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上林縣白圩鎮(zhèn)覃黃小學(530507)
藍淑婞
語文是一門聽、說、讀、寫的課程,我們在教授給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然而,許多教師對寫作教學都感到十分頭疼,不知道要如何教。
1.作文缺乏真情實感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還處于模糊的階段,不知道應(yīng)該用怎樣的詞語去描述自己的情感。當教師讓他們寫作文時,他們就會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對寫作提不起興趣。雖然小學生的社會經(jīng)歷較少,不懂得人情世故,但這也是他們的優(yōu)點,他們能夠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去看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去觀察生活中的一事一物。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讓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寫入文章當中。
2.作文過于模式化
模仿教師、優(yōu)秀作文以及課外讀物上的文章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步。他們在不斷地模仿中去創(chuàng)新,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寫作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會機械地去模仿教師的示范文章或者優(yōu)秀作文,將一些套話、模板加在自己的作文當中。這樣的作文乍一看辭藻華麗,但仔細去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拼湊嚴重,加上許多學生都是模仿同樣的作文模板,導致作文模式化越來越明顯。課外書籍、網(wǎng)絡(luò)上的作文內(nèi)容雖然都能夠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但是學生不會從素材中思考,只會生搬硬套,反而會逐漸喪失自主作文的能力。
3.沒有重視生活的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大課堂。然而,學生在積累寫作素材時只是單一地去摘抄優(yōu)秀作文中的好詞好句,卻沒有學會從生活中去觀察真實的寫作素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從而使學生忽略了生活中許多細節(jié)的美好。
1.巧借多媒體,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了,他們才會主動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小學生年紀小,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教師恰巧可以抓住他們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寫作情境,讓學生在教學伊始便走進寫作情境中,產(chǎn)生想要用文字來表達情感的欲望。
例如,四年級的一次寫作是要求學生寫一寫關(guān)于春游的《我的建議》。如果教師枯燥地為學生舉例子,讓學生說一說建議,這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他們會感到無話可說。為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在視頻播放之前,教師先讓學生閉上眼睛去傾聽:有大風呼呼地吹著大樹的聲音,有小鳥嘰嘰喳喳叫的聲音,還有潺潺的流水聲……學生聽著自然界的聲音,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微笑。此時,教師讓學生睜開眼睛。映入學生眼簾的是滿山的映山紅、姹紫嫣紅的花朵、鳥語花香的森林,學生不自覺的“哇”地叫出聲來。這時,教師對學生說:“你們想不想去這個美麗的地方春游呢?”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想!”接著,教師說:“現(xiàn)在,我們班級要組織一次春游,但是去哪里我們還沒有決定,現(xiàn)在請你們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中交流,說一說你想要去哪里春游,去的理由是什么?”在小組討論中,每一個學生都說出了自己想要去春游的地點,并說明了理由,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大家一起投票決定誰的想法最好。最后,教師再出示作文題目《我的建議》并說:“想要讓他人同意自己選擇的春游地點,你必須要說出合理的理由,并將春游的地點描述清楚,這樣才是有理有據(jù),才能讓他人信服?!痹诮處煹囊龑?,學生興致勃勃地開始寫作,對寫作內(nèi)容充滿了興趣,想要將自己的建議寫在文章中,說服他人一起去春游。
這樣的設(shè)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主動參與到寫作當中,使學生能夠在作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讀寫結(jié)合,改變作文模式化
在新課程改革下,讀寫結(jié)合成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寫作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讀寫結(jié)合,幫助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寫作的素材,并學會寫作,改變學生作文模式化的現(xiàn)狀,使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能夠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例如,在學習《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課時,文章為我們描述了高爾基與兒子通信的信件,讓我們感受到了高爾基對兒子的關(guān)愛以及兒子與父親之間的信任。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利用微信群讓每一個學生家長也為自己的孩子寫一封信,并打印出來。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讓學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回一封信。學生感到疑惑:“老師,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沒有給我們寫信,我們要怎么去回信呢?”此時,教師將學生家長寫的信件展示出來,讓學生自己閱讀,然后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回一封信,把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寫出來。一個學生看到爸爸寫的信上說希望自己的童年多一些快樂,少一些壓力,多一些色彩,少一些傷心,他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給自己的爸爸回了這樣一封信:“親愛的爸爸,我們已經(jīng)兩個月沒有見面了。雖然每天都有視頻,但是卻比不上你親自在我身邊的陪伴,我每天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來接,我心中非常羨慕。但是我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知道爸爸外出工作已經(jīng)很忙了,我一定會聽媽媽的話,認真讀書,讓自己的生活充滿快樂。希望下一次的見面我們可以一起去游樂園玩。爸爸,我愛你!”
教師采用讀寫結(jié)合的形式讓大家看到了許多真情實感的作文,學生的作文不再模式化,而是有了自己的風格。在這樣的書寫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也用文字表達了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當教師將學生的回信發(fā)送給爸爸媽媽時,許多家長十分感動,與孩子之間也有了更多的信任。
3.聯(lián)系生活,創(chuàng)造多元積累方式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真正的學校應(yīng)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边@就告訴我們,想要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光靠積累書本的好詞好句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他們才能夠做到文思泉涌,妙筆生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改變單一的教室作文的教授模式,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去觀察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例如,在寫《我最欽佩的一個人》時,學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先烈,或是優(yōu)秀名人。這些人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他們很難在文字中寫出細節(jié)。于是,教師帶領(lǐng)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生活中,引導他們?nèi)ビ^察生活中的素材,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nèi)プ鹬氐娜?。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觀察到路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掃地時大汗淋漓,但是他卻顧不上擦汗;有的學生觀察到學校的校長與學生一起在撿垃圾、掃地;有的學生觀察到快遞員一大早就在運貨……這些人對待工作認真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生在寫作中寫出觀察到的素材,更好地提升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養(yǎng)成了觀察的好習慣。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學習特點,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利用多媒體、讀寫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等方式一步步帶領(lǐng)學生走進寫作的大門,讓學生下筆如有神。