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美玲
同小學語文相比較,初中語文的教學目標更加綜合性與實用性,它不再僅僅局限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了初中生自主學習、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研究的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主要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能力發(fā)展來說的。所謂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是指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可以適應終身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例如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堅韌的學習意志等等。在新課改要求下,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提問滲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育,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原則
在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要想使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獲得良好的反饋效果,需要滿足以下幾個要求,第一就是對所學知識點有所運用,問題的由來并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老師對知識點經(jīng)過提煉以后產(chǎn)生的結果。第二就是能夠擴展學生知識面與能力。初中語文教學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小學語文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為高中語文學習打基礎。鑒于上述兩點要求,在提問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兩點設計原則。
1.問題的設計要有趣且有用
筆者在研究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語文教師設計問題都能夠把握住一個基本要求,那就是與已教的知識點結合比較緊密,因此很多時候初中生都能夠根據(jù)自己學會的知識對之進行回答,但是這并不是初中語文課堂設計的唯一原則,除了問題的設計要有“用”之外,有趣也是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課文中,有一篇《詠雪》的文言文,在日常教課過程中,老師會結合課文中“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兩句話進行提問,讓學生聯(lián)想生活,還有什么什么類似雪花?這種提問只是突出了“有用”,在“有趣”方面并沒有凸顯出來,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引用其他古詩,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進行對比,讓學生回答兩者之間形容雪的不同之處,這樣學生可以體會到不同意境下古人的心情不同,所描繪的風景也會有所不同,在擴展了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增添了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使問題更加有趣,值得思考,其實這種提問方法非常符合核心素養(yǎng)中對“高雅的言談舉止”的要求,可以使學生在表達自己心情時,根據(jù)不同情景選擇不同的措辭。
2.問題設計用語要具有鼓勵性
雖然核心素養(yǎng)教育已經(jīng)被很多學校與老師所接受,并且采取了很多教學方法進行相應,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初中、高中的升學考試帶來的壓力,造成了很多時候問題的設計都是針對考試設計的,這種機械性的提問,忽視了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yǎng)和鼓勵,一旦學生沒有回答出來,老師就會認定其學習效果不好,長久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情況。因此在問題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問題設計的鼓勵性。
以八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蘇州園林》為例,這篇課文屬于說明文,與其他記敘文相比較,這篇課文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其中包含的信息也比較多,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抓到重點,這時候的問題設計就不能過于困難,盡可能通過“字”和“關鍵詞”的尋找為主,鼓勵學生尋找關鍵信息,比如:“哪個詞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課文中。標本一次是什么意思?”通過這些簡單的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很好理解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同時也能夠使他們獲得成就感,鼓勵他們進一步學習,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初中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提問設計應用
通過上述分析,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今后教學工作中,相關語文教師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提升語文課堂提問效果呢?接下來筆者就針對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與建議。
1.語文教學提問層次設計法
俄國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提出過一套層次型教學理念,被譽為“跳一跳、摘到桃”,這種理念的原型是以猴子實驗對象,如果將桃子放在它能容易拿到的地方的話,猴子就會對“桃子”失去興趣,如果放在一個高柜子上,猴子需要通過一些努力才能得到,那么就會提升它對“桃子”的興趣。這個原理運用到教學提問方法中,就是老師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層次性,教師要對自己班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所了解,問題設置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最好是學生要通過一定的時間思考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這就是語文教學提問層次設計法。
這里以初中課文《觀滄海》為例,對具體的問題層次設計法的應用做出分析。眾所周知,觀滄海是我國東漢著名詩人曹操在北征烏桓勝利之后,途徑海邊,登山觀海所作。所以在學習完這篇詩歌之后,按照層次法的理論,首先是要求學生對詩歌里面的生詞進行查閱,比如“碣石”“澹?!钡仍~語,對初中生來說都是比較生僻且對理解詩歌有重要意義的。在完成第一個問題設計后,就要拋出第二個問題,就是“請同學根據(jù)詩歌,總結詩中都對那些風景進行了描寫”。這個問題是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對整體詩歌的內容學習進行考察。最后,教師進一步提問:“再次閱讀詩歌,說說作者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至此,教學問題以及提升至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學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反復朗讀課文,這其實就是核心素養(yǎng)培育中所提倡的“語言積累能力”培養(yǎng)。
2.語文教學提問引導設計法
初中語文教學提問的創(chuàng)新要從語文教學的重點出發(fā),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時,不能脫離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以語文學科教學的特點為基礎,設計具有引導性的教學問題。初中語文教學提問也是需要掌握技巧和方法,語文提問要以教學目標的準則,有效的課堂問題要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里,以中學課文中非常著名的由朱自清寫作的《背影》為例,對引導性提問設計法應用進行說明,《背影》之所以會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是因為作者沒有進行過多的感情渲染,而是通過“父親”在送“我”上火車的一些細小動作體現(xiàn)出“父愛如山”的這個主題的。所以在問題設計過程中,教師也要把握住這個特點,從文本細節(jié)以及生活實際例子出發(f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含義。如問題一“整篇課文,父親總共說了幾句話,分別是什么”。通讀《背影》這篇文章,出自父親口中的話總共四句,但是卻反映出了父親堅毅、細心多種性格,所以讓學生尋找這幾句話也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父愛的理解程度。再如問題二“《背影》這篇文章中,筆者多次提到自己落淚,但是父親卻沒有流淚,請分析一些原因”。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背影》這篇文章從父親的角度闡述出了“父愛”的深沉,真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優(yōu)秀傳統(tǒng),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傳承”的理念不謀而合,通過這樣的學習可以是學生更加體會到真正的關心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行動上的。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不僅僅是通過中考,更多的是滿足素質教育要求,提升中學生的文字閱讀能力以及文學思維。而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層面考慮,問題設計既可以是基本知識的總結,同樣也可以是從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做好問題設計,能夠保證學生在基本問題學習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身閱讀、語言積累以及表達多方面的素養(yǎng)能力,拔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