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燕
[摘要]板書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教學技能,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充斥課堂的背景下,板書這一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應被淘汰,而應與時俱進,與現(xiàn)代化多媒體緊密結合,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板書;多媒體;高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23-0082-02
所謂板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配合語言、媒體等運用文字、符號、圖表向學生傳播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是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不可或缺的輔助手段,也是教師必備的基本教學技能。曾經(jīng),作為一名教師,可以說是“一支粉筆走天下”,但隨著網(wǎng)絡的興起,及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手段似乎已不合時宜,逐步走向盡頭。然而挑戰(zhàn)與機遇往往并存,板書在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優(yōu)勢的同時也在與時俱進,在課堂上甚至在課堂外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規(guī)范答題方式
生物是一門科學嚴謹、注重細節(jié)的學科,教學語言是否正確規(guī)范,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板書是教學語言中的特殊形式,板書過程中教師所展示的認真的書寫態(tài)度和規(guī)范的答題格式,對學生所起的示范作用不可忽
例如,規(guī)范的遺傳圖解如何書寫呢?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板書,讓學生認真地聽講,仔細地觀察,以此作為參照?,F(xiàn)以女性攜帶者與男性色盲婚配為例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
示范過后,讓幾位學生上黑板板書:女性攜帶者與男性正?;榕洌╔BXbYXBY),女性色盲與男性正常婚配(XbXbXBY)等。其余學生在下面自己寫遺傳圖解。一段時間后,可讓學生對板書加以點評,教師加以補充,最后通過多媒體展示遺傳圖解(如圖2),讓所有學生參照對比,及時修正。
這樣,既體現(xiàn)了板書的示范作用,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同時,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常見的錯誤并加以糾正,避免學生下次再犯。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明確學習重點
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知識形象化、生動化,而板書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在講到光合作用的過程時,可以把光合作用的過程依次分解,一一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如圖3)。
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展示的過程中同步講解,學生很容易接受。但當課堂結束后,再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會發(fā)現(xiàn)學生只記得很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多媒體中最精彩的部分,學生的記憶也并不深刻。因此,如果教師在多媒體展示的過程中,把重點以板書的形式進行歸納,例如動畫展示“水在光下分解”后,及時板書:水的光解(如圖4),其他重點內容以此類推。
那么,當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結束時,黑板上就會出現(xiàn)相關的主要知識點:
有了這些骨干內容,再與多媒體動畫結合,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此內容是學習的重點,在心理上更加重視,從而能更好地學好這部分知識。
學生從小就被教育“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也一直奉行這一學習方法。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進步,使用多媒體教學已成常態(tài)。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講課速度明顯加快,而很大一部分學生記筆記時往往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前一頁還沒記完,后一頁就翻出來了,一節(jié)課下來從頭抄到尾,教師在講些什么卻沒聽到。這時,如果教師把重點內容以板書的形式簡明扼要地寫出來,比如講到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時,可以把制備的流程用多媒體一一展示,同時把流程中的一些關鍵詞板書出來:雜交瘤細胞、第一次篩選、第二次篩選……這樣,簡單易記,既讓學生掌握住重點,又有了課后復習的依據(jù)。
三、結合多媒體教學,互補教學缺陷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卑鍟蠖啾容^嚴謹、精煉、簡要,而多媒體課件美觀、快速,更富觀賞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觸發(fā)學生的想象。
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歷程”時,可用動畫的形式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實驗:將小鼠和燃燒的蠟燭分別置于一個密閉的玻璃罩中,結果蠟燭熄滅了,小鼠也很快死亡了;如果將小鼠或者燃燒的蠟燭分別和綠色植物置于一密閉的玻璃罩中,蠟燭可以繼續(xù)燃燒,而小鼠也可以繼續(xù)生活下去。該動畫既直觀,又趣味性十足,充分帶動了課堂氣氛。然而,人是有審美疲勞的,學生如果長時間處在多媒體的強“磁場”中,也會感到麻木、反應遲鈍。對此,教師可以在放動畫之前,先在黑板上寫下普利斯特利的名字,看完動畫后,讓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普利斯特利的實驗結論,教師最后總結并板書: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明顯好于直接進行多媒體展示。
板書,概括了學習的重點內容,非常精簡,其余內容的把握則依靠教師的講解及學生的聽講。這就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容量不能太大,否則學生掌握不了。但有了多媒體之后,則可以通過圖片、文字、動畫等各種方式展示出來,學生除了聽,還可以看,一堂課的容量大大提升了。但是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利用多媒體上課就是在課前用PowerPoint做一個課件,然后把設定好的內容一一顯示出來,教學過程中缺乏變通的余地。而板書更具有靈活性和機動性。比如,在習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板書向學生展示的解題思路,也可讓學生上黑板展示他們自己解題的思路。況且,在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對話和交流中,隨時可能進發(fā)思維的火花,這些往往是課前無法精確預設的,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利用板書將它們呈現(xiàn)出來,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討論和交流。
四、結合多媒體教學。打破思維定式
學習首先從模仿開始,包括思維模仿。然而,長此下去,學生只能跟著教師的思維被動地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受到抑制,逐漸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F(xiàn)在,新教育模式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要由原來的“以教師為主體”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板書也應由學生設計,自己上臺寫板書,不管對還是錯,反映的都是學生自己的思路。對的,加以鼓勵,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錯的,從學生的思路中找到問題所在,并及時加以糾正。
例如,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的關系經(jīng)?;煜?。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先用多媒體展示一池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讓學生結合書本知識主動研究相關內容,并上黑板板書。學生在努力思考和上黑板板書的壓力下往往有突出的表現(xiàn),即使還有問題,在其他同學和教師的幫助下,也會迅速意識到問題所在并及時糾正。其他同學在尋找問題的同時通常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然后改正。最后,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它們的關系,鞏固相關知識。
綜上可知,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走人課堂,但是板書在教學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語云:“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笔褂枚嗝襟w要掌握一個度,要與板書有機結合,只有在恰當?shù)臅r機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式,把兩者的優(yōu)越性融合于一體,才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