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理林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一中,江西 南昌)
高中物理課程中的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整個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必須要開展還要做好細節(jié)優(yōu)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實驗課作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迸發(fā)的源泉以及學習興趣產生的動力,教師應當做好實驗課程相關資源的整合和組合設計工作,從而實現(xiàn)實驗課程教學效果的加倍提升。
當前各個中學都已經在實驗器材的購置和實驗室的建設當中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實驗課程教學有效性,讓學生能夠真正動手操作教材中提供的實驗步驟,從而對物理學科與實驗設計、操作的關系有更深的認識。但是即便如此,教師開展實驗課程還是有很多教學成本和教學用品短缺的限制,互聯(lián)網作為信息傳遞互通的工具,必然也存在著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共享型課程資源,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啟用這些資源并做好整合與篩選工作。
例如,教師在教學“靜電現(xiàn)象的應用”這一節(jié)課的演示實驗內容“研究空腔導體內表面的電荷”時,在課堂上直接演示難度較大,并且在實驗器材的準備上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教室的多媒體來在線播放實驗演示視頻,這樣可以將實驗現(xiàn)象和細節(jié)放大,提升學生的觀摩學習效率。當然,為了保證視頻資源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教師應當做好提前的視頻內容篩選工作,避免為學生播放觀看的實驗過程存在較大的誤區(qū)和疏漏。
高中物理實驗課程的微課資源雖然同樣也是借助網絡載體的信息技術類課程,但是又與前文提到的讓學生直接在課堂上觀看的視頻課程資源有很大的區(qū)別,微課教學相較于前者更加重視教師本身的設計以及對教學內容主題的選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指定微課教學內容和過程,從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也能夠完成對實驗課程的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單擺”這一節(jié)課中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關系的實驗時,可以采用錄制微課的方式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微課指導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來完成自行操作,這樣的教學模式既能夠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而充實,同時也能夠節(jié)省課上的時間,從而給學生更大的自由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更深入的理論探討。比如探究單擺周期與擺長的關系這個實驗比較簡單,實驗器材也很容易找到,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以及教材上的說明能夠很快地完成并進行有效數據的記錄,這無形之中也對學生實驗探究興趣的提升有所幫助。
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探索已經基本定型,但是學生探索未知知識的熱情仍然在延續(xù),并且在這種熱情之上學生更是產生出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在這種意識的指引之下學生會對看似枯燥乏味的學科知識產生莫大的興趣,同時也會在自己產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勵中嘗試將自己的靈感與想法付諸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甚至呈現(xiàn)出令成年人驚訝的優(yōu)秀成果。為了鼓勵學生的這種意識并且給予學生更廣闊的平臺去展現(xiàn)自己的才能,教師有必要對實驗室使用規(guī)則進行革新,從而提升實驗室的開放性。
例如,教師在教學探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這一實驗時,應當抓住這類實驗的探究特性讓學生展開一場合作探究式的實驗學習,既然是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學生必然會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學習活動,同時也會設計一些固定某一變量的對比變化實驗來探求自己預想的是否準確,在這段期間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開放實驗室,讓有需要的小組專門找到教師申請實驗室使用權,從而實現(xiàn)實驗室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也可以為學生對物理實驗探究的熱情持續(xù)存在奠定基礎。
物理學科的理論知識基本上都來源于人們對于獨特生活現(xiàn)象的觀察和研究,因此在實際生活中看似簡單常見的物品都可能蘊含著深刻的物理專業(yè)知識,可以說生活中有很多被忽視了的物理實驗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進行物理實驗內容設計的創(chuàng)新,從而讓物理實驗的器材更加貼近于生活中常見的物品。
例如,教師在教學探究彈性形變與彈力的關系這一實驗時,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彈簧,讓學生通過用手指擠壓來改變彈力大小從而觀察到彈簧的彈性形變。又比如教師在教學測定玻璃的折射率這一部分實驗時,可以將比較難弄到的玻璃磚改變成生活中常見的有一定厚度的玻璃塊,從而減輕教師準備實驗材料的負擔,也可以讓看似高深的物理實驗走下神壇來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認知當中,有助于提升物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課堂的實驗資源可能來源于學校、生活以及網絡,教師要做的就是讓課堂的理論內容與這些資源完成對接,同時在保證資源質量和有效配置的基礎上來完成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