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宿舍作為大學生活的基本單元,不僅是大學生住宿的場所,也是學習、娛樂、交流、交往的重要空間。大學宿舍的室友成員構成來自不同地區(qū)而,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生活習慣,甚至不同的為人處事的態(tài)度和方法,他們自入學會被學校隨機分配集中到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在大學就讀期間生活在一起,相互之間學習、溝通、進行人際交往。目前大多數大學宿舍安排一般為每間四人、六人、八人等多人組成,大學宿舍成員之間的可能因為志趣、生活習慣、經濟狀況等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深度和頻度的交往。如果宿舍成員有兩名之間發(fā)生了人際沖突,就將會改變整個宿舍關系的結構模式。由于宿舍空間的共享性,個體化需求很難得到充分滿足,加之原生家庭中生活習慣不同、經濟狀況不同以及對公共規(guī)則的理解和遵守不足,使得交往互動中產生摩擦于沖突似乎就不可避免。眾所周知,宿舍生活是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會促進學生的身心成長,促進學業(yè)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養(yǎng)成,可能成為未來人生經歷中一段美好的回憶,而不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則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學業(yè)生活都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成為成長經歷中的噩夢。因此,由于成員相對固定,朝夕相處,相互之間接觸頻繁,很多私密袒露其間,室友之間產生不愉快甚至是沖突在所難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化解,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室友間的誤會和不和睦,直至爆發(fā)“戰(zhàn)爭”,乃至發(fā)生嚴重的學校安全事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和諧宿舍的構建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基礎。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提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要結合大學生實際,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yè)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要努力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碧幚砗脤W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是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之一,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成長成才、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重要內容。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要充分了解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特點,掌握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原因,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密切關注大學生宿舍人際沖突問題,探索大學生室友關系干預策略,切實提高輔導員在構建大學生和諧宿舍的工作實效性,這對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前,不少高校專門設置輔導員進駐學生宿舍,以此推進輔導員對學生包括宿舍生活在內的全面、深入的管理,這樣“零距離”“全方位”的服務模式讓不少輔導員對自身角色感到困惑,學生也抱怨“大學管理幼兒化”。更多高校加強輔導員對學生宿舍管理,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執(zhí)行輔導員走訪宿舍制度,并通過量化手段考核輔導員走訪宿舍的完成情況。然而,要切實提高輔導員在構建和諧宿舍工作實效性,只是“走一走”、“看一看”、“查一查”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明確輔導員角色、不斷提升輔導員能力素質,明確工作內容、探索適宜方法。
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務者。在促進構建和諧宿舍的工作中,輔導員應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定位,避免出現角色不清、角色緊張、角色沖突等角色問題。
輔導員在構建和諧宿舍工作中,首先要擔任教育者的角色。這里所講的教育者角色不僅僅是宿舍成員出現矛盾時輔導員進行批評教育、評理說服的教育意義,還應該拓展到對學生宿舍生活特點、公共互動規(guī)范、宿舍安全管理、人際互動技巧等多方面的教育。宿舍生活一方面屬于學生的私人生活領域,另一方面也屬于公共生活、公共空間,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學生有個人放松、自由生活的需求,但也有受到公共領域、公共生活中互動規(guī)范的約束。輔導員應該將規(guī)范意識、公德意識、法律意識納入日常教育的內容中去。
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繁多,管理的學生人數多,再加上平時一些事務性工作,有時深入到宿舍中與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夠,學生在宿舍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難以知曉,這會給學生管理工作留下隱患。加強宿舍管理,包括宿舍安全、衛(wèi)生管理,以及宿舍人際關系的管理。輔導員對宿舍成員各自情況以及宿舍成員間的人際關系情況,特別是因宿舍中人際關系而引發(fā)的一些矛盾要有及時、全面、動態(tài)的把握。要做到這一點,輔導員可通過宿舍舍長、班委等責任心較強、有擔當意識的同學及時掌握相關情況。
近幾年國內高校中所出現過的類似因學生宿舍中人際關系問題未及時發(fā)現和解決而引發(fā)的悲劇,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甚至出現了“宿舍人際關系細思極恐”的恐慌。因宿舍人際關系而引發(fā)的問題儼然成為影響高校學生生活、學習、心理的主要困擾。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有可能發(fā)展到一個惡性的地步,而且后果將不堪設想,然而,宿舍人際關系問題處理及時、得當,不僅能消除隱藏的安全隱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性格的優(yōu)化、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能力的成長。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工作中,要重視學生在宿舍中因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引起的矛盾和沖突,對這些問題輔導員要及時參與矛盾調解,在充分了解沖突緣由、經過等基本情況后,針對具體問題,對當事人進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或心理疏導,將這些沖突和問題及時妥當處理。做好調解工作中有兩大困境:一是遇到比較復雜、難以短時間內解決的矛盾沖突,二是學生對輔導員調解存在抗拒心理。對于前者,輔導員應該具備明銳的研判能力,要及時向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反映,尋求上一級領導的幫助,將事態(tài)控制到最小化。對于后者,學生抗拒輔導員主持或參與調解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自認為已經是成年人,應該獨立自主的處理個人麻煩,對于輔導員知曉矛盾或沖突的情況會視為“同學打小報告”;另一方面與輔導員之間缺乏溝通和了解,對輔導員的調解方法和效果持有不信任的態(tài)度。因此,輔導員要做好調解者的角色,需要在平時的工作中,在與學生的接觸和交往中,樹立公平、公正又可信任、可親近的形象。
在校學習、生活的意義不僅在于促使學生掌握知識、增長才干,具備相應的職業(yè)技能,還在于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輔導員通過參與宿舍管理,開展宿舍文化建設以及各類宿舍建設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疏導并有效溝通,在宿舍的集體事務中學會分工,學會擔責并相互協作,不斷提升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必備素質。
輔導員引導者角色還應認識到,宿舍作為學生生活、學習、娛樂的空間,就像是同室友共同擁有的一個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輔導員在做好教育者、管理者、調解者角色的基礎上,可逐步過渡到引導者,讓學生掌握和諧宿舍關系構建的自主能力,推進宿舍這一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凈化,成員間建立和諧、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彼此磨合、共同成長。
目前來看,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主體是和諧的,然而也有少部分宿舍人際關系以冷漠、敵對狀態(tài)存在,而這樣情況,就是輔導員促進大學生和諧宿舍建設的工作重點。對于冷漠狀態(tài)、敵對狀態(tài)的大學生宿舍關系,輔導員主要可以通過兩種工作思路來強化管理、促進改變。
正如前文所說,輔導員可以通過沖突事件的當事人、宿舍長等班委報告了解宿舍出現矛盾或問題的情況,對于學生主動求助情況,以及研判認定事態(tài)嚴重的情況,輔導員就應該采取直接介入的模式,但在采取這一模式時一定要遵循客觀、尊重、公正的原則。如果在處理和解決宿舍人際關系矛盾時,簡單甚至粗暴的一犯錯誤就對學生加以嚴厲的批評,有時甚至不分對錯就直接命令學生去主動道歉。這種管理方式很可能會極大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還可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從而降低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感,直接影響后續(xù)問題的解決。因此,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幫助和介入。
面對宿舍人際沖突的學生,輔導員應全面深入了解每位學生的相關信息,包括原生家庭關系、近期學習、生活狀態(tài)等情況,綜合全面地分析沖突產生的原因,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學生在面對宿舍人際沖突時會有孤獨、失落甚至憤怒的情緒,輔導員可適當應用了解、接納、同感和信任等削減求助學生的焦慮和不安。在充分了解沖突原因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直接影響,即輔導員通過直接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和意見促進學生對自己存在的不良行為的改變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針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該結合個案管理模式,爭取專業(yè)心理專家、學校管理部門、學生家長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持來幫助學生個體解決宿舍人際交往的問題。
總之,直接介入模式就是輔導員對宿舍人際關系問題進行全面了解和研判后,直接參與問題的調解和學生的改變,要突出對學生個體的理解以及支持,包括對存在行為不當的學生將要做出改變和努力予以支持和信任;要突出對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包括改變不良習慣,提升社交技巧,培養(yǎng)寬容、謙和、合作的品質。
間接推動模式的基本假設是學生宿舍人際關系這一“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主生命力,具有自我修復能力,而輔導員可以通過全局控制、外圍指導來推動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構建。
雖說同間宿舍學生家庭教育、生活習慣、社交技能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宿舍這一共生環(huán)境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宿舍摩擦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學生對宿舍歸屬感、安全感、友好感、親密感的追求卻也是客觀存在的,這些需求會推動學生在遇到宿舍人際關系摩擦和沖突時做出主觀努力,如自身行為的改變、雙方(多方)的溝通和彼此的諒解等。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對宿舍關系進行全面的、動態(tài)的了解和把握,進行外圍的控制,適時介入,避免主觀努力失效造成事態(tài)的擴大和惡化。
通常情況下,大學生宿舍中矛盾(有時甚至是誤會)的發(fā)生絕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涉及到原則性和底線,而是在一些小事情小細節(jié)上彼此的看法不一致互不相讓、或者是溝通不暢所致。因此,宿舍成員之間建立合理、有效、正確的互動交流有利于關系的緩和、誤會的消解。輔導員可以通過開設相關講座、主題班會等讓學生多溝通交流,建立互相支持、彼此信任的人際關系,還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開展一些符合學生興趣的活動,如拓展訓練、小組競爭等形式來增進宿舍這一小集體的凝聚力。
無論是直接介入模式還是間接推動模式,都必須建立在輔導員對宿舍關系情況全面、客觀了解的基礎上。在對待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問題上,輔導員缺乏技巧的唐突介入很可能會增加學生壓力,導致情況惡化,但忽視、大意的態(tài)度也是不負責任的工作表現,也會給和諧校園建設埋下極大隱患。因此,輔導員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靈活有效的工作方法,切實提高在構建大學生和諧宿舍方面的工作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