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慶元縣第二實驗小學(323800) 吳榮秀
閱讀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考力也一直是教師熱議的話題。特別是目前語文教學從“知識傳授”向“素養(yǎng)提升”轉(zhuǎn)變的大背景下,如何開展閱讀教學也一直是困擾廣大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專列》一課的教學,談一談如何利用問題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考力。
在以前的閱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這樣的課堂教學被教師所“把控”,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如果能夠讓學生在預學的基礎上,自主設計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爭著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可以得到保證。而學生要想自主提出問題,就得深入閱讀與思考,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文思考力。
比如,在教學《燕子專列》時,筆者先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這一篇課文,并在預習本上寫出自己在解讀課文時產(chǎn)生的疑問,然后到課堂上交流。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專列是什么意思?
2.人們?yōu)槭裁匆没疖噥磉\送燕子,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呀?
3.課文為什么要用“燕子專列”作為題目,為什么不用“燕子的故事”等作為題目呢?
4.這篇課文為什么先寫送行場景,然后再倒過來寫事情的起因?這是什么寫法呀?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中的“紛紛”能不能去掉?
6.課文已經(jīng)在前面寫了人們尋找燕子的事,為什么在第四自然段還要單獨寫貝蒂尋找燕子的故事?
從問題來看,學生已經(jīng)深入研讀了這一篇課文,所提的問題有的是從寫作技巧的角度出發(fā),有的是從文本解讀方面出發(fā),有的是從課文中心出發(fā)。這些正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學生的語文思考力會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到激活。
學生提出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那么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不能得到有效發(fā)展,他們的語文思考力也會停滯不前。所以,以問題為引領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考力,就要讓學生不僅會提問,還要會解問,要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去感受文本的內(nèi)容與思想,去學習文本的寫作方法與技巧。這樣,才能讓學生問得有價值,問得有目的。
比如,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有一些問題是比較簡單的,很容易解決,但是有一些問題卻是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對于簡單的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嘗試著自己解決。比如,對于問題1,學生可以通過上網(wǎng)尋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而對于問題2與問題3,學生通過交流也能夠明白,我們可以完全放手讓他們自主去解決。但是對于問題4、問題5、問題6,這幾個問題關乎寫作方法與技巧,也是這一篇課文教學的核心所在,是重難點。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文章的描寫方法、表達策略等方面來指導學生解決問題。
基于問題背景下的語文教學,當學生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之后,并不代表我們的教學任務已經(jīng)完成了,我們還要帶著學生去深度拓展問題、研究問題,從而讓閱讀教學觸動文心,讓學生的語文思考力向縱深處發(fā)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深刻。可以這樣說,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教師的梳理之下,就好比我們閱讀教學的風向標,它會指引著閱讀教學的方向,讓閱讀教學有目標;而對這些問題的拓展,就好比學生在奔向目標的路途中發(fā)現(xiàn)的精彩事物一樣,能讓他們在路途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形成更高的技能。
上面提出的幾個問題幾乎涵蓋了這一篇課文教學的所有內(nèi)容。但是在教學時,我們還要針對問題進行反問,促進學生更深刻的思考,讓他們可以更好地把握課文的中心。
總之,利用問題來引領閱讀教學,可以讓教學有目標、有線索、有綱領,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與文本對話,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思考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