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芳瑩
(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教育集團云飛校區(qū))
微課主要是以多種多媒體技術為基礎,可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完整記錄,而這些片段或短視頻一般都是圍繞某個難點或重點內容展開。它不僅可充分展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路,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多教學課件。將其應用于初中化學教學中,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意義重大。
微課視頻的時間雖只有10分鐘左右,卻可將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囊括在內,并通過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效節(jié)約了時間,使教學內容更加精練,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大幅度提升課堂效率。
很多初中化學知識都十分抽象、復雜,故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如在微粒教學中,由于構成物質的離子、分子和原子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故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對事物的認知。此時教師便可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將分子、原子等進行無限擴大,便于學生理解。而微課則是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將一些復雜、抽象的內容簡單化和直觀化,從而達到輕松攻克教學難點的目的。
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可幫助其掌握相關物質的特性和功能,但由于實驗往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且對實驗器材要求較高,若操作不慎將直接引發(fā)危險。而微課的出現(xiàn)可有效彌補上述問題,教師可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將實驗過程錄制成短視頻,制作成微課供學生觀看,教學效果事半功倍[1]。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前準備階段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課前復習,該階段中教師需將學生學過的知識和新知識進行有效結合,讓學生在課下觀看視頻,從而為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其次,背景知識講解,該環(huán)節(jié)教師需傳授相關的人物傳記、產(chǎn)生背景、應用等,開闊學生視野,并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將門捷列夫的突出貢獻和事跡制作成微課供學生了解,從而激勵其永攀科學高峰,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最后,課前預習,教師可將本課的疑點、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成微課呈現(xiàn)給學生,并使其做好課上認真聽講的準備,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內容中,關于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反應,教師可讓學生提前觀看微課視頻,并思考不同燃燒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原因,進而明確后續(xù)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從而逐漸加深對本課知識內容的了解和認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第一,導入新課。教師可結合課本的具體內容設計問題,進而為微課教學做好鋪墊。例如,在學習“愛護水資源”的內容時,教師一般可通過水污染事件報道的方式導入新課,這些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案例,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第二,理解知識。教師需對關鍵性知識進行重點點撥,并通過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在學生自主或合作學習之后再共同觀看微課視頻。例如,在學習“原子的結構”相關內容時,由于原子結構的相關知識較為抽象,若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則很難達到預設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可通過微課將離子形成過程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從而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第三,鞏固練習。如在學習“溶液的濃度”時,教師可通過微課為學生展示某溶液的配置過程,之后讓學生自行總結配置流程和注意事項。第四,小結拓展。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并歸納課本的重點知識,再設計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微課練習,在課堂結束之前進行播放。例如,在學習“合成材料在生活中運用”,教師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該材料的應用現(xiàn)狀,并通過微課在其中滲透化學原理和常識,從而幫助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將微課應用于初中化學教學的課后階段,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鞏固重點、疑點、難點內容。另外還可用于課后作業(yè)、課后復習以及課后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工具,同時對于其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的提升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闡述了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并提出幾點有效應用措施。微課具有簡化抽象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等優(yōu)勢,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同時有效提升了其自主學習能力,故可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推廣和普及。
[1]張軍.初中化學微課現(xiàn)狀、問題與思考:四川省首屆微課大賽初中化學作品述評[J].化學教學,2015(1):40-42.
[2]陸亮.因需而“微”:微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初探[J].化學教與學,2015(7):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