的活動。我校在德育文化建立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組織學生對紅軍、抗戰(zhàn)老兵慰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革命人身上具有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感。在慰問和調查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積極和老兵進行言語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溝通,并在事后結合調查進行總結和感悟。在這些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身臨其境地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更好地激發(fā)起愛國主義的情感,逐步樹立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關心集體和他人的意識。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從老紅軍身上體會到當時的社會背景,在先烈的英雄事跡中受到啟發(fā),保持蓬勃的朝氣和旺盛的活力,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慰問老兵和老紅軍可以為德育的開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和空間。
紅色歌曲是紅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傳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以傳唱紅色歌曲為主的紅色文化傳播是校園紅色德育文化建立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校園德育文化建設過程中,可以在音樂課程中加入對紅色歌曲的學習,確定紅色歌曲在學生心里的地位,也可以進行紅色歌曲歌唱比賽,通過開展紅色歌曲比賽調動學生唱紅色歌曲的積極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紅色歌曲的學習和演唱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唱“紅色歌曲”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掘紅色歌曲的深刻內涵和情感之美,對于氣勢宏大的紅色歌曲,可以組織合唱比賽和音樂劇演出。傳唱紅色歌曲是紅色文化傳播和校園德育建設的重要途徑,通過傳唱紅色歌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提高其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政治意識,為豐富校園文化、促進德育和諧發(fā)展起到合理的推動作用。
在戰(zhàn)爭年代有不少文人結合自身的經歷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詩篇。教師在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對于“紅色詩歌”的學習,組織相關的“紅色詩歌朗誦”“紅色詩歌交流”活動,讓學生體會紅色精神的同時建立對詩歌的欣賞感和領悟,陶冶學生的情操和愛國主義精神。
在紅色詩歌的學習和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對革命前輩的拼搏精神和頑強意志有更深層次的體會和感悟,為和諧的校園紅色德育文化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寒.黨的領導人論中國革命精神[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2(12)
[2]韓強.國外對中國共產黨建設的研究述評[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9).
[3]管仕廷.論紅色文化的內涵與特征[J].傳承,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